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2021 年 3 月19 日知乎更新赴美上市申请并公布 IPO 价格区间,透露了哪些信息? 第1页

     

user avatar   kaiful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记得十年前,最早是我们特别信任的两个朋友介绍了周源,对他的第一印象真是位文艺青年,有很浓的书生气质。聊了以后觉得他们非常有理想,当时的互联网市场环境百家争鸣,各种游戏的娱乐的社区的特别火,而且打法特别野蛮生长,评估一个相对想做沉淀优质内容的平台,其实我们心里觉得是有风险的,也有点担心他们太过文人作风。不过汪华和我觉得他们真的很有心来做这个事情,也很符合我们的气质,我们就决定投资天使轮,没想到后来连续投了好几轮。当年投资时知乎还在零到一(更接近零),压根儿也没考虑IPO。

因为投资了,工场的风格都是倾尽全力来帮助创业项目成长。坦率说,其实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在社交网站上发长内容,社交网站我比较喜欢简短又直截了当的交流,要发长的内容我就写书去了。不过早年我在知乎上发了很多帖子,花了不少时间(现在还可以找到),写了一些很长的内容来参与知乎的社区互动。刚开始我还写一类是跟科技相关的,还有跟创业相关的,有时还写写美食、游戏等,评价一些热点。但后来没多久,我就发现在知乎上写东西越来越难了,因为他们不断地吸引来各方面的高手,出了我的专业领域外写什么领域可能都会有比我懂更多的人,都比我厉害100倍,就再也不敢多写了。看到知乎已经进入状况了,整体的的内容质量、社区文化都在形成。我就这么成为了一枚知乎粉丝。无论是工作需要,或写书求证实时,或了解任何领域的知识或有趣的新知识点,知乎总是我离不开的工具。

说个插曲,有时会有外国朋友问我知乎是什么?也有人问我知乎是不是像Quora?甚至我有一年在美国碰到Quora的CEO,他还专门来跟我约时间,来问我知乎是怎么走出小众,成为一个新媒体平台的。这位CEO不是文艺青年,更是一个geek青年,他的公司基本一直留在问答+广告,也是个好工具,但没有像知乎与时俱进,成为富媒体平台。随着app时代、短视频时代、知识变现时代、新电商时代的来临,知乎总是与时俱进,但是Quora就慢慢。今天呢,知乎已经经过多次蜕变,把Quora远远地抛在后面了。知乎具有潜力做一个全方位的super APP的平台,现在已经有丰富的图文优质内容,未来可能有更多的视频,或高频次、更新颖的互动形式,当然知乎核心还是围绕着知识、观点、兴趣、爱好的,然后能够进一步服务不同细分市场、更大量的用户。

但是这个过程中,知乎一直保持着初心,对于一些需要坚持的事情一直坚持着:对于高质量原创内容,对于者社区氛围 。与时俱进 + 保持初心,知乎就是这样走到了今天,成为了世界上非常少数没有替代品的app。

2009年我创办创新工场一年多后,我们就投资了知乎的天使轮,当时已经投了一些早期创业项目。我曾经说过,工场前十年准备投100个项目,这些项目能赚多少钱能不能上市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能成为值得尊敬的公司。我当时说,如果这100个项目里有一个能够成为一个大家尊敬的公司,那我们做创新工场就值了。今天看来,满十岁的知乎走向IPO的里程碑,至少是让我觉得这个心愿是达到了。祝福知乎,开启下一段新征程。


user avatar   fu-tu-45-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内容社区的绝对龙头,业绩进入爆发期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十年来,知乎这个中国最大的问答式在线社区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对于搜索的习惯。

字节跳动曾在2017年强推悟空问答绞杀知乎,然而从2017年的高举高打开始,到2018年与知乎的用户差距不降反升,到2021年初草草解散不过三年。三年时间,问答社区之战悄然落幕,知乎不战而胜。

当年已坐拥今日头条顶流的字节跳动为何看上问答社区市场?知乎又是靠哪些壁垒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知乎的招股书中一窥端倪。

行业:内容社区变现潜力巨大

中国在线内容社区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CIC的数据,中国在线内容社区的用户规模从2015年的5.162亿人大幅扩大到2019年的7.73亿人,预计2025年将达到10亿人。巨量用户带来巨大商业化想象空间,2025年中国在线内容社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3万亿元,较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30.3%。

撑起未来1.3万亿大市场的,依然是目前行业内最成熟的广告和付费会员两大主角,分别预计在2025年达到几千亿和千亿级别:

