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
这一波叫
漕工食利,何止百万。
这是倡议什么名单,这是既得利益者花名册。
这是以腾讯为首的利益集团搞得赤裸裸的垄断。
腾讯的问题不在版权,在于垄断。
在于垄断版权,进一步垄断话语权,解释权。
垄断文化产品生产权,供给权。
问题在这里,而不是所谓的二创剪辑。
真无所谓,国内片子,综艺能看的几乎没有。
这个我感觉更像针对抖音快手上的up主。
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举动,如果不加以控制,我们只会重蹈美国或者日本的覆辙。
首先申明一下,我自己也算是半个创作者,对于那些重新剪辑拼接换一个土嗨BGM就能比原创还更能获取大量流量的行为感到不齿。我也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做一个视频最后点击率还不如别人从油管搬一个竖琴海豹最后还投自制的视频的百分之一,积极性被打击过。
如果是单纯的“打击盗版”,这件事我只会拍手称赞。但是,大家一定要认清一点,著作权的保护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让原创的收益得到保护,从而鼓励原创,最后让产业良性发展,这个才是目的。
可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一个可以明目张胆做盗版的而且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的企业,忽然要拿起保护创作者的著作权这个武器了,他们的目的倒是真的耐人寻味。
这边分享一个美国的案例。
美国的油管现在有一种非常畸形的现象。油管有一个系统叫 Content ID,通过比对用户上传的视频及数据库中的视频,判断用户上传的视频是否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并根据著作权方的要求对侵权视频实施包括植入第三方广告(收益权归著作权方),视频局部或整体静音,剪裁,或者视频整个被删除等措施。
这个初衷就是为了保护创作者的利益,的确看起来没有问题。可是因为这个系统违背起码的商业逻辑,所以现实中也不出意外的完全失控。
因为,是否侵犯著作权需要大量专业人士进行判断,这个复杂程度比套关键字高得多。就拿音乐来说,一首曲子是否属于抄袭,甚至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旋律雷同要多少小节?如果别人改几个音呢?和弦进行雷同算不算抄袭?配器雷同算不算抄袭?这个估计就连专业人士都不能给出一个统一的,可以量化的标准。
也就是说,平台当裁判员,如果想要相对公正的裁决,那会需要聘请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进行评判,而这也必然会产生巨额的额外支出,而这项支出并不会直接对平台带来等额的收益。
最后的结果就是,平台为了削减开支,跟大型机构合作,把裁判的权利直接下放到机构那边,而用户就成了被收割的对象。
以油管为例,大量用户的原创内容,被大机构用程序性的方式批量对小用户进行著作权侵权的投诉。机构直接下载用户的小部分内容(content ID系统可以精确到以秒为单位的素材),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再往数据库传。之后再投诉用户的内容侵犯了机构的著作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程序化进行的,所以成本非常低廉。相反,被投诉的视频会被强制加上广告,而广告收益全归这些版权流氓不说,如果视频本身是盈利性质的,那盈利的一半也会被这些版权流氓直接抢走。
那些机构既不用举证说明自己是那些作品的拥有者,同时自己就是裁判,直接拥有对用户申诉内容的一票否决权。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荒谬事件恰好就在油管发生,而且每一天都在上演。
2018年左右还是1万订阅以上的用户容易被盯上。但是2020年,因为版权流氓收益颇丰,外加程序化操作技术的更新,我现在怎么都想不到我一个订阅用户3位数,月播放量不到100,小众得不能再小众的视频都被版权流氓盯上了。
我自己上传一个视频,有高达28家著作权机构宣称了拥有我视频的著作权。油管甚至都不屑于开个竞技场,让那28个版权流氓互相PVP,剩下的那个再跟用户进行最终对决。我逐个去他们官方catalog查询他们是否拥有相应作品著作权,在他们数据库查不到与他们宣称内容相同的内容时逐一列出证据,向油管提起申诉,直接被油管驳回,甚至连理由都不给一个。
我们不说油管,不说日本的JASRAC,更不说不交保护费就下毒的日本农协,就看看国内吧。华盖创意敲诈勒索国内中小企业多年,至今都还在为所欲为。母公司视觉中国,宣称自己拥有国旗国徽著作权。至今也依然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
知网大家也不陌生了,凭借自己影响力,用户查重需要付出比国外TurnItIn还要高昂的代价,自己的论文被迫被收录,作为创作方,自己艰辛付出的劳动甚至被知网那些人掠夺。
大家想想,控制力,话语权更强的腾讯去做这件事,最后会发生什么呢?
