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辽朝和金朝治下的汉族人为何不南渡投靠宋朝? 第1页

     

user avatar   tong-kun-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按照南宋呈交给金朝的称臣纳贡誓表内容约定,自绍兴和议开始,金朝统治下的前北宋北方故地汉人如果逃到南宋境内,是会被南宋逮捕遣返回宗主国金国的。而且南宋还鼓励和议前逃到南方的的北方民众返回北方,在南宋看来此时北方汉人都是金人,不是宋人。而对于和议前逃到南方的大批北方士民,南宋也是明确承诺会把他们分批遣返回金朝,很多在绍兴和议前就逃到南方的北方官员也被南宋遣返回金国(注:当然赵构大帝等高层权贵肯定不在遣返之列)。

而被南宋遣返回金国的北地官僚中,有个案例值得说道下,南宋官员宇文虚中出使金国后就一直被金国扣留,之后宇文虚中虽在金国出仕,但宇文虚中一直利用职务之便,为南宋输送金国的军事情报。属于南宋安插在金国内部的间谍。

但在南宋执行将逃到南方的北方士民遣返回金国的政策后,南宋随即将身在福建的宇文虚中子孙征收杭州。此前宇文虚中曾专门托话宋高宗,说如果金人来索取其家属,就说早失散了,千万别北送。结果宋廷一幅冷脸,对始终忠于南宋偷传情报的宇文虚中的请求视而不见,依旧派人去拿他家眷。宇文虚中子宇文师瑗,与虚中女婿赵恬商议,想留下一个儿子在福建。福建守臣程迈坚决不让,宇文师瑗就让赵恬半夜用海船偷装家眷往泉州躲藏,自己单身去杭州。谁料程迈不依不饶,硬是派人入海截留,结果宇文虚中全家被悉数北送,女婿还被革职查办。后来金国内变,宇文家惨遭灭门,无一孑遗。始终效忠大宋的宇文虚中最后的下场是托大宋的福,全家死光。不得不说南宋对宗主国金朝真的是相当忠诚。

被南宋遣返回金国的北归官员数量众多(后面会详细介绍),这些北归官员虽然多心向宋朝,但宋廷对他们的态度可谓无情。

并且直到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即将南侵时,南宋依旧明确拒绝接收逃到南方的北方民众,绍兴三十一年(1161)五月【六月时金国南侵】,宋廷仍在正式的官方文告中下令“命沿淮州郡毋纳北人。”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汉人为何要找虐的南渡南宋境内,然后再跟犯人一样被南宋押送回金国???北宋末年南宋初期南逃的北方汉人其实不少,但在南宋禁止北人入境,甚至把很多已经入境的北人遣返回金国的骚操作下,导致北人逐渐寒心。

“淮北、京东西、陕西、河北自来流移在南之人,经官陈理愿归乡者,更不禁约。其自燕以北人,见行节次遣发。今后上国捕亡之人,无敢容隐。寸土匹夫,无敢侵掠。其或叛亡之人,入上国之境者,不得进兵袭逐,但移文收捕。”

而在绍兴和议前后,南宋也在金朝要求下明确实施了把逃到南方的北方士民遣返回金国的政策。

绍兴十一月七日,金都元帅完颜宗弼【即金家四太子兀朮】,遣使送书于宋廷,“索北人之在南者。” 其中提到“淮北、京西、陕西、河东、河北,自来流亡在南者,愿归则听之。理虽未安,亦从所乞。” 而其他原辽国燕地“以北逋逃及因兵火隔绝之人,并请早为起发。” 明确要求宋廷将原北宋北方统治区内的南下人员,“自愿”回归者发还。而原辽国境内的归南者,全数无条件发回。宋廷商议后决定照允,并立即开始组织发还工作。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宗弼又复送书前来,斥责宋廷近期虽然发遣北人归回,但所遣“北来三十五人,止是近日因渡淮樵牧偶被掠者,殊非昔年逃亡被兵火隔绝之人。” 质疑宋人“有司姑徇人情,尚为濡滞也。”是在糊弄金朝。同时声称,近期派往南方议和的审议使萧毅“在江南时,已蒙定论。” 意思是说宋廷在此次商量誓约时,已和金朝正式敲定遣送计划,希望宋廷能认真守约不要耍赖,尽快将“诸路所有北人,各于逐处沿边州城就近交割,望早为应,所论尽数津遣过界。” 同时还催促宋廷将“所有海州、泗州、连水军今岁流移在南百姓,” 春节后“窃望发过淮北,庶不废一年耕作之计。”为表诚意,金朝先期“遣还濠州、楚州、昭信、盱眙等县户口。” 还寻到了一批“江南商贾隔在淮以北者。” 准备在收集完备后,即刻发归。