  • 广告方面,国内内容社区的广告收入在2019年已经达到1095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25年将增长至5105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化增长率为29.2%,超过网络广告整体市场。
  • 付费会员收入方面,内容社区的会员收入预计将从2019年的17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的90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6%。

竞争壁垒:创作者用户与的正循环

市场巨大,但必须有足够竞争力才能摘得最后果实。知乎的竞争优势,招股书给我们总结了4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

  1. 「深厚的内容和创作者积累:内容质量是维持社区吸引力和价值的根本,知乎对内容质量十分重视。通过AI算法,其内容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不断增强。知乎鼓励用户成为内容创作者,并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多种渠道,使他们在社区中的贡献内容并货币化。截至2020年12月31日,知乎累计的内容创作者已达4310万,他们贡献了3.153亿个问题和答案。」
  2. 「高粘性的用户群体:知乎凭借极具吸引力的内容积累了庞大、活跃、忠诚的用户群,并不断改进内容产品以提升用户体验。2020年第四季度,知乎平均MAU为7570万,平均4.69亿每月访问人次,平均6.757亿月度互动人次,较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33.0%、28.2%和4.8%。高质量的内容使知乎能够以低成本迅速扩大用户群,同时保持高用户参与度和忠诚度。知乎会员用户平均12个月留存率为72%。」

由此可见,知乎的内容的生产和消费两个要素之间已经形成了双边市场效应,彼此促进从而可以吸引更多创作者与用户。实际上,高质量的讨论和互动也会在创作者之间、用户之间形成连接,同时激发创作欲望形成新的内容,这甚至让知乎具有了某种弱网络效应。

商业模式:以内容为中心,多元化渠道变现

据招股书,知乎主要是以内容为中心的多元化变现方法,目前比较成熟的是线上广告、付费会员,以及商业内容解决方案:

1、知乎的在线广告帮助商家和品牌有效地将广告传递给广大目标受众。

2、知乎的 "盐选 "会员计划为付费会员提供无限次访问优质内容库的机会。

3、知乎首创的内容商务解决方案为商家和品牌提供了有效的基于内容的在线营销解决方案,将优质的内容和营销工具无缝整合到内容社区中,大大提高了营销效率,同时也让用户受益于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目前广告仍然是知乎最大的收入来源。2020年,知乎线上广告收入为8.43亿,同比增46%,占据总营业收入的62.4%;而在2019年,广告营收占比高达86.1%。

知识付费已经撑起知乎第二大收入来源,招股书显示,2020年Q4,知乎平均每月付费会员人数302.63万,较去年同期104.41万扩大189.84%。知乎付费会员收入也实现同比大幅增长,2020年实现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64%,对总营收贡献从2019年的13.1%上升至2020年的23.7%。

此外,知乎还引入新的服务,如在线教育和电商相关服务,加深在多元化的探索。

财务:成本控制是最大亮点 ,毛利率连续4个季度提升

招股书显示,2020年知乎收入成本5.94亿元,在知乎收入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为云服务和带宽成本、内容和运营成本,其中内容和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内容创作者就知乎优质内容库所包含内容的付款、第三方内容许可费用及其他业务相关执行成本。2020年内容及运营成本虽然大幅增长186%至2.04亿,但15%的占比依然不高,与哔哩哔哩60%的收入分成和内容成本相比,可谓优势巨大。



2020年,知乎总营收13.52亿元,同比增长101.7%。四个季度的营收分别为1.88亿元、2.61亿元、3.83亿元、5.2亿元,毛利分别为7825万元、1.264亿元、2.2亿元、3.3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1.6%、48.4%、57.4%、64.1%,实现连续四个季度提升。2020年毛利率56%,2019年毛利率46.6%,同比大幅提升接近10个百分点。



股东:创始人牢牢把舵,众多知名机构加持

在股权方面,知乎采用了AB股,以保障管理层的控制权。目前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拥有公司475279股A类普通股,19227592股B类普通股,占股8.2%,拥有46.6%的投票权。



过去几年,知乎完成了多轮融资,创新工场、启明创投、赛富基金、腾讯、百度、快手、搜狗等都是知乎股东。

据招股书,目前创新工场占股13.1%,拥有7.6%的投票权;

腾讯占股12.3%,拥有7.1%的投票权;

启明创投占股11.3%,拥有6.6%的投票权;

