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腾讯 2020 年财报,全年净利润 1598.5 亿元人民币,员工人均年薪 81 万?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以男怕入错行啊。

读公司年报会发现,最有趣的不是腾讯工资高。

同样是热门股(公司),新能源概念的三巨头:比亚迪人均9万,隆基股份人均11万,宁德时代人均16万。

就这样的工资,这些产业以后能不转移么……

反过来,“银地保”三傻里,三大股份制银行:招行人均50万,兴业45万,平安银行59万。

民生银行这种被折腾的差点破产,效益极差的,人均工资47万……


user avatar   huo-hua-de-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想卖个关子,以为大家都能懂,大家心领神会就好。没想到引出这么多误解。

  1. 我绝对没说腾讯员工数量没有增长。
  2. 也没有说,腾讯工资总额没有增长。

但,人均收入不变可以说明:

  1. 在分布相同的情况下,平均值不变,中位数很大概率也没怎么变。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员工的收入并没有大幅增长。腾讯取消普调,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普通员工唯一调薪的方法就是岗位晋升,我观察岗位工资这几年似乎也没怎么增长。
  2. 互联网这几年应届生起薪的高速增长,其实是用入职后的调薪增长换的。公司把原本的增长空间都加到起薪里去了,这样来提高校招的竞争力。
  3. 21世纪资本论就说过,21世纪劳动所得增长率g小于投资所得增长率r。我这里无非又提供了一个例证。
  4. 正如 @弗兰克扬 在五千块定律里提到的“并不是公司盈利高了就会给你加工资,也不是你经验丰富能力上升了会给你加工资,而是3000块钱招不到这个岗位的人了,才会给你加成4000。”这条放在互联网同样成立。
  5. 互联网起薪增长最猛的时候,是头条拼多多崛起的那几年,正是因为头条拼多多高薪疯狂抢人,才会带动互联网收入有一波上涨。未来几年,如果没有新的对手出现,互联网薪资大概率横盘。
  6. 资本家是不会主动和员工分享利润的,员工想获得自己劳动里产出的剩余价值,就要主动成为股东,把劳动收入变为投资。(此条不构成投资建议)

发现个有意思的事情。腾讯营收年年20-30%的增长,净利润也是年年增长,经营盈利增长55%,年度盈利增长67%,年度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增长71%。没怎么涨的是什么呢?恰恰是一天被媒体拿来吸引眼球的员工人均年薪81万。

2017年,员工人均年薪就接近80万了。

2018年,员工人均年薪77.6万,还下跌了。

2019年,员工人均年薪84万,近几年最高峰。

2020年,员工人均年薪81万。哦吼,又下跌了。

腾讯员工太惨了,公司高速增长,平均工资却按兵不动【狗头】

聪明的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user avatar   sjinny-s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多人尬吹实在是有点尴尬……

这种新闻的惯常套路就2条:

1 只有平均数没有中位数也没有分布

2 用雇员成本除以人数来算工资

照理说这两条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结果还是……


user avatar   yang-lei-96-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在香港高管治下,他们不像个技术公司,也不像个游戏公司,更像一个投资公司和媒体平台(香港人骨子里擅长啥大家都知道,但肯定不是做产品和技术)。所以腾讯最有前途的是投资并购部门和微信、广点通,不是游戏部门更不是技术部门。

2.高管基因决定公司性状表达,你们回想一下,腾讯火的游戏,要么是外部公司开发的(毒奶粉,英雄联盟),要么是山寨(王者农药模仿lol和dota的痕迹不要太重,还是远离深圳的成都天美开发的),要么干脆就是移植(手机吃鸡就是从蓝洞那里拿了源码移植的)和收购(supercell)。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实际并不行,内部的考核文化其实容纳不了《斗战神》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产品。

腾讯的高管对此心知肚明,这也是他们满世界忙着收购的原因,只不过在米哈游那里碰了钉子。

3.人均营收约600万,人均薪酬开支81万(含税五险一金)。这个数字在去年已经低于【算了,防敏感不说】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TX在游戏发行渠道方面具有垄断地位,因为其背靠微信QQ这些社交软件的原因,对于其他公司来说,无法借助这些力量,我认为这是一项不公平的竞争和垄断。