此时做定了大金属国的小宋国,回书言辞极尽曲媚。先是问候四太子“季冬极寒,伏惟钧候起居万福,整军安民悉赖全德,特承惠书佩荷记存,垂谕大事已定,若非国公以生灵为念,他人岂能办此?天下幸甚。” 继而言明遣送北人,不“ 敢不如命。” 即将于沿岸渡口发送,其中又有辽地耶律温【绍兴十年(1140)于宿州兵败降宋】等人,将按步逐一发遣。文中更对金朝遣还宋境人口、商贾一事,“卑情岂胜感激。” 并声明已将“海州、泗州、连水在南百姓”加紧清点,马上发过淮北请金人验收。

同时间在杭州小朝廷里,绍兴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庚申,高宗“命宰执及【集】议誓撰。” 誓书中拟定:“淮北、京东、【京】西、陕西、河北自来流移在南之人,经官陈理,愿归乡者,更不禁约。其自燕以北人,见行节次遣发。今后上国逋亡之人,无敢容隐,寸土匹夫,无敢侵掠。其或叛亡之人入上国之境者,不得进兵袭逐,但移文收捕。” 同时又商定“上国云云敝邑,亦乞并用此约。既盟之后,必务遵承,有渝此盟,神明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 次年,即1142年、金皇统二年、南宋绍兴十二年二月,宋人遣使致金誓表,内陈:“自来流移在南之人,经官陈说,愿自归者,更不禁止。上国之于弊邑,亦乞并用此约。” 至此,宋人基本认同了宗弼来书中的遣返原则,即因流亡、被俘、投降等原因留居南宋境内的北人,属原北宋北方辖区之人,听自愿遣归;原辽国境内人众,无条件放还。此后宋金双方一系列有组织的官方遣返活动陆续展开,当时金熙宗还以生诞皇子,大赦天下,并命“自来亡命投在江南人,见行理索,候到并行释罪。” 以消弭叛逃北归者的担忧。

初期遣返时,被遣送者还多以普通民人、商人为主。绍兴十二年五月,金朝开始文移宋廷索要南下官员,要求宋廷交出郑亿年【北宋官员,后仕伪齐,再归南宋】、张中孚【北宋武将,后仕伪齐,再归南宋。归金后,任南京留守,封崇王】、张中彦【中孚弟,从归金,封宗国公】,以及出仕金朝的杜充【南宋右相,建康降金】、宇文虚中【宋使,使金后被留用,出仕】、张孝纯【北宋守太原的名臣,城破被俘,后仕伪齐为丞相,再仕金】、王进【北宋武将,濠州知州,城破被俘留金】等人家属。宋廷精诚服务,先是在广州寻找杜充之子杜嵓搞的鸡犬不宁,之后又将身在福建的宇文虚中子孙征收杭州。此前宇文虚中曾专门托话高宗,说如果金人来索取其家属,就说早失散了,千万别北送。结果宋廷一幅冷脸,对始终忠于南宋偷传情报的宇文虚中的请求视而不见,依旧派人去拿他家眷。宇文虚中子宇文师瑗,与虚中女婿赵恬商议,想留下一个儿子在福建。福建守臣程迈坚决不让,宇文师瑗就让赵恬半夜用海船偷装家眷往泉州躲藏,自己单身去杭州。谁料程迈不依不饶,宁是派人入海截留,结果宇文虚中全家被悉数北送,女婿还被革职查办。后来金国内变,宇文家惨遭灭门,无一孑遗。

上述诸人中,唯郑亿年为秦桧表亲,又通晓南宋机密,故而未遣。即《要录》所谓“凡士大夫北留者,家属悉遣,惟亿年得留焉。” 金廷也根据审议使萧毅等人回奏,将之前降金原籍南方的李正民、毕良史、孟庾三人以及扣留宋使朱弁、张邵、洪皓等人发遣还宋,声言“江南尝询访此人,今并委沿边官司发遣前去。所贵南北之人无不均被德泽”云云。次年九月,金朝又派人“来取赵彬辈三十人家属,诏归之。” 赵彬原为宋将,后降金仕伪齐,齐废复入宋,累功入朝为兵部侍郎,绍兴十一年九月和议未成前就已去世。此时金人邀索他的家属,应是身在延安的族属要求,宋廷对这些零散要求也都予以了满足,可见尽心和好之心真是日月可鉴。

官员之外,双方遣返的主体依然以民众为主。虽然誓书中明确规定来自原北宋北方地区的军民,可以按“自愿”原则遣返,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是相当不现实的。否则宋人可以用“自愿不归”的理由搪塞金朝,金人又不能派人前往挨个询问你是否想回国。。迫于金朝的威压,一些被金人声索的北地军民不管是否自愿,都被宋廷逼迫着集体发还了事。尤其是在两国边境淮河沿岸,常年的拉锯战使得炽热战区的当地人口流离数量最大,故而被遣返者也最多。绍兴十四年(1144)四月,金朝就曾再次向南宋索取“淮北人之在南者。”按照宋朝官方记载,宋人依照誓书所载,“淮北人遣归者,取其情愿也。” 对南宋境内的淮北籍人众又进行了一次大搜括,取其“自愿者”遣归金朝。但据赵甡《中兴遗史》,是年四月,“命州县刷遣前后归明人,发还金国。” 即为搜括发还,可知此次遣返中人为胁迫的机率也不小,官方记载讳言之,而打着官腔说自愿,无非是给自己脸上贴点金罢了。

