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支持整改肿瘤治疗的不良现象,但不接受网文将中国医生一棒子打死。
在中国做医生,别的先不说,很多医生手里是有选择权的,去互联网医疗领域、去药企临床部门学术部门,收入都要比当医生好,也会相对轻松很多。很多人坚持在医生这条路上走下去,更看重的是做医生所带来的成就感。
张医生的“患者人财两空,多因医生肆意妄为”,这个“多”字太过于刺眼,如果多数是医生肆意妄为,中国的患者是多么的“水深火热”?他是什么样的初衷我不评价,但是把广大一线临床医生推向了舆论制高点?真的是这样吗?疫情还没完全过去,中国医生真的在利益面前如此不堪吗?
张医生的一些科普是很好,很专业,但文章措辞有待考究,作为严谨的医疗人员,文章不该以偏概全。
某些医生的损人利己行为实在是令业内同行深恶痛绝,这点和张医生观点一致,希望司法部门和卫生部门深入调查。
第一,肿瘤治疗是长程治疗,从检查、检测、手术、阶段复查、用药等等都是高昂成本。有统计显示,肿瘤治疗的平均花费在25万之上,注意是“平均”,这里面还有很多直接放弃治疗的患者。说白了,这种事情摊到谁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不花钱是不可能的,残酷的讲,大部分肿瘤患者的最终结局都是人财两空。
有条件并且也想多一点治疗机会就多咨询几位医生用一些创新药,没条件的就用性价比高的仿制药嘛。过激的言辞让一大批患者都站在了医生的对立面。既想省钱又想最好的医疗,而是事实上,很多患者连定期复查规律化疗都做不到,等到病情恶化了跑来医院了。
第二,张医生何时火?大家可曾还记得杀博士?张医生当时可是“力挺”杀博士的一些创新点,检测、超指南治疗,觉得这是在给患者谋求治疗机会,奇怪的是,怎么现在开始“唱唱反调”了?
第三,按照指南进行治疗是大方向,但肿瘤的治疗仅仅都是依赖指南吗?如果是这样,大家手持指南人均医生了。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是近几年来业界一直提倡的,按照指南,很多肿瘤患者经过一系列治疗后走到了穷头陌路,还有着强烈的求生欲和治疗欲,这个时候考的就是医生的“冒险一试”——反正已经没什么治疗办法了,不如试一下,万一成功了呢?
我强烈支持整改业界不良行医,但也深深担忧,有很多医生今后怕是不敢再带着患者冒险了。因为按照指南稳妥且自保,有些冒险行为,往往吃力不讨好。最后埋单的,还是患者自己。
另外想说一些题外话,大家看待任何职业,首先他们是一个“人”,然后才是职业身份。说白了,在遵守职业操守、实现个人价值以外,职业身份最主要的和广大群众一样:谋生而已。“再生父母”、“神”之类的,太吓人了,避之不及。
任何造“神”行为,和XX组织有啥区别呢?前有饭圈、后有基金经理粉丝团,最后不都跌下神坛了么。
希望大家在看待疾病的时候,多听一些医生的建议,理性思考,不盲目吹捧,也不偏激打压。医生在恪守医德的基础上,有创新性的思考,才能推动更好的诊疗技术发展。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