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韧性的体现,是对价值观具备必胜的信心。
仅仅有钱的话,很难解决。
在穷的时候,因为无法达到一些相对高端的消费,在这种场合,人会不自觉的紧张,或者心里发虚。
这是没钱带来的副作用,有钱了这个副作用没了,但新的副作用产生了。
因为当穷人有钱之后,他接触的圈子必然发生变化,新的圈子中,钱不是稀缺品了。
见识、人脉、学识、眼光、教养甚至血缘成为新的稀缺品。
像基督山伯爵那种,出身贫寒,暴富后自信满满的人,是特例,他必然在有钱之后修行了很多东西,补足了很多短板。
多数人还是会跟盖兹比一样,虽然拥有财富,但一直试图弥补贫穷时的遗憾——这本质上还是一种自卑。
太多人把钱看做目标,但其实,钱,一直是各种目标的副产品。
当本末倒置之后,我们看到很多有点钱以后空虚放纵的人,也看到很多用轻狂和张扬掩饰自卑的所谓有钱人。
在被钱异化的人类中,这几乎是必然的。
那倒未必。
跟着我的领导参加了一次酒局,圈子内的大佬多了些,桌上一群人商业互捧,“王总”“杨总”的套着近乎。晚点,有个海龟博士进来了,然后在场的一个与他相熟老板开始介绍这位海龟:在美十年,哲学博士,学术大牛...
说完了,场面一度沉默到尴尬,然后其中一位黄总张口了:“你学哲学有什么用?”
听着这老板是来故意找刺头的,但人家也有资本啊,做了一辈子的外贸,手下也管着好几家营收过亿的某宝铺子。海龟懵逼地说:“就是搞学术呀...”,黄总继续不依不饶:“那你在mei国读很好的大学吗?” “你们老师赚多少一年” “出来搞科研赚钱吗”...
这哥们如实回:公立的大学,印象里是教助税前五万刀,副教七万,正教授九万。
没想到黄总来了大招:
“你相不相信你老师和我走在大街上,拉着姑娘随便问,十个..有六个吧,嗯,会选我跟我走?”
这时候场面跌入冰点,一个大老板揪着文化人不放,,当时不很懂,后来才意识到问题。
黄总无非在酒桌上宣誓主权,但其实内心在害怕,怕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瞧不起他这个中专毕业出社会来混的“暴发户”。
其实我一直是多元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坚持的价值观,选择自己的路,做喜欢的事。你可以一路读书上学打怪升级,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也可以早早离开象牙塔,进入社会拼搏立业,搞得风生水起。这里没有高下等级之分,只有方向之别。
黄总内心不好意思说出来的是:
“读书有p用,不是还没我赚得多?”如果这个黄总很自信,他大可更自信地坚持说八个姑娘跟他走,甚至九个,没有必要怯劲。
然后相熟的老板打圆场,这事就了了。其实我觉得黄总心里还是不舒服。也许海龟哥们把姿态彻底放低,说:黄总说的对啊,这书读得再多,也不好像黄总那样成功。最后来个自罚三杯以示敬意,八成黄总就舒服多了。
场面上的事,无非是这个大老板想用打压别人的方式,向在场的人宣告他成功人生。但有意思的是一个身家好几亿的大老板,白手起家无依无靠,还能在一个行业里功成名就的情况下,还是没办法跟自己和解。
那么的不普通,却依旧那么的不自信,渴望别人认同,即便这个人在他眼里“不值一提”。
有钱就一定能让自己变得自信?其实不然,光有钱还差一点。要自信,可能还要点文化,有点知识底蕴。不然怎么大学里一到周末,就有各种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来学校上什么总裁班、礼仪、灵修班呢?
我之前还在学校的时候,没到周末经济学院的那幢楼,就有各种“总裁”来上“班”,一下课这些老板们就在走廊里大声讲电话,一道“成功风景线”就拉起来了。电话那头问,X总,在哪忙呢?X总对着电话喊,我在x大上“班”呢,有艺术赏析、博弈学……
可能他们觉得,说赚了多少钱是一件业内都认同的俗事,但说自己在学什么就是一件高雅的事。毕竟学点知识、懂点文化会给他们带来自信。
之前看到过很多采访小饭摊主的视频信息,人家起早贪黑,家里三辆豪车五套房产那是大有人在,问他们:“你们怎么辛苦赚钱是为什么啊?”
摊主不好意思:“好吃好喝过日子啊..”
“那衣食住行不愁了之后呢?”
“....就是想送娃上好点的学校。”
在想凡是清醒一点的摊主家长都不会说:“以后传授给娃做煎饼果子的手艺,让他再赚五套房...”当我们说一个人有文化的时候,除了说他有知识,还指他有修养,品位,一个各种美好的品质。
当然要是一个人自信,他也会处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他可以选自己要做的事,但也愿意去承担选择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如果一个人选择去经商选择有钱,那他也必须承担因时间有限,而无法弥补提升自己知识水平的局限的事实。
祝好。
(鸽)----------------------------以下ans,各位大佬有兴趣了瞄一眼:
如何看待男子请求武汉政府「分配对象」被拒,婚恋难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了吗?
大学四年不加入社团、学生会,不当班委,对以后发展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套图流
套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