绍兴十五年(1145),宋廷第二次大量发回仕宋北方官员。史载是年三月甲子,“遣敷文阁待制周襟、马观国、史愿,诸将程师回、马钦、白常皆还金国。” 这些人中,周襟“燕人也,”史愿“燕山人,”马观国“夷人也。” 都是原来辽国境内的汉人或契丹人。马钦更是故辽彰国军节度使尧俊子,任辽常胜军统领,降金后为千户,后投南宋刘光世军。程师回、白常都是北方汉人,曾为宋将,后降金出仕伪齐,又降宋为官。这些人在南宋任职大多已近二十年,长居江南并非都愿意归国。像马观国北还,南宋《李谟墓志》记载,“金檄还北客之落南者,马观国在遣中,过公别,涕泣而出。” 又如白常,“金人来索在南将士,常亦在遣中。同行者悉为敌效力,常独不肯往。” 声言“丈夫死则死耳,不能为反覆士。” 不愿再仕金为官。发还金朝后署名坚持只书自己的南宋官衔:“前熙河经略使白常。” 金人虽不悦,最终亦无可奈何,放他回家终老。

这些北归官员虽然多心向宋朝,但宋廷对他们的态度可谓无情。绍兴十五年十一月,宗室赵子恺被拘管,原因就是“时发还北人马钦,而子恺与之饮宴游猎。” 无形间已将为其征金讨蛮效力多年的马钦视为敌国人士。为此,马钦对南宋很是怨恨,海陵王决议南侵时,马钦时任右补阙,与同被遣返的校书郎田与信被召入侍坐。两人都对南侵计划表示赞同:“海岛蛮越,臣等皆知道路,彼将安往!” 马钦更说:“臣在宋时,尝帅军征蛮,所以知也。” 竭力怂恿海陵王南下,恣意报复宋廷。

另外自绍兴十五年开始,北方籍士兵也有被陆续遣返者。像绍兴十五年三月, 命程师回北归,“诏归北境人,师回有亲兵数百,惮不欲行。” 程师回也心怀不满,甚至意图发动兵变,最后经人劝说才带兵就道北上。【程某亲兵不可能都是北方人。如是则遣返北方籍将领时,其私人兵将不分南北也多被带回北方】白常归国时,“ 同行者悉为敌效力。” 与其同时被遣返的将士应该不少。绍兴三十一年(1161)七月《崔陟、孙淮夫、梁叟上两府札子》中亦称,“曩者朝廷讲和之后,发遣赤心军及归朝官归北。” 赤心军即主要由燕地人组成的北人军队,包括契丹、奚、汉、女真各族以及南来掳掠从军的汉人。同年九月高宗还曾下旨招诱燕地金将,内称“燕北昨被发归国者,盖为奸臣所误,追悔无及,今虽用事,并许来归。当优加官爵,勿复疑虑。朕言不食,有如皦日。”至于前后北归人数,据南宋人《林泉野记》云,“桧命尽发前后所得大金、契丹及归明人五万,还于大金。” 这一数字应该只反映了历年来降宋的金军人数,【女真、契丹人降宋按例都会被充军,如此则南宋境内的女真、契丹人基本被遣返】否则全部遣返者只五万人,又何必金宋两国将其郑重写入誓书严加执行。别小看这五万的数字,岳家军最多时号称的人数也只十万人而已,韩世忠屯军楚州只三万之众,更引得前往视察的岳飞为之叹服,可见这一数字在当时已是相当可观了。

当然,双方虽然都信誓旦旦不遵誓书天打五雷轰等等,但事实上南北之人不可能全部遣返,否则宋高宗加上全部赵氏宗族就得统统北上了。南宋初年的名将,包括中兴四将中的岳飞、韩世忠、刘光世以及刘锜、吴玠、杨沂中、李显忠等人均为华北汉人,【尤其李显忠先降金为将,后在陕西起兵反金,最终叛逃南宋】他们和他们一度私属化的军兵都不可能被遣返,而大批未被遣返的北方民众在南方定居生产,如教科书所说一般,更进一步带动了南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历年的被遣返者,主要还是以难用借口滞留的一些降将、流民以及辽地军民为主。即使是相同的北方降将,也是有人被遣返有人被留用,如悍将张延寿与程师回同时降宋,程某被遣返他却继续留在宋境安然升官。宋人札子中曾称,“曩者朝廷讲和之后,发遣赤心军及归朝官归北。彼中金人相指,谓其人本一奴婢,或本一下军。”可见当时被遣返的一些军人、官员多出身普通军民甚至奴婢,没有太大的留用价值或被出身上流的官僚所不齿,才被遣返归北。