“您的视频已被删除,删除理由:侵犯相关机构的著作权。”
可能你会说,那我视频不加BGM不就行了?事实上,在油管可是出现过一个完全没音乐,但是因为背景有几声鸟叫,最后直接被判定侵权的案例。
评论区有小号说我在造谣,视频名称是 simple living: picking a wild salad,自己看这个视频的评论区不就明白了?一个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背景音乐,内容就是一个人在野外摘点菜做沙拉这么一个人畜无害的视频的视频被判定成违反某公司的著作权。
还好这是2012年的案例所以最后平反了,2021,我这个月就看到过好几个,现在即使像NiceChord好和弦这种40多万订阅,自己亲自演奏一首几个世纪前的曲子都会被判定为侵犯著作权而且申诉无门,一个这么大的UP主都没有办法保住自己的视频,更别说一般用户了。
国内的平台最后结果也是一样的。申诉?不存在的。就连涉及到金融的微信支付都没人工客服,为一个小UP主的著作权?算了吧。
也就是说,“侵犯著作权”,最后只会成为腾讯言论管制的又一大利器。任何对他们不利的言论都可以以“侵犯著作权”这个名义被删帖禁言。
同时,对创作者来说情况并不会好到哪里去。腾讯可以依靠自己垄断地位坐地起价,而选择不加入腾讯的创作者,也很有可能直接被平台封杀。
这个时候,创作者只有两条出路,要不是死,要不是被平台扒一层皮。
中国游戏产业的今天就是那些创作者的明天。
附录1:
关于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 JASRAC 的黑历史,请大家移步 作者:白麟@白鹅纪 的专栏文章:《版权黑社会JASRAC:有版权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其中有一段大家可以细品一下:
“《疯狂的石头》的音乐总监、暴风乐队领队Funky末吉因为演奏自己的音乐,被JASRAC告上法庭。他发现,自己曲子经常被别人演奏,JASRAC也因此收了不少版权费。但10年来,音乐家收到多少回馈呢——0日元。”
附录2:
塞壬唱片官网截图
腾讯盗窃鹰角《明日方舟》旗下“塞壬唱片”,并收费牟利。
从塞壬唱片的官网中可以看出,塞壬唱片只跟微博,网易云和Bilibili有合作关系,然而塞壬唱片的歌曲至今仍被QQ音乐盗用,并可付费下载。
感谢邀请,简答:
1、知识产权保护是大势所趋,之前各地方已经有过不少动作,腾讯只是搭一个顺风车。
我理解大家对腾讯的厌恶,但实事求是地说,影视剪辑的确是侵权重灾区,一些剪辑视频已经到了覆盖全片的程度(比如我就在B站上见过将一集半小时的剧剪成三段十分钟的短剧直接投稿的up主)。大家的娱乐需求固然需要满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应当保护。
2、我个人支持依法维权,但简单粗暴的联名抗议形式容易误伤,更合适的做法应当是分情况讨论或者通过司法途径,让司法裁决评价侵权与否。
并非所有的影片剪辑都侵犯著作权,部分影评短视频中的剪辑片段其实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合理使用」。
依据《著作权法》: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简单粗暴的联名抗议,除了威慑侵权短视频外,也会打击合理使用的短视频制作。
我们一方面应当承认侵权短视频数量繁多,但另一方面也应当注意到存在大量合理使用剪辑片段的影评、推介视频,在建立行业秩序时避免一刀切。