SAIF IV Mobile Apps (BVI) Limited占股9.3%,拥有5.4%的投票权。


user avatar   wang-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知乎就要去美国冲刺IPO,这真是个“十年磨一剑” 的里程碑!从在创新工场跟周源参与知乎开始,作为知乎的忠实、重度用户,十年来我一路见证知乎在不断破圈:从最早的互联网创业核心人群,到各行各业专业人群,再到学生和年轻人,现在已经逐步扩展到三四线城市甚至更下沉的城镇,知乎俨然成为对知识、兴趣、爱好等志同道合者的讨论聚落。我也很欣慰看到它的用户群,从几千万上亿扩展到几亿,现在已经往“国民应用”的方向前进。

知乎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也始终是一个中国互联网圈不可替代的独特存在:知乎的UGC内容始终非常高质量、高度原创,保持着独特的创作者社区氛围。

人本质上有两类需求,一类是圈层化的需求,即寻求认可和共鸣、自我释放,另一类是拓宽自我边界,从打开和了解世界的开放视角,追求精神更高维度中获得深度满足,而且这种需求倒不一定是知识,也可以是任何观点、兴趣、娱乐。

当下的大部分互联网产品满足的是第一种需求,用户在娱乐过程中被不断地被扔进越来越小的信息茧房。

知乎最特别的地方是大众产品中唯一一款“打开型”的产品。同一个话题或兴趣,你可以在知乎上看到不同角度、不同专业背景、不同阶层的网民,讨论不同的知识和观点。它独特的产品架构,社区气氛和算法机制,使得知乎成为最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内容来源。

对我来说,不看抖音也可以看快手和视频号,没有了知乎的话,是没有替代品的。第一类需求已经有很多产品可以满足,满足第二类需求的产品很少,知乎不断破圈其实也证明了不仅是我,中国用户都有这样的需求。知乎接下来的融资正当时,是走向国民化的新起点。

知乎接下来除了破圈,富媒介化是必经之路。目前市场主流是高刺激的娱乐性短视频,还非常缺乏打开型的视频内容社区。知乎把图文向升级加入中视频形态,形成富媒介。知乎的中视频仍能继承原有的内容社区特点,在视频领域形成独一无二的打开型产品。中国未来的主流视频形态可能是以娱乐为主、全需求都覆盖的视频,但也会有针对四五亿人群和更深入的富媒介形态内容。

在不断扩圈过程中,我在内的老用户也感受到社区氛围的稀释。但在这点上,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上,是需要知乎团队认真努力地去解决。我认为,宏观上并不担心,因为知乎这些高质量UGC内容是需要更多角度和更多不同类型的用户来贡献的。如果只是停留在少数的所谓高端用户,最后其实是变成另一种的“少数精英”式的闭门造车,反而不利于知乎产生更好更多元的内容。正因为知乎不断扩圈,有了更多角度,更多讨论,才有更高质量的内容。短期内知乎可能会有阵痛,长期看是利大于弊。这次融资会给知乎团队带来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未来中国有一个14亿人民群众全需求的平台的话,也可能会有一个富媒体的内容平台来满足几亿人民群众特定打开需求,知乎有机会在这个垂类做到老大。

冲刺IPO是知乎的重大里程碑事件,等着和知乎老朋友们喝一杯....


user avatar   allen-x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得首先,还是要祝贺知乎团队。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上市毕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知乎十年奋斗也成功迈进了美股上市公司的行列,可喜可贺。

快速看了一下招股书,简单聊一些我觉得蛮有意思的事情吧:

何为知乎?知乎的使命与价值

我坚信对于一个平台型企业来说,弄清楚自己的使命与价值,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在十年长跑的上市答卷里,知乎给出的回答是:

trustworthy online content community
Our mission is to empower people to share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insights, and to find their own answers.

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互联网内容社区,让大家在社区里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与见解,并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我知道,很多朋友会强调知乎是“国内质量最高的文字社区”,或者对知乎的视频化道路非常抵触乃至反对。但是从知乎的答案出发,我觉得:

  • 知乎内容的核心载体不在于文字,而在于问答;只不过由于历史惯性文字成为了知乎最主流、也最被接受的内容载体。但这并不是知乎的局限,知乎团队也并不想局限于此——围绕问题,完全可以出现多种形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内容。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引导文字创作者以同等质量创作其他形式的内容?
  • 知乎与其他内容平台差异化的地方在于其【有用性】与【信任度】——能不能持续保持这两点上的领先地位,是知乎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知乎的财务状况——到底挣钱吗?未来可能盈利嘛?

