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文学作品该不该用现有的社会价值观来衡量?我们是否应该包容艺术创作的观念尺度? 第1页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现在说“文学作品”的时候,说的都是公开传播的作品,换言之,就是它的目的就是面向社会的,故而决不能脱离于社会价值观,必须要用现有的社会价值观衡量过后,积极才可以发布,消极的话,就该禁止发布。纵容不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作品流通,是对社会进行的加害行为,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绝非是个人感觉尺度的包容与否的问题。

此处还应注意下社会的概念,社会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的,一个是政治社会,一个是人文自然的社会,有时候,一个文学作品对于政治社会是有害的,但对于人文社会却是积极的,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在社会制度落后于社会生产的时候出现,在社会制度与实际的社会情况不匹配的时候出现,需要注意甄别,因为此时,才是需要探讨“包容”问题的时候。


user avatar   jian-zai-w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很复杂,并且容易引起尖锐的纷争。

文学本体论,某种意义上就是对现有的某种价值体系的抗拒,试图给文学保留一块自留地。

但是这块自留地不到三十年就被攻城掠地,惨不忍睹。

被两大力量按在地不断摩擦。

文学本体论在现实里宣告失败。

甚至在理论上也难以自圆其说,新批评主义,韦勒克和沃伦所倡导的文学内部研究,最终败给了文学的外部研究 。

结构主义最终走向文化的解释。

文学从来没有独立于历史和现实过。

格尔兹认为,文化就是一张意义之网。

文学只是这个意义之网的一部分。

文化和文学,从历史和现实中生长出来,也渗透在其中,从来没有独立过。

文以载道也好,诗言志也好,一切文字皆有意义,皆有所指。

简而言之,文学一直受到现有的社会价值观的衡量、约束乃至控制。

文学从来没有自由过。

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

但是,文学也不能仅仅被现有的价值所完全评判。

优秀的思想和文化,优秀的文学,始终要面向全人类,面向未来。

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艺术是要表达人类的普遍情感。

可是具体的现有文化始终具有自己的立场,不可能完全代表全人类。

现有的社会价值体系总是试图将文学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令其为自己的价值宣传服务。

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试图突破这种狭隘性。

从这个角度而言,相对自由的环境,对于优秀作品的突围比较有利。

所以若非敌我矛盾非常激烈,或涉及到一些根本性问题,对于文学创作而言,宽松的氛围自然更好。

过于功利化,必然导致狭隘性,导致文学的萧条。

于其他艺术,也基本上差不多。

……

所以最好是取得某种平衡:

既要立足于现实和历史,又要延伸于未来和天空。

说易行难,概莫如是。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学作品当然不应该用现有的社会价值观来衡量啊。

而且,能源源不断地出现价值观和审美超前于时代的文艺作品,正是社会处在文明进步状态中的体现啊。

考虑到名著的诞生时间与其被认可时间往往存在时差,很多今天耳熟能详的名著实际上是被“追封”的,甚至名著的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居然是被后世认可的名著,这个问题似乎又成了“薛定谔的文学性”。

对于商业创作和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权威评选和读者认可,确实并不完全一致,很多时候,会有权威认证的获奖作品无人问津,落选作品反而咸鱼翻身的情况。

而历史每每证明,后者对于“文学性”“艺术性”的认可,远比前者更重要,权威认证(往往基于现有的伦理道德和“主旋律”)在长期里并不比读者认可(民间口口相传的风评,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更“高尚”和“专业”。

因为不容否认的一点是,一部作品被称为“名著”,并作为名著能流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有欣赏能力的人当中,喜欢(至少认可)它们的人占了大多数,有这种“可以不理解,但不能不尊重”的由多数人形成的大环境,才使一些作品流传至今,成为名著。

能经受住历史和时间考验,甚至超前于时代,无疑是评价作品“文学性”的重要依据之一。而用现有的伦理道德来为文艺作品的创作设置条条框框,更多时候恐怕只是权力的过度扩张,和权力对社会文明的不负责与傲慢罢了╮(╯_╰)╭。


user avatar   yu-ben-gu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部著名的小说作品——《红楼梦》,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因为这部小说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学科——“红学”!

但是,这部作品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确被定为“禁书”!

还有很多相关的例子,我就不举了,我想大家应该也知道很多类似的例子!


