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年轻人不结婚到底侵犯了谁的利益?为啥全社会都在逼婚? 第3页

           

user avatar   xiao-long-h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直接的其实是侵犯了你父母的利益。

毕竟其实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混一辈子,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大的物件儿,就是另外一个或者几个人。

你让一般人青史留名?建立丰功伟业?留下传世名篇名作?这些都太不切实际了。

绝大部分人达成一个生物的基本需求:留下DNA,对于他们来说,不但是最为本能,也是最为便捷的,在这个世界上打卡的方式。

但这个打卡吧,并不是一个人他自己生完了孩子,就算是成功了,得是他的孩子也愿意结婚生孩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才算是功德圆满。

所以自然而然地,你的父母一般来说并不满足于生了你,而是你也必须跟他们走同样的路径,也留下后代,这DNA的卡才算是打上了。

不然他们自己是打上卡了,结果在你这里断签了,不就功亏一篑了

所以我们总是能看到一种现象,就是父母那一辈,其实要说婚姻生活,过得也算不上多开心,但到了孩子这,很多父母还是会继续逼迫孩子结婚生子。

因为再多的不开心,也比不上“要打卡”的欲望强烈。

这就是为啥现在社会上逼婚的氛围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原因。

但这种氛围吧,也是因人而异。我发现,在这个问题下面,回答也分两种态度:一种是控诉,觉得自己自由受了侵害;还有一种平和些,觉得只是家人聊天时问一嘴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换句话说,有的人觉得被逼了,有的人觉得“倒还好”。说明“逼婚”这个问题比我们以为的要复杂,它不仅是个现状,也和个人感受有关。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感受的不同?这其实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关。

关系心理学专家胡慎之,专门研究个体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心理状况。他就提出一个观点:总感觉自己被逼婚,其实是父母关系带来的童年创伤在成年后的延续。

排除掉某些极端催婚的情况,如果你是那种过年被家里人问一句婚恋状况,说一句「老大不小了早点结婚吧」就感觉喘不过气来的人,那可能就属于童年不美满,被情感创伤过的人。

我们国家的情况,现在二十到四十岁的这一大波人,他们的父母出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那个年代重宏大叙事而轻个人情感,社会新旧思想冲突变化又极其剧烈,物质和教育资源还相当匮乏,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情商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再加上那个时代也更加早婚早育,所以父母那一代很多人走入婚姻和生育的时候,思想其实是很幼稚的。很多人并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结婚,要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家务琐事,要如何教育孩子。

这就造就了很多不美满的家庭,也是现在很多人都有原生家庭创伤的根源。

胡慎之描述过一些糟糕家庭关系的细节,比如:

父母不断的吵闹和打斗,小朋友被夹在中间,特别害怕,害怕到只能躲在床底下,不敢去听那个声音,感觉世界就剩下他一个人。
父母闹离婚,逼迫孩子做选择:我和你爸离婚,你会选择谁。而事实上,听到这个问题后,孩子的第一反应是责怪自己——觉得被迫站队的自己需要对父母的冲突负责。
……

你对号入座下,看看是不是似曾相识?

那它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首先,经历过这一切的人,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就会想起过去的创伤,这种创伤会在无意识中成为不婚、恐婚的根源。

其次,“逼婚的话语”,不管是不是来自于父母,容易让这类孩子再次感觉回到童年时,缺乏主动选择、缺乏对自由意志的尊重,这会刺激子女的逆反心理。很多人感觉被社会逼婚喘不过气来,其实不一定是源于真正的恐婚,而是在潜意识里对抗着童年的父母。

以上截图内容源于@胡慎之「新知十讲」栏目,围绕童年在家庭关系中遭受的10种创伤展开,推荐大家去看,理解家庭关系,自我疗愈,侵删。

“逼婚”有的时候确实是父母的一种确凿存在的行为,但有的时候,“逼婚”也是“被逼”的人的一种主观感觉,有时候甚至是两者的相互促进。

就像这个楼里,有人就觉得,父母不是逼婚,只是催促你尽快进入家庭,而这种催促是有道理的,认为DNA打卡这事确实很必要啊,确实是人生大事啊,不然你的人生意义呢?你孤独了怎么办?

