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放以前写的文章好了……
鸿钧道人,或曰洪钧老祖,是登场于著名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文学人物,书中的他虽然有着阐截两教三位教主的老师这样尊贵的身份,却就只是个正式登场过仅仅一次的超级大龙套,唯一自身拥有的剧情——给徒弟们磕毒丹,还是抄袭了余象斗的《北游记》和《南游记》里边真武与华光给手下喂食一旦有反心就会把它们烧死的火丹的情节。
到了现代,以《佛本是道》为开端的洪荒流网文因为大量取材《封神演义》的缘故,给原本设定单薄而又存在感稀薄的他加上了一堆乱七八糟的设定,像什么紫霄宫讲道红尘三千客、持有先天至宝造化玉碟、收后土女娲接引准提等人为弟子、以身合道……等等。你现在到网上搜寻鸿钧的资料,出来的大都是抄了这些设定的垃圾公众号。
鸿钧/洪钧,这个词可以追溯至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起初写做「大钧」,初见于贾谊的《鵩鸟赋》:
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钧的含义是「陶车上的转轮」,这句话就是将世界、自然、宇宙比做一个硕大无比的陶车,被它生产出来的世间万物都相当于一件件陶器——这种世界生成论与埃及神话中的创造与工艺之神布塔(Ptah)在陶车上制造出宇宙卵的传说算是异曲同工。
首个将大钧写作洪钧的人,是西晋的文学家张华,他在《答何劭诗三首·其二》的开头写到:
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
「陶」的「名作动」用法鲜明地体现出了将万物视作陶器的观念。而大块一词,典出《庄子·大宗师》,指的是承载着人们的身体、让他们度过从出生到衰老死亡的一生的大地: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大钧、大块都是世界的代称,张华为了对仗而不重复用字,将大钧的大用同义字「洪」代替,这个写法自此就流行了开来。因为鸿是洪的通假字(鸿运当头的鸿),所以也能写做鸿钧。
这个词汇在后来衍生出了「气转洪钧」、「气运洪钧」一类的术语,将「气」视作类似于亚伯拉罕诸教之雅赫维、婆罗门教之梵的第一因,是让「洪钧」这座象征着世界本身的巨轮得以永续旋转的原动力。
《封神演义》的鸿钧显然是源自这一理论,在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鸿钧道人登场时作的偈语的最后一句「一气化鸿钧」,便是化用了「一气转洪钧」之语。
……也就是说呢,你可以将鸿钧理解成一个大轮子成精了(错乱)也可以说鸿钧道人就是世界意识的化身(斗兽小鬼狂喜)
《封神演义》可以说是鸿钧这个抽象的概念被赋予人格化的开端,迈向了成神之路的第一步,然而它接下来的旅程,却是非常的曲折起伏。
尽管鸿钧成功地搭上了《封神演义》这趟对民间宗教影响颇深的便车,但后来的神魔小说创作者基本上都对这个突然空降的道祖之师不怎么感冒,相比起这种凭空生造的人物,他们更愿意选择让太上老君、轩辕黄帝、黎山老母这些有着坚实信仰基础的人物担任书中最高级别的角色,甚至那本从小说体裁改编为鼓词的车王府曲本《封神榜》直接将鸿钧的存在给删了,这也就罢了,它甚至还没删干净,万仙阵的剧情突兀地把那首鸿钧给徒弟磕丹时念的那首诗留了下来……似乎只有在世界观方面前承封神、后启西游的同人小说,约产生于嘉庆初年的《六部春秋》,才在现今仅存的两本之一的《锋剑春秋》里,借五小尊者之口稍微提及了一下鸿钧的存在:
掌教老祖,你可消闲,来此红尘走走,不料吾等亦染此杀气,你看此地可是我等久居之处。各位请回山罢,吾奉盘古御旨,鸿钧札训,前来解仇议和。
《六部春秋》诞生了十多年之后,鸿钧这才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成为宗教主神的契机——哪怕只是区区一个被超小型新生邪教信仰的淫祀野神。