金朝也不傻,同样不肯如实送还南方籍官员给南宋。洪晧曾说:“昔金既限淮,官属皆吴人,留不遣,盖虑知其虚实也。” 海陵王南侵时,曾有几个金朝为官的南方士人随军南下,乘隙逃回南宋。金朝给予南宋最大的高层归还,只是将死在东北的宋徽宗的灵柩和高宗生母韦贤妃归还南宋。离行时,被金人封为天水郡公的宋钦宗挽住韦贤妃的车轮,请她转告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当个太乙宫主就满足了。韦贤妃哭着说,如果你不回来,我宁愿眼睛瞎掉算了。但宋高宗可能考虑到自己不能生育,接钦宗回来皇位必定回到钦宗或其后代一系,所以对钦宗的归还缄口不提。后来宋钦宗到死也没回到宋境,尊为太后的韦贤妃也真的瞎了一只眼。。

和议既定,为避免“衅自我开,” 宋廷在两国边境坚守誓约,限制南北人员的来往。绍兴十二年(1142)十二月,陕西大旱,连岁不雨,陕西百姓逃荒入蜀,却被宋人坚决拦阻,“以誓书所禁,不敢纳。” 结果饥民大多饿死,“其壮者北人多买为奴婢,郡邑荡然矣。” 绍兴十八年(1148)八月,高宗与秦桧谈话,高兴说道:“朕记卿初自虏归,尝对朕言:‘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遂首建讲和之议,朕心固已判然。而梗于众论,久而方决。今南北罢兵六年矣,天下无事,果如卿言。” 此后宋廷又多次发出禁令,严禁“江、淮私渡北人。” 直到海陵王南侵之势渐炽,宋廷才意识到对中原归正人“纳之则东南力不能给,否则绝向化之心。” 开始参酌量力稍稍收集来归北人。但甚至在海陵王败盟南侵前夕的绍兴三十一年(1161)五月【六月南侵】,宋廷仍在正式的官方文告中下令“命沿淮州郡毋纳北人。”

下面欣赏下南宋呈献给金国的誓表

全文:臣构言:窃以休兵息民,帝王之大德;体方述职,邦国之永图。顾惟孤藐之踪,猥荷全存之赐,敢忘自竭,仰达殊恩!事既系于宗祧,理盖昭于誓约。契勘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 邓二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南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敝邑沿边州军。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所有岁贡银绢二十五万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

淮北、京东西、陕西、河北自来流移在南之人,经官陈理愿归乡者,更不禁约。其自燕以北人,见行节次遣发。今后上国捕亡之人,无敢容隐。寸土匹夫,无敢侵掠。其或叛亡之人,入上国之境者,不得进兵袭逐,但移文收捕。

沿边州城,除自来合该置“射粮军”数并巡尉等外,不得屯军戌守。上国云云,敝邑亦乞并用此约。

既盟之后,必务遵承,有渝此盟,神明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早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

——————

3.30更新:被金国扣留后,在金国身居高位的宇文虚中,一直忍辱负重的为南宋输送了大量关于金国的军事情报,并且在金国内部一直在联络反金人士图谋反金,古代版余则成,气节值得敬佩。对于他最后的死因,具体细节有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死于反金,宇文虚中打算趁着金国内外有困之时,发动政变,劫杀金国皇帝,事泄后被灭族。

  • 南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录》称宇文虚中死于政变失败:“绍兴十五年,(虚中)谋挟渊圣(宋钦宗)南归,为人告变。虚中急发兵直至金主帐下,金主几不能脱,事不成而诛。”这一纪录被清朝的袁枚全祖望采信。
  • 南宋太学生程宏图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二十九日的奏章中批评秦桧政策,其中称虚中死于秦桧告密:“宇文虚中有反虏之谋,计策已就,乃以谕桧,桧意忌其功在已上,既匿不上闻,私遣首者告之虏酋,遂致宇文族诛,使中原忠义之士南响吞声,而愤其绝望於我也。”[16]
  • 金朝元好问在《中州集》称是受牵连而死:皇统初年,上京的宋人俘虏谋划奉虚中为帅,夺兵仗南奔,事情败露后,虚中被捕,下诏狱。女真权贵之前被虚中嘲笑,因此这次一定要杀死他,于是诬陷他所藏图书为反具。
  • 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称是死于密谋败露:宇文虚中在上京和高士谈同谋,准备趁金熙宗去祭天的时候劫杀他。虚中先派人送蜡丸书给宋廷,要求提供外援,结果秦桧拒不接受。恰巧事情暴露,宇文虚中和高士谈都被杀。《要录》又引李大谅《征蒙记》、王大观《行程录》,表示兀术回师上京时突然得到情报,控告宇文国相连同中外官守共七十余员想要趁金国边事紧张、迁都繁忙之时谋反,幸而已经被万户、司寇沃赫先告发并逮捕,等兀术回京后发落