从财报里面把P&L简单摘出来了,只看大数的话:

  • 收入增速很高,2020年同比增长超过100%,且毛利率持续提升
  • 费用控制相对较好,经营亏损(忽略别字)和净亏损(以及经调整后净利润 [1] )都大幅改善

总的来说,知乎的P&L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尚处于增长期的互联网公司的样子——收入高速增长,但由于业务增长原因持续投入,尚未实现盈利。

当然,只看收入大数是不够的,还需要看一下收入构成:

值得注意的点:

  • 广告收入仍然是绝对主力,但收入占比大幅下降(86%-62%)

广告收入取决于MAU体量和ARPU——MAU的增长是一个玄学,个人感觉知乎到1亿MAU已经非常可观了,那么接下来就看ARPU的提升情况了。如果参考一线互联网巨头的话,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如果参考另一个也被认为用户质量较高的内容社区——B站的话,那么12元的ARPU已经很高了(B站2020年广告收入18亿,年均MAU在1.5-2亿之间)。

  • 付费会员是另一个高速增长且占比较高的收入——有点惊讶,真的这么多人买盐选会员吗?2020年这部分的收入3.2亿

2020年会员月均付费人数236万,付费率3.4%。简单估算一下:如果知乎的MAU达到1亿,付费率达到8%(略低于现在B站的水平),月付费人数800w,该部分年收入将超过10亿,至少还有3倍的增长空间。

  • 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带货,知任务这些)增速相当快,个人认为也是双赢(对内容创作者与知乎)的收入模式——问题是:知乎的体量,这部分的收入上限在哪里?说实话,这可能是最大的未知数。但是一个不太好的征兆是:知乎的体量相比其他几个内容营销平台还差得很远(抖音、小红书、B站),但就我所知至少B站的商单目前似乎还没有抽佣,而知乎的这个知任务佣金力度已经不小了——说明对商业化的渴求还是蛮急切的,其实。。。未必是个好事。

总的来说,知乎未来的收入上限可能主要在于这几个事情:

  1. MAU的上限在哪里——能否像B站那样成功“破圈”
  2. 广告变现的效率上限在哪里——ARPU是停留在现有水平,还是达到行业一流水平(个人认为,不改变内容形态,后者很难)
  3. 围绕内容创作的变现,上限在哪里——这就很玄学了,我只能说我不知道,但希望知乎能做好(毕竟这样我也能赚到钱hhh)

我个人瞎估计的话:20-30亿收入可能是能看得到的(基于现有的产品形态和业务发展),再往上就不知道了_(:з」∠)_

估值:这样的知乎,值多少钱?

关于估值的话,对于知乎来说还是从单用户价值出发来估值更合理一点——既没有盈利,也未必能鼓捣出稳定的收入增长模型。

那么问题就归结到了:这7570万的MAU,你愿意为每个MAU估值多少呢?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知乎的上一轮融资估值已经在30亿美元水平,以彼时的MAU(去年8月,打个折他5000万吧),是60美金。

如果维持这个估值,那么知乎大概值45亿美元。

之前我觉得在现在的市场情绪下,知乎值个100美元/MAU应该没啥问题的(隔壁B站按今晚的市值大概$200/MAU,最高的时候是$300/MAU)。

不过最近股市对这些公司的估值回撤都很厉害,但是毕竟知乎还处在增长轨道上(从MAU数字来看),所以一定要我拍数字的话,我可能还是会坚持一个比60高的数字。Maybe 80?100?整体估值60-80亿美元左右?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估值也已经很了不起啦:

在国内硕果仅存的内容社区里面,知乎的估值和体量大概能进入Top 4了吧(前面还有快手、B站和小红书)。

再次恭喜一下吧,到时候也去参与性打新一下,希望能赚个零花钱_(:з」∠)_

参考

  1. ^ 2019、2020年的Non-GAAP净亏损分别为8.25与3.37亿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用户了,不匿

知乎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型社区。初期纯粹靠内容的知识性,就可以一传十,十传百,不需要打广告,渴望知识的小伙伴自然而然就会汇聚到一起。站在读者的角度,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书本根本无法满足我们认知世界的需求,那么信息密度高的文章就成为稀缺资源。从创作者的角度说,好为人师,人之常情。有点真本事,总想在别人面前秀两下,如果还有人叫好,肯定得意地不要不要的。这两条底层逻辑,一拍即合,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知乎想不发展起来都难。

