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苹果和特斯拉退出中国市场会怎么样? 第1页

  

user avatar   yizhiwuy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举几个例子哈

亚马逊,目前在中国"几乎"!没有销售业务,市值大约1.68万亿美元左右,这么多钱是什么概念呢?(本来想用广东省一年的gdp做个规模比较,就是广东省一年的gdp全部拿出来可以买下这家公司,但是好多人看不懂这个规模比较,杠,那我换个概念),大约一个腾讯(7700亿美元)➕阿里(6200亿美元)➕美团(2200亿美元)➕百度(746亿美元)这么个规模吧


说的这几个公司是美股或者港股上市,基本资金是自由流通的,那我们在看业务规模,就是营收,2020亚马逊3800亿美元,华为8000亿人民币,阿里7000亿人民币,腾讯4000亿人民币,京东7000亿人民币,加起来就这些吧。

很多人又要杠币值购买力。。。亚马逊是全球公司就是标准汇率。。。

唯一比不了的就是盈利,腾讯一家的盈利比过亚马逊了。。。4000的营业额1500亿的纯利,亚马逊2.5万亿人民币营业额,也就是1500的纯利。。。是什么让国内互联网巨头如此赚钱!

以下几个公司就情况差不多

谷歌,在中国没有业务哈"几乎"(出海业务除外)..市值大约1.6万亿美金


脸书,推特,同样在中国没有业务(出海广告业务是变现项,托起市值的是海外的海量C端用户)

有一点业务但是不多的是沃尔玛,哈撒韦基金。

微软的业务在中国只能说,还行吧,整个亚洲占其营业额的20%左右。。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我们真正改革开放才40年,也就是我们学习市场经济的方法也才40年而已。

在广阔的海外市场,我们完全不能打,第一个真正能打的企业就是tik tok,其他的企业几乎都在服务国内用户。

为什么不能打,在市场经济的时间太短,没有好产品,没有优质企业

我们哪家公司可以做到世界最顶级?几个在国内横着走,恨不得要打滚走跳着走各种要起飞的公司加起来,抵不过一个亚马逊。。。为什么。996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颠覆性的创新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做出好企业,好产品。


我们看国内新能源企业是怎么创新的,小鹏,走智能和性价比路线,走的通吗?不确定。

蔚来,差异性服务,换电

理想,增程式

比亚迪,刀片电池。。。


这些创新的力度够不够,可不可以形成护城河呢?

我们看特斯拉在打开这个新能源这个领域的时候,是用怎样的创新力度

首先将电车和环保绑定,真的环保吗?实际不能,但是,特斯拉通过营销将新能源和电车绑定在一起,电是新能源吗?不是。

第二,把电机的功率优点扩大,让新能源汽车和跑车性能绑定,现在大家默认新能源的加速等性能都是一流的,百米加速秒油车。。。

第三,把电车和智能绑定,油车可以智能化嘛?完全可以其实。同时绑定的还有科技,这本来是奥迪一直在用的卖点。。。

第四,量产上的创新,以前大家都用电做动力的概念,都在研究大电池,特斯拉做的是把好多小电池绑在一起,然后做电池方案管理。。。这一波就让电车可以商业化了。。。目前不管大家怎么做创新,电池本质还是特斯拉那一套堆电池。。。


综上,如果我们的企业做不出以上级别的创新,就很难真正的在海外打败特斯拉。。。

同理还有苹果也是如此。。

如果未来智能化普及,想象一下,你眼前全是屏幕,科幻的未来,这些屏幕最好的系统会是谁的呢,硬件最好的是谁的呢,大概率是苹果的。如果苹果离开了中国,那它可能过得没那么好,但因为不是单一市场,所以也死不了,但中国失去的就是接触先进生产力的机会,苹果的产品研发,系统自建,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创新等等系列的先进生产力我们都接触不到了。你猜中国企业会怎样,三星没了,苹果没了,一定是涨价咯,产品力够不够先不说,价格一定要涨上去。


再说特斯拉,特斯拉为什么这么值钱,上海为什么花那么大代价让特斯拉来,如果看过曾鸣的智能商业这本书,可能会有感触,那就是电车是目前可大规模实践人工智能的窗口


因为汽车单价高,保有量大,可以在较高的成本基础上去做人工智能的实践,汽车上的传感器,数据收集等可以给机器喂大数据,逐渐实现无人驾驶,然后扩展到其他行业。


赶走特斯拉,好的,国内这些公司可以嘛?不可以。。。

规模效应不够,人才不够,最重要的是,创始人的创新意愿不够。。。


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人那么好的过了二三百年,二次工业革命让美国,西欧,日本那么好的活了一百年,第三次工业革命让美国,中国增长了那么快的20年,成了两个巨头,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家不想当下引领者嘛?