嘉庆年间,四川的邛州地区有一位名叫黄子贤的人,自称得到了来自川主二郎神的启示,创立了崇拜北斗七星之神鸿钧道人的「鸿钧教」,以具有消灾解祸之特效的《北斗真经》作为经典,以治病救人为由,聚敛财富、发展信徒——眼熟不?张角当年也是这样起势的。如果他就这样继续按部就班下去好好苟住发展,说不定鸿钧就能因此成为一个和无生老母相媲美的民间大神呢?奈何,兴许是受到白莲教与罗教这两个庞然大物的影响,清朝的民间宗教大都有着向清廷掀起反旗的念头,鸿钧教也不例外。
在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的一月份,下个月的州试(童生考秀才的第一场考试)日期刚一颁布,黄子贤就与徐占、林子等人聚集一批亡命之徒,制订了在州试日搞事的计划,结果这件事情不知怎么的,传到了在后来又平定了众多邪教叛乱的邛州知州戴三锡的耳中,其在吩咐下去州试照常举行的同时,又从民间选取壮汉,偷偷地组织起一群民兵,摸到邪教分子聚集的地方,将他们一网打尽,鸿钧教就这么成为了戴三锡正式进入嘉庆皇帝的视线、自此平步青云的第一块垫脚石。
黄子贤被杀了头,鸿钧教也就此消失。鸿钧信仰的第一次奋起,扑街。
鸿钧教之后,鸿钧信仰陷入了近百年的沉寂,到了十九世纪晚期,那风雨飘摇的清末,才终于焕发出了第二春。
十九世纪末,中国的东北地区,兴起一股被称作「义和团」的民间结社势力,从乡土宗教与「梅花拳」结合而成的「神拳」演变而来,最大的特征就是将宗教信仰和拳法武术融汇于一体,其成员相信可以通过念诵咒语、饮用符水等仪式让神明附体在自己的身上,降神期间有着刀枪不入、飞天纵地、精通十八般武艺等等本领。
然而,因为绝大部分成员的文化水平极低的缘故,他们所召请的神灵十分地接地气,几乎全都是登场于说书、戏曲一类口头文学中的人物——比如说,黎山老母、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济公、关羽、张飞、赵云、周仓、哪吒、樊梨花、黄天化、李白、孙膑、杨六郎、黄飞虎、秦琼、尉迟恭、宋江、武松、杨戬、岳飞、项羽、李存孝、杨六郎、刘金定……等等等等,洪钧老祖,就是他们的一员。林纾(公元1852~1924年)在小说《京华碧血录》里对这一现象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
仲光笑曰:“碧眼虬髯者,宁可尽耶?”曰:“否。为人无多,天津一国,交民巷一国,西什库又一国,灭此三国,则余众慓惧散走,易于扑灭。今大师兄方托鸿钧老祖及神僧济颠之力,合众十余万。彼三国之洋人,又何能为?”仲光曰:“鸿钧老祖何人?”间有一老叟叹曰:“少年竟不读书,并老祖神通乃不之知!实告汝,古有宝书,曰《封神传》,老祖为元始天尊及通天教主之师。又有《济颠传》,茶馆中所常讲者,征服小西天刘香妙及狄小霞,神通广大。今降神辅我大清,灭此洋鬼。先生如此文雅,乃此等典故,亦茫然不知?非老人多事,今日读书少年,但知得八股,宜其不能治天下也。”
冈不识一丁,读“皋陶”为“皋淘”,又称舜为舜王,以“皋淘”为“舜王”驾前刑部尚书。生平日崇信《封神演义》。
老祖这一后缀,是明清通俗文学对具备一定地位与实力的男性道教人物的统称,发端于《水浒传》的洞玄国师老祖,兴起于《三宝太监西洋记》的燃灯老祖,流行于清朝,有黄伯阳老祖、黄叔阳老祖、鬼谷子老祖、孙膑老祖、海潮老祖、黄石公老祖、王禅老祖、王敖老祖、南极老祖、长眉老祖、惧留孙老祖、东方老祖(东方朔)、赤眉老祖、陈抟老祖、香山老祖、虚无老祖、纯阳老祖、玉虚老祖、无极老祖、罗旋老祖……
义和团信仰洪钧老祖之事,仅见于他们在公元1900年6月11日进驻北京之后的史料中,所以我们无法判断这之前的情况究竟如何,这种信仰发源于何地,其形象是来自哪些口传故事,都无得而知,只能从流传至现今、我能够搜集到的文献资料里整理出义和团对洪钧老祖的崇拜付诸有哪些行动,包括而不限于以下几点:
1.树立洪钧老祖的神像。
2.请洪钧老祖上身打拳。