然后重点来了,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两条逻辑里面,好像完全没有“钱”什么事。也就是说,如果知乎满足于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型社区而存在,哪怕后续什么都不做,社区核心圈的生态已经自给自足。少量引入一些广告,维护服务器的运转,作为一个小而美的社区存在,生命力可以是相当顽强的。

问题是知乎不满足于小而美。也可以说是当下中国市场容不下小而美的存在。小就必定被吃掉,知乎被迫必须做大。后面所有的问题都因为做大而产生。

做大,俗称破圈。从最初的内邀几百号互联网大佬,到现在的2.2亿。人多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乱。中国媒体这几年特别野蛮生长,网红,大V,带货,饭圈,营销号,自媒体,水军,危机公关,控评,刷流量,软文写手。大一点的平台,不管你是新闻,社交还是短视频,哪个没有变成了这些人恰饭的平台。知乎肯定也跑不了。先声明我的立场,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好坏。对知乎来说,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你能不能带来优质的内容

先说一个正面的例子,“丁香医生”这几年在知乎没少导流,猥琐发育。但它的文章知识性,趣味性都是一流,一点不让人讨厌。这就证明做得漂亮的话,商业性质的夹带私货和产生优质内容是可以不矛盾的

反观知乎这几年回答质量肉眼可见地下降,反面例子多得根本说不完。远的不说,就看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一群利益相关创投大佬,证券精英,认证大V,把财报颠来倒去地分析,一顿忽悠,然后就是恭喜知乎前程似锦。满嘴跑火车,就是不说人话,这答案能看?底下竟然好几百个点赞,大V各种互送专业徽章,开始商业互捧。点进去,个个粉丝好几万。一查问答历史记录,几乎没有,一看就是平时根本不上知乎的小透明。那我就是很好奇了,他们这几万粉丝是怎么来的?我还想知道知乎对回答的排序是怎么算的?某些回答除了人工置顶,你根本找不到第二种解释。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这个例子虽小,但却是这几年知乎破圈乱象的缩影。有的人在利益的裹挟下,开始了他们拙劣的表演。有点良知的,自知斗不过这帮牛鬼蛇神,选择了一走了之。而站在一个普通答主的视角,当你认认真真的回答淹没在这些公关大V颠倒黑白的长篇大论里,无人问津,你是何感想?当你靠一篇篇实实在在的回答有了了1万读者,某些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神仙,靠场外因素和知乎的灌粉,关注度5万,10万地往上涨,你是何感想?长此以往,有人选择离开,那就一点也不意外。

所以知乎这几年的乱象,不是简单地用回答质量下降能概括得了的。归根结底还是知乎团队拿搅局者没办法,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事实上的帮凶。那办法就真的没有吗?这里补充两个例子,看看同行是怎么做的。

一个是Youtube(以下简称Y),现在搞得连facebook,instagram都很慌,因为视频大量占用用户屏幕时间,都没时间刷朋友圈了。Y的商业化逻辑第一条就是鼓励视频创作。怎么鼓励?直接打钱。55%的广告收入直接打到创作者账上。知乎敢吗?前段时间知乎搞过打赏,请问有人靠打赏赚钱的吗?

So you receive 55% of every dollar paid by advertisers

在人心最乱的时候,这就等于一根定海神针,昭告天下,你想怎么在我平台恰饭,我不管。我只看你的视频质量。只要你视频有人看,就分肉吃。就这么简单粗暴,但是从此天下归心。

另一个同样是问答社区stackoverflow(以下简称S)。你听说过S家要搞泛娱乐吗?人家从来没有要盲目做大,很清楚自己就是一个计算机的问答社区。而且这几年社区一直在删问题,合并问题。甚至,只要有3个人认为你的提问太low了,对不起你的问题已被关闭。可以这么讲,如果你的提问既没有被关闭,也没有被合并,还有一堆人高高兴兴地回答你。那么恭喜,你已经入行了,可以吃程序员这碗饭了。S目前就是这么高冷,光是编程这一摊,他们都嫌问题太多了乱。这背后是S彻底的程序员自治文化,有影响力的答主直接投票决定社区大大小小的政策。直接放权给答主,知乎敢吗?不要以为S不给钱,就没有激励手段。长久以来,S站的reputation在找工作的时候一直是硬通货,是可以写进简历里的。后续的Stackoverflow Jobs和Stackoverflow Teams直接把这种趋势升级成了成熟的服务。从小众问答社区,硬生生做成一个行业工会有没有。够垂直吧?简直太硬核了。

