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抄袭、盗用屡禁不止,创作者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难,大部分人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靠创作者个人,不要说跟成规模的某家号某音去斗,就是追究几个营销号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遇到有礼貌的愿意道个歉删了都得谢谢人家,遇见没礼貌的直接问候你家亲属,顺便关注你然后继续搬运。

靠有能力有组织力的企业,那无异于与虎谋皮,它们喊着保护版权的根本目的绝对不是为了给你保护版权,而是想让你交出版权。

有时候,侵犯版权的跟喊着要保护版权的从头到尾就是同一波人,这里的人指法人。

保护版权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保护创作环境和爱创作者,可有趣的是,现在通行意义上的很多优秀文艺作品,大部分都是诞生在新世纪初期那所谓版权得不到保护的年代,反而是喊着各种保护的今天越来越少了。

这里面的水很深,总会让人看的云山雾绕,不知如何是好。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创作者和抄袭者之间,存在一场永无休止的军备竞赛。你用「洗稿」来代替逐字复制粘贴,我用调色盘来进行证明实质性相似;你用截图来搬运文章,我加强对不同媒介的识别能力。

面对抄袭,唯有「用魔法打败魔法」,升级维权技术,应对新的盗版手段。

刚玩知乎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抄袭者的无穷「智慧」。我写过一篇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文章,里面用张大爷的煎饼摊生意作为比喻,介绍了如何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从而引出了关于资产支持证券的科普。

这篇内容,得到了各种财经类自媒体的疯狂「借鉴」。

读书人的事情,哪能叫偷呢?这些借鉴者们将原文改头换面,比较耿直一点的,把张大爷换成王大妈、李大婶;花花肠子多一点的,改变一下原文语句的顺序,抄一段原创一段,甚至还有人在里面夹带了一段煎饼的制作方法、煎饼摊加盟信息。更有甚者,反而倒打一靶,在沟通过程中反而将我指认为「李鬼」 ,声称我的知乎回答最后修改时间晚于他们的内容发布时间。要不是我留存了最初发布的版本进行了证据固定,可能连自己都信了。

2019 年的时候,我曾经起诉过一批侵权自媒体,并且通过谈判和调解,获得了几千元的赔偿。开始还有一丝丝喜悦,但到后来,就变得「佛系」起来了 – 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中,想要准确定位抄袭者,无论从技术还是时间精力的角度来说,都对原创者提出了很高的挑战。

搜索引擎只能揭开侵权的冰山一角,互联网上,存在不少关键词搜索无法触及的隐秘角落,在内容媒介视频化的大趋势下更是如此。市面上常见的搜索引擎,无法对视频音轨进行识别,除非标题或者视频介绍中有相关关键词,否则,侵权者就算把你的内容原样朗读一遍发出来,普通人也难以识别出侵权行为。

再者说了,面对各种移花接木的洗稿行为,维权的举证门槛往往会劝退原创作者。早在上世纪,国家版权局在一份答复中,就揭示过洗稿的本质:「不改变作品的类型,但是利用作品中受著作权保护的成分并改变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

这种做法,踩在了法律的灰色地带中:《著作权法》保护的是具体的表达,而不是抽象的思想。侵权者可以振振有词地表示:我跟原作者有相似的创意,难道创意「撞车」还犯法吗?

而在视频时代,「洗稿」也有了新的形式,变得更加隐蔽、难以用常规技术手段识别。例如,侵权者可以通过翻转、旋转、裁剪、噪声、变速和帧率变换等手段,让原作品面目全非;还可以将他人视频作品来个乾坤大挪移,用原作品第五秒的素材搭配原作品第三秒的文字,或者将几个彼此独立的原创作品当成自己的素材库,重新做成一锅侵权大杂烩,来规避传统的视频审核算法。

除了识别的难度之外,证明视频作品存在实质性相似,也存在新的难点。视频中的素材维度更为多样,包含了文字、图像、音频,想要判断其中抄袭的元素对于公众感知的重要性有多大、比例有多高,往往需要专业人员的协助,这也就进一步增加了维权成本。

再者说了,视频侵权现象,也给司法工作提出新的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影视片段视频剪辑,不尽然构成侵权,关键要看是在为了介绍评论而合理使用,还是在试图替代原作品。

简单粗暴的理解是:影评可以,为了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不构成侵权。然而,要是打着影评的旗号进行大段搬运,让观众看了剪辑之后就没必要看原作,就属于侵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评论和搬运的界限相当模糊,抄袭和致敬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这都需要在法律和技术层面共同作出回应。

如何升级技术手段来应对新的媒介形式中的抄袭行为,这是时代的必答题。根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视频化的内容表达,就是著作权问题的主战场。

在反侵权技术升级的工作中,蚂蚁链所起到的作用值得引起关注。从前文可以看出,原创者在维权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准确识别疑似侵权行为、高效取证确认侵权事实、降低维权成本这三个问题,而蚂蚁链在这三个环节都能发挥价值。

首先,通过AIoT-多媒体溯源技术将作品上链,能够有效留下不可篡改的作品特征,并且与 30 多万家媒体平台日常发布的内容进行比对,提升全网范围侵权识别的效率。目前,蚂蚁链技术日均处理视频时长超过150万小时,累计进行数十亿次音视频内容识别与精准管理,为原创作者提供更强的侵权识别能力。

其次,蚂蚁链背后的AI多模态技术,能够针对视频化「洗稿」提出解决方案。在识别侵权的时候,蚂蚁链不仅关注视频的图像信息,还会综合考虑视频的音轨、视频中的文字信息来进行侵权定位。这一过程中,还伴随着多种元素的叠加,通过图像、音频、文本多种模态的信息进行综合的比对,从而提高视频侵权检测的准确率、看穿洗稿的「小聪明」。

最后,原创者在准确定位侵权行为之后,也能利用蚂蚁链自动实现证据的抓取且不可篡改,并且迅速接入司法系统。目前,广州、上海、杭州等多地的互联网法院已经在举证过程中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去年五月,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审理一起知识产权案件时,通过蚂蚁链技术数字版权服务平台的支持,仅用 20 分钟就完成了审理,判令侵权者对创作者作出经济赔偿。

被抄袭,可能是创作者的宿命。将内容刻在石头上、竹片上,写在纸上,记录在磁盘中,都逃不过「千古文章一大抄」。在这场军备竞赛中,侵权者有了更多进行搬运、洗稿的手段,而原创者也在更新自己的武器库。

用黑科技战胜侵权,不是科幻情节,已经进入了创作者的日常生活。




  

相关话题

  网恋奔现是什么感觉啊? 
  如何看待央视新闻官微引用知乎的文章还不标明出处? 
  如何看待京东被开除员工自杀一事,事情真相如何,京东是否应当就此承担责任? 
  如何看待深圳夫妻一硕士一学士,却带3岁娃流浪街头? 
  学编程一年,前两天到一家公司实习,今天主动提出离开,这两天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压力。我该怎么办? 
  全世界制裁俄罗斯,俄罗斯方块可以反制收个版权费吗? 
  我们现在应该重新提阶级斗争么? 
  如何从零开始把自己做成一个带货主播?这期间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如何看待蚂蚁链的成立,有可能是下一个阿里云吗? 
  什么是「知乎遗风」,现在还有哪些知乎用户拥有这种「遗风」?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我会觉得二次元里的双马尾好看,三次元里的双马尾就不是很戳?
下一个讨论
新闻从业者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