3、无视行业生态复杂性,粗暴抵制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倡议抵制固然会打击整个影评短视频生态,但影评视频作者们并非全然无路可走,他们还可以通过剪辑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早期作品谋生。
我国对电影、电视剧作品的保护期限是五十年,换言之,1971年或更早以前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都已不在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内——这一期间的国内作品可能不多,但放眼国际,经典大片、优秀剧作数不胜数。
优秀的影评本身也有引流作用,假如倡议抵制愈演愈烈,影评视频作者走投无路难保会转向早期经典外国作品,这样此消彼长之下,新作的人气和观赏人数将被大量分流,视频平台们一意孤行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个人理解:
权利人维权应当支持,但剪辑的合理与否应当通过司法程序裁决,而非行业联盟或是抵制手段,粗暴的一刀切只会进一步恶化行业生态,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创作者,都是弊大于利的。
腾讯和抖音快手就是对手呀!两家去年刚刚在短视频领域大战,最后腾讯落败,现在腾讯靠着微信短视频在回阳。
这其实就是一个分蛋糕的事情,视频搬运号、花絮短视频等影视内容所衍生出的巨大市场,被一群没有版权的人占据。
版权是国家法律法规重点保护的对象,各大平台、各大公司、和艺人都是相关人,这么巨大的市场,不可能这些人坐视不理。
在广电总局角度,这群视频号不好管理,自己生产但是可以搬运剪辑,脱出管理。
因为版权管理是广电重中之重,但是视频搬运号就用擦边球脱出了广电管理。
站在腾讯们的角度就是,自己旗下都有视频网站,自己花钱买的版权,莫名其妙流量就跑到抖音去了。各大网站自己从抖音成长里一点好处没得到,现在这块市场爆发,自己坐视不理,那就不是商人了。
同时短视频领域,腾讯和抖音就是对手,腾讯旗下两款短视频产品,被抖音打的落花流水。自己花钱买的视频,被对手拿去引流,这就是资敌。
对于艺人来讲,各种和自己内容相关小视频被人拿去传播,自己被骚扰,同时还被人盈利,这件事本身是双刃剑,不过要是自己能控制这些内容传播,那么无论是传播还是利益,自己都是获益者。
这是迟早要来的一天,不过现在关键就是尺度如何把握。视频搬运和影评类视频如何分开,音乐里传播过程中的使用,都是问题。
这两年视频搬运类账号开始在抖音大量吸粉,“毒舌电影”“小侠说电影”这类账号,乘着东风,粉丝轻松过千万,一般的也在几百万,这一波浪潮下,几乎所有的电影搬运账号都受到影响。
不过内容版权终究是死穴,搬运别人的东西盈利,自己从来不生产,法理上是没有胜诉余地的。
从年初开始所有院线电影、网大、电视剧,都开始使用视频搬运号进行过宣发,很多电视老剧也被视频号翻出来,再次吸引一波注意力。这个市场是巨大的,也是成长中的,他成了短视频和长剧之间的缓冲地带,这片区域不可能处于真空,现在卡位通过版权手段给自己获得巨大利益,这才商业手段。
可能这将是抖音那些影评大V号的灭顶之灾,对某些大号又是机会,但是也是某些影视作品宣发最好的渠道。
目前像“小侠说电影”“毒舌电影”等做千万级别的大号,目前已经是占据最佳位置,很多电影宣发都选择这些千万大号,他们自己升级内容,也是未来要做的事情。
市场在变化,广电的视线开始聚焦短视频领域,电视反而在衰落,没有知道明天市场会怎么变化,不过这些抖音号们,需要找到活到明天的办法,最后的问题还是在版权。
马化腾:我想让中国人看什么你们就只能看什么,而且你们还不能批评我。
这不是联合抵制,这是学美国人要堵中国人的嘴。
腾讯2020年营收4821亿,按4%算是192.84亿人民币。
腾讯准备好了吗?
