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新的回应出来了:
天降正义!
带红戳的认证!
看看,一辆4*2前驱的机动车,刹车部分毫无问题!特斯拉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一辆前驱的机动车刹车部分毫无问题。我心服口服。
当然目前为止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
你毛豆3根本就没有前驱型,你特斯拉为什么要认证一个前驱型机动车的刹车部分毫无问题?
好家伙,录了视频的实锤啊!
还是自己工作人员开的!
这岂不是百口莫辩了?
就这,居然还能甩锅用户?!
用户已经明确反馈刹车很硬,踩了三下,踩不下去,这明显是刹车泵罢工的表现,加速踏板不可能变硬,所以用户肯定是没踩错,如果踩错,就model 3的加速能力,一脚就能把车头撞烂。
最搞笑的是工作人员来试一下居然也刹不住,撞了。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名工作人员是卧底?
我觉得吧,这事只能这样才能解释的通:小部分model 3的刹车泵有质量问题。你想啊,model 3去年在国内已经卖出了十几万台了,并没有所有车都有问题吧?可是也确实爆出了几例刹不住车的新闻,可是没证据啊,各种扯皮。现在实锤的视频来了,那只能是这种解释了。
特斯拉的生产管理和品控管理,堪忧啊。
前不久河南女车主的事故,车主描述她父亲在撞车前的几秒钟在拼命踩刹车,可就是刹不住。再结合特斯拉给出的后台数据:
很显然,司机有踩刹车!不踩刹车不可能触发ABS。可是,为什么有踩刹车,车速却下降的这么慢呢?3秒的时间,不至于才从109km/h刹到48km/h啊,以model 3的刹车性能,连ABS都触发的情况下,也差不多该刹停了啊。
这是因为,刹车助力这时候已经失效了(参考本次事件),司机在拼命踩刹车的时候,model 3居然激活了ABS!是不是说,电脑这时候完全检测不到刹车助力已失效,却认定司机对刹车踏板的踩踏深度需要触发ABS(电脑以助力有效为前提的判断)!司机死命踩下去的刹车踏板,又被ABS给顶回来了!这他么死循环了啊!这怎么可能刹得住?!
现代汽车的设计,即使失去刹车助力,用户大力踩也是可以踩出制动的。这一点比较了解汽车的都知道。
特斯拉的车辆设计,很显然有严重缺陷啊,至少说明有部分车辆刹车泵有问题;电脑系统有bug,无法检测到刹车助力的状态;后台数据采集漏掉了关键数据,比如刹车助力是否有效。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软件标定有严重问题,在某些特定工况逻辑混乱,导致刹车助力失效或者ABS异常。
其实吧,车子出现质量问题不奇怪,很多车企都发生过,关键是态度啊。这种事,如果是别的车企,去年接连爆发失控新闻后,肯定就开始着手调查了,真要有问题,早就启动召回程序了。
特斯拉的做法却是扯皮、甩锅、毫不作为,现在面对实锤的视频,居然还在甩锅。
我倒想看看这次特斯拉官方究竟如何应对。是继续甩锅不作为呢;还是启动调查然后召回。
特斯拉是不是想做第二个三星?
不排除隐形bug的存在。
也不洗特斯拉这个垃圾公关。
至于是不是真的失灵,有人真的在乎真相吗?
作为电动汽车坚定支持者,我一直看好特斯拉的前景。
但之前特斯拉疑似失控的案例实在太多、太频繁。特斯拉出现过的疑似失控事故,车聚网总结的比较全: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张图里车聚网汇总的事故仅限于国内,仅限于2020年。
海外疑似失控事故,以及发生在去年但今年(2021)才爆出的事故,都未统计进去。
比如2020年12月9日,韩国首尔Model X失控撞墙,以及上海梁女士爆出自动加速视频。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在知乎也写过不止一个回答表示关注。
然而,对于所有疑似失控的案例,特斯拉始终坚称行车电脑检测不到刹车信号,用“下坡路段自行加速”、“路面结冰”甚至“女性车主踩刹车力度不足”等种种反智的理由敷衍搪塞。
诚然,今日之前确实没有特斯拉失控的铁证;
但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特斯拉每次强调“行车电脑没有接受刹车信号”时,似乎都忽略了一点:
“没有检测到刹车信号”不一定等于“车主没有踩刹车”,更不等于车辆没有失控!