拼多多也一样,微信封杀其他app的商品推广,不封杀拼多多的,这也是一项不公平的竞争。

TX利用自己制定的规则封杀阿里系、头条系等竞争对手包括淘宝、天猫、快的、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网易云音乐、新浪微博的链接和分享,却对自己投资的京东系、并夕夕等网开一面,这涉嫌不正当竞争。

如果不对微信、QQ进行拆分,从市场和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对社会发展也是有害的。

一家独大垄断市场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只会让寡头获得超额利润,也不利于市场繁荣和就业,就是肥了寡头的股东,TX的股东外国资本占大头,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腾讯的1600亿收入,游戏占1/4,小贷占1/4,社交媒体广告1/4。游戏方面,TX已经具备事实的垄断,通过tx渠道发行的游戏,我听说抽成最高达95%。当年HTML5游戏刚刚流行的时候,tx一句话就封杀了所有HTML5游戏链接,直接扼杀了这个创新的市场。

所以tx利润1600亿我没感到高兴,我觉得于此同时是大量中小IT企业的倒闭,大量的职位的消失,多样性和创新的消失,财富的集中。


user avatar   shi-wei-20-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赞回答博人眼球,但实际上没用。


腾讯的平均工资是下降了,但同时员工总数却是大幅增加。

以下数据部分来自高赞回答,部分来自新闻。年平均工资取约数。

年份 员工数 平均年工资 总工资
2017 40678 80万 325亿
2018 54309 77.6万 421亿
2019 62885 84万 521亿
2020 85858 81.11万 696亿

可以看到,总工资从325亿到近700亿,三年里翻倍了。而腾讯的总营收也基本翻番。

所以这点上不好黑。



但是,不意味着我就很赞同腾讯。对于互联网这种天生就“披着去中心的外衣,却行着高度垄断的本质”的东西,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另外,比起创造了8万个平均年薪80万的就业岗位的公司,我们可能更需要能创造64万个年薪10万就业岗位的公司。

(免ETC:不是说不需要年薪80万的岗位,而是说后者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意义更大。)


user avatar   kevin-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还是任意门吧,毕竟站在普通人立场上,拥有时光机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不谈高赞答主那个关于较真分析“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只是纯粹看漫画里面任意门的作用,那基本就是打开门可以前往“之前到过的地方”。

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适合打工呢?

通勤时间,不需要了!别人还在急急忙忙赶路,我还可以呼呼大睡。

买车相关成本,全没有了!最重要的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堵在路上了。

哪天心情不好,随便找个国外的地方转悠一圈,然后回家睡觉。真正说走就走。

只要隐藏到位,就不会轻易被人发现,确保我得以闷声发大财。

相比起来,时光机的风险就很难控制。从《哆啦A梦》原作来看,实际上是出现了两种不同路线:

1.无论过去怎么改变,未来都是一样的。

2.可以改变历史。

如果是第一种,那时光机本身就失去了应有价值。而第二种的话,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回到过去随手扔的一张纸会引发何种蝴蝶效应,轻则自己都会消失,重则改变世界历史走向。

老爸自认为没有这种抗压能力,还是任意门吧!


user avatar   huo-gu-itp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中国人口多,政府调控的好,房价不会跌的言论? 
  如何看待张小龙在「2018 微信公开课 PRO 版」上的演讲? 
  如何看待福布斯杂志封面对马云的评价? 
  以交易为生到底有多难? 
  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普通人如何保护现金?如何保护持有资产价值? 
  换手率高的股票说明什么? 
  为了保障外卖骑手的安全、减少违章驾驶现象,外卖平台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国有四大银行中如果有一家要倒闭,政府是否会出手拯救? 
  如何看待 2018 年腾讯、苏宁、京东和融创入股万达商业?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蚂蚁保近期推出的电信诈骗险?对解决诈骗问题有帮助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语文一直作为主要学科,却总是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买房子时大家都建议少付首付多贷款?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