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XX的声望高不高?XX的演讲多不多人去复盘解读?
但现在呢?
XX也好,马斯克也好。神化一个人,就是造神运动。
但人,终究是人,不是神,会看到未来。
马斯克在人生顶巅时,自然会春风得意。
但却没有中国人那种性格上的低调。
如腾讯的马化腾,华为的任正非。吉利的李书福,比亚迪的王传福,娃哈哈的宗庆后…………
你可以说现在马斯克有SpaceX,有特斯拉。比他们的成就都高(市值)。
但,你不可否认。马斯克没有他们的那种稳。这是性格上的低调造成的稳。
你可以说成功的人,不一定都是很低调。但最适合大众的,恰恰是我举例的大佬,那种低调的稳。因为,他们的性格,你可以学习。这是一种处世之道。
赌一把,当然刺激。但一直赌下去,终究会赌输。
马斯克一直在推特去预测,终究是会错的
支持人长久不犯错,只能从心性入手。
马斯克现在说这些话,我们还得一大堆去证明,是对是错。无非,是因为马斯克现在成就最高,有流量。
但其实,没有多少意义。我们搬不来马斯克的成功经验。马斯克的预判也没有一点保证。你只会谈上几句,甚至写个回答。但你绝不敢以马斯克的话来投资。你敢用马斯克预估经济危机的爆发时间来做空吗?
你不敢。因为这都是说说而已。
理智告诉你,马斯克不是专业的,马斯克预测过很多东西,马斯克有预测失败的记录。马斯克可能是纯粹的发条推特
因为一但涉及到你的利益,你才会去思考,才会去度量。
而不是被“最成功的人(现在)说的话,肯定是有几分依据的”潜默。
就如,我说我预估马斯克,三年、五年、十年跌下神坛。你可能会嘲讽,可能会不屑,可能会拉黑,也有可能会赞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会有你的想法。因为,我没有成功的光环。我不会潜默,不会让你去为这事思考很久。也不会让你有利益的得失。
马斯克就像之前的XX一样。他们都仅仅是说说,目的是维持着热度,维持着领袖导师成功人士的地位从而带来的声望收益、粉丝收益、影响力收益等等潜在的收益。
但这些都是在风光时才会有正收益。下神坛时,他们会拿过往的事迹,说过的话告诫别人。
所以,对待成功人的跨界言论。我们不必过多去解读,除非你是真的闲。
所以,回到这话题来。
术业有专攻。
如果经济危机爆发,最先能预估的,绝对是美联储和央妈而不是马斯克
综合专业的机构,重量级的组织的报告来看。概率不大(即很低)
除非,突发不可抗力(即买彩票)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其实有很大差别。金融危机一般是杀资产价格,经济危机是杀所有经济活动。话说马斯克的这种判断比周期论和人口论还不靠谱一些。
从周期论来看,现在是康波的衰退(滞胀)初期,朱格拉周期复苏期末期,库存周期高点。确实是会有一次关于资产价格的冲击,这次冲击是2018年的二次延续,这次冲击反馈到经济上的量我看来是有限的。就和1992年的日本,1830年的英美,1922年的美国一样。
之前在创业话题给大家分享过很多行业的零售商品累计值,几乎大部分行业都是在2018年面临的需求端第一次萎缩。所以2018年也叫资本寒冬,一级市场几乎全灭,而一级市场的全灭反倒迎来了二级市场对于老牌价值股的狂热追捧,这也是能理解的,腰部以下全灭,人才和资本会向一线城市和头部企业聚集,而随着消费端的进一步萎缩,头部也会开始减产或缩小规模,这就是2021年的裁员潮。这是第一次全行业衰退冲击的尾巴,而全行业衰退后,会迎来周期性的消费复苏,需求端报复性反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之前看柯立芝繁荣,也叫萧条前的回光,其实真正的对整个互联网周期(1983至今)的大出清理论是2027-2031年左右。
最后,社会总需求只和技术的发展阶段,人口增速,人口年龄结构,文化基因这些东西相关,而其中文化基因是最难改变的,也是一旦改变,几乎不可被扭转的。和别的关系真不大,比如互联网周期作用于C端的顺序,1983-1994的个人计算机时代,全国撑死覆盖了几百万人,1995-2008的互联网时代,就覆盖了4亿人,2009-2018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覆盖了10亿人,而每次扩张,都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增量,而现在技术周期反馈到经济上的增量已经微乎其微了。(其实这样看,对于中国来说,乔布斯是最伟大的,他单枪匹马的创造了一个属于我们的周期,笑)。再比如26-28岁就是群体性第一套房的时间,所以房价一定是在婴儿潮的26-28岁形成最大的泡沫,就算在计划经济年代,面对婴儿潮的巨大需求,也是用三三制,二次房改和房改房来压制的,这都是无解的。
话说之前聊到产业逆城镇化,如果已知2030前后的巨大危机,这是个非常正确的思路,但是会面临无限多的阻力,我们这代人享受了城镇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但高城镇化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经济出现大幅波动,大城市的抗风险能力是极差的,裁员一定是行业上下游甚至几个行业一起裁,而大城市的配套趋近完善,用工饱和,失业人员无法二次就业,成为游民游荡于城市中,发达国家城市的几乎每个贫民窟都是经济阵痛后的游民聚集地,一代一代再加上几轮周期下来,就是现在这样阶层完全隔离了,这种东西最后又反馈成城市中的不安定因素,循环往复。
有一种可能,
马斯克想取代巴菲特+穷查理在金融界的话事权。
之前马斯克高调进入币圈试水,巴菲特好像是不玩币圈的,至少官方层面是不参与的。
这些属于年轻人的东西,老年人不玩是正常的,这就形成了话事权真空。
马斯克近期还高调的公布自己的个税,这可能比巴菲特的一生的个税还多,形象对比作用强烈。
马斯克有点成功学中“卖产品不如卖自己”的痕迹,通过销售自己,将一切资源聚集到自己身边,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复制粘贴老回答:如何评价华为以每股 1.58 元,豪派超 500 亿元分红?
