1.由于部分国家完全不进行社会层面的防控,短时间内不可能结束疫情。完全开放不现实!
2.疫苗目前看是有效的,要积极去打。
3.由于部分国家不进行隔离,病毒产生各种变异,在不隔离的情况下单独使用疫苗,疫苗可能变成病毒进化的选择压,进而筛选出可以适应疫苗环境的毒株。
所以疫苗需要不断更新。
1.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问题
人类和新冠接触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对其特性了解尚不是很清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应对疫情的思路。
例如我国的新冠防控方案还在持续更新,目前第八版了。
2.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病毒不是一成不变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是病毒适应环境,并不断发展的途径。
将病毒想得很愚蠢,认为它是一成不变的,就是“刻舟求剑”。
3.想清楚技术的边界
任何技术都有适用场合,任何判断都有边界条件。疫苗也是一种技术,技术不是万能的。
病毒的突变(Mutation)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上百万次,增殖过程中复制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突变,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
突变是概率事件。
新冠属于RNA病毒,RNA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突变会导致病毒死亡。如果病毒突变后可以存活,有的基因突变对病毒没有显著影响,在一些情况下病毒会获得性状改变,如传播能力的变化、致病性的变化、对环境耐受力的变化等等。
2.病毒种群越大、感染时间越长则突变概率越大
(1)种群很大会增大变异概率。
假设病毒在某个患者体内出现可存活变异的几率为,则对于一个数量为n的宿主群体,病毒发生可存活变异的概率为 。即使为很低,只要n足够大, 就趋近于1。
(2)感染时间长有利于突变
俄罗斯女子体内发现18种变异新冠病毒。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系教授康斯坦丁·克鲁托夫斯基指出,这项研究工作首次确认了一个事实,即“新冠病毒在一个生物体内长期存在即会导致大量突变的出现”。[1]
3.数据计算
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病毒总体突变概率和病毒种群数量(感染人数*人均带毒量)和感染时间相关,可以得到
P(病毒突变概率)=f((患者数量*患者平均感染持续时间*患者平均带毒数量),)
另外如果一个患者在完全隔离的环境下被治愈(完全清除病毒),则他体内的突变病毒就被“闷死”了。
P(突变流行概率)=P(病毒突变概率)*(1-P(患者无法传染给下一个健康人的概率))
所以
P(突变流行概率)=f((患者数量*患者平均感染持续时间*患者平均带毒数量), )*(1-P(患者无法传染给下一个健康人的概率))
4.突变很难被及时统计,突变影响可能被低估
(1)由于消极防疫,多数病人感染时间长且多数感染者自由活动,所以突变非常严重。
印度先是在2021年2月底发现了240种变异病毒。后来在印度18个邦收集的样本中,有771份发现了多种新的新冠病毒突变。其中有736份英国变异体阳性,34份南非变异体阳性,1份巴西变异体阳性,覆盖了全球的品类。
随后研究人员又在5000多例样本中,发现了多达7684种病毒变异基因组,也就是说有的患者身上感染了不止一种变异病毒。[2]
(2)测序不及时可能让新变种无法被及时发现
据新德里报道,古吉拉特邦对该州是否存在SARS-CoV-2突变株仍然一无所知,因为送回浦那国家病毒研究所(NIV)进行基因组测序的样品尚未出报告。
报纸报道说,从COVID-19患者中收集的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其中一些早于3月发送)尚未被国家卫生部门接收。在4月初,该州已向NIV发送了646个样本,但仅收到181个样本的报告。[3]
5.结论
不积极进行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疫情传播面广,病毒种群大,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越大。而由于防控不彻底,突变后的病毒很难在传播开前被消灭,突变很容易传开。
如果进行积极防控,社会上感染人数很少,病毒种群较小,突变可能性低。由于“应收尽收”做得比较彻底,突变后的病毒可能传播不开。
选择压是进化生态学中的概念,指外界环境施加给物种演化方向的压力,不同的外在的压力导致物种向不同方向演化。
假如:一个基因的选择压为0.001,那么一个频率为0.00001的显性基因只要23400个世代就可增加到0.99的频率。
在自然界,当选择压高的时候,在短时期中就可以形成新的品种。[4]
