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别有用心的春秋笔法。
从来就没有什么“家暴”,只有“暴力”。本来所谓“家暴”,根本没什么特殊的,就是一个公民对另一个公民的暴力行为,只不过发生的地点在家里而已。这种暴力发生在家里就叫家暴,发生在路上就叫街头暴力,发生在公司就叫职场暴力,发生在学校就叫校园暴力。——但本质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暴力。
结果弄了一个“家暴”的名称,搞得好像这种暴力因为地点在家里,就变成一种具有独立的特殊属性的“暴力”,各种乌七八糟的幺蛾子都来了,为了减轻甚至规避惩罚无所不用其极。
为什么这个丈夫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实施家暴,归根结底在于舆论和司法都不把家庭中发生的暴力真正当作“暴力”来看待,只视为“纠纷”,公权力完全缺位,让他形成了“家暴不是真正的暴力”的刻板印象。
比如很难想象一个医生把护士殴打一顿可以逍遥法外毫无代价,很难相信办公室里一个白领被另一个痛打一顿就可以这么算了,然而家庭中的殴打虐待却可以严重好多倍还处理不了。这样的社会现状,让很多潜在和现行家暴者就不认为在家里殴打他人是一件很严重的事,自然就有恃无恐。
所以我一再强调单纯把责任归结于罪犯本人的道德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把家视为法外之地,把“家暴”毫无道理地独立于其他暴力,以为家庭中的暴力行为掩护开脱逃避责任,这种一碗水端不平,体制性、系统性的刻板歧视和迫害才是问题真正的关键。这个丈夫也不是一开始就泼汽油的,如果司法在第一时间介入,也不会让他越陷越深,最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害人害己。
这样的新闻越多,只会越增加女性在下层和底层择偶的恐惧,宁缺毋滥,给穷人找老婆增加障碍。
捆床上打没人报警?
扒衣服那次没人报警?
来找事没人报警?
受害者身边的人都死了吗?家人,同事,客户,邻居,没一个报警的?
为什么不报警?
恐怖如斯。
从道理来说,早减晚增本身是没啥毛病的,毕竟只是个选项,丰俭由人。
大家怕的是某些人通过这些选项,再加点私货。而且这个说法和推迟退休一起出来,由不得大家多想。
按照目前的舆论情况,如果你敢允许早退减拿,估计只要不在体制内的人就统统早退了,反正也没啥规定领了社保就不能接着打工,对吧?甚至还可以把原来交给社保的那块放自己口袋。
所以,让你早退减拿是不可能的,忽悠大家晚退多拿的可能性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