残酷时代,无数网友高呼“加油”,对于一家遭遇世界最强国家打压的企业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毕竟企业终归还是依靠人来运作,如果人心散了,大家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这家企业了,那么企业就算短期内还活着,本质上已经死了。
“加油”是吃不饱饭的。
如何留住人,自然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课题。
而在这个世界上,“给钱”或许不是最好办法,但绝对是能够有效稳定人心的办法。
毕竟作为一名华为的员工,如果你真的能够被公司按照个人贡献公正公平地给予(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一个价格)奖励,而这种奖励换做跳槽到其他公司是拿不到的……
那么忠诚度自然会很高,一般的公司根本挖不走。
同时这也表明华为作为非上市企业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带着投机性质的大股东拿走最大蛋糕,造成分配严重不均。
如果不是这样子,而是跟某些几乎被外资把持的企业那样整天就是股东想着怎么捞钱套现,那恐怕华为就不可能一方面继续给予员工足够的回报,另一方面继续投入经费参与卡脖子问题的研发。
无论如何,华为只要能够将利润用在该用的地方,那么它的战略眼光就永远走在同行们的前列。
不过,既然这涉及到分配问题,如果华为内部的分配机制并不能让大多数员工满意,则同样可能会有丧失人心风险,这一点也是要在结尾强调下的。
复制粘贴老回答:如何评价华为以每股 1.58 元,豪派超 500 亿元分红?
残酷时代,无数网友高呼“加油”,对于一家遭遇世界最强国家打压的企业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毕竟企业终归还是依靠人来运作,如果人心散了,大家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这家企业了,那么企业就算短期内还活着,本质上已经死了。
“加油”是吃不饱饭的。
如何留住人,自然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课题。
而在这个世界上,“给钱”或许不是最好办法,但绝对是能够有效稳定人心的办法。
毕竟作为一名华为的员工,如果你真的能够被公司按照个人贡献公正公平地给予(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一个价格)奖励,而这种奖励换做跳槽到其他公司是拿不到的……
那么忠诚度自然会很高,一般的公司根本挖不走。
同时这也表明华为作为非上市企业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带着投机性质的大股东拿走最大蛋糕,造成分配严重不均。
如果不是这样子,而是跟某些几乎被外资把持的企业那样整天就是股东想着怎么捞钱套现,那恐怕华为就不可能一方面继续给予员工足够的回报,另一方面继续投入经费参与卡脖子问题的研发。
无论如何,华为只要能够将利润用在该用的地方,那么它的战略眼光就永远走在同行们的前列。
不过,既然这涉及到分配问题,如果华为内部的分配机制并不能让大多数员工满意,则同样可能会有丧失人心风险,这一点也是要在结尾强调下的。
这个回答下,好多答主都说美国人不拍抗美援朝,是因为美国人在战争中“政治战略双输,”表现被志愿军全方位碾压,连一点能吹牛逼的地方都没云云。
说的全对。
可是,
为什么我们中国自己拍的抗美援朝电影(特别点名某献礼片)都能侮辱志愿军,美国人就不能?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水平吊打美国?
呕yue~
这个回答下,好多答主都说美国人不拍抗美援朝,是因为美国人在战争中“政治战略双输,”表现被志愿军全方位碾压,连一点能吹牛逼的地方都没云云。
说的全对。
可是,
为什么我们中国自己拍的抗美援朝电影(特别点名某献礼片)都能侮辱志愿军,美国人就不能?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水平吊打美国?
呕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