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预警机的支持下,假设是平原地区没有任何地形或者高度落差,纯粹三代机对抗,3/9机动还有很大作用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tong-qi-shi-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技术角度上讲,三九线机动使雷达脱锁的原理主要是因为低的径向速度使得目标回波处在雷达副瓣杂波区内,从而使得雷达无法检测目标回波脱锁。

早期仅仅使用速度搜索(VS),高PRF边测距边搜索(HRWS),中PRF边测距边搜索(MRWS),高中PRF边扫描边跟踪搜索(TWS)模式的机载雷达面临的这个问题都比较严重,其中VS,HRWS模式仅对高径向速度下不受主副瓣杂波干扰的目标有效,MRWS与高中PRF-TWS模式仅具备有限的全姿态探测能力。受杂波抑制技术条件限制也是一个原因,当时还没有例如在E-2D预警机雷达上得到运用的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STAP)这种先进的杂波抑制方法。

像是歼11A/苏27SK的N001雷达与F-15A/C的早期APG-63雷达都或多或少面临这个问题,N001雷达由于设计技术落后,其抗杂波能力要更弱,这种对低空低径向速度目标脱锁的现象更加严重。

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靠更先进的杂波抑制算法,例如提到的STAP技术;二是靠新的雷达搜索模式,例如距离选通高重频(RGHPRF)模式,使得雷达拥有大瞬时带宽,窄距离门减少杂波能力,距离选通能显著改善副瓣杂波抑制能力,对低径向速度强杂波背景下目标识别能力更强,这种技术第一次运用是在F-15的APG-70雷达上,预警机运用是在E-3C上;三是靠更高的刷新率与反应速度,AESA雷达就有远超机扫雷达的数据更新率,使得即使雷达脱锁,也能够快速重新截获目标。

目前技术水平下,即使不是AESA或PESA体制的普通机扫雷达,一般也具有了优良的识别副瓣杂波内低径向速度目标能力,所以现在三九线机动并不能很好的降低敌方雷达的捕获效能。

从实战角度上讲,三九线机动适用于双方进入BVR导弹互射后的前期阶段,此阶段内距离较远,来袭导弹飞行时间距离长,能量留存较少,通过三九线机动反复变向数次基本都可以将来袭导弹能量耗尽从而使得导弹无法击中自己。

低烈度软规避动作:三九线反复变向下高机动

这里苏27SK在约5000米高度,0.95马赫,45km距离上对1.0马赫同样高度迎头状态敌机进行第一波迎头发射R27ER导弹攻击,发射导弹后在保持雷达照射目标的情况下开始下高侧转,增加自己速度同时引诱来袭敌导弹跟随转向。

进行二次变向,引诱导弹变向,大幅度消耗导弹速度。

进行三次变向,将已经没有足够速度的来袭导弹甩开。

此动作适用于第一波迎头发射距离到高威胁距离之间的距离段,能够保持不断接近敌机的同时对敌机处于HOT状态(雷达照射敌机,能够对敌攻击),并且损失自己速度高度较少。

如果距离进一步拉近,这时可能通过单纯的三九线机动已经无法将来袭导弹能量耗尽了,你得开始进行其他的防御机动,将自己从HOT切入COLD状态(尾对敌机),配合回环机动或S型机动等,才能甩开来袭导弹。

三九线机动是BVR空战前期的基础机动,当然是非常有用的,实战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导弹性能,双方实时距离,高度,速度,指向等,判断使用什么机动躲避导弹和攻击敌机比较合适,没有固定法则。




  

相关话题

  将来隐形战机打隐形战机,大家都隐形,火控锁定不了对方;而且甚至己方预警机都定位不了自己那空战还怎么打? 
  苏联最贵的坦克是哪种? 
  如果中国要拍类似《壮志凌云》的舰载机空战电影,剧本可以怎么编? 
  如何看待美国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 
  台湾6月11日晚试射的多枚导弹属于什么水平? 
  涡扇6发动机是个怎样的存在 能不能完成? 
  中国空军是否需要10-12吨级的轻型战斗机? 
  用现代的技术设计一架双发飞机机动性可否与二战时的单发战斗机相抗衡? 
  美军航母编队有能力拦截DF-21D和DF-26吗? 
  如何评价FW-190系列战斗机?它与二战主要战斗机(BF-190,P51,喷火等)相比,优劣点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米格31相控阵雷达性能如何?
下一个讨论
明清战史的书籍大多很烂是因为只懂历史不懂军事的学者占多数吗??





© 2025-0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