我相信能拥有这种价值观的人,应该是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中,受到的创伤比较少的,因此才能真心的信仰亲密关系,信仰家庭和婚姻乃幸福之源,也因此就没有“被逼”的感觉,也实属幸运儿。

但还有一群人,他们并没有那么幸运,他们的童年是在恐惧、逼迫、泪水和负罪感中成长,他们对于“被逼婚”的敏感和痛苦,更是值得理解和正视的。

如果你不幸是这类人,我十分推荐你去看胡慎之老师在西瓜视频的新知十讲,他讲透了不幸的人在家庭关系中会遭遇的十种创伤,了解了创伤的根源,才能开启自我疗愈之路,并最终做出真正的自主选择。

只有这样,被“逼婚”的压力才能从源头上消失吧。


user avatar   fang-hai-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可不就是侵犯了社会的利益吗?

年轻人不结婚,其实没啥大问题。

问题在于,年轻人不愿意生娃了。

年轻人不生娃,意味着高企的房价无人接盘。

年轻人不生娃,意味着廉价劳动力大幅减少。

年轻人不生娃,意味着教育产业将逐步萎缩。

至于年轻人本身的生活状态,真有人在乎吗?

有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提了个观点,被统治者奉为圭臬,屁民以此为纲,还兴奋不已。

有人说:人类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繁衍生命。

若真如此,那我只能被开除人籍了。

还有人说:结婚生子,是人生必须的经历。

好像,不结婚,不生子,就不是人生经历了一般。

整个社会都在催促年轻人结婚生娃,可是没有一个人,真的,没有一个人,在试图解决“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娃”这个问题的。

人们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

这才是最讽刺,又最可悲的。


推荐一篇我的其他回答: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人不结婚侵犯的是年轻人自己的利益,整个社会实在看不下去了,用逼婚来施加压力而已。

一个人未来好不好谁最关心?除了自己就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父母,还有一群付有正义感的陌生人。

总有人告诉类似于题主这样的人,人这一辈子可以不结婚,老来住进养老院就成,现在可以不听父母的劝,可以任性的特立独行。

可惜的是意志并不能提现利益,有些人按着题主的意志来说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提现了这些人自己的利益。

只可惜说真话能听进去的人比较少,骗子的话反而信的人比较多。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楼上居然全是反面意见,我来说个不同的看法。

对战术和阵型设计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学习,生搬硬套就没必要了。

来说说实际的案例:

我们是深圳的一只业余球队,网络上召集的,有40人左右,2015年是我们的第四个赛季,截止今天应该已经踢了150场比赛了。球队最大的接近45,最小的16,平均年龄应该在35左右,大叔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是已经放弃足球很多年后重新开始的,比如我在加入球队前,已经12年没有踢过足球了。总的来说,球队里面水平参差不齐,业余里面水平偏下的。