怎么成为引领者,大批最顶级的公司,最顶级的产品,最顶级的商业模式,用产品的高毛利收割全世界,高毛利收回的资金回收资金,二次投入金融市场,再收割一波。


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吃到了红利,大家可以看下窗口期有多短,也就是几十年而已,日本就被落下了。

当然大家在增长红利这方面有分歧,很多人说我们吃的是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这个其实也有道理。


另外我说下对特斯拉的看法,没有买特斯拉,未来可能会买他的s,但更大概率还是买bba的新能源。所以利益不相关。


大家说特斯拉的服务不好,(安全好不好不谈哈,有各种数据,特斯拉从做汽车到现在事故一共死过175个人,百万车辆每年的死亡率基本符合他的价格,甚至略好一点)。其实服务他就想做个60分,不想做100分,因为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环节都做到100分,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差异化竞争,蔚来吧服务做到一百分,那肯定在别的地方会缩水的,因为收入就那么多,成本那么多,利润就那么多。除非加价,加价又会限制市场规模,所以控成本,做核心的竞争力没问题。

特斯拉已经做到了企业很好的范本,短短十几年时间,引领了一个新型行业,时间还不够长,再往十年看,我是看好特斯拉的。

原因是电车的最终形态远没有到来,也仅仅只占汽车销售总数量的2. 4%不到,发展的空间超级巨大。

那既然是发展,竞争就是动态的,特斯拉今天卖的好,电动车市场份额占比汽车总市场更大的时候,比如增长十倍占24%的时候,特斯拉依旧能卖的好吗?


其实资本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是的,大概率还是会卖的好,看研发投入,特斯拉2020年投入15亿美元做研发,小鹏2019年投入了20亿人民币,大约就这么个比例。

看创始人创新上限,马斯克大概率还是赢的,即使他比不了乔布斯,但对比小鹏,理想和蔚来创始人还是强的。

看企业文化,长期看一个企业的增长,产品力是核心的核心,销售,售后,营销,甚至管理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企业在产品上做长期投入,那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一定会获得回报。


然后我们在看特斯拉的说的那些话,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产品再说,外人看来很沙雕,你就不能服软一下嘛?但在他们企业文化里还真是不能。

长期来看,这是对的,但短期要付出代价。

更1-----我认同特斯拉现在没法跟苹果,亚马逊等超大公司比较,但事情是动态发展的,我们看电车行业十年的发展,特斯拉的高毛利。单品特别能打,是不是有点像当年的苹果,苹果也出现过信号门,但是后续的产品力绝对够强,因为高毛利支撑高研发投入,十年后的特斯拉是什么情况呢。有没有概率成为巨无霸呢,拭目以待


更2------每次回答都要把资本主义这件事说一下,真的挺无语 ,垄断,剥削,消灭,歪屁股,还有买办这些词,开眼界。。幸亏你们不执政。。。不然我这个回答不和你们心意的人儿,不得被枪毙呀。

我赞同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部分想法,但是时代不一样了,我们自己也在60年代70年代经历了一些错误,苏联也有一些探索的错误,中国目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是完全按照马列走的,当年红军听共产国际的,差点团灭,还是教员带中国革命走出了特色,农村包围城市,所以时代不同,万万不能教条主义。

北欧一些国家有点接近社会主义雏形了,先用资本主义积累经济基础,然后转左也不是行不通,所以在探索的路上,不能教条,拥抱创新,拥抱变化但是要守住基本资源的国有化,比如土地,能源等。一些不是基本盘的东西,比如如何让经济体有效率,资本主义那套也不是一无是处


想象一下几十年之后,我们有了巨多的先进生产力,全球都在买我们高溢价高毛利的产品,卖这些产品的组织可能不是公司,而是公社,有效率,公平,是不是很美好。。


更三~~~~~~


这个问题我大约获得了7000个赞,3000个反对,极端分化,评论我都有看。哈哈哈哈,真的很有意思,感觉中心思想要总结下,大家才能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我通篇都在表达的,都是现在国家在倡导的事情。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此作了深刻阐述,这是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的“总依据”

我国研究改革应该提出再市场化的对策,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且承诺到2020年真正建成市场经济体制,使改革向更高的目标推进,增加了改革的难度,堪称改革的攻坚战


在苹果和特斯拉配合我们国家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尽力引进这些先进生产力,好在国家看的特别清楚,政府的战略每一步走的都超好!!要点赞!


