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罗贯中看过《三国志》吗?如果看了,为什么演义还有这么多假的? 第1页

  

user avatar   hu-sheng-65-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因为罗贯中看过《三国志》,才对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在自己的小说中做了合理化的修订,举几个简单例子:

1、《后出师表》因为弄错了赵云去世的时间(赵云去世于建兴七年,而建兴六年冬上的表已经提到赵云去世)被人诟病为伪作,罗贯中就在小说里把赵云去世的时间提前到建兴六年以符合逻辑。

2、孙坚的妻子里叫吴夫人的只有一位,在赤壁之战前就去世了,但是之前的元话本艺人给吴夫人在赤壁之后编排了很多剧情,例如“劝孙权启用周瑜”、“佛寺看新郎”。罗贯中又为了尊重历史,又为了保留精彩剧情,就把吴夫人一分为二成了姐妹关系,让孙坚娶了两个老婆,大的继续历史上吴夫人的角色,小的继续话本里吴夫人的角色,也就是小说里的“吴太夫人”和“吴国太”。

3、《三国志》裴注引郭冲“条亮五事”因为是诸葛亮的精彩环节,罗贯中除了第二条辨色识刺客外,均收下作为素材,但是也参考了裴松之的批驳在小说中进行了合理化调整。比如空城计的时候司马懿还在宛城,罗贯中就提前安排司马懿来前线,又比如诸葛亮拒贺,罗贯中直接把裴松之的批驳用诸葛亮之口说了出来。

裴注原文:三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拔西县千家,不补街亭所丧,以何为功。

《三国演义》小说原文:祎恐孔明羞赧,乃贺曰:“蜀中之民,知丞相初拔四县,深以为喜。”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祎又曰:“近闻丞相得姜维,天子甚喜。”孔明怒曰:“兵败师还,不曾夺得寸土,此吾之大罪也。量得一姜维,于魏何损?”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罗贯中不仅读过《三国志》,还仔细思考过小说和历史的平衡点,可谓“巧手裁缝”。


user avatar   hong-bi-z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没必要重新抄一遍三国志吧。

我想题主的疑问主要在于,为什么有了“正史”三国志之后,还需要一部并不那么正确的“演义”?并且罗贯中还是在刻意去“作假”?

我觉得这是因为,但凡创作,大多都是要输出自己的观点的。无论观点是大是小,符不符合当时大部分人的价值取向,总是要输出的。

罗贯中显然并不想重修经史,而是想将这一段故事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在接受之后,如果有人能够自发地产生兴趣,产生共鸣,那无论过了多少年,罗贯中的这种“作假”都是有意义的。


user avatar   sishiba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




  

相关话题

  《三国演义》算不算烂尾? 
  为什么魏国灭蜀之后不接着快速灭吴,实现一统? 
  蜀汉是个外来政权吗?蜀人土著是否不愿为刘家卖命? 
  如果用李逵代替张飞,能否避免张飞送人头的悲剧? 
  刘禅任用诸葛亮不怕功高震主 更没有杀害忠臣 为何没人说他是明君? 
  新《三国》为什么喜欢披头散发? 
  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为什么表字都没有确切的? 
  三国时期,为什么董卓赢不了袁绍带领的关东联军? 
  能不能详细讲讲晋灭吴之战,为何短短几个月就结束了? 
  二十四史之中是不是三国志最为简略,史料价值最低呢?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水浒》作者不把黄信、孙立放进天罡星,把解珍、解宝放进地煞星?
下一个讨论
《雪中悍刀行》为什么我读不下去,大家觉得怎么样?





© 2025-04-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