————

5.11日更新:1141年绍兴和议将包括首都开封在内的大片北方领土割让给金国,自此北宋北方故地在法理上也成为了金国领土。北方汉人们也被赵宋剥夺了宋人身份,赵宋将北方汉人视为金人。北方汉人如果南逃到赵宋境内,也会被赵宋逮捕遣返回金国。

在绍兴和议93年后,在被赵宋割让的北方故地中的一个汉人家庭中,诞生了一个婴儿。41年后,1279年这个婴儿已近不惑之年,他在崖山刻下了七个大字“张弘范灭宋于此!”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目就有问题,辽朝和金朝治下的汉族人其实一大堆南渡投宋的,但基于大宋的一番神奇操作,根本就没能合理利用北方汉人心系南朝的这种优势,甚至最后逼的北方汉人铁了心的效忠于北方异族。

首先,宋和辽金有规定,要把逃人送回去,虽然宋朝对外签订合约一堆而且几乎悉数畔盟,但这一条大宋还真就执行了。

其次,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对这些千里投奔自己的人并不信任,但大宋自有大宋的骚操作,他们打心里就不信任他们,却往往会先收留他们,然后在受到第三势力(比如金、蒙)逼迫的时候,再把其作为一个筹码交上去。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带着大量的情报之类的东西背叛自己的老东家投奔你,你把我收留了,那我老东家肯定找你问情况啊,然后你又不愿意和我的老东家撕破脸,所以就把我再送给我的老东家去……曹老板曾经对这种骚操作有一个总结叫“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一番操作使得那些观望要不要归附的人寒心,最后思来想去还是直接降了北边吧。

最后,是抛家舍业去南边来一场前途未卜的流浪,还是留在原地等机会响应朝廷的北伐,这是个问题,抗战的时候日占区的中国人也没有说全部跑到国统区或者根据地去。升斗小民的命本来就脆弱,别再拿着爱国的U型锁敲人脑袋了。

史浩表示北边的汉人没有英雄,否则怎么不揭竿而起灭了金朝然后奉表归附呢?(想屁吃)陈鞾表示大宋(南)的敌人主要有三个,首先就是要死不死的金朝,其次就是新兴的蒙古鞑子,还有一个就是那些要归附我大宋的义军。(也是想瞎了心了)

偏偏大宋还有个神奇的操作是总能精准杀死那些忠心耿耿的归附人,而留下那些心怀鬼胎的二五仔,比如北宋杀张觉留郭药师,南宋杀季先而留李全。

张觉投宋,最后宋军在金人的逼迫下杀了他,包了脑袋送到金军大营。郭药师投宋,看着张觉的脑袋心里一个劲的别扭,最后果断叛出宋营投靠大金。辛弃疾投宋,一辈子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后郁郁而终,至死没能踏上淮河以北的国土。季先投宋,被宋杀了。张惠投宋,被宋猜忌、挤兑,愤而投金,功封郡王,战殁三峰山。彭义斌投宋,宋只想用他牵制李全,有功不赏有力不援,最后彭义斌跟蒙古势力交战被俘,念叨着“我大宋臣,岂为它人属”而被杀。石珪投宋,贾似道的老爹试图分化肢解其部将,还暗中派人除掉试图他,最后石珪撇家撇业撇父撇母撇子又撇妻,率部渡淮北上投奔木华黎。

所以,投宋简单,可投宋之后呢?


user avatar   zhang-chen-x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宋时期文人的常态:

去北方前:

辽国民众水深火热,日夜期盼大宋王师!

从北方回来后:

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金国不提,这里只说辽国,辽人一直以擅治理而著称;对于俘获、投奔而来的汉人,辽国的政策是将其安插到各州县,由国家发给田宅、农具、牲畜,令其自行耕种。最初免税,三到五年后开始征税,所发之物除土地外,皆视为农户私产,可以继承或交易;田地为国家所有,子孙后代可以继续耕种,但不准交易。

当时中原正值战乱,军阀暴虐,民不聊生;这一政策很受欢迎,不但被辽国俘获的汉人很少逃跑,汉地的百姓还成批的往北方逃亡:

攻党项、室韦,服诸部落,延徽之筹居多。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
滦州古无之,唐末天下乱,阿保机攻陷平、营,刘守光据幽州,暴虐,民不堪命,多逃亡依阿保机为主,筑此以居之。

宋朝建立以后,两国连年战火,河北山东两路残破不堪;仁宗年间黄河开始泛滥,两路百姓死者数以十万计,辽国汉人又不傻,当然不会往南跑。

实际上,宋人一直对辽国治下的南京路评价颇高,认为这是整个北方最富庶繁荣的一片地区,这是对幽州地区的整体评价:

东自碣石,西彻五台,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山之南,地则五谷百果、良材美木无所不有。

这是对幽州城的评价:

城北有三市,陆海百货萃于其中。僧居佛宇,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膏腴蔬窳、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民尚气节。秀者则向学读书,次则习骑射、耐劳苦。未割弃以前,其中人与夷狄斗,胜负相当。城后远望,数十年间,宛然一带回环缭绕,形势雄杰,真用武之国,四明四镇皆不及也。

从赋税上看,也很容易看出辽南京路的繁荣;辽国汉人聚居区实行的赋税制度与宋相仿,都是两税+专卖的模式。辽国南京路赋税规模大概是两税400余万贯,专卖等杂项100余万贯,总计约550万贯:

而宋朝的呢?太宗末期大概8000万贯,看起来不少,但是里面有一项水分极大的东西叫做“刍”,也就是草,辽国是半草原国家,不收这玩意。扣掉这一项后,大概也就是5500万贯而已。真宗年间赋税有所增加,也就是6-7000万的钱粮布匹。

一般认为,辽南京路人口在3-4百万之间,宋朝人口在8000万-1.2亿之间;南京路百姓人均纳税量是宋朝的1.5-3倍。这是因为辽国靠重税盘剥百姓吗?

并不是

你看辽国的税收结构不难发现,辽国的收入大部分(79%)来自于正税(两税),只有约21%的收入来自杂项,而宋朝呢?

正税收入还不到一半:

宋朝接手辽南京路后,由于战火的影响以及宋朝混乱的统治,幽州地区发生了大饥荒,据记载“戍兵饥死者十七八”。具体的原因是朝廷光顾着送金银犒军,忘了粮食这茬了。当地人上书反应情况,结果朝臣欺上瞒下耽误了很久,当地官员只能自己解决。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估计当地百姓是不会对宋朝有什么好感了:

是岁,燕山大饥,父母食其子,至有肩死尸插纸于市,售以为食。钱粮金帛率以供“常胜军”,牙兵皆骨立,戍兵饥死者十七八。上下相蒙,上弗闻知。宣抚司王安中方献羡余四十万缗为自安计,后奉朝廷令,支太仓漕粳米五十万石,自京沿大河由保、信、沙塘入潞河,以瞻燕军。

user avatar   guo-zi-qing-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老规矩,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北方辽、金政权与宋朝对峙时期,是有汉人,并且是大规模的汉人南下投宋的。主要原因是两方面。

一、战争时期,北族对汉人的大规模屠杀,占领后的异族压榨以及经济上的苛捐,再加上作为华夏正统宋的民族号召力。这是北族统治下的汉族南投宋的内部主因。

二、同时宋朝为了瓦解敌对政权的统治基础,充实自己的人口与经济,也出台大量政治与经济上的优待政策,吸引北方以及西南方等的汉族与少数民族投宋。这是外部诱因。

以下以金政权统治下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南投宋为例,详细说明。

北宋南宋之交,金军侵入中原,这时候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是宋金交战的主战场,金军所侵之地,大肆对汉族进行屠杀。靖康之役,“杀戮生灵,劫掠财物,驱掠妇人,焚毁舍屋产业。”[1]金兵所至一百八十余州,八百七十五个县,无一幸免。

建炎元年四月金军北还时,“纵兵四掠...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淮、泗之间亦荡然矣。”[2]“由许昌以至宋城,几千里无复鸡鸣,井皆积尸,莫可饮。”同时大量掠夺汉族人口,并强制薙发,掠夺的汉族妇女,貌美者就携之北上,“老丑者杀之。”[3]

而女真贵族在占领的宋朝土地上,大肆圈地,造成逃过屠杀的汉族人民“老稚离散,田野荒芜,民不聊生。”山东、河南、陕西地区在伪齐统治下苛征暴敛,“赋敛及于絮缕,割剥至于蔬果”,兼以“刑法严急,吏夤缘为暴,民久罹兵革,益穷困,陷罪者众,境内苦之。”而自金太宗后期,又迁猛安谋克户于中原,任意占有汉族农民土地,强迫附近汉族无偿地代为耕种,或者“听其荒芜。”在金政权野蛮的屠杀与掠夺,残酷统治下,宋失地的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汉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引发了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尤其是在绍兴年以后,北来的道路上甚至出现了“衣冠奔踣于道者相继”[4]的人口南投现象。数年之内,“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5]被流放至广西的蔡绦就说:“吾以靖康岁丙午迁博白....十年以后,北方流寓者日益重。”博白在广南的郁林州,是非常偏远之地,这里遍地都是来自北方的南投者,可见北人南迁数量之多。

