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即BCI,Better Cotton Initiative)在2018和2019年,一直声称“没有在新疆发现任何强制劳动的证据”,并且“棉花产业对于新疆当地农民有持续的帮助和好处”。
...a continued presence and engagement in Xinjiang would continue to benefit local farmers.
...there is no direct evidence that forced labor is being used on BCI licensed farms in Xinjiang.
目前这份声明在BCI官网上已经被删除,仅在部分媒体上有留存。
2018年以前,BCI组织还会每年组织专人到新疆的BCI认证农场进行交流沟通。
如果真的有强迫劳动,这个组织每年的考察难道都是公费旅游?
而真正开始转变的,是在20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因为强制劳动制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这个组织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变为“对新疆地区的强制劳动有隐忧”并且“组织工作组来专门应对和调研强制劳动”。
但是这个期间,这个组织没有再踏足过新疆认证农场。
显然,这个组织虽然总部在瑞士这个中立国、目标是非盈利NGO,但显然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极大压迫。按照美国的套路,建议我们大声疾呼美国政府停止对于NGO组织的迫害,让他们恢复本来面目。
不 言 自 明
我比较熟悉的科研领域,也有很多类似BCI的这种组织。
比如ORCID(ORCID)。
这个组织美其名曰给每个科研人员分配一个号码,对应一个帐号。
拥有这样一个帐号后,你每发表一篇论文,它都会自动记录。
以后,你找工作也好,申请项目也好,评奖励也好,你只要提供自己的ORCID号,别人就可以轻易地查出你发表过什么论文。
看起来是不是一件很好事情?而且还是免费的。
前几年ORCID还不算太广泛,现在多数杂志都加入了ORCID体系,你只要投稿,他们都会要你的ORCID号。
以前投稿时,ORCID号不是强制要填写的。现在很多杂志都是必填项。你必须去申请一个帐号才行。
等到ORCID把世界主要论文数据库都拿下的时候,建立起自己的垄断王国,你就可以想像他们会如何操作了。
比如Scopus(一个类似于ORCID的东西),他让你查自己的论文引用次数,但是你只能看到10篇论文。你想要完整的引用报告,交钱!
ORCID目前还没有收费。以后做类似的操作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Research ID也是同样的套路。不过好像现在比较势微了。
这种玩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有足够的财力,不断把数据库拉进自己的系数。然后垄断了之后,就可以利用垄断地位赚钱。
有了垄断地位后,甚至可以胁迫一些新的单位,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把你排除在他们的体系之外。就像IEEE当年搞华为一样。
像这种BCI估计也是一样的。
刚开始的时候,免费拉进一些国际服装品牌,先加入的给各种好处,比如免费宣传。等拉到一定的品牌数后,后面的品牌看到大品牌都被BCI认真了,然后主动想加入,这个时候就要收认证费了。
等具备了垄断地位后,就可以兴风作雨了。就像这次BCI搞我们的西北棉花一样。
所以,本质上,这就是西方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不断砸钱建立行业标准,提高后来者进入游戏的门槛,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关于BCI这个组织是什么,很多回答都谈得很详细了。我重点聊聊为什么这种产业NGO影响力大,以及如何反制的问题。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前两年去读了一个北大的课程班叫“国际人权法硕士”,也可能记得我提过这个项目里面有门课叫“工商业与人权”,讲的就正好是现在大家热议的这个问题。
