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生的学习环境真的太幸福了!太羡慕了!
如果穿越回去,想带的东西很多,比如相机、镜头、笔记本电脑、手机、音箱、计算器、小电站等等。
我的爱好很多,摄影、听音乐算是最根深蒂固的。综合下来考虑,应该是一台手机吧!
我在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电机系自动化专业上学时候,正逢苏联分解为独联体,大量俄罗斯产品在奋斗路附近的中苏民贸街上出现。我的第一件家用电器,就是一个俄罗斯产的充电手电筒。非常不好用,但毕竟不用花钱再去买电池。第二个家用电器,就是一个俄罗斯产的守门游戏机,非常小,按键不好用。最大的投资是苏联产的泽尼特单反,58mm的标准镜头。但是,胶卷买不起,每次都是买18张半卷的福达胶卷。
如果现在让我选,一台手机,随时轻松记录,抓拍,就是极好了。因为穷、胶片“速度太慢”,真的错过了很多精彩的瞬间,第一场大雪,南方同学在雪地里撒点野的欢乐,老六扣杀,完成了我们班从2:15落后的比分、108老七拎着四个装满开水的暖瓶在2号楼拐角极速转弯时候摔倒、分组车床电气连线合闸时候,电闸电气短路爆炸时候大家的惊悚表情,火车站抱头痛哭的兄弟们……可惜,这些场景只能存在我们的脑海里,聚会中在酒中传递……
这一张是难得的用班费借来闪光灯在寝室里拍摄的照片,是我们班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三棋争霸赛,主角是牡丹江的朝鲜族学俄语的老七和我下国际象棋,还有两盘是围棋和中国象棋:
文艺青年们在松花江畔:
中间那个就是我的泽尼特相机,现在还留着做教具,快门按一下山摇地动
听音乐的家事儿一直没能完美解决。
到了大三实习时候,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很可能随着企业的亏损倒闭潮找不到工作,所以学校在机械原理、电机拖动、数字电路、龙门吊自动化等等课程之外,有一门课叫做《家电维修》,实践课就是自己装配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每人一堆电阻电容线路板,手眼配合好的同学,早早就装配好,一天之后,我们寝室吃完饭,九台不同音色的半导体,背景噪声之外,radio goo goo……radio ga ga……
可惜当年一台随身听,对于一个喜欢听歌的穷学生来说,实在是太贵了。所以,每天中午哈尔滨电台半小时的歌曲点播,晚上八点半的《今晚八点半》是我们必听的节目。卡尔·卡彭特的《yesterday》、张雨生的《天天想你》、黄品源的《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崔健的《花房姑娘》、齐秦的《大约在冬季》、艾敬的《我的1997》等等,都是我们期待的歌曲。没有奢望过有随身听,在自己想听的时候,马上能听到。尤其是在每次假期,长达40多个小时枯燥无味的长途火车上,如果有个听音乐、看小说的手机,那是太好的享受!
现在想象,如果当年的我,有一台iPhone穿越回去,我能用手机的相机拍到多少青春年少的时光的记忆,手机还能帮我记笔记、换算二进制、演算高数和自动化控制的复杂数据……
当年学校是22点整停电,停电以后,有的同学在一个楼层两个的卫生间里看武侠小说,有的用针扎在照明线路上取电,在宿舍看书、听音乐。
带着手机穿越回去,最幸福的应该是在熄灯之后的寝室里听音乐、看小说吧!
无论是在自习课上、喧闹的宿舍里、每次40多个小时枯燥的长途火车上听歌曲、音乐,小小地再奢望一下有降噪耳机更好。
穿越剧里,好不容易穿越回去,带了枪,只带了一发子弹是悲剧,带了从苹果店里新拿回来的iPhone 11穿越回去,开盒发现居然没有充电器,那就是更大的悲剧!所以捎带着还要带一个充电器:
苹果原装的快充头比较贵:
ANKER安克的采用苹果一样的充电芯片,更小更便宜,适合学生党:
ANKER安克的超级充。既是充电器,也是充电宝,对充电不方便,实验室全是电源的工科学生党非常友好!
大二学数字电路,在透笼街市场买的盗版计算机,最近看到计算器方面专家 @電卓院亜紀良 推荐的工科用的计算器,真的眼馋啊,可惜,现在作为摄影民工,已经不需要微积分,也不需要数字电路及算了。
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