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第一次中国茶品牌登上了博鳌论坛吧?
我一直都认为中国茶也是可以创新的、新颖的、能被国内外的年轻人所热爱的。
过去我国的传统茶行业在茶文化营销上过于玄乎其玄,脱离了现代城市生活人群的需求,将茶道吹得神乎其神,让年轻人看了觉得怪力乱神,中老年人看着神晕目眩。其实回归到茶的本质,就是一种饮品。这种饮品不需要刻意的文化包装,光凭借它本身的口味和品质就足以征服国际国内各个年龄层的人。
但是为什么过去的年轻人对茶叶那么不感冒,反而对咖啡情有独钟?
1、过去茶叶品种、品牌过多过滥,茶叶分级制度里的层级过少导致品质区分度不够,且大多数茶叶没有严格遵守品质分级。这在客观上阻碍了年轻人对中国茶的接受程度。
相反,咖啡分级制度制定严格,一般分为5到7个分级,区分度明显。咖啡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制定了全自动/半自动咖啡机、胶囊咖啡机、速溶咖啡等不同的选择,切合了市场用户的需求,抓住了用户的心。
2、过去茶文化物质结构如茶杯、茶壶、茶叶包装的美学价值不足以满足新生代的需求,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无限接近于零。
而星巴克一个咖啡马克杯都可以炒,不少人为了集齐马克杯不惜出高价。那过去流行的茶具往往过于追求历史感,说好听点叫传统,说不好听点就是过于守旧,忽略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自然年轻人中愿意为茶具买单的就更少。
3、过去茶行业的文化结构和营销观念上过于追求传统、禅静、慢品,因循祖制,唯古是法,尊古泡制,从文化意识形态上趋于保守、内向、守旧,没有积极去迎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变化。总以“酒香不怕巷子深”类似的理论当作自己的依据,不敢于适应市场需求,不敢积极地去面对市场、表现自己。
过去的中国茶和茶文化在物质结构、制度结构、行为结构以及心态结构更多地停留在传统上,难以适应国内的新生代对于市场的需求,主要是吃国内存量市场,在国际市场更难以更进一步和咖啡文化分庭抗礼。
但是上述问题都是过去式了,现在中国茶开始做出了不小的改变,茶叶品牌专业化、品牌化、定制化程度明显提高,中国茶在形象设计上越来越兼具中国风和符合新生代审美价值。
在茶叶的分级制度上执行日趋严格,在保留和改善传统茶具的同时,也推出各种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新式茶具,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上也越来越契合市场需要。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中国茶,了解中国茶,爱上中国茶。
我觉得中国茶本来就该如此,本来就可以做得更好,而且中国茶本来就比咖啡更适合低糖、健康的现代饮食生活观念。
其次,除了茶更符合现代饮食观念外,出现在中国作为东道主的亚洲博鳌论坛上,比咖啡更符合“以茶待客”这个中国文化里的待客之道。
越是贵客,越值得用好茶相待,这是中国叙事里的“礼仪之道”。“以茶为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懂礼仪、知礼节便是从这对待客人“沏茶、敬茶”中来。在这一沏一敬之间,茶实际上是担当着主客之间礼仪和用心的媒介、载体。以茶待客都是以客人的饮茶状况和口味、偏好选茶类,按照一定的水温冲泡好茶,寒暄片刻,茶汤微凉可以入口,客人喝到一口由主人为自己冲泡的符合口味的茶,感怀心意,礼便在主客之间实现。
中国是礼仪之邦,待客用中国天然、具有广泛共识的地道“国货”——茶,相比于原产于南美的咖啡,更能够体现中国叙事里的文化自信和礼仪之道。这次中国茶被列为2021年度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官方合作伙伴,就是让中国茶以更加崭新、现代、美好的方式登上国际舞台。
印度是挺严重,但是轮得到美国来说三道四吗?
真实人数是报告的2到5倍,那美国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不然灯塔的光芒何在?此时不拉拢印度联合对抗中国,还有更好的时机吗?(狗头)
虽然印度在3月下旬已暂缓新冠疫苗出口,但到4月中旬,印度数个邦仍出现疫苗短缺的情况。印度目前主要使用的阿斯利康疫苗和本土生产的Covaxin疫苗都处于库存不足的状态,数百家接种中心因此关闭。在继续开放的接种点内,疫苗存量也只够维持一两天的接种量。
据悉,目前,印度政府将扩大疫苗接种范围当作“救命稻草”,但美国却正在限制对印度的疫苗原材料出口。
印度媒体20日发布的报道称,如果美国不为印度提供37种关键原料,印度的新冠疫苗生产线将在几周内停工。
不仅见死不救,还要限制原材料出口,这是要赶尽杀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