这种产业NGO有个特点,往往是从行业标准化起家,在社会意识形态处落脚。
棉花这个大家可能以前没接触,但喜欢咖啡的朋友也许知道所谓的“公平贸易”(fair trade)咖啡。好多品牌会给你讲,我们这咖啡豆是在怎样好的自然环境里长出来的,然后种这些咖啡豆的农民也得到比较合理的回报,没有被我们剥削。甚至还有比较直白的品牌宣传说,你喝了我们家的咖啡,就等于是给地球上哪个偏僻落后地区农民付了多少钱。总之就是给消费者营造一种感觉,您喝了这杯咖啡,您就是个好人。这种我都不好意思称之为“智商税”,毕竟我这么说的话一定会有人跳起来骂我没有同情心。但实事求是讲,所谓的“公平贸易”(fair trade)对初级产品生产者处境的改善,真的没有什么显著作用,您这单买的主要是您自己的道德舒适感。
与之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海产品(特别是宠物食品中的海产品),也有类似的认证,跟消费者讲,我们这个鱼啊,是可持续的方式捕捞的,并且是给捕捞工人保证了比较好的劳工福利的。
很多朋友会问,行业标准化嘛,你搞搞质量管理、流程标准啥的不就行了吗,怎么还牵涉到人权了呢?这个点我是真心希望大家能在这里看懂:
因为工商业实践中的人权,特别是劳工权利,实际上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直接相关。
大家都学过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应该知道,资本家压低生产成本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压低劳工成本。为了避免发生恶性竞争,资本家之间发现,得商量一些用工标准,不能搞竞争性的超级加班,这主观上不是为了工人好,而是想给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定规矩。涉及到其他劳工福利的也是一样,资本家之间需要在劳动成本这个方面达成一些底线,我的员工食堂是5块的餐标,你也得是5块;我家工人8小时工作制,你也必须这样,不然你的产品成本比我低,我在市场上打不过你。这就是现代劳工福利制度的事实来源。
同样的道理,咖啡、棉花、木材、矿产、海产品,越是初级产品,劳动力在成本的占比就越高,就越需要在这方面达成行业标准,维护竞争秩序。
换个角度看,越是初级产品,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剥削也就越严重,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消费者文化会接受这些产业NGO认证的原因,因为当你知道真相以后,确实可能难以面对你手中拿的这个“又便宜又好”产品。
比如含海产品的宠物罐头,金枪鱼什么的,时至今日,还有所谓“现代奴隶制”的渔业工人。他们往往首先是被骗到一个看起来还正规的远洋捕捞船上,被迫交了各种各种的保证金、培训费,甚至是被迫贷款交这些钱,然后被多次转手卖给不同的捕捞船,终日从事辛苦而危险的工作,生活条件恶劣。这种捕捞船的一大特点就是永远在公海上作业,不靠岸,直接在公海上把渔获交易给别的可以或者说敢于合法靠岸的捕捞船。对于这些不幸的渔业工人而言,这种生活堪比地狱。为什么你买的海产品如此便宜?因为它的捕捞成本低得惊人,是用近乎奴役的劳动力在生产。
好了,如果这样的故事被媒体或者是NGO讲给你了,把你讲得潸然泪下,然后告诉你,我们NGO专门去考察这些渔船,确保他们不是故事里那种可怕的渔船,你买我们认证过的鱼罐头,要贵一点,但你吃的时候良心可以安——你没有参与建造他人的人间地狱。
有时候人们是需要一些道德舒适感的,为此花点小钱,大家也不会介意。好,这些NGO就找到了他们的市场价值——为商品价格“加水”。西方这方面的黑历史(甚至是现实)太多了,西方消费者对这方面的道德舒适感也就更有共鸣。
所以,怎么反制这种NGO呢?
