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被(文化产品)娱乐至死,只是表象;青年被资本和权力娱乐至死,才是真实。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和自制力的关系,真的有那么大嘛?
有自制力的话,或许对普通人在手游上攒石/氪金518、618、648什么的有立竿见影的帮助,但能帮助普通人攒出一套房子吗?攒一套房子需要自制一辈子吗?即便自制一辈子有效,这种“自制”,真的合理吗?
玩资本制作的各种游戏自娱自乐,和被资本的游戏玩儿得死去活来……选哪个?哪个的体验稍微好点儿?
或者说,对于大多数普通青年来说,选择的余地有多大?能随便选吗?
就像在国内,房子早已经不只是一个用来“住”的东西了,它绑定了很多很多本不该由它承受的东西。
很多东西,一旦进入了资本和权力的游戏,就不再那么单纯了。文化产品的娱乐也是一样。
高房价间接通过房贷等工具,系统性地透支了大多数普通青年的生命(大中城市平均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房价收入比,基本透支了普通年轻人整个职业生涯的工作收入,对于有些人的收入来说,可能两辈子三辈子的工资还不够用,只能连累着肯花钱并且身体还算健康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被一套房子锁死了大部分的家庭资金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为了支付高房价,普通青年通常不得不更加努力工作,同时降低各种原本正常的欲望,以承受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恶劣的工作环境,被迫听各种各样拙劣的“爹味说教”(像是“不要被娱乐至死”),透支着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像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和自己家人朋友的共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没有时间培养兴趣爱好,以“脱离低级趣味”,不被“娱乐至死”)。
如果玩游戏、刷短视频、给偶像打call,释放一下疲惫的自己,减减压,就算是被“娱乐至死”了的话,如果用花呗提前消费奢侈品包包和数码产品什么的就算是被“消费主义”毒害了的话,那么高房价又算是什么?
这种疲惫和压力,是怎么来的?
汇聚了绝大多数优质资源稀缺资源的一二线大城市,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大多聚集在此。但其房价却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工资收入的触及范围,只有财产性收入才可能支付得起。三线以下的小城房价貌似不高,但三线以下的小城,也没有那么多的高薪工作啊。
高房价(以及各种资产的高定价),恰恰让拥有大量资产的人更加从容,容错空间越来越大。而没有资产的人则更加狼狈,举步维艰如履薄冰。
对于拥有大量房产的“后浪”来说,一套一二线城市的普通公寓住房,只是一个可以用来卖钱和收租的“女优/牛郎”,但对于大多数去一二线城市打拼的普通青年来说,却可能是一辈子也求不来的“女神/男神”。
在这种情况下,房价本身,就有着一定的阶层划分的功能了,把大多数普通人拒之于分享社会进步的门外,让大多数普通人只能参与发展的建设过程,却难以分享发展的成果。
在同一条河流上,有的人乘坐的是自家的游轮,大好河山尽在眼前,更可以仰望星辰大海;有的人却只能荡起双桨,安贫乐道地自娱自乐;而有的人,恐怕只能裸泳。
这种改善性的,有一定资产属性的必需品(像大中城市的房子、高质量医疗和素质教育等等)的高定价,是现代商业社会隐形的阶级护城河。
最“优秀”的一点还在于,被其拒之门外的人,往往客观行动上还都在加固和拓宽它,为其添砖加瓦。
就像游戏上的每一单氪下去,都会强化一分大企业和其背后的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只能荡起双桨和裸泳的人来说,娱乐向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快乐,很多时候也就只是一种对现实生活诸多磨难的对冲性精神慰藉了,和麻药一样,越“赢”越“麻”。
在愈发资本化的社会里,田园牧歌的单纯快乐会渐渐远去,成为一种理想乡式的童话奢侈品,而大部分人只能被驱赶着走向“美丽新世界”一去不返,就是这种感觉吧。
从一个老青年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对年轻人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或者说,每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00后是,以前的90后是,再之前的80后是,70后也是。
知乎90后基本是主题,就不说了。80后的当年的年轻人,其实跟现在的年轻人做的差不多的事情。那个年代黑网吧横行,网络游戏也很多呀。传奇,魔兽世界,石器时代,魔力宝贝,大话西游,天龙八部等等等。2000年初是网络游戏大发展的时代。
现在上课学生刷知乎,刷抖音,刷微博——以前学生的手机不智能,她们也看小说,看杂志。
现在的学生用手机互相斗表情包,以前的学生上课传小纸条。现在的学生用各种交友软件,以前的学生也玩笔友,给不认识的陌生人写信,发照片。
现在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写着爽文,90年代的大学生也一样,没有网络,她们有文学社团,诗歌社团,吉他社团,每天骑着自行车,写诗,看夕阳,幻想着远方——这些就不是浪费时间么?
期待所有青年人都成为栋梁之材,那是被洗脑了。大部分年轻人都会变得碌碌无为,时代只会被少数精英推动——这些精英也未必全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有的人祖上就是大官,到了他这里,他想,或者不想,他都必须要当官,不当官是不行的。有些人注定就是有钱人,王思聪无论怎么玩网红喝酒浪费时间,他都必须是有钱人。这不由他自己来决定。
娱乐至死对年轻人基本没有什么危害。年轻人终将老去,大部分的人在普通的岗位,默默无闻,就如同你我一般。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少了某些人就会停止转动。我们明明是分母,不要以为所有人都是分子。
让那些年轻人及时行乐吧,不然他们走出校园那刻起,他们是后悔,但不是后悔没学习,而是后悔,X,没玩够,为什么大学的时候没交男/女朋友,没有纯纯甜甜的恋爱,他们要面对的就是800-2000万的一线城市的房价,你篮球打的再好,性感漂亮的小姐姐也会不会跟你鼓掌了。小女孩子们要开始珍惜自己的时间了,不然工作的压力会让她们的皱纹一天比一天深,要考虑婚姻,照顾孩子,打扫家,成为她们年轻时看不起的市侩的中年妇女迈进。
时代是少数人在推动。这个少数应该是千万之几的概率。让剩下的千分之九百的人去玩,愿意做苦行僧,把事业视为乐趣的人去做她们喜欢的事情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