如果按照很多人的想法,美国禁了我们华为,我们就应该禁了他们的苹果,特斯拉出了问题,就应该趁此让国产品牌去吃特斯拉的市场,如此的短视。。真幸运我在一个不需要选民民意决定政策的国家,假设特斯拉事件在美国,肯定会有议员利用这个拉选票,顾不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好在我们政府制定政策只需要对全体国民负责,不是爱国的那部分,不是民粹的那部分,是所有人,特别好!

Ps: 更四~~看不懂我用的是GDP 的资金规模和市值比较比较,而不是GDP 和市值做比较,就不用再往下看了。

不理解营收决定业务的,杠亚马逊大量业务在中国的也不用看了,亚马逊在中国只有60多亿人民币的业务,相比它3800亿美元的营收,可以用几乎没有这个词,不管我们多少企业,供应商给亚马逊供货,实际都是亚马逊收到用户的钱再打给我们的企业,在财务里对我们的企业是收入,对亚马逊是支出,不在这3800亿的收入统计里。另外我们企业给谷歌,脸书的广告费,是支付到美国公司,收入统计来说就是中国没有业务,美金没有发票,人民币账户才有发票,但人民币账户几乎花不出去广告费,还是不懂得,要趾高气扬的说你懂我不懂的,都别评论了,我写这篇答案,是基于对统计学的基本尊重,而不是幸存者偏差


更五~

对比亚迪业务感兴趣的,可以看这篇回答


user avatar   jiu-qian-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觉得为什么古话有云“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如果失去了强有力的威胁

那么老二老三这些国企就会成为垄断

一旦垄断,比特斯拉服务差十倍,产品差十倍,维权难度大十倍的品牌就会占据市场。

不管是国内国外资本,本质上都不讲企业良心,只讲利益,何况国企联盟更容易捆绑到一起,各种资本干涉网络传媒。

最好的结果恰恰是特斯拉维持高竞争力的产品线以及始终拉胯的质量安全,一直这么保持下去,这样的好处可以一方面迫使国产电动车市场降低门槛和产品性价比,另一方面又能以长补短主打安全优势和售后来赢得客户。


user avatar   bluet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司马孚吧。

一个五年平辽平到北京城下,一个是带头废了曹芳位列西晋开国八公之首的大魏纯臣。


user avatar   gao-sheng-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不讨论应不应该禁止入境。但是澳大利亚能不能对各种族一视同仁?为什么之前英国疫情严重的时候为什么不禁去过英国的澳大利亚公民?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去过印度的澳大利亚公民是大抵是印度裔而不是白人罢了。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澳大利亚是一群流放罪犯建立的国家,种族歧视是澳大利亚国家传统的一部分,比美国还要严重。谨记这一点。用现实政治分析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敌视是徒劳无功的。对中国敌视是澳大利亚人法西斯主意信仰的必然结果罢了。


user avatar   song-yun-40-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实从事ic行业的人都知道。海思真的就是独一档,剩下的叫其他。

很多公司得hr一边骂着海思华为的人做的太窄了,这不好那不好,另一边又使劲挖他们的人。

至于小米之流,如果真的是搞制造,芯片这种硬实力,就是个笑话。人家明明就是个投机商人。

oppo和vivo真技术研发都比他强得多。oppo的芯片子公司都是超1000人规模的大公司了,挺看好的。


user avatar   lu-yi-bin-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




  

相关话题

  9 月 17 日 iPhone 13 系列预售开启,你抢到 iPhone 13 了吗? 
  频繁出问题的特斯拉为什么还卖的那么好呢? 
  如何看待京沪两地法学生起诉苹果不送充电器?用户有可能胜诉吗? 
  美股6大科技股3天蒸发万亿美元,泡沫要破了吗? 
  1499 元就能买到 AirPods Pro,有必要等 618 当天再购买吗? 
  如何评价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将离开苹果公司?会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马斯克称「特斯拉可能恢复接受比特币支付」?将带来哪些影响? 
  特斯拉 CEO 马斯克预言 2023 年前有金融危机,你觉得这一预言是否有什么依据? 
  如何评价苹果首部自制剧《为全人类》(For All Mankind)预告片披露的苏联率先登月的剧情? 
  你为什么不买 iPhone X? 

前一个讨论
你在游戏中做过最难为情的事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外行人看来很蠢的设计实际上却是精妙无比?





© 2025-05-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