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归位,实话说,都快100年了,之前就是省港省港的,省才是港的灵魂,港只是省的埠头罢了,那时既不富贵,也无洋味,更没神气。
实业几乎未零、科技建树近似没有、免税区地位面临竞争,仅靠着三所水平中上水平等的学校、体量狭小的房地产 以及被美元深度绑架的金融业务,怎么长期的高位维持生产总值水平?
看到有人讲港币,单纯的想发表一些不同的见地。
有人提,“港币的地位,相较于人民币,港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出入,港币几乎没有外汇管制所带来的各种不便利,可以承接比内地更多的业务,所以 以港币为基础的香港是内地无法取代的,除非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真正“国际化”。”
说的好像,自由兑换就要比外汇管制高级,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向港币看齐 开放自由兑换自由出入。
请问,这种错觉是哪里来的?
人民币国际化何时说过要自由兑换,自由兑换何时比外汇管制更加优越了?
货币体系中的“三元悖论”,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自由流,三者至多保住到两个。人民币基本保住了汇率相对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势必无法兼顾自由流动。
请问那些要人民币自由流动的朋友,汇率稳定 和 政策独立,希望让人民币放弃哪一个?或者,货币的稳定和独立,哪一个不比自由流动重要?
难道是三个都要?又让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事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到过,在我国也是做不到的,美元也做不到过三者兼得,但美元是另一个故事,不得不承认,美元仍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全球通用的“法币”,只要能维持着美国的特殊地位,美元至少不需要捉急汇率稳定的事情,而别的货币 需要。
防范风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基石,能做哪些业务、把哪些业务做到多大规模都是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来谈论的。
上个世纪末波及亚洲的金融危机,泰国、印尼、韩国等等一票国家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的香港发生的事情,大家都都还有印象的吧。如果,当时 自由兑换的港币+没有中央外汇储备的支持,今天的香港会是什么样子,会比韩国更差吗,或者印尼更好吗?
香港的自由兑换是有体量庞大的内地做背书,遇到解决不掉的问题就找中央政府撑腰,1998年那场危机,表面上就是境外势力做空香港,资金借助自由兑换的通道纷纷外逃,血要被人吸干了,然后拉来中央做下场,内地天量的资金涌入做多香港,虽然“天量”这个词过于扩张,但毕竟对方只是以索X斯为代表的境外游资集团,某国政府至少表面上没有亲自下场,一个境外的利益集团对上我们的中央政府,我们还是有一些胜算的。
在那场较量中,秉承着自由市场、自由货币的香港金管局和特区政府在哪里?除了躲在后边还能干啥?那场博弈的较量,自由货币发挥了多少作用?怕是一点点都没有吧。
自己放羊,好让他人吃肉
这就是以某个国家推崇别的国家进行货币自由化的基本逻辑,也是给我们施压进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基本动机。
竟然,我们内部还有人盼着别家的饿狼早日吃了自家的小羊,也不知道是坏是蠢。
个人见地,坚决的反对人民币成为下一个港币,坚决的反对人民币与境外货币进行“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货币兑换的便利化,一定是以防范风险为基石稳步推进。
这是关于C位和辅助的故事:
首先是广州,中国明朝开始海禁,后来清朝康熙设立了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构。
再后来乾隆又收紧了开海政策,只允许广东一地与洋人通商。
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的日子,是在1757-1842年期间,到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变成了五口通商。
不管几口通商,不管海不海禁,因为地理上的优势,广州一直都是对外开放的中心。
而香港,直到1841年英国人正式占领的时候,也就只是一片蛮荒的鸦片贸易中转地而已。(当时广州不让做鸦片生意,鸦片贩子搬到了香港。《两个鸦片贩子的香港情缘》)
在中华民族的崛起过程中,香港一直扮演一个阶段性的辅助角色。香港太小了,不单是面积上,而是全方位的小,小到只能随波逐流,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香港角色的数次转变,无一不与中国内地处境的变化相关:
从最开始的鸦片贸易中心,到后来的奴隶贩卖中心,再到制造业中心、转口与贸易中心,直到现在的金融中心,每一个称呼都带着“中心”,但是真正的中心却从来不是香港……(《早夭的数码港,未卜的香港地》)
香港的位置从来都是辅助,没有变过,辅助的地位和发展是永远比不了C位的。
只不过,当初它辅助的C位是英美,现在C位变成了中国。
以前香港的繁荣,也只是针对落后的内地而言,而对于它的C位,纽约、伦敦,它也一样是比不过的。
现在它辅助的C位变成了中国,比不过北上广深也是再正常不过了,由于面积和资源的限制,甚至比不过一些次一级的C位也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