上面提到的这两个,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一个大大方方走市场化的路子,但把普惠价值拿捏地死死的。一个拒绝诱惑,就把行业垂直做到极致。他俩目前在各自领域都活的很滋润。这说明什么,说明路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条。关键需要智慧。

反观知乎这边,推过live,热闹了两天,没声音了。盐选正儿八经搞付费内容,反而无人问津,像下图【1】这种尴尬场面,知乎随处可见。至于好物推荐,我只想说这也太露骨了吧。而且真的有人会点链接吗?我很好奇转化率能有多少?反正我一看到就这种就直接往下滑,连答案一起跳过。现在你仔细回想,知乎这几年全是这种骚操作。我有一种感觉,知乎核心团队,这几年有点急了。就前两天,我还收到了“知乎带货挑战赛”的邀请函。这股浓浓的焦虑,透过屏幕都能闻出来。

看到周源引用袁枚《苔》里的两句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周先生的品味还是一如既往地好,文艺气质爆表。青苔这个意象的本身,喜阴喜湿。当年,他们躲在时代的一角,不喜欢热闹,却一直倔强生长。

在我看来,知乎目前的尴尬在于,在市场化和求知两个极点之间的徘徊不定。好像要往市场化的路上走,但又不能真正狠下心来解决知识变现的普惠价值。但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爱知求真这个小众的圈子里。在今天这个时代,两条路哪一条走好了,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知乎在这个过程中就显得有些扭捏,导致动作变形。

写完,想想还是匿了。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一点牢骚,就让他随我的心一起,在时代的大潮中沉底。

=================== 分 割 =====================

本以为会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没想到遇见这么多知音。

果然,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不满的背后总是满满的期待。

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

只有 真心的 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连知乎都要上市割韭菜,美股大概要崩了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年来一路不易呀,知乎终于要上市了。浏览了一遍招股书,知乎在招股书里面所体现的,是一个很典型的正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

核心价值

这应该是唯一一家上市的深度文字内容平台。微博是短内容,B站是视频,小红书是图文种草。知乎作为一家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很难被复制的。就像 @从不毒舌可达鸭 所描述的,知乎的内容的特点是「有用性」和「信用度」,而这些是平台算法和运营、创作者以及用户筛选这三方面的社区生态所生成的,很难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快速复制的。

其实自从今日头条在2017年挑战失败之后,知乎在这个领域就没有真正的对手了。而今日头条的挑战即便是在当时也没有真的对知乎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反而还让更多的人对创作产生了更大的激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知乎的护城河是非常厚的。这一点上和另外一家上市的公司B站异曲同工。

从发展来看,知乎曾经在美国有一个对应者Quora。但是Quora长期以来的佛系运营,现在已经无论是从体量还是影响力,都远远的被知乎甩在了后面。从Quora被知乎反超,也可以看出还是只有不断的增长和包容,才有发展和未来。既然是将要上市的公司,那就来看看财务状况吧。

财务状况

知乎的财务状况只有2019和2020年两年。可以看到知乎的财务收入分成四大块:广告、会员付费和内容商业解决方案,以及其他。根据招股书的描述,这个其他里面包括了在线教育和电子商务——结合知乎App来看,主要是Live,私家课、盐选专栏、读书会等等吧。

而内容商业解决方案,我开始以为是商业推广合作,后来发现主要是2020年新开的知+内容推广服务是新的增长点。

2019年知乎总收入6亿7千万,而2020年知乎的总收入13.5亿。从2019到2020,收入增加101.7%,其中增长率最高的是「其他」类,达到1082.9%。 这个可能是因为之前做Live和私家课的时候抽成比较少,而盐选系列的产品和各种连载的电子书收益较为可观。不过这部分收益整体比例并不大,只占知乎总收入的3.9%。

从8千万到3个亿,会员付费增长了264%。过去的一年,知乎在会员推广上应该是卓有成效的。

收入的大头还是广告,从2019到2020,增长了64%。数量在增加,占比在下降,2019年占比86.1%,2020年占比62.4%。虽然两年的数据就说是趋势有点勉强,但是这个趋势确实是非常好的。这说明三点:

  1. 广告的增长比较稳定,说明知乎在这方面的定价和渠道扩展更加的成熟,在可预期的将来这是稳定的现金流;
  2. 知乎新开拓的内容商业化服务有潜力,仍然处在爆发阶段,有上涨空间;
  3. 知乎的收入在多元化,更少的依赖于广告。

