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开小差,突发奇想......
这块地区干脆交给中国人来打理吧,把地图上的1和2打出一条大运河来,大运河要从耶路撒冷的城市旁边淌过,分分钟把耶路撒冷弄成一个5A级风景旅游区。
苏伊士运河也不用再担心拥堵。
再将苏伊士运河和新开凿的运河中间的土地圈起来,先绿化,后修路,然后规划一个耶路撒冷高新技术孵化园,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经济。
流口水啊......
很久不关注“国际局势”了。最近知乎上骂犹太人很多,夜观天象,外面应该有犹太人在骂“我们”。想起当年一个旧闻,以色列建了一个墙。然后巴勒斯坦人对着记者,哭哭啼啼:我们不能去犹太人定居点打工了,呜呜呜呜~~~。我就奇怪了,如果真的把以色列消灭了,哪来的犹太人定居点?又到哪里去打工呢?巴解组织倒也没把这些打工人当巴奸,给枪毙了。所以“共管”?还看怎么共法,混着共,谁愿意,谁不愿意,很清楚了。还是造个柏林墙,分东耶、西耶,看得清楚点。按中国古代标准,“民亡”,人口往外走,就是这个君有问题。这游戏还是满公平的。不要说以色列背后有灯塔国,巴方背后还油井国呢。至于活动经费成了某个人的遗产,怪谁呢。难道怪内塔尼亚胡?
以色列08戴维营就提出耶路撒冷分制,东耶路撒冷交给巴勒斯坦,但阿拉法特没有在协议签字,因为哈马斯说绝对不会同意这个协议,必须犹太人全部滚蛋,他们要建立完整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国。
阿拉法特拿哈马斯没有办法,最后没签,然后以色列发现阿拉法特的影响力已经不如以前了,就直接把他赶到国外了。
我觉得大家对梗的喜爱没有那么复杂。
这位外国人用标准的粤语劝大家看开一点,不再被钱财和老板,及时享乐,切中了年轻人的小愿望。本就惊异于这熟练的粤语,内容又不是俗套的无脑吹捧和鸡汤说教,这样贴近生活的作品自然能够在短视频中脱颖而出。
希望这样的作品能更多一些,为打工人辛苦的生活增加一些调味。也希望大家也能看开一点,既然环境依然如此艰辛,又何必去做内卷的那个呢?对于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之物,能够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就够了。
不说了,这个月的钱还喝不起奶茶,回去干活了。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