正隆南侵,金政权撕毁和约,大举攻宋,淮河一带的百姓向南方逃难昼夜不绝。这时战端重开,和议中的禁止北人南迁的条款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南宋开始颁布招抚北人南投的政策。这样一来就更加助长了北人南投的势头,北人动辄成千上万,扶老携幼的移民队伍不绝于途。据初步统计,自靖康之耻至海陵王南侵失败,淮河以北汉人南投者当以数百万计。[6]

而宋朝对于北人南投的优惠政策如下。

建炎二年五月十一日,朝廷降旨:

赦河北、陕西、京东路曾被虏剪刺头发人能回省者,仰经所在州县自陈勘验诣实。百姓并给公据,放令归业;军兵公人即依旧收管;如系命官,即验实给公据,津遣本任或本家,仍具职位、姓名事因闻奏;仍令监司、帅臣、州军督责兵将,补盗官等常切照管,无致诸色人误有伤害。[7]

绍兴三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沿边州军遇有自北来归之人,置籍抄录姓名,出给公据,使皆着业。其愿为农者,许请官田,立定顷亩,永为己业;贫不能办牛耕、农具者,官给之,仍免十年科差税赋;愿为兵者,发赴军前免刺面,补为效用,支请给;如材艺过人可备使令,许主帅量材录用;士人听于所在州军入学听读赴试;官员换给外,与不厘务差遭一次;或无屋宇可居,听于寺观权暂安泊;老疾孤独,别做存恤;其有率众来归,人材可用,加以旌擢。[8]

其中少数民族一般被分为“归明人”;汉族被分为“归正人。”

其中对于归明的酋豪或官员的优待,在经济方面大致有:

1给钱粮;2给屋舍;3给田土;

政治方面:

1授官;2磨勘迁转;3赐姓改名;4思泽承袭;5丁忧与持服。

而对于归明的普通平民,这里主要指农民,优待政策有以下几点:

1.给屋;2.给田;3.劝农归业(宽大赋税和轻徭役)。

对于归正人中普通人的优待政策如下:

1,通关津。帮助北来人更好更容易的通过关卡,如路途遣人护送,给与食水等。

2,接纳振恤,给与房屋,衣物等的接济。

3.提供农具粮种。

4.免税役。

而对于归正人中的官员优待大致等同上文归明人,不再赘述,其中对于归正的军人有一条免刺面。宋军需在面部刺青,而为鼓励北方汉军人归宋或归正人归宋从军,特免刺面。并且归正军人婚娶朝廷还额外给与费用。

吴松第先生就认为南宋军队主要就由北方归正人及其后裔组成,其将领也主要系北方归正,而朝廷宰辅及路级别的长官则多系南方人。北人主军主要是因为北人善战,南人主政是因为南人长于政治,二者文武结合,保证了南宋政治的稳定性。

两相对比,留在金据地区的汉人,战争时期被女真族随意屠杀,掠夺为奴,妇女被强奸轮奸;和平时期土地被抢夺,还得帮女真贵族免费耕种土地。而南下投宋不但路途上宋政权给予食水接济,还给予衣物、房屋、土地、耕种工具与种子等帮助安家乐业,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选。

参考

  1. ^ 《三朝北盟会编》卷106,赵子崧家传
  2.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
  3. ^ 《三朝北盟会编》卷36,靖康遗录
  4. ^ 《宋史》卷212
  5. ^ 《鸡肋编》,庄季裕,卷上
  6. ^ 《中国人口通史》卷8辽金,274页,王孝俊,人民出版社
  7. ^ 《宋会要辑稿》兵一五之一,徐松。
  8. ^ 同上书。兵一五之一一。

user avatar   xie-xu-yang-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赞答案把移民说得很清楚了。

我来补充下那次移民的现代遗迹。

先列几条有关方言演变的观点。

一,巨量外来移民会把迁入地刷成官话。不同方言使用者会倾向使用当时的共通语,云贵川新疆东北深圳无一例外,其实现在整个官话区都是这么来的。

二,移民稳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迅速演化产生差异,脱离全国通语。七八百年前的英语法语就是深奥的古文,可见语言演化之快。(当然全国通语也在迅速演化)

六南方言看似差异很大,但深层次的一致性很高,知乎上也有人学过这些方言后认为实际差异并不很大,现代研究也显示除闽语外,其他全国各种方言都是中古汉语的后代。

类比西南官话的形成历史,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南宋时,随着巨量北方移民的迁入,现在的六南方言区是当时的东南官话区。

