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车漆有轻微划痕,可以不用处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ill-liu-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汽车,作为我们应用场景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之一,我们无论开车时多么仔细,车上总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划痕。

一般新手司机出于爱惜的心里,一旦发现划痕就会心里咯噔几下,犹豫到底要不要送修。

然而有很多老司机对划痕不以为然,别说塑料板上有划痕了,就是车门有明显的划痕,也不会去维修。

那么出现划痕是否应该修呢?怎么去判断呢?今天我们就来详谈细说一说关于划痕的问题。

划痕怎样伤害车漆

我们要理解划痕,首先要明白车漆的构成,如下方漆涂层结构图。

一般来说,从车身表面往上依次是【底漆层】、【中涂层】、【色漆层】、【清漆层】。

我们眼里简单的漆面,其实组成它的每一个不同涂层,都在默默发挥各自的意义和作用,当划痕发生在不同漆层时,造成的伤害影响不一,是否需要补漆也取决于此。

首先,观察划痕位置。

首先看划痕位置,因为不同车身不同位置使用的材质不同,如果是在前后保险杠上的划痕,只要不明显影响外观,尚能满足安全性功能,那就大可不用理睬,因为前后保险杠系塑料材质,不会生锈,不用做防锈处理。如何辨别该位置是塑料还是金属,手轻拍下就能感觉出来了。

如果比较在意外观的车友们,可以使用补漆笔进行修复,或者在适当的时候做集中的喷涂处理。

比如等车辆有刮擦走保险时,可以维修发生事故的关联部位,就能够节省维修费用。这里注意,保险不会出钱维修非事故区域的划痕,比如你追尾另外一辆车,你车头受损,车尾的划痕肯定不会纳入保险维修费用的。

那么如果是发生在车身上的划痕呢?

看伤痕的程度

第一种情况,如果划痕很浅的话,没有伤到底漆,那么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没有维修的必要性。

那怎么去判断如果发现小的刮痕无法判断深浅的时候,可以用手指头去触摸,一般摸上去,没有明显凹凸感的划痕,就说明没有伤及底漆,可以暂时不管,或者稍后处理。

但是摸上去如果明显能感觉到有“一条线”,有明显凸凹感,这样的划痕就已经伤到底漆,要马上处理。

这里强调一点,就是有了划痕,去汽车维修店,店员推荐你抛光的时候,要长个心眼。

首先,伤了底漆,抛光是没用的。

靠抛光“祛划痕”的方法,只能用于祛除较浅的划痕。

因为抛光的原理,就是将高于划痕周围的一层漆面进行打磨,以达到与划痕深处保持一致平整,从而看不到轻微的划痕,简单说就是【磨】,视划痕的深浅,磨掉相应表层的漆面。

像是美颜相机一样,舍弃掉【清漆层】质感,换来看起来更平整干净的外观。

抛光虽然效果很好,但是我建议尽量不用,因为毕竟是伤车漆,一辆车如果抛光多次,车漆就会越来越薄,甚至有抛穿车漆的风险。

这里建议的是,如果一个车的寿命是20年,那么你顶多四到五年抛光一次,因为一辆车如果抛光五次以上,车漆就会有可能薄到无法保护你车身了。

第二种情况比如说伤到了【底漆层】(漆面的颜色消失,裸露出金属部分)

那就是一定要及时维修的了,因为这时候的没有漆面保护的金属车身,已经和空气直接接触了。如果处理不及时,裸露的金属,在潮湿环境下,会因为氧化而快速生锈。

可能新手车主会觉得,车子生锈只是影响车辆的外观或者波及到车的二手价格而已。

其实不然!锈蚀是会腐蚀周边正常部位,如果不管,锈斑会蔓延,会锈蚀得越来越大块。据统计,如果车身生锈,车身每锈蚀1%,车身的整体强度就会降低5%——10%!

这意味着当面临着交通意外时,车子对乘客的保护性能将会大大降低,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了。


平时怎么养护车漆,避免划痕。


车漆就好比穿在身上的衣服,确实保持整洁干净,锃光瓦亮才能表现一台车的外在美感。

但,毕竟是衣服,时间久了,总会有磨损变旧,车漆也不例外。从外观上来看,一台新车和旧车的车漆就能决定我们的第一观感。

那么我们怎么在日常中保护我们的车漆呢?