3.相信洪钧老祖会亲自下凡消灭敌人。
4.创作用来宣传第3点的诗歌,例如「十愁抹去十欢来,迎得洪钧下紫台」、「洪钧老祖降从天,一日燕齐去复旋」。
5.认为通过焚香叩祝之类的仪式就能够请洪钧老祖降临,判明是非真相。
6.向上层官员传播「洪钧老祖派遣五条神龙破坏掉入侵大沽的西方舰队」的神话。
7.将捡来的图章当做洪钧老祖赐予的天文印信(因为他们看不懂上边的外语)。
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北京拳民中风靡一时的洪钧老祖崇拜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因为义和团迅速地走向灭亡,它也随即烟消云散。鸿钧道人信仰的第二次奋起,扑街。
不过,和困守邛州一隅,还未发展成熟,一出事就彻底凉透了的鸿钧教相比,声势浩大、席卷了全国的义和团运动终究还是在民间给鸿钧留下了文化的种子,他终于开始像其他被称呼为老祖的人物一样被创作者们所接受、运用。吴虞公(约生于公元1900年前后,卒于公元1949年之后)在《青红帮演义》里写到,独角龙林钧因为被显灵的洪钧老祖庇护而创建并命名了洪帮(洪门)。在靖江宝卷《十把穿金扇》中,洪钧老祖先后两次登场,指点弘治帝招引受害贤臣进朝,又告诉主角们需要用穿金扇破解十绝阵。
在民间传说中,他也开始生根萌芽。在浙江临安县的传说里,居住在混沌中的洪钧老祖被一只大鹏金丝鸟惹怒,一刀砍去砍倒了一枝红藤,他便用这根藤撑开了天地;在吉林四平伊通县的传说里,洪钧老祖是一只能绕昆仑山三圈、历七世混沌的蚯蚓得道,指点高公与高婆兄妹滚石磨而成婚;在内蒙古通辽市的民间传说里,洪钧老祖是一只扁嘴虫,奉释迦摩尼之命潜入水底从金龟身下取得创世的泥土(从其他「潜水者创世」母题神话的变体来看,这个扁嘴虫可能就是鸭子)——此处列出的三个传说,实际上都只是将洪钧带入了现成的神话中,分别顶替了盘古、金刚天神、潜水动物的位置。
——然而,这也仅仅就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鸿钧信仰又一次陷入了沉寂,时隔百年多的光阴才再次被人打捞起来,供上神坛。相对而言,这第三次的发展就比较有迹可循了。
事情始于公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清廷的溃败促使民间发展出以建立圣谕坛、请神上身的方式,借神明之口创作宣扬传统伦理道德的鸾书——这种仪式被称作「扶鸾」。
考中过进士、担任过兵部车驾司主事与兵部蜀省观察的吕咸熙在经历了那场由义和团引发的庚子国变之后选择辞官归隐,回到自己的家乡云南浪穹县应山铺村,加入了当地的圣谕坛。
公元1920~1921年,吕咸熙通过扶鸾仪式创作出了章回体善书《洞冥宝记》,这部一诞生就轰动一时的作品在罗教的「龙华三会」末世观的影响下,首次提出了「前任玉皇大帝的使命业已完成,由关羽担任新的玉皇拯救世人」的设定。
伴随着《洞冥宝记》的传世,「关羽玉皇」扩散至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在二战之后,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中国大陆的民间宗教逐渐地步入萎缩、消亡,这一观念也因而开始销声匿迹,不过,一个来自山东同善社系统的鸾堂迁往台湾,为其保存了希望的火种。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由圣贤堂的宣传,「关羽玉皇」在台湾开始为人所接受,到了公元1981年,武庙明正堂举行扶鸾仪式,创作了与《洞冥宝记》性质类似的善书《瑶池圣志》,在前者的基础上构建出了由整整十八代玉皇组成的玉皇轮替体系。
书中仅详细介绍了第一代的玄玄高上帝·黄老(黄帝)与第三代的玄明高上帝·大寰教化圣主(五老+南华真人庄周+舜+孙中山),其余十六位仅在结尾放出一份按次序排好的名单,其中排名第四的那一代玉皇,就是玄微高上帝·鸿钧老祖。