2020年12月30日,上海的梁女士在车辆失控的情况下,能克制慌乱,用手机拍摄下自己没有踩油门、车辆却在加速的过程,在我看来已经极为难得。
但遗憾的是,视频中路段疑似过江隧道,不能排除是天冷动能回收降低,导致下坡时车辆受重力影响加速。
梁女士没能在平地或上坡路段拍摄,也没能拍下踩刹车的过程,的确不能断言车辆失控。
令我特别特别无奈的是,各大网络平台都有不少特斯拉粉丝,称这些事故是“友商黑稿”,是“特斯拉销量太高动了别人的奶酪”。
比如梁女士勇敢拍下视频的行为,换来的就只是特斯拉官方的否认以及微博网友的冷嘲热讽。
甚至在知乎,也有不少答主找出种种理由为特斯拉辩护。
之前特斯拉失控失速的问题下,我的回答现在已经被踩得比较低。
很多排行靠前的回答,包括一些非汽车领域的优秀回答者,都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特斯拉失控加速的调查报告证明车辆并无问题。
但我不知道这些答主,有没有仔细看过调查报告的原文。
至少我个人认为,这份报告中NHTSA给出的结论是有所保留的。
对于特斯拉如此态度的原因,我曾给出过猜测:
特斯拉甚至NHTSA未必不清楚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毕竟连NHTSA的报告里都提到:
特斯拉V20.2.1之前的系统版本,EDR数据似乎与车辆真实速度数据相反。
EDR数据的问题,后续版本更新已经修复,其他潜在问题恐怕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特斯拉需要时间排查大量代码,了解清楚问题的根源, 再通过OTA推送修复。
所以,目前这个阶段,特斯拉无论如何不可能承认车辆失控问题。
所以,既不能承认失控,也不能否认后台数据,这才会有客服这种反智的言论。
现在,终于有了一锤定音的铁证,使得我倾向于之前的猜测:
如此多的疑似事故,特斯拉内部绝不可能一无所知。
只是问题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大量时间排查。
如果承认问题存在且短时间内得不到解决,特斯拉的销量和“自动驾驶领导者”的品牌形象都可能遭到严重打击,所以特斯拉秘而不宣,拖延时间等待未来OTA升级解决。
对于特斯拉我已经不想多说什么,毕竟从他们过往行事风格来看,说再多也没用。
只有真金白银的销售表现受影响,他们才可能听得进用户的意见。
我唯一想说的是,当初到处宣扬“友商黑稿”,对着受害者冷嘲热讽的自媒体以及特斯拉粉丝们,是否应该对梁女士等人道歉呢?
众所周知,每年三月份海南省都会下一场大雪,没看过雪的东北老铁都跑去三亚看雪。海南本地车主这时候会给自己的爱车换上防滑轮胎,下雪后还会装上防滑链,那家伙油耗蹭蹭涨。
所以这个车主一看就是没经验,老话说雪天路滑,人心复杂。拿着四季胎在三月份的海南跑,不出事那就怪了。所以奉劝这位车主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且买特斯拉前一定要牢记三条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1,特斯拉不会出任何问题。
2,如果特斯拉出了问题,一定是车主的问题。
3,如果真的证明特斯拉出了问题,请参考第一条。
去年就写过答案了,特斯拉的安全逻辑以及行车数据可靠性本身就和传统车及别的新势力都不一样。至于几十年几千厂家的积累 VS 特斯拉的颠覆式创新,哪个更安全,就是消费者的“选择自由”了。
其中导致我认为特斯拉行车数据有问题的关键原因是这个报道。
对一起Model 3突然加速碰撞事故做出了独立调查。并认为特斯拉的汽车设计存在缺陷——EDR数据、驾驶员证词和特斯拉自己对事件日志数据的分析之间存在多个矛盾之处。
这个博士的推论我认为不太对。但是其证据是特斯拉也承认的:特斯拉记录的油门刹车状态和EDR记录的不一致。
这极大可能意味着:EDR使用的传感器数据是特斯拉处理之后的数据。
如果特斯拉软件程序有BUG(试问谁家软件没有?),将错误的传感器状态(比如用户刹车了,软件出bug以为是油门)提供给了博世的EDR。意味着博世的刹车系统也得到同样错误的数据。