好,漂亮,通过巨亏完成行业百草枯烧钱行为以后,要开始抽脂吸金了。
腾讯在这方面的一手操作,玩儿的非常之溜,去年的阅文事件大家都还记得吧,其实也是异曲同工。
同样是通过版权的聚集,来达到捞钱的目的。
作者在平台上写作的内容,版权归属平台,作者死后五十年,才能拿回。
五十年对于很多人没有直观的概念,那做个对比就是,新中国成立也就七十二年。
我知道很多小伙伴会用版权保护来说事情,这话是普世公理,并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
但是版权保护的目的是,支持原创,通过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来优胜劣汰,从而让优质的创作者获得利益从而激发更优质的作品。
而垄断的步调,却是让平台捞钱,同时剥夺大家投票的权利,就这么简单。
别的咱们不说,就看看腾讯这几年的布局就知道,历史上国产过亿的电影互联网版权有399个,腾讯就覆盖了327个,达到了82%。
而大家都很看好的网文IP(有很大潜力可以改编出很优质的剧),腾讯通过阅文占到了50%。
当上游的垄断完成以后,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骚操作,比如超前点播这种韭菜刀一次不够还要再割一次的操作。
而现在腾讯要做的,其实是对下游的衍生垄断,这个垄断,就是针对观众的「知情权」。
我自己很喜欢豆瓣,豆瓣上,很多人是去看了电影电视剧,然后把想法发出来。
通过豆瓣,我避开了很多雷,也对很多好剧无私的送上了自己的钱包。
假设,没有豆瓣,或者说,豆瓣上都是歌功颂德的声音,大家想,烂片那种「中国十四亿人都忽悠进电影院一次就赚大发」的思维就会一直存在。
而毕竟现在是一个视频超过图文的时代,很多视频Up主,就是在帮大家探雷。
他们做的,其实就类似于图书的序言和推荐一样,在这个注意力就是金钱的时代,短小精悍的告诉你,这原片,到底值得不值得。
而现在腾讯做的,其实就是未授权的剪辑都不行,而授权的剪辑可以继续做。
那大家盲猜,以后我们看到的五分钟看片,会是什么样的光景?能存活下来的UP主们,为了单纯的让自己不被举报被起诉,是不是都只有「看破不说破」,甚至「丧事喜办隐恶扬善」?
而我们普通消费者,就这样被带进一个一个的坑,被薅一次一次的羊毛,仅仅因为,我们不知情。
腾讯现在往下游垄断,其实就是让我们闭上眼掏钱,让消费者失去用钱包支持「优质」原创的权利。
有些道德技术表演家说,你们这帮穷鬼看了五分钟版本就不去看正片了,我觉得吧,这话说对了一半。
对于屎一样的作品,的确,看了五分钟版本我就不会去看正片了;对于精彩的作品,看了五分钟版本我反而被广告了,我反而有冲动了,我反而要掏钱包了。
菜市场里面买个水果都还切一小块让尝一下,只有奸商,才让大家不能尝。
你说腾讯这些年拍的剧,有没有好看的?我觉得是有的,庆余年和赘婿我就很喜欢。
但是庆余年的剧情,拖沓么?我觉得其实20集就挺好。
赘婿的节奏爽快么?我觉得,从成为江宁首富之后都在凑篇幅,居然凑了全篇三分之二的时长出来。
即使是这几个腾讯近些年做的不错的剧,都有明显的灌水成分在里面,为什么不能让消费者手动挤出水分呢?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吹捧烂片。
甚至,腾讯已经开始「收编」这些UP主。
非常吊诡的一幕已经出现了,一方面腾讯带着500位多艺人呼吁短视频推进版权合规管理,另一方面腾讯今天发布了《腾讯微视创作者分成收益调整公告》,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增加了在线剪辑功能,而这上面全是腾讯提供的正版视频库。
以后电影电视剧解说,我们将看不到草根作者,只会有庞大的「腾家军」,为自己又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垄断模式助威。
现在有些论调是这样的:说腾讯作为大平台,虽然搞了垄断,但是好歹还是能真金白银的给到创作者,比当年盗版满天飞的时候好。
这是事实,的确有改进,但是咱们细看,你就知道当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当「采购者」拥有巨大体量而且垄断渠道甚至垄断评论的时候,创作者是怎么跳楼卖货的。
这次不是腾讯一家在行动,而是爱优腾芒联手,知道什么叫做价格联盟么?知道什么叫做挤压制片方生存空间么?
别的不说,咱们就看最近《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例子吧。
如果说这就是保护创作者,那被逼的要「老娘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说个一二」,算是什么光景呢?
每次腾讯搞事情都是声势浩大,这次也不例外,一下动员了旗下500位流量明星。
对的,流量明星,满天飞的新闻列在前面的,我实在是不好意思用演员来定义他们,肖战、赵丽颖、杨紫、杨幂、杨洋、迪丽热巴,要么是腾讯旗下工作室要么是腾讯视频代言人。
通过体量来形成话语权,裹挟这些流量明星的粉丝,甚至修改规则和相关法规的制定。
越是气势汹汹人多势众,反而越是危害巨大。
大家知道这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么?
