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个权威调查,妇女的幸福指数,结果表明,最幸福的是农村的留守妇女,最不幸福的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精英。
原因是,广大的农村妇女除了带带孩子,不用下地干活,地都包给别人种了,时常有老公寄回来打工的钱,她们的大把时间都用在消遣上了,打打牌,剁剁手,所以她们是最幸福的。
暂且不说这个调查结果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但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性,农村妇女大多没有过高的追求,满足现状,幸福满满。但是,题主提到的这个问题也存在,照顾老人和孩子,操劳家务,有的还要做些副业。维持生活就面临巨大的压力,更不要说发展、学习了。
怎么改善?
当地政府、村委会理所应当肩负起责任来,扶贫工作,我们一直在路上,更重要的是,扶贫要扶志,要发展,消灭贫困人口首先要从文化上提升,不能满足于无知,女孩子很早就不上学了,这是未来的重大隐患。
其次,作为农村妇女必须改变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学习新知识,不然的话,被时代抛弃,一代不如一代,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其实一些农村妇女的生存状况是非常惨的,只不过我们看不到的。比如前些年,某干旱缺水地区的妇女随身会有一个小布袋,来装脱落出来的器官。喝的是泡着死老鼠的水窖的水。
但是惰性和惯性,导致政府帮助她们移民到水草丰沛的地方,她们还是故土难离又逃回去。(不是说提问中的那些妇女)工厂招工,也懒得去出力。
不是什么食肉糜,而是历朝历代,每个地方的人都穷过,都有吃不上饭、喝不到干净水的历史,为啥浙江人能放下身段修鞋、木匠、卖五金,走出来,挣到钱,活得更加舒适,让自己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更多地方的人,埋怨被下岗,诅咒老天没有给自己良田,却离不开老婆孩子热炕头,放不下面子去修鞋伺候人。改革开放几十年,从大家都吃不饱饭,有人成了亿万富翁,有人修了小洋楼,有人还在窑洞里囚着。
我生在福州,在甘肃长大,在东北上学,对各地人的秉性、惰性、努力程度有深刻的认识。其实,看过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山海情》,大家就能看出来,一个人努力和不努力,大不一样。
腾讯公益在努力帮助她们,很感动。
说一句不正确的话,她们真的生存欲望强,离开某些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才是根本。呆在那里,就只能在大家捐款输血的公益项目帮助下,尽可能生存。
观念的改变最重要,观念不变,谁都帮不了。
我的亲戚就是农村妇女。尽管是在广东省,但是并不是珠三角这种富裕的地方。每天都要去田里干农活(种植辣椒等等),早上天还没亮就出去了,不过下午会早点回来。
每天都是一身汗,皮肤晒得黝黑,如果收了辣椒,那一袋子可能我都不一定背得动。中午还得煮饭做菜,休息时在门口吹吹风吃甘蔗。
而这样普遍的农村妇女,还是没有社保的。因为没有去买。体检也没有每年做,估计叫体检的话会觉得麻烦。每年收入可能就两三万这样,外出打工那种收入是降维打击。
尽管如此,这还不是最窘迫的。这还是在当地政府有无人机帮给农田撒药施肥浇水的情况。路也有修了,平时骑摩托车到镇上去赶集。
赶集是不是听起来很遥远?好像上个世纪的事情?其实现在都还有。市集上,还有卖收音机,影碟机之类的,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好像穿越了似的,和老人机在同一个时空存在。她用的是老人机,智能机不太会用。
生活条件虽然已经比以前有所改善,但是仍然还有大量重体力活。而精神上,内容也不多,像男人一样沉默,话不算多。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扶贫工作的开展,农民的生活会慢慢变好,而我所说的这种,还不是国内最差的,已经算比较好的。虽然国家在大力发展农村,但是我们对农村,对农村妇女的关注还需要更多,搞点保健的器械啥的,帮办理社保之类的,让农村妇女也慢慢走入工业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