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而实际上,“时势也可以造名著!

很多事情无法用“该不该”去评定——因为,很多“应该”的事情可能无法实施!很多“不应该”的事情确可以畅行无阻!

所以,个人认为,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适用!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guo-zhu-15-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郑妮娜力是中加混血。

她的姥姥叫郑凤荣,是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国跳高第一人,曾受到周总理亲自献花。她在中国这边的血统是什么级别的?心里没点数?我这句血统,可不是单纯的指字面的DNA,也是指使一个人归化的吸引力。来自家族,来自文化,来自成就和历史。

更何况,加入中国籍是她从小的愿望,并且在三年前就已经完成国籍变更,做了法律意义上的中国公民。

她哥哥叫郑恩来,是冰球运动员,这名一听就知道受谁影响了吧。在姥姥郑凤荣80大寿那天宣布要做中国人,比郑妮娜力归化得还早一年。

这是多正常的事啊,加拿大媒体为什么要诋毁呢?


我看是新疆造谣颇有成效后,诋毁上瘾了。

甚至于这个乱港分子还大言不惭地用谣言责问起了郑妮娜力,说什么:如果你知道中国在“系统性地强奸和折磨”维吾尔妇女,你还会入籍中国么?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我很重视这波抵制的原因,因为谣言中伤成本太低的话,就可以无限复制。果不其然,这两件事开口就能联系到一起。


他们觉得不能接受,还有另一个原因。

那就是有些加拿大人没见过什么正经华人,以为聒噪的港乱分子就是主流。甚至还可能把那个给市长当小三的贪污犯女儿当成华人模板了,以为曲婉婷这种黄皮小清新只要聊聊环保,爱爱动物,整个人皮肤都变白了。仿佛拿民脂民膏出来媚自己的才是真华人,其他一律算是假的。

那些不够反华的华人,在他们眼里略显纯度就不足了。

谁才是大多数呢?

我们都明白,但夜里猛搞曲婉婷的市长们是不明白的。



这位小姐姐只是个朴素的混血儿。不仅有一身黄皮肤,还有个英雄一般的外婆,自然就跟外婆的国籍去了。这种事没有任何奇怪之处,也毫无诋毁的必要。

设想,如果在深圳卖烤串的奥巴马兄弟先加了中国籍,再回到美国籍,又有谁会苛责他呢?

中美交恶之刻,谁会有脸去说这位老黑不懂中国的政治?他需要懂吗?


抛开人才定位,卖烤串的和七项全能的人又有什么不同?自由选择和自己羁绊更深的国籍,再自然不过。

如果只看人才流失就阴阳怪气,那只能说这个移民国家被“人才净流入”这件事惯坏了。根本受不了移民输出国比以前更有吸引力这件事,从自己这儿多走一个人才都受不了。这太小家子气了。

郑妮娜力英文名叫Nina Schultz,这姓氏一看就知道其父有德国血统。他父亲也确实是德国人。她父母辈不过是一个移民嫁给另一个移民的故事,无非是来早来晚的原因。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借你加拿大的地方留下点美好回忆罢了,到底欠你啥玩意了?一个自诩自由的移民国家,有什么资格在这种问题上说三道四的?

只在人才来的时候谈自由,人才一走自由就抛诸脑后,这根本不是自由国家,这是NM貔貅。

自由是价值观,不是攫取资源的工具。

那些信以为价值观的朴素孩子,自由得离开了。

你们应该高兴才是,因为她理解自由真谛了。

你哭毛呢?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上海一展馆作品《校花》偷拍 5000 名女生并排名? 
  武汉和武汉人在全国人中的印象如何? 
  人对美术可以无知到何种程度? 
  小说家是否需要大量阅读历史的积淀,才可以创作以古代为背景的作品。靠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架空的时代可靠么? 
  为什么有人说杨绛先生是最后一位大师?现在还能被尊称为先生和大师的有哪些人? 
  为什么现在用钢笔的越来越少? 
  为什么没有国画画家以现代城市为题材作画? 
  如何解读这幅图 ? 
  新手如何开始练习写作? 
  个人不喜欢《红楼梦》正常吗?需要改变自己的审美吗? 

前一个讨论
电影《秘密访客》讲了个什么故事?
下一个讨论
北京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建筑?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