我觉得最好还是用魔法打败魔法。我们也要建立这样的标准化组织。来吧,贵司(外企)有违背人权的行为吗?哦,你们的内部报告说没有。嗯,不行,我们需要第三方评估,我们认可的第三方评估是XXXXXX组织(非西方背景的,其实就是我们控制的)。
新冠之后,中国在人权领域有了十分硬气的客观基础,过去不好讲的话,现在没什么不好讲。我觉得可以讲起来。专业人才,别担心,欧洲不是在出钱出人帮我们培养吗(北大那个课程实际上是中欧合作,欧方主要出资源)?要把立场坚定的同志们批量送去接受欧洲教授培养,知己知彼。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谈人权,我们才是名门正派。
NGO组织很多都是买官当县长的套路。
首先花钱买张委任状,
拉拢豪绅,巧立名目,
搜刮到民脂民膏后,
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穷鬼的钱二八分账。
直接说吧,西方这帮吃人不吐骨头的白鬼玩的都是这个套路。
首先几个行业大户花钱雇一帮瘪三,抗着道德大旗四处哭诉,嘴里说的不是自由就是环保。
然后成立几个NGO组织,不断按照大户的标准给别人下蛆,等到时机成熟就建立行业标准,各种巧立名目收取费用。
最后这几个瘪三就靠着这些民脂民膏骗吃骗喝。
而最坏就是几个大户,它们通过这个套路永久的霸占市场,形成垄断性优势,生生世世吸底层劳动人民的血。
所以,要旗帜鲜明的反对资本主义侵蚀和霸权。
网上有一些说法,说BCI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有关,甚至所谓“脱胎于WWF”。专门求证后澄清一下这件事:
BCI是个完全独立的机构,在此之前一直做标准认证的工作。至于为什么会有“脱胎于WWF”这样的理解出现,则是因为在BCI成立之前,WWF在可持续种植和生态影响等技术问题上为BCI提供过一些建议。而在BCI2009年正式成立后,就与WWF无关。
而WWF中国办公室更是与BCI没有过合作。
因此,所谓“脱胎于WWF”的说法是站不住的。WWF是最早收到中国政府来华开展环保工作邀请的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之一,做过大熊猫保护、长江湿地保护等项目,对中国环保事业作出很大贡献。
切勿被人带节奏啊……
作为跟纺织有一点点关系的人来答一下吧。
要想理解BCI这种NGO组织,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比如你穿的衣服,是服装厂里面的工人加工出来的,如果有一家企业靠压榨工人来降低生产成本,那么这个衣服的售价就会便宜,它在商品市场中的竞争力就会越大,于是那些保护工人利益的企业就卖不出去东西甚至亏损倒闭。在纯粹的资本市场竞争中,正义的企业往往会遵循道义而无法竞争过那些仅仅是以法律为底线的公司,正义者受到损失最终导致全社会走向无底线的竞争。同理,那些保护环境选择绿色生产模式的公司,那些选择使用更好原料的公司的利益往往也会因此受损。
如果现在有一群人建立了一个组织,它同时面向企业和消费者,在企业方面,它们企业进行监管,表现良好的企业可以获得它们颁发的认证,在消费者层面,它们向消费者推销这些企业生产的商品,此时消费者不仅能够购买的那些质量有保障的商品,还能确保所购买的商品来自那些正义的人之手。
在历史上,BCI在抵制童工,抵制污染式生产模式等等还是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的。但它也引起了很多争议,首先,它的认证费很高,增加了许多纺织小企业的负担,当BCI的势力越来越大时,它从一个自愿加入的组织,慢慢成为被迫加入的组织,那些做外贸的纺织小企业就不得不加入BCI,从而掏上很大一部分费用给外国人(BCI的运营资金就来自于这部分获得)。另一方面,它的认证模式也存在很大的漏洞,许多企业表示BCI根本没有进行调研,只是简单的收钱发证,至于源头的棉花怎么样 ?工人怎么样?基本上无从得知。从这次的事件中也能看出来BCI可能根本没有对新疆的棉花进行调查。
