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消费主义时代,不能太一本正经了,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沙雕和玩梗才是王道,我就把自己的视频也打上了沙雕的标签,觉得特别有意思。
淘宝的这种转变看起来挺“喜庆”的,但是又暗藏玄机,我觉得多少有点对标pdd的意味在。
接地气,不搞高大上,就是拼实力,一点都不“不务正业”,我准备看后面的大戏。
读书读多了,这让我想起来维特根斯坦的前期画风和后期画风的转变,前期他就像个孔夫子,而后期就变成了《活着》里的富贵。
对个人来说,也想去参与一把电影,去沙雕下,放松下紧绷的神经。
前几天还在和朋友聊天,怎么让自己在各种事情上慢半拍,结论就是很难,需要个合适的环境和支撑才行。
今天看到这个就有点挺意外的,不会是4.1吧?不管怎样,重点在后边吧,将持续留意下。
常言道,不想做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这就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厨子是他的出身,裁缝是他的理想,司机是他的现状。
这句话对应了淘宝的这个“沙雕宇宙电影计划”。代表着他的星辰大海。
好吧,编不下去了。这怎么能算是不务正业呢。什么是正业呢?正业就是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就得花钱,拍广告也是花钱,请人写文案也是花钱,赞助也是花钱,那根据自己产品的用户的沙雕故事拍一个沙雕电影,不也是花钱吗?
都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做宣传,怎么能是不务正业呢。
作为消费者来说,拍成电影,我还挺喜欢呢。因为那里面的故事,确实够沙雕,能让我开心。
我就知道这件事还有后续
前两天我回答了:如何看待淘宝「百万寻雕」,花这么多钱做这么无聊的事有什么意义?
现在就是把征集的故事拍成电影,合理么?很合理
此类活动可以理解为淘宝的系列营销宣传的一部分
换而言之,这不是什么不务正业,这就是花钱做宣传,提升影响力。
为了自身影响花钱做宣传,拍电影,这不正常么?
互联网时代有影响,才有讨论,才有流量,才有利益。
其实什么活动不重要,抓人眼球,带来流量才是重要的。
人家做宣传,如何看待,当然是一遍嗑瓜子一遍坐着看啊2333
不,这招超级精明!!你想想看,如果你玩拍一个喜剧电影,是不是需要让编剧去想搞笑的片段?很有可能想到的东西还不是那么搞笑。
而沙雕宇宙电影计划就很牛逼了,直接收集网友的沙雕故事,源源不断,从无数个沙雕故事中选取最精华的部分,就可以拍一部电影,而且来自于生活,更有代入感,观影效果更好!
如果沙雕故事足够多,还可以拍几部,拿下更多的票房。而且,这也不是不务正业,相信经常去看电影的网友会发现一些电影在上映前,会出现阿里影业的片头,阿里也是有在做影视的。
这种灵感创意取自淘宝,用于打造文化影视再次输出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资源多次利用的思维模式……不过这确实是让人意料不到的,谁也没想过竟然可以用淘宝沙雕故事拼接成一个电影,当然好故事有了,接下来就看如何把故事说好了,真的拍出来,笑点多的话,应该能够搞一个系列。
毫无疑问,这可能是年度最有话题度、最嗨翻天的影片了。
要注意啊,这是野生编剧,各位沙雕亲自上戏啊,这是要圆了各位的明星梦啊。
7年后,阿里好像终于get到了《参与感》的真谛,策划人该不会是喝过小米粥的吧???
这次营销活动没有复杂的算法,没有最低价,只有品牌形象植入,全是阳谋,你明明知道是营销,也会忍不住参与其中,心中的“淘宝”两个字再次凸显而出。
接下来就是各种神仙买家、鬼才卖家的对决了,出道吧沙雕!
我记得前段时间,儿子问我世界上最厉害的玩具是什么,我随口说了一个我们儿时的经典玩具“发条青蛙”,然后儿子就管我要。 我心说这几十年前的东西上哪给你整,结果上淘宝一搜,妈呀这玩意儿还真的有,跟九十年代的一模一样。然后再一个个的找,小时候玩过的吃过的,这里居然什么都有!可以在水里套圈圈的游戏机,上紧发条会自己敲鼓的小人儿,可以悬浮小球的吹吹乐, 还有男孩子爱玩的火药枪,霹雳球等等。 吃的东西有冰袋,无花果,唐僧肉,还有曾经立志有钱了要一天吃十根的娃娃头雪糕……
当时的感受就是“回来了,全都回来了”。这些生活中再也找不到的东西,想不到这里都有。一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不停的生产和销售这些东西,感觉很奇妙,也很感动。
所以这个活动乍看是摸不着头脑,这不是自己黑自己嘛。但仔细品一品,我倒是品出了一点“不忘初心”的味道。 淘宝从2004年上线,到今天已经成了我们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早就不只是一个卖卖东西的平台,里面凝结了太多太多人的情感和回忆。我想这个活动大概是想把这些东西发掘出来,互相分享,让所有人都能记住淘宝的初心和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