结合新用户的付费比例,还有一点:

从2019年的1.2%到2020年的3.4%,用户的平均付费意愿在增强,对这一点我想应该解释为知乎和其他平台的会员渠道联动做的不错。

前景

目前上市的几个中国概念的网络内容平台,和知乎最接近的就是B站。如果以B站为基准的话,B站发布招股书时年收入为24.68亿,同比增长372%,和知乎现在无论是收入还是增长率都处在同一个量级。而B站上市三年后,在2020年收益达到120个亿,三年有了五倍的收益增加。这一方面可以解读为知乎的前景,也可以解读为知乎上市之后承受的期望压力。

从MAU(月活跃用户)来看,知乎和B站一样,成功的关键将在于破圈。B站从上市时候的7000多万(这个也和知乎在同一个量级),到现在的两亿。MAU也增加了三倍。尽管破圈的过程有各种摩擦,但是从结果上来看是值得的。B站并没有因此失去大量的Up主和粉丝,反而有更多的Up开始入驻B站创造内容。

而B站上市之后的收入多元化也做的不错,这一点是从上市之始,知乎比B站做得好的地方。B站从刚上市时候的收入依赖于游戏,甚至于是个别款游戏。到2020年的财报,B站已经是:游戏、增值服务、广告和电商四足鼎立了,去游戏化的成果斐然。对于知乎而言,知乎的挑战就在于找到除了广告和会员之外的收入增长点。不可能所有的尝试都会成功,但是依然还是要进行更多的尝试,探讨如何让内容和商业收入之间良性互动的可能性。

预计目前多元化的倾向还是会继续。继续破圈,追求更多的收入增长点,成为大众的知识搜寻平台是必然的。停留在少数精英用户之间的互相沟通,是不能够提供足够的想象力和收入空间的,也不利于内容的积累。而网站内容的多元化,关键是腰部创作者。这一点无论是快手还是B站,无论是陈睿声称的「B站70%的流量给新人Up」还是快手的「普惠算法」,本身都是对有潜质的新用户提供很大力度的扶持。可以预计的是,知乎上市之后,类似的活动会更多更密集,流量也会更加的分散。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10,000+,和100,000+的行列中来,这对于大部分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利好

当然,老用户的不适应,对平台氛围的质疑等等,这是破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一点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B站在这方面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就看知乎的管理团队怎么来调节和平衡了。但是长期来看,破圈的努力是一定会有回报的。

尽管社区化的平台一般都有变现模式的讨论,但是探索着探索着,总能找到新的路径来不断的实现增长;而打工式的平台虽然收益巨大,但是丢掉了创作者和用户之间的信任感,创作者和用户的双向粘性会更低,生命周期会更短。

很高兴看到知乎即将上市,我坚信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对创作者而言,知乎所创造的「知识社区」模式才有更长远的未来。


user avatar   rosicky3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半夜知乎的招股书出来了,

2020年是7570万MAU

收入以及构成……

================原回答=====


不提知乎业务,只说IPO这个事件本身;


一、知乎确认海外上市其实是从去年12月底开始的,

当时知乎还有类似的问题:

从进度上看,2个半月,再考虑到中间的春节假期,这个节奏我觉得算很快了;


二、身边一些做二级的朋友找我聊知乎的情况,大致时间是1月底;

那个时间知乎开始和投资人实质上的路演;

而昨天几个朋友在群里问,是否有其他人聊过了,大家就聊了起来;

然后就是今天的新闻,今天新闻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融资金额:

10亿美金;


三、身边很多朋友2020年在股票市场的收益都不错,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在机构做的;

所有人都要“感谢”美国的大放水,在这个光景下,不参与这样一场游戏就会被洗掉;

而没有人明确的知道美国放水什么时候会结束,只是感觉可能下半年会有变化;

那么趁着现在热,赶紧上去是诸多公司的“理性”选择;

(很多在港股二次上市的,也一样)


四、什么估值?

我前些日子在这个问题:

下面写了关于B站的估值:

贵吗?贵
单个MAU200多美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B站成为了一众国内内容平台公司的估值锚;
典型的就是快手……
B站都500亿美金了,快手得多少钱?
快手2000亿美金,那是不是腾讯看上去就很便宜了?
至此,一个类似“梯云纵”的估值逻辑开始蔓延,而且你在目前阶段还没办法证伪……

所有今天这个时代要上市的社交/社区/内容相关平台都得感谢B站;

B站是估值的锚……

那么知乎值多少?