我们对内人比较多,经常分为红白两队比赛。白队有一个速度冲击力都很快的前锋,还有一个踢过大学生联赛的后腰,刚组队踢球的时候,白队连续虐了红队有半年吧,每场赢5-6个。红队的优势只在中场有2个公司球队的主力,控球比较好,但经常是围着白队禁区前倒来倒去不进球,一旦失误被白队一个反击就丢一个。随着踢得多了,红队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输球越来越少,就开始琢磨怎么赢球了。首先是红队设置了一个前置的后腰,一旦转入防守状态这个队员就去贴对方后腰,永远站在持球队员和后腰之间,不让白队通过后腰来发动长传反击,这样一来白队进攻威胁大打折扣。第二是从队内挖掘了一个没人要的小个子队员,因为这个小个子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在短距离爆发力极好,三步以内没人能追上他。安排他打边后卫,不许压上,专门站在对方前锋身边2米,对方拿球启动冲刺的一瞬间进行上抢,成功率很高。在这两个战术都采用并且见到效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把整个防守战术调整成了全队参与的压迫式防守。除了后场2个红队后卫陪着2个白队前锋,其他人全都在对位逼抢,前锋去扑抢白队持球后卫,前腰切断后卫向后腰传球的线路,逼白队后卫直接大脚向前开。这最后一个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白队不能有序的组织进攻,让他的进攻变成盲目长传解围,再让自己的后卫和对方在小范围拼速度。自从这套战术运转以后,红队遏制了白队长传反击能力,白队的进球率直线下跌,而红队通过战术加强了自己控球的优势,也逐渐解决了不进球的问题。

通过上述自己踢球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业余比赛中,通过一定的战术安排,仍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变战局。顶级比赛的有些战术安排对业余比赛时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比如后腰前置就是受到了比达尔踢法的启示。另外,顶级比赛所传达的队足球的理解,才是对业余球队最宝贵的财富,业余球队可能无法踢出巴萨那样的流程配合,但不能阻止大家对于这种技术风格的模仿,对于控制皮球的追求。反过来,在自己业余足球中对于某种战术风格的模仿,也可以极大的增加看球乐趣,更好的揣摩教练意图,从技术角度观赏比赛。


user avatar   zhui-feng-yue-yi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user avatar   shi-jian-42-4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user avatar   miao-miao-wan-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


user avatar   miji1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guo-zhu-15-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尼采是个哲学家。

后来发现他还是微观心理学开创者、历史上最强的古修辞学家。

再后来发现他除了经济学之外均有涉猎,而且年仅24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马克思是个哲学家。

后来发现他还是第一国际领袖、历史上最强的历史学家。

再后来发现他除了心理学之外均有涉猎,同样年仅24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恩格斯是个哲学家。

后来发现他还是女权主义开创者。

再后来发现他在当年属于全球顶级富豪,却为了无产阶级的幸福奋斗终生。

再再后来发现他奉行不婚主义这种顶级女权价值观,并且跟一对双胞胎姐妹同居共度了一生。。。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列宁是个革命家。

后来发现他更突出的是理论家,共有著作2600万字。

再后来发现他的革命成功才真正奠定了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并且奠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思路。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切格瓦拉是个很帅的印在衣服上的性感大叔

后来发现他是个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顶级战士

再后来发现他带着80多个人挤上一条荷载11人的小破船去推翻古巴军政府,登陆后三天就死剩12个人,然后这7个人最后居然真的把古巴军政府推翻了。。。



最后。。。

以前知道毛主席跟我差距大的无法跨越,我真的知道

但这件事让我把这个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毛主席24岁的时候。。。靠嘴,就缴械了3000北洋馈军。。。

我活几辈子也没信心能靠嘴把3000士兵缴械。。。




           

相关话题

  那些身体硬朗却签了全部的器官捐献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脱发越来越多,二十几岁就严重脱发怎么办? 
  年轻人不靠家里,年收入都是多少万的人才能买得起一线城市的房? 
  以后年轻人能有希望不依靠家里在一线城市自己买一套房吗? 
  西贝董事长称年轻人应该首选北上广,这一说法还会受追捧吗?年轻人应该如何选择城市? 
  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 
  年轻人应该躺平吗? 
  这个不成熟的观点有什么不妥之处,或者忽略什么因素了吗?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和学生明明家境还可以(一线城市2套房+家庭年收入30万以上)却还在网上哭穷仇富? 
  为什么我们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走亲戚了? 

前一个讨论
《吐槽大会》提词器上连语气词都有,脱口秀演员该不该看提词器?提到什么程度是恰当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美首次会谈以及达成的结果,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 2025-0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