只有这样,各方言才会有如此晚近的同源关系。

现在客家人广府人说他们是正统古汉语的后裔,北方人常嗤之以鼻,觉得这么偏远的蛮夷地区怎么可能。

但我们可以假想一下,若无推普,现在的贵州话再独立演变一千年,虽然其他省人听不懂了,那时的贵州人说他们的方言是一千年前正统古汉语的后代,是不是就是这么回事呢。

一切的原因就是,如果伴随着大量移民,全国通语的传播并不难。

再补充一张明朝人口图,你看这上面明朝前传下来的人烟稠密的地区是不是基本上就是六南方言区和晋语区呢。


user avatar   chong-man-zhi-hui-de-a-la-bo-shi-re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但是大金宋国是女真完颜家的好侄子,坚持贯彻落实“北人归北,南人归南”的政策,不给你踢回去算不错的了。

辛弃疾就因为是“北人”受尽了大金宋国的歧视。

我觉得各位看大金宋国,有一种满清遗老跪在地上求溥仪:皇上,不能投靠日本人,不能当儿皇帝啊。溥仪一脚踢回去:滚。

或者跪在地上求汪精卫抗日:不能曲线救国啊。汪精卫:滚,我就要汉奸。

或者东条英机求裕仁自杀以保全日本国体,给日本人留个念想。结果裕仁:滚,日本女人当挺身队,男人当美国老爷保安。一定要保证我当麦大帅的好儿子。


user avatar   zhe-shi-wo-zi-ji-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当边境线是假的,你想跑跑得掉吗?还有你在胡地久了,也开始胡化了。汉儿。这个字眼来自于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对中原政权的称谓,略带轻蔑。但是久而久之,中原的宋人也开始用这个字眼,称呼他们同种同文的异域同胞。无论是在政府的公文、檄文还是战报中,或是文人使节的旅行笔记里,燕云汉人也被中原人称为“汉儿”,看低一等。南宋时,在宋廷的招降檄文中,汉儿这一称谓甚至与契丹、女真、渤海等外族并称。可见在南宋人的眼中,汉儿已经是一个和各胡族并立的外族群体了。燕云汉人显然也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彻底归于胡族,但是也得不到南方同胞的认可。所以他们唯一能基托的就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可以说是两面不是人。

后来,在法律上,辽国意识到燕云汉人的民族情绪依旧比较明显,容易被宋朝煽动。于是就逐渐取消了带有歧视性的律法。而檀渊之盟获得的岁币收入,则部分用于抵消燕云十六州的赋税。


所以就连北宋人也承认:五代末期和北宋初年,燕云汉人还是想着回归中原。但是若干代后,辽人优化了对他们的待遇,多数人在北方乐不思归。宋朝也就不在有没有吸引他们的文化因素与经济因素。辽国汉人士大夫王介儒就讲的很明白:“两朝太平之久,戴白之老不识兵革,南朝每谓燕人思汉,殊不思自割属契丹已近二百年,岂无君臣父子之情?”

金国的统治没有辽宋好,早期金国汉人对于南宋感情很深,只不过这个没什么用。普通人不可能像辛弃疾一样跑过边境线,南宋的北伐也是垃圾。所以说过了几十年我也只能拥戴金国了,比起金人还算稳定的统治,南宋色厉内荏,虎头蛇尾的北伐更加不可期待,一旦响应反而会遭受更加严重的报复,所以与其如此,还不如不响应。而文人士大夫已经获得了科举升迁的途径,于是也成为了金国政权的维护者。特别是北方蒙古人兴起之后,新的外敌引发了金国内部的相对团结,到了金国末期,有相当多的北方汉人在武仙这样的金国汉将的带领下为金国伐宋,甚至在金国灭亡前夕希望攻克巴蜀,为完颜皇室再续一命。

最后总结一下,南渡先看你的身体够不够强壮?还有没有钱疏通边境,一旦被逮到,那是杀头的罪过。还有要抛下自己的全部身家,老婆孩子能不能带过去,就看你的运气了,看你有没有这个勇气。如果一直是光棍一条的话,倒是可以考虑偷渡过去,反正你们全家就你一个人,赌一把。还有北宋的话,还比较安全,南宋的话,会送北人回来的哦,你确定你要过去吗?


user avatar   shi-t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user avatar   li-yuan-hao-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相关话题

  站在上帝视角,中国历史上某个节点,汉族文明战胜草原游牧民族后有没有可能以某种手段实现对草原的有效统治? 
  从清军入关后汉人是否还是汉人? 
  辽金元清官方用过哪些证明正统性的方法? 
  怎么看待少数民族追求汉族女生的做法? 
  如何评价观察者网最新一期的编辑部日常:汉服有必要全面复兴吗? 
  既然汉族主义者一般都很爱国,中国的思想教育为什么不大力培养国民的汉族意识? 
  如何劝导同学放弃憋闷在心里的民族仇恨? 
  明朝的少数民族政策是什么样的? 
  怎么证明汉族人是汉族人? 
  满族是不是那女真族的后裔,为什么那满文与女真文之间差异巨大? 

前一个讨论
据说犹太势力渗入世界各地,特别是在美国,甚至能左右美国的政治方向。是这样的吗?
下一个讨论
你怎么看待新版的五菱宏光mini EV?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