知乎貌似现在是6-7000万MAU,200美金一个MAU是不太可能了;

那100美金一个?也就是6-70亿美金?

50呢?30-35亿美金?

这不行啊,知乎19年快手领投4.34亿美金那一轮的估值应该就是35亿美金了;

相关内容我也写过:


五、最近的市场情况怎么样?

RT……


六、知乎上市当然是好事,团队当然有远大的目标和故事;

知乎在今天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地位也愈发清楚,这些都是可以讲的;

这些其实也是之前知乎十周年活动上所强调的;

而上市,投资者除了看这些“诗和远方”之外,当然还要看眼前的苟且;

比如那些“势利”的MAU,收入规模,利润规模(如果有)以及这些指标的增速;


七、恭喜 @周源 恭喜 @张亮 @黄继新

恭喜 @创新工场

恭喜所有知乎的投资人:

感谢这个时代。


user avatar   chen-ke-xing-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敢上市我就敢重仓,别管盈亏,老子单纯就是想当知乎的股东


user avatar   pureri-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在我看来,知乎目前最大的优势是:原创观点集中营,也是高质量KOL黄埔军校。

知乎原先是高质量内容的代表,虽然随着用户的暴增,稀释了高质量内容的浓度。

但是,直到现在,中文互联网领域,还没有一个可以在内容质量上能威胁到知乎。

小红书、虎扑、豆瓣、雪球等只在某个领域擅长,但是,并没有知乎全面,短板明显。

正因为如此,知乎就成了洗稿大军最大的原材料库,无处不见一些自媒体抄袭知乎答主观点。

抖音、B站、快手、西瓜……,凡是观点类视频,很大比例就是剽窃知乎上面的,比如,我自己就是因为被B站一些人不厌其烦的抄袭,举报也没什么实质性处罚,甚至举报很麻烦,所以才将知乎自动生成的视频资源上传到B站的。

还有很多头部微信公众号,尤其是那些什么都写的公众号,哪一个不是抄袭洗稿?

我是一个对内容比较挑剔的人,我认为一个人看的内容会潜移默化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或者思想,网络上绝大部分的内容就是垃圾,尤其是自媒体时代,垃圾更胜,垃圾看多了,一些垃圾观点就会不知不觉重塑你的思维模式,而且,很多自媒体就是抄袭,其观点并不是深度思考也没有延续性,大多数东抄西借,这样的内容看多了只会让自己思维混乱。

即便是网络那种插科打诨的玩笑话,看多了也有副作用,现在大数据时代,你看一次垃圾,那么则会推荐更多的垃圾内容给你,恶性循环。

知乎的优势是,高质量的内容虽然被稀释了,但是相较于其他平台,还是好多了,你可以从内容的逻辑性判断其质量。

知乎目前的难点在于:还没有找到一条稳定的变现渠道,以及如何和大V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成长。

知乎最近几年变现焦虑症是很明显的,比如直播、视频、回答插入广告卡片、回答插入卖货链接等等,不过,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和大V双赢并共同促进的模式。

知乎要解决自己的平台不是大V吸粉到公众号然后形成私域流量的场所,而是可以安稳在知乎筑巢并实现稳定的经济回报的地方。随着知识付费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要实现这样的共赢目标也不是天方夜谭。

我可以不玩抖音、快手和B站,但是,知乎还是会每天浏览一下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soul在年轻人圈子里那么受欢迎?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语冰夏虫? 
  支撑那些「高回答低获赞」用户持续贡献回答的动力是什么? 
  阿里云盘开启会员模式,20TB 每月 30 元,如何解读此举? 
  如何评价王江民老师? 
  过去一年,使你印象最深的新兴的产品、商业模式、公司有什么? 
  如何看待 B 站百大 UP 主「波桑吃遍世界」因造假、恶意营销被官方封印七天? 
  脸书高管希望政府介入拆分脸书,并称「没人像扎克伯格那样统治 20 亿人」,你怎么看?会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评价UC震惊部? 
  如何看待跟「元宇宙」概念类似的「全真互联」,如果技术上得以实现,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前一个讨论
美媒曝拜登因「现场有妇女儿童」紧急叫停第二轮对叙空袭,对此你怎么看?
下一个讨论
认真减肥但是瘦不下来是怎样一种体验?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