很简单,创作者面对垄断只有卑躬屈膝,视频Up主这些本来带有「豆瓣评分」功能的人静若寒蝉,咱们老百姓两眼一抹黑只有通过广告和歌功颂德的剪辑来盲猜,到最后中国影视行业又进入到一潭死水当中。
而不论腾讯是否抵制影视剪辑,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依然是会顽强的生存。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影视的宣传,都是通过这些剪刀手来完成的。
那不能剪辑鬼畜二次创作国内的剧了,剩下的,就是欧美日韩剧。
好,喊了这么多年的文化自信,喊了这么多年的中国青年认识到中国影视也能撑起一片天,结果一招「劣币驱除良币」,再搭配一招粉圈里面最擅长的「说负面消息的全部炸号」,让欧美日韩剧又一次在民间繁荣。
这个要追溯到辰东本人的习惯了。
辰东小说里的天劫不是必然发生的,而是可选的,强者靠渡劫磨炼自身,渡劫越多,劫的威力越大,就越强。比如别人的小说一般是结金丹要渡劫,那所有人(包括妖)都得渡这个劫。
但辰东小说里,金丹期可以分为3类
1,完全不渡劫
2,只渡金丹劫
3,结金丹、中期、后期各渡劫一次
基本上2能吊打1,3能吊打2,3要是去打1,那就是一招秒一群的节奏。
而且3还可以细分,按照天雷的数量和质量还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天雷越多越好,越神秘越好。
比如你每次渡劫渡的是普通的9道天雷,那你就是个普通圣子水平,欺负欺负只渡1次劫的小门派长老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你每次渡劫都是九九八十一道天雷,天雷还形成真龙、凤凰、鲲鹏等仙灵,那就是高级配角待遇,只要不惹主角,诸天万界横着走。
如果是每次渡劫都是万丈雷海,而且雷海中隐约构建出神秘道图、古天庭虚影,那就了不得了,只要你能确定其他人渡劫的时候没有实物(比如斩仙台、雷池之类)出现,那你就是真主角。
所以这就明白了吧?
不是大道如何如何,大道没有任何意志,只是自然而然的试图断强者的前路,表现为各种雷劫。
叶黑被劈的很惨,是为了凸显这个劫难过。
劫难过则是为了凸显主角牛批。
油管五常和地球五常是两码事,谢谢。
大家对华为熟悉的更多的是终端,或者说手机,我们就聊聊手机。
今天为了回答另一个问题,刚好做了一张图,统计了御三家2015年-2020年Q4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图:
2018年,华为制裁前最后一个完整年,在苹果新机发布的Q4,出货量做到了6000万台以上,相应的,苹果在iPhone6发布之后,Q4季度出货量首次跌破7000万台,之后,华为被制裁,销量快速下滑,苹果急速攀升。
2020年,华为季度出货量下滑到3000万台的时候,苹果季度出货量直接做到了9000万台,2021年Q4苹果单季度出货量如果突破一个亿,我是毫不意外的。
苹果的神话,乔布斯的神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是直接冲着破这个神话而去的。
在中国市场,华为其实已经突破了这个神话的,在2020年中的时候,5000-8000价位的高端机核心区段,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
华为之前,苹果就是高端机市场的天顶星,在华为之后,苹果又是这个市场的天顶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过程中,苹果有什么大的变化么?
其实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有华为和没华为,苹果的市场地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你说华为强吗?
华为每年千亿研发,在苹果之上,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用各种理由来否定华为,说什么研发投入是数据做出来的,华为没有上市,公布的官方数据不可信。
我们都不需要去从专业角度驳斥这种言论。
就看市场表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这个是实打实的。
市场之外,十年的时间,华为做出了海思麒麟,做出了鸿蒙,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突破的两座大山,华为突破了。
当然,海思麒麟已经被认可了,鸿蒙还处在争议中。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今对鸿蒙的各种批判,是不是和十年前对海思麒麟的各种批判如出一辙?
如果华为这一波没有被美国干死,给鸿蒙十年的成长时间,十年后鸿蒙会是什么态势?会不会比今天的海思麒麟差?
你说华为是不是真的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