那么刹车就会失去电子助力。同时ESP得到踩油门的信息,也就不会动力回收。电机甚至还会加速。没有电子助力的刹车根本无法对抗电机。
结果,就是从数据和后果看,都变成了用户“油门当做刹车踩下去”了。
这用户冤屈就无法洗净了。
当然,MODELY更加是放了一个大招:线束从几公里减少到一百米。
看ppt就知道,原来不同电子系统属于不同产品。互相是相对独立的。比如刹车自动点亮刹车灯。这是一套简单系统,刹车灯直连刹车踏板。
但是要减少线束,这种独立线束要砍掉。只能踏板信号先给到总线,然后总线根据需要分配给不容子系统。比如踏板数据,先进入特斯拉的超级计算芯片。然后程序发现是要给刹车灯和EDR还有博世的ESP。那就通过总线发出去。
等于完全没有了物理冗余,只有算法冗余。
如果传感器数据给到超级计算芯片后,程序BUG误判。那么好了,不单止刹车助力没有,刹车灯都没有了。
传统车厂线束多,子系统没整合。只要踩踏板就是简单的开关电力+两条导线。刹车灯不亮概率极低。哪怕车机错判了,以为没刹车,刹车灯还是会亮。
这就是传统车厂“傻”的好处。
这次案例第三次刹车踩不下去,很可能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程序”认为刹车信号是错的。于是屏蔽了刹车信号。导致博世iboostr没收到刹车电信号,这三次都是纯机械刹车,电子助力没起来,低压蓄能器也没有电驱动,连续机械刹车会让液压反馈越来越弱,最后就变得很硬。
同时没有刹车信号,就类似电动车挂D档松刹车,电机会低功率运转。虽然低功率,但是低速下电机扭矩是很大的。机械刹车只能在停电时提供0.4G减速。根本对抗不了电机强大的的低扭。于是,车就撞了。
补一个特斯拉数据不可信,智能系统优先级高于安全的新案例。
原微博,看看XX多厉害,一点热度也没有。:
车辆挂在P档上车辆依然在往前行驶
。。。
打了特斯拉400电话要求查看后台数据,客服人员看了后说没有发现异常。
我当时挂了几次倒档发现车辆还是往前走我才去观察大屏幕是不是我挂错了档,才发现车辆的异常。
另外,很多洗地的说白色车厢容易让特斯拉自动驾驶误判。所以台湾那个才撞了。好了,车厢看不到,黑色橡皮银色轮毂的四个轮子也看不到?红白相间的反光条也看不到?
已知:
当知晓以上三点之后(若以上三点不成立,则后文不成立):
如果特粉做出的不是正常的消费者反应,那特斯拉就会认为很可能不影响销量,从而置之不理。
其实,我也是头号特粉,不信请看下面这个回答: 要论吹马斯克,谁有我吹的更厉害?
但我是那个不忘初心牢记梦想、以破坏性创新促进汽车行业进步、打造更美好世界的特斯拉的粉丝,不是打造邪教的那个特斯拉的粉丝。
————阅读提示————
此事件中特斯拉的ABS在特定路面上可能工作异常,并不代表其他品牌的车辆在湿滑路面应该采取“点刹”,紧急情况依然应该保持稳定的刹车踏板力,以获取更短的刹车距离。
———-回答一些评论的疑问———-
另外,特斯拉的ABS标定是在海外进行的。由于近些年国内新车项目多于海外,所以标定经验并不弱(有些工程师很强),所以国内品牌很少出现类似事件。
——————-
结论:大概率是ABS标定的锅。联系到之前特斯拉宣传通过OTA把100-0制动距离从46降低到40的丧事喜办(肯定是ABS标定的锅),不意外。早就说过,新造车会把夕阳传统玩家踩过的坑都踩一遍的,没有例外。因为所谓工程经验就是这么来的。
-----------正文---------------
这种事情挺常见的,以前在某公司工作的时候,我每天都能遇到,不过是在试验场里。
虽然没有数据在手,但因为类似的场景过于常见,所以我猜测背后的原因很简单:ABS系统工作的原理就是控制轮胎的角加速度和滑移率。事件现场明显是非铺装路面,这种黄土路面再配一点小颗粒的砾石,我们称作Sandstone,试验场里就有一条模拟路面,附着系数大概是0.5左右,也就是沥青路面的一半多一点,所以如果不做特殊处理的话,同样的初始速度,制动距离要翻倍。
问题在于,这种路况如此常见,所以年幼的我从没见过在这种场景踩坑的选手,直到这次的特斯拉梅开二度。
---------------附录----------------------
讲个小传闻,说某公司试验场里有一条路叫做“Haimen Road”,年幼的时候一直好奇怎么德国也有个“海门市”么?怎么从来没听老师提起过?不知道产不产某人带给我的海门羊肉?