我们前面也说了,抛光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就像我们的皮肤去做激光,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多了,皮肤就会变得敏感,缺少质感,当薄薄的【清漆层】被磨平时,车漆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光泽了,而且还会加快环境对车漆的腐蚀。所以我们更要倾向于日常的养护,而不是等到划痕出现时再去补救。

首先是:非必要不洗车,减少洗车次数。

如果停靠的是地下车库,或者不是树下或者积灰特别厉害的位置,就不要车身覆盖点灰尘就跑去洗车了。

衣服经常洗会破,车洗得太勤也不行。因为无论是人工洗车还是机器洗车,都多少会损伤车漆。

尤其是加油站的自动洗车机,高速旋转的橡胶拖布本身就有可能掺杂较硬的沙砾等(因为不可能每天精洗设备,多少会带有其他车辆身上洗下的渣滓)。

这样用软布、橡胶在车身上剧烈旋转,这种快速且强力的摩擦,就肯定会有洗车的细小划痕。如果你是新车,去加油站洗车,洗完后仔细看你的车漆,大概率车身上有这类云纹。

而且加油站洗完车后,你车身会残留有大量的水珠,如果太阳暴烈,你这样开出去,车身上的水珠会形成放大镜效应,加速车漆的老化。

所以,如果你是新车,相让车漆保持良好的话,强烈建议第一年不要去加油站的自动洗车机洗车,这种免费洗车的便宜沾不得。

正常的洗车店,人工的洗车危害没有那么大,洗车手法相对温和些。对车漆的伤害没有那么大。所以如果要洗车,建议去正规的洗车店去洗车。

但洗车之前,记得要嘱咐洗车的不要直接上来就用高压水枪冲一遍车。因为车子开在路上久了,车身上会积攒灰尘沙粒,水流的高压把沙粒摁在漆面上快速移动,会在清漆表面留下一些细微的划痕,久而久之,“集腋成裘”,漆面也就“壁立千仞”了。

这里再强调下,如果可以,尽量不要把车停在树下。

鸟屎、树木分泌的汁液(树胶),这些都是强酸、强腐蚀性的,如果发现有大量的鸟屎、树胶滴在车身上,一定要尽快处理,如果不处理,鸟屎、树胶覆盖的地方,车漆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会变得黯淡无光,留下瘢痕。

当然,如果鸟屎、树胶凝固了,也绝对不能硬抠,否则你会发现这些可怕的玩意粘连性会如此强,你抠下来,车漆都会变色。这个时候一定要用水,充分浸润下,然后再弄下来就不会伤害车漆了。

所以,如果要长期停靠在树下,尽量给车辆披上车衣或者给车身封釉等手段来保护车漆。

最后再说下,太阳下暴晒后也不能马上洗车,因为车身表面温度可能七八十度,再立刻冲二十几度的水,温差过大也会严重伤害车漆。这个时候应该开到阴凉地方,过个十几分钟,等车身不那么烫手了再洗车。


采取保护性措施

当然,毕竟是保护性措施,还是倾向于漆面较新的车子,如果漆面清漆层消失,开始出现各种问题,还是建议先将漆面复原后再采取。

给车身打蜡形成一层保护涂层,是我们最常见的保护措施了。可以避免灰尘的侵蚀,以及砂砾的研磨,但是打蜡维持的时间不长,每1~2月需要重新打蜡。而且打蜡费用也真心不算便宜,动辄两百往上。

然后就是镀膜了。镀膜相当于是打蜡的升级版,防护能力比打蜡要强,防水、抗火、防污渍,鸟粪、树胶也能便于清理。

而镀晶比镀膜要更好,一次镀晶可以坚持一年到两年,但是镀晶的费用,一般去店里的花费就要上千了,价格不菲。

如果预算充足,最长期的保护模式,是贴一层隐形车衣来长期保护车衣,但需要注意选择品牌材质,如果材质不对很可能适得其反,虽然避免了小剐蹭和划痕,但可能被车衣伤害车漆。

前面说了很多保护车漆的方法,但说到底,车子还是我们的一个工具,只要上路的,时间开得久的,划痕就难以避免,但只要不是涉及到使用上的问题,其实都大可不必在意。

当然,不是说不需要漆面的保护,合理的保护可以提升车子的美观度,延长我们的“新车”使用时间。但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情况,去选择合理的保护方式,来避免划痕。

最后,希望咱们的爱车都能常亮常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user avatar   kan-xing-kong-de-cang-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相关话题

  关于汽车:::? 
  如何看待丰田赛那国产后加价的行为? 
  中国豪华车市场是否已面临洗牌?二线品牌有没有可能异军突起?哪个品牌最有可能成为领军? 
  为什么领克的销量一般? 
  汽车性能随着使用下降是不是完全不可逆?二手车能不能通过整备恢复与出厂接近的水平?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为什么没有汽车使用燃气涡轮发动机? 
  为啥有些自主品牌,要把设计中心放在国外? 
  请问如何分析长城VV5S被集装箱6吨压顶无恙这种汽车的抗压结构? 
  二胎开放,我们需不需要7座车? 

前一个讨论
黄西退出《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可能有哪些原因?如何评价他的脱口秀水平?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21 年中国人每日平均休闲时间是 2.82 小时,比 2020 年增加 24 分钟?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