但不管怎么说,尽管我们的社会可能不太需要已经臭了的BCI,但我们确实需要一系列NGO组织来提高社会的道德底线,如果你是一个工会的支持者,一个觉得“纺织女工的命也是命”的人,你应该也会支持这类NGO组织,也许某一天,中国人也能够建立起这样的NGO组织,来取代BCI。
文/《铁拳何处击》编辑部 陈济深
中美阿拉斯加的唇枪舌剑尽管已经落幕,但交锋依然暗流汹涌。
瑞典服装企业H&M近日突然发难,在毫无事实根据下抵制新疆棉花和服装企业,引起全国人民愤慨并被官媒痛批,已经注定凉凉。
不过在H&M的声明里,其提到“鉴于尽调愈发困难,BCI已经暂停向新疆棉花发放许可证”这句话引起了何师傅的注意。
在一番考证后,原来这个能给棉花背书的机构BCI大有玄机。
1
BCI(Better Cotton Initiative)全称为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其自诩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可持续发展非营利组织。截止2019年底的数据显示,经过BCI认证的“良好棉花”占到了全世界棉花产量的1/5。
和QS/ISO等生产质量认证体系不同,尽管BCI强调唯有其认证通过的棉花才有资格叫良好棉花,但这个良好的标准里什么都得好,就是不需要质量好。
来看看所谓的良好标准都是啥:
l 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
l 从业者的健康及权益保护
l 生产环境生物多样性
因此只要让他们觉得你是爱环保讲人权的良心商人,良好棉花的组织大门便向你敞开怀抱。
那该如何让远在欧洲的环保斗士们感觉到你为了棉花环保事业尽心尽力的诚意呢?当然得靠欧元啦。
BCI高举政治正确的大旗,收钱的对象从上游棉花商,中游纺织厂,到下游零售店全产业链一网打尽,想用环保的良好棉花标签背书,必须留下买路钱。
慈悲为怀的BCI还特地明确对基层棉农不搞会员制,不收取任何费用,只需确认过眼神,你就是经青天大老爷认证过良好棉农。
这其中的道道,何师傅揣测的理由也很简单——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与其强行刮农民油水招致强烈反弹和抵触,索性不做产业链基层这种没啥奔头的生意,还能换来一个超然的地位和体恤棉农的好名声,岂不美哉。
那么为什么BCI这个一不控制产能、二不掌握技术、三不接触市场的NGO能在棉花界大行其道?
这就得从其发展历程说起。
BCI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脱胎而来,坐落在各种国际组织总部的集中所在地瑞士。
在欧洲,尤其是北欧,在环保议题上,政治正确氛围极其浓厚。BCI初期坚决贯彻高举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旗,自然能获得不少响应。
跟瑞士一字之差的瑞典,是最积极的一个,毕竟瑞典可是诞生了环保公主格蕾塔·桑伯格的传奇土地。除了这次作死行为的主角H&M,宜家也加入了使用良好棉花联盟。
可是基金会毕竟是个非营利机构,人财两缺,当个地头蛇问题不大,但想要干大事,就需要金主爸爸支持。
正在BCI一筹莫展之际,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粉墨登场。
美国国家开发署自称其为贯彻美国外交政策支援非军事项目的独立机构,实际则约等于FBI的马甲,资助反对派,贿赂官员,带节奏煽动民众的新闻屡见不鲜,可想而知能被USAID看上的项目,目的自然不止支持环保这么简单。
在美国金援到位后,基金会的宣传更有了底气,随后不久,英国最大的服装零售商玛莎百货,美国的Levi's牛仔裤,耐克,阿迪达斯纷纷跟进加入BCI联盟。
在这些掌握大量采购和终端消费者的全球性企业的加持下,BCI推进自家的环保理念更加顺风顺水,良好棉花认证的含金量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尽管明眼人都看出这个NGO是怎么回事了,但既然BCI做戏做全套,那有着环保加成的棉花即便质量不高人一等,至少也能凑合用吧。
然而何师傅还是把他们想得太好了,H&M有时甚至连基本的质量要求都做不到。