后来通过路边社消息,才知道这条路的典故:上古时期ABS标定工作刚刚进入中国,某上古大神项目在这里下渡船,没刹住,撞了。在Debug中发现了缘由,ABS这种if-else控制系统虽然很健壮,但依旧需要针对某些特殊工况作出优化。虽然ABS进入中国的时候已经经历了很多次迭代进化,但是海门渡口这条路是第一次见,于是扑街了,踏板变硬刹不住,是不是有这次事件的味道了?
怎么优化呢?在识别到这种道路特征的时候,人为地允许更大的滑移率,用轮胎把砾石推开,比较好的情况下能获得大约0.7的减速度,不然就会。。。bang
另外这个车主的操作是非常正确的,当一脚下去感觉踏板意料之外地变硬的时候,可以尝试放开踏板重新踩一脚,走运得话,有可能会退出当前的问题状态,获得期望的减速度,当然这次车主似乎没这么好运,特斯拉的ABS可能标定得实在太烂了。
问题的具体原因不看内部数据流无从分析,但从现象来看特斯拉ABS的功能实现上应该是有问题的(比如说低附路面的标定没有做好)。
这次撞车和以前几起事故未必是相同原因,但从这次的事件我们可以推测特斯拉开发流程中测试和验证不到位这个问题应该是存在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年特斯拉制动距离过长的事儿,后来虽然通过OTA解决了(特粉们还丧事喜办吹了一波智能汽车可以通过OTA提升性能),但是这种基础性能问题但凡特斯拉开发流程中做过基本的性能验证都是不应该流出到SOP以后的阶段的。而且我比较不能理解的是如果问题真实存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特斯拉不把这个bug修好。
希望这次车主能硬刚一次特斯拉,让他们把数据流提交给相关机构分析一下问题到底在哪儿。
本人可以在此负责地告诉大家:
如果这个视频是真的而不是P的,这个事情是真的而不是特斯拉黑编的,那么从技术上分析,基本可以肯定特斯拉对ABS(或ESP)系统的控制有问题。
具体而言,博世的电动助力系统iBooster(包括其纯机械后备功能)必须在特斯拉的ABS(或ESP)系统工作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无论因何种原因导致特斯拉的ABS(或ESP)系统中的控制电磁阀错误关断博世制动主泵至轮缸(即分泵)间的液压通路的话,就会发生视频中的情况,此时制动踏板是无法被踩下去的,特斯拉的数据记录也永远收不到制动踏板被踩下的信号。
要真正搞懂我上面所讲的,需要了解带有ABS(或ESP、EDB等)功能的制动系统液压回路结构原理,这个要讲清楚还是稍有点麻烦的,需要另行单独科普,就不多啰嗦了。在此只想再次强调本人在以前多个关于特斯拉制动失控的回答中所提到的特斯拉这种严重违背自动控制系统可靠、安全设计原则的完全集中控制且缺乏有效冗余后备的系统,不但绝非什么高科技,而且极有可能发生危及车主和行人人身安全的故障这一看法是完全符合事实的。
希望大家珍惜生命,远离这种对消费者安全极不负责的卑劣车企。当然,狂热的马粉特粉除外,他们都已经宛如邪教徒一般了,任何人都救不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