例如在青霉素发明的时候,细菌普遍没有耐药性,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少数可以耐药的细菌被筛选出来,成为主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某病毒具备能适应环境的特征,传播速度就会显著加快,从而占据主要比例。
这张最近几个月印度各毒株的占比变化图显示,B.1.617在近期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从时间线上与印度近期疫情大暴发重合。[5]
1.影响现有检测手段
据DNAIndian网站报道,印度出现了RT-PCR无法确诊,但症状类似于新冠的病人。[6]Dr Chandra解释无法确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双重或者多重突变。
《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提出》解除隔离应使用不同试剂采集 2 份样本[7]
2.耐热性更强
按一般的呼吸道传染病规律,病毒依赖飞沫传播,而飞沫在炎热的天气下无法长期存在。所以一般情况下呼吸道疾病仅在寒冷季节高发。
最近印度的爆发说明病毒已经完全适应了印度的高温环境。
3.传播性更强
Science:英国新冠病毒变种B.1.1.7的传播性可能比原始病毒高43%至90%[8]
4.可以在有抗体的人群中继续传播
印度卫生部在声明中指出,在该国马哈拉施特拉邦发现的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出现了双重突变,毒株样本上同时出现了E484Q和L452R两个突变[9],可能弱化免疫效果,且传染性更强。这种双重变异病毒已被命名为“B.1.617”,目前正在印度境内迅速蔓延。其中E484Q突变与南非和巴西发现的变异毒株携带的E484K突变类似。E484K突变因为能够改变病毒刺突蛋白的形状,保护病毒不受疫苗或早起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抗体的影响,也被称为“逃逸突变”。而曾在丹麦和美国加州发现的L452R突变也被认为能够逃脱细胞免疫。
据印度疾控项目负责官员辛格(Sujeet Singh)透露,在人口超过2000万的德里地区,有一半的确诊病例感染了该变异毒株,其中不乏大量年轻感染者
5.致死性突变方向不确定。
由于新冠潜伏期长且潜伏期可传播,病程长致死慢,即使致死率高也不会对可传播性造成显著影响。所以流行的病毒必然是传播性较强的品种,但不一定是致死性更低的品种。
一些印度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注意到近期的新冠病人出现了一定的新症状,例如有:腹泻,腹痛,皮疹,结膜炎,意识模糊,甚至还有患者会口鼻流血。此外,新一轮疫情中的患者也出现呼吸困难加剧和重症人群年轻化的趋势。[10]
1.如果全球都落实中国的防控标准,协同使用疫苗和社会防控措施,有望分国家分阶段彻底扑灭疫情。
2.如果有国家消极防控,必然存在病毒不断突变的土壤。如果这个国家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接种,就会产生选择压,推动病毒进化。
3.病毒进化后,可能导致某种疫苗对某些毒株失效,这时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重新开发新的疫苗。
4.在每年流行季节之前,需要猜今年可能流行哪个毒株,再搞针对性的接种。如果预判错误或者出现了全新毒株,则还可能出现爆发。
5.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在已经完成疫情清零的情况下,继续做好“外防输入”是最稳妥的。
开放的最大可能性在于全球联合防疫,同时做好社会防控和疫苗接种,做到疫情清零。
只要疫情存在一天,病毒必然要进化,需要大量资源去防控。
续航好,牌照好,,那还有第二个选择吗?
请看!
优势:
劣势:
其他:
售价:请点击下方卡片查看最新售价。
续航高√
拍照好√
冲!!!
618知乎好物会场,你想看的剁手攻略这里全都有。更有知乎×京东专属京享红包,每天三次抽万元无门槛红包。
领取攻略:点击上方连接后即跳转到领取界面,点击“抢”字即可领取。
领取完后再返回本文章,可以再点击一次再抽取一次红包。
如此反复每日可抽取三次,最高得18618元红包!
【以下内容仅为配合知乎引用规范固定格式。普通读者可无视】
原作者:「以上所有手机配置参数,均来源于各手机官网。」
【所有其他内容均为本人<松果煲粥>原创】
参考链接:
【小米手机官网】[1]
【华为手机官网】[2]
【荣耀手机官网】[3]
【vivo手机官网】[4]
【oppo手机官网】[5]
【一加手机官网】[6]
【魅族手机官网】[7]
【IQOO手机官网】[8]
【realme手机官网】[9]
【努比亚手机官网】[10]
【黑鲨手机官网】[11]
【中兴手机官网】[12]
【锤子手机官网】[13]
【苹果手机官网】[14]
【三星手机官网】[15]
【索尼手机官网】[16]
【联想手机官网】[17]
【诺基亚手机官网】[18]
【LG手机官网】[19]
【HTC手机官网】[20]
【摩托罗拉官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