那么假如没有BCI认证会如何呢?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影响,即便有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作为BCI的重要金主之一,美国作为全世界三大主要产棉国,目前仅有6%的棉花产能获得了BCI认证,反而天天被黑的体无完肤的中国新疆,却有15%的棉花产能获得了BCI认证。
这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魔幻现实的一幕,一边是欧美政客们纷纷无端抹黑新疆,BCI的中国代表处却急着给新疆正名。
看来BCI真的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屁股决定脑袋,毕竟赚钱不嫌多嘛。
2
在看穿BCI的面目后我们再来看看制裁新疆棉花背后,各方又有什么小九九。
在大家的眼里,对新疆的印象可能主要都集中于大盘鸡,烤全羊,葡萄干等旅游相关产业。
然而新疆真正的支柱产业其实是棉花和番茄种植。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全国唯一种植补贴地区,新疆的棉花产量一直占据全国产量的绝对多数,以2020年为例,新疆棉花产量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87%,全世界的20%,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欧美总之盯着棉花制裁新疆,正是他们自以为的打蛇打七寸。
新疆的棉花质量仅次于埃及长绒棉位居世界第一梯队,然而比起中国棉花占世界25%产量的地位,埃及棉花的产量仅占全世界的0.4%,在国际市场几乎忽略不计,因此新疆棉花是各类终端产品原料的不二之选。
那么如果新疆棉花被制裁后到底是谁受益呢?何师傅带大家放眼科普一下世界棉花市场。
全世界目前棉花的竞争格局极其稳定,中国,印度,美国分别占据棉花产量前三位,包揽了约70%的总产量。
其中鉴于中国庞大的服装行业需求,是棉花的进口国,进口棉花一半来自美国,剩下的主要来自巴西和印度。
印度尽管也有庞大的国内需求,由于产量近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且服装生产能力实在是不尽如人意,依然是净出口国,主要出口中国。
美国由于衣服主要都MADE IN CHINA,反而对棉花没什么需求,80%的棉花都进行了出口,主要目的地自然就是中国。
因此可以发现,由于基本不存在棉花出口,欧美所谓的抵制新疆棉花看似只是嘴炮毫无效果,但是这时候,美国国际开发署提前埋下BCI这枚棋子开始发挥起了作用。
由于BCI的规定良好棉花联盟的成员在产业链所有环节都必须使用认证过得良好棉花,而现在新疆棉花被BCI取消了认证,考虑到BCI联盟内有诸多全球性消费品企业,也就是说BCI以一个NGO的身份替美国在主要世界市场执行了美国的制裁,切断了新疆棉花用于生产出口外贸服装的渠道。
根据行业数据,2020年四季度,在贸易战制裁的背景下,中国对外服装出口额依然达到了485亿美元,其中美国占据1/5份额约为80亿美元。
看到这里恐怕有的读者会着急,那这样下去岂不是让制裁阳谋得逞了吗?
并不见得,事实上新疆的棉花和番茄早在去年9月就被特朗普政府威胁制裁,并在12月初出台命令制裁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产的棉花和番茄。
在拜登政府上任后的1月14日,更是变本加厉扩大制裁覆盖面到全新疆的所有棉花和番茄。
业内对此有了充分的时间准备预案和消化预期,反而H&M这次碰瓷在业内人士眼中更为震惊,毕竟H&M的衣服纯靠代工,没了中国工厂替他代工,恐怕不需要大家抵制,过一阵自然就得被迫关门歇业。
得益于双循环的大政策和企业自身开拓内需市场的韧性,现在两个月过去了,纺织行业内并没有出现哀鸿遍野的迹象,这也是安踏敢于第一时间退出BCI联盟成员的底气。
3
那我们再深入考虑下,美国屡次三番的拿新疆说事,每次言必强迫劳动,最后拐弯抹角的要封杀新疆棉花,如今甚至发展到启用NGO助阵,这一幕有没有特别的熟悉?
