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是以东盟为中心,整合现有四个「东盟+1」FTA而形成的贸易协定。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四个成员国通过审批程序正式批准该协定(新加坡、泰国、中国、日本),预计余下也会尽快通过。
2011年11月,东盟各国决定推进RCEP,进行区域贸易整合,一切由此开始:
作为东盟提出并力推的区域自贸协定,其实对于中国的有利之处并不多。
诸多金融机构的推计显示,加入RCEP会让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提高0.1%,而相对的....日本提高2.7%,韩国提高1.4%。
而按照协定,成员国要放开91%的关税。
显然这利好日韩的高端制造业,对于东盟各国承接产业转移也有益处,中国有部分的可能被上下两层国家釜底抽薪。
我们有很多领域是靠关税壁垒才活着的。
对外层面上,这项协定也不会拉近各成员国之间的距离。在全球右转的大趋势下,周边国家的反中情绪正在迅速攀升。
这跟北美自贸区、欧盟完全不同,他们拥有高度统一的市场和贸易体系。
而在地缘上支离破碎的西太平洋,这一切是完全做不到的,日本、澳大利亚一边赚我们的钞票,一边拿钱孝敬给华府。
连这种铁杆敌人,我们都要捏着鼻子继续给对方送钱,这又算什么「胜利」?
更不用提东盟这一群首鼠两端的家伙。
对普通人来说,你们要买日本马桶盖、澳洲脱脂牛奶、泰国大米会更便宜。
而RCEP只涉及货贸和资本流动问题,并没有放开对人员自由流通的限制,所以一些劳务人员也不用担心被抢饭碗。
但资本自由化的结果就是....企业家肯定会寻求「价值洼地」,去东南亚设厂。
所以长期来看,如果不能实现彻底的、脱胎换骨的产业升级,最终必然会造成大范围的失业潮,关税保护期只有十年。
印度之所以退出,就是因为他们不希望本国的落后产业遭到外部全面冲击。
如果农产品关税放开,考虑到东南亚的低成本大米、澳新的廉价肉蛋奶....我对中国农业对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并不乐观。
以前靠行政手段,以后可是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