在这个时期,鸿钧似乎就只是被拉进这个体系凑数的,直到二十多年后才被重视起来,参考原著《封神演义》完善设定。按「無極混元玄樞苑」发布的作于2004年的鸾文的描述,鸿钧老祖和其他四位前五代玉皇都居住于无极天上,受到星宿河洛的礼敬,周身流溢出的灵光可以一起化三清,其最主要的功绩就是将封神榜传给姜子牙,让诸天神佛仙圣之名讳得以流传世间:
秉承天地之精英,蒙受无极之诀,拔超气天,普证大罗,将天之神圣仙佛名号流传于世,将地整形,曾对于纣殷降尘海,与太上道祖命姜子牙封神榜内,正邪之名而统一名称延绵至今也。
以上五代均居无极天上,无为而逍遥自乐,星宿河洛皆礼敬,其位尊极至矣,其体毫光灵脉一炁可化三清。
怎么说呢,这个鸿钧玉皇就陷于非常尴尬的处境了,那些崇拜十八代玉皇体系的人虽然会供奉位列其中的祂,却很难说到底是不是沾了这一整份套餐的光。目前来看,其暂时还未有又双叒一次绝祀的忧患,因为前两年有个「郑氏宗亲总会」搞起了「郑成功取代关羽成为第十九代玉皇」,时至今日仍在和坚信关羽依旧在位的人争论不休,在这场撕逼彻底落幕之前,如果没有外力影响的话,包括鸿钧老祖在内的「玉皇轮替体系」或许还可以继续保持着这不高不低的热度(听我一位台湾的朋友说他们那里拜这玩意的人似乎不少)。
至于由 @盗泉子盗泉子 发现的「著名谐教先天道(一开头那个,放和谐用别名)抄袭洪荒流」,出自2011年11月22日扶鸾所作的《佛道两门高僧高道祖师-传真戒告人间弟子结缘训》一文,这玩意总体来讲呢,基本上都还是先天道那套理论与术语,只是细节上参杂了包括洪荒流在内的一些生草情节……这份鸾文里抄洪荒流的部分主要在「法家韩非子仙长慈训」,将韩非子写成是洪荒流原创的人物红云道长的转世,一笔带过地提到红云之师鸿钧老祖——然后鸿钧就再也没有别的戏份了:
吾乃韩非子,红云道长,法家创始人。乃是鸿钧老祖处一红云,受鸿钧老祖点化,而今已经证得金仙佛果后后期之圣。于宇宙司法上神,统管宇宙司法部。于战国末期下世人间,而成法家创始人,亦是上天委任下界治理地球人族,所以人间诸多历史人物皆有来历也,切不可小瞧之。
余谈,关于鸿钧道人在海外的形象。公元1989年,日本的讲谈社文库出版了一份日译《封神演义》,译者安能务(公元1932~2000年)在翻译之余还对其进行了大幅度地改编,其中一个创新之处就是将鸿钧道人命名为「混沌氏」。《相州战神馆学园》系列游戏中的《万仙阵》受到了安能务版《封神演义》的影响,里边的反派黄锦龙融合了鸿钧道人与四凶之混沌,以及……克苏鲁系列的阿撒托斯(混沌引发的联想),他的能力是统率全中国架空神仙的「万仙阵」。值得一提的是,藤崎龙的那本《仙界传·封神演义》也是以安版封神为母本的。
参考文献:
李云翔、许仲琳,《封神演义》
《锋剑春秋》
车王府曲本《封神榜》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列传一百六十七》
《清实录嘉庆朝实录》卷三百四
庄吉发,《清代民间秘密宗教的源流及其社会功能》
路云亭,《义和团的社会表演:1887-1902年间华北地区的戏巫活动》
况周颐,《眉庐丛话》
李希圣,《庚子国变记》
罗惇曧,《庚子国变记》
宋玉卿,《戊壬录》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郭则沄,《十朝诗乘》
郭则沄,《庚子诗鉴》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林纾,《京华碧血录》
吴虞公,《青红帮演义》
《靖江宝卷》
陈岗龙,《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
豆瓣用户风间隼《吕咸熙与〈洞冥宝记〉——“关羽当玉帝”的由来》(豆瓣文章)
《瑶池圣志》
《歷代玉皇大帝(玉皇上帝)》
《佛道两门高僧高道祖师-传真戒告人间弟子结缘训》
贴吧用户 -飞烟锁玉楼- ,《【整理】安能务版封神演义原创设定挖掘》(贴吧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