没错,美国对华为和5G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封杀华为5G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惜一切打压之办法。
那美国为什么要像针对华为那样针对棉花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不同于5G的威胁,中国在棉花领域已经切切实实取代了美国的国际定价权。
曾经在20世纪,美国是毫无争议的第一棉花生产及出口国,但是早在21世纪初,中国就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棉花的第一生产国。
由于美国有先发优势,金融衍生品又极其发达,棉花的全球定价权依然在美国洲际交易所(ICE)。
发展才是硬道理,既然一时半会争不过你,那我就拼命发展。
没过几年,从棉花上游生产,中间的纺织加工,再到下游消费,中国顺利通关了棉花产业链,这时候,主导定价权自然便被提上了议程。
随着2004年郑商所推出棉花期货,虽然一开始还是磕磕盼盼步履蹒跚,但是经过不到十年发展,中国早在2012年已经成为事实上取得了定价权成为世界棉花交易中心了。
不仅被夺走世界第一,连定价都失去了主动权,可是这还不是最让美国着急的地方。
更为要命的是——新疆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的发展之路。
曾经在其他省份的人眼里,新疆最出名的是除了首府乌鲁木齐应该就是霍尔果斯了,无数的影视明星为了税收优惠前来开空壳公司频频见诸报端。
虽然霍尔果斯火了,但是这个脱实向虚的发展方向并没有给新疆当地带来多大的利益,反而最后一地鸡毛。
近年来,随着清退影视公司,新疆也逐渐摸清了扶贫及发展的正道——大力发展种植和纺织业。
凭借着原材料和电价的优势,新疆有的放矢针对东南沿海的纺织服装做产业承接,截止2019年底,备案的企业便高达3251家,实现了当地新增就业13.5万人。
产业转移从来不是孤立的,服装产业链有着许多延伸产业,随着服装厂搬迁到新疆,很多产业链配套也随之而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真真切切的改善了当地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可以在扶贫新闻里看到采访新疆维族纺织女工的画面。
更为关键的是,曾经很多人以为只存在于美国和东北大地的农业机械化早已在新疆北部地区棉田覆盖九成以上,在南疆地区的机械化率也在逐年增长,无人机喷洒农药对于当地的农民已经是轻车熟路。
在产业扶持+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新疆不仅棉花生产效率节节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满意度也依托棉花产业链蒸蒸日上,服装行业的出口即便有关税大棒依然对于欧美民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顶着关税依然买买买。
看着新冠导致的国内矛盾日益激化,反观中国亦步亦趋蓬勃发展,看着特朗普胡作非为让美国面子里子都丢了个遍,以往只有我赢两次,现在怎么让中国赢了两次。
民主党政权上台后自然大为窝火,无论是阿拉斯加会议的诸多你来我往,还是联合盟友反复点名新疆和制裁新疆棉花自然也不出人所料,就算不能我全都要,至少面子和里子总得挣一个回来。
可是,中国人从来不吃这一套啊!
参考资料:
1、BCI官网
2、每日经济新闻:广州服装抽检逾三成不合格 H&M:问题产品立即下架
3、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2020年棉花产量的公告
4、中储棉信息中心:中国棉花市场月报
5、期货日报:全面禁止新疆棉制品 美国意欲何为?
6、中国新闻网:中国成全球最大棉花产销国 为何仍缺定价话语权
7、中国民族宗教网:让贫困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 新疆阿克苏地区就业扶贫工作调查
8、搜狐网:无人机奔赴新疆,喷洒脱叶剂,成就2020棉花收获季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铁拳何处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我是纺织品化学工程师(稀有职业),我从业内人士的角度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要批评一下大家,H&M这次不用新疆棉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了,现在算是东窗事发,导火索是特朗普当时的贸易战,本质上就是找个借口的经济战。[1]
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英文全称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简称BCI, 于2009年注册,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 是一家非营利(黑钱当然不能录入账面啦 )的国际性会员组织机构,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伦敦设有4个代表处。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名会员组织单位,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单位,棉纺织企业和零售品牌
六大生产原则:
1、将对作物保护措施有害的影响降至最低
2、高效用水与保护水资源
3、重视土壤健康
4、保护自然栖息地
5、关心和保护纤维品质
6、提倡体面劳动(此次事情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整件事情大致就是,欧美说中国人像它们以前奴隶黑人采棉花一样,压迫维吾尔族同胞强迫劳动,还不给它们吃一美元的炸鸡和西瓜。
要理解BCI这种所谓的不盈利组织,不参与生产和销售,看似中立的运作。
就要理解什么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
标准、认证这些建立的初衷是为了统一"度量衡"、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拿标准用来做恶,可以针对性的阻碍国际贸易,例如这次H&M BCI事件。
大家近些年都在听欧美“去工业化”,事实上也确实,例如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工业革命的开端就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但现在的英国已经没有什么纺织品生产了。
不过英国作为去工业化最严重的欧洲国家,虽然不参与生产,但实际上在纺织业中仍然是举足轻重的存在,从基本的纱线的支数,英寸,磅重再到现在各种纺织认证都有英国的影子。
英国其实只是最有特点的代表,其他的欧美国家也都有很好的工业先发基础,虽然不用直接从事生产,但依然可以在纺织业收割大量的财富。
这就在于它制定好了纺织品的游戏规则,也就是标准。
欧美:"想要和我们做生意玩,可以,把这些认证都办了(买门票当入场费)"
可能现在这几天的新闻说的,大家以为是H&M要去办这个BCI认证。
其实并不是
而是H&M的供应商,例如纺织厂、染厂、成衣厂等等,这些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企业,这笔认证费白花花的大银子就流到了这个非盈利的BCI口袋中。
直接去抢劫?
小啦!!!格~局~小~啦~
这种形式就像加油要看攒劲的节目一样,坑蒙拐骗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抢完劫还能落下一个维护人权的美名。
H&M作为快销品牌是没有工厂的,就是贴牌代工,谁能做我让谁做,这也就是为什么H&M的衣服质量经常飘忽不定,有的人觉得好,有的人觉得差。
不同工厂生产出来的当然不一样
有些标准、认证、法规数据是很客观的,例如欧盟化学品REACH法规,有害物质不能多于多少含量,这种也就算了,技不如人科技压制。
但是像BCI这种认证就是个流氓了,尤其是这回的说中国迫害维吾尔族同胞。
其中含有非常多的主观因素,是可以被恶意修饰的。
迫害同胞?像欧美的祖辈用链条拴住黑人,奴隶一样的工作到死?
用手摘棉花?发展中国家哪里来的了系统的农业机械化,粮食危机早没了,欧美人转发BCI推特的时候都没意识到,手里的苹果手机也是富士康里的国人一个一个装上去的。
雇佣童工?抱歉,9年义务教育的作业都做不完,没那功夫采棉花去。
RDS人道负责任羽绒标准
OCS-有机物含量标准
GRS认证-纺织服装全球回收标准
GOTS认证-全球有机纺织品标准
。。。。。。
标准、认证、法规只要经过某些人的修饰稍加利用,立马就能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贸易战“
据相关数据显示,作为纺织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2019年中国纺织业出口总额3165.7亿美元,占世界纺织业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一,较上年增长13%。
其中,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37%以上,为2807亿美元;化学纤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可见,中国纺织产业制造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各环节制造能力位居世界前列。[3]
中国纺织品对外出口占据了极大的比重,所以贸易战中,美国不仅针对中国的芯片等高科技行业,纺织这种看似低端的产业也不放过。
破局最好的方法就是强化内循环,让中国的品牌先在国人的心里先稳稳的竖立起来,这更需要国内服装品牌的努力,从供应链到设计都要强化。国人都不买,怎么能指望流行全球呢?
尤其是淘宝、拼多多上的服装,充斥着大量三无劣质衣服。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固有观念,就是生产衣服这种轻工业有什么可赚钱的,实际上衣服的利润是非常高的。直接说出具体利润其实很难有概念,我们看看这些知名服装企业的老总财富排名。
卖服装的Zara创始人是全球首富。
卖服装的H&M创始人是瑞典首富。
卖服装的优衣库创始人是日本首富。
卖服装的Primark创始人是爱尔兰首富。
卖服装的C&A创始人家族是荷兰首富。
卖服装的bestsellers创始人是丹麦二富。
这还不止,在全球五百强和宇宙最强科技企业如云的美国,上市公司从IPO至今的回报来看,卖运动服装的耐克排在第一,力压沃尔玛、可口可乐、亚马逊、微软、通用电气、麦当劳、迪士尼、苹果和谷歌等世界名企。
假如你在耐克上市的时候买了100块钱股票,现在这些股票的价值是6,000,000元。
具体的破局方法因为篇幅和个人能力原因无法说清楚,这篇文献《胡惠婉. 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0.》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