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位不是美国经济学家,是一位日籍华裔经济学家。他曾是赵废帝的追随者,与1988年离开中国。这都是题主所引用的新闻中讲述的。
稍微搜索一下就会发现,Harry Wu是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伍晓鹰。
WU, Harry Xiaoying一桥大学是日本一家很不错的小学校(就规模而言)。能在那里做到教授,说明还是有料的。
但是如果搜索了相关的报导,就会发现,这一“爆炸性”的发现居然很少有正经欧美报章报导。唯一能和大媒体拉上关系的,是华尔街周刊的一个博客。
那么就要问,如果这一发现这么有价值,为什么知名媒体不报导呢?
结论只能是——这一报告并没有任何出乎意料之处。
这些年来,争论中国GDP的文章到处都是,正经经济学家也常常争论不休。有的人说是低估了,有的人说是高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伍晓鹰的报告不过是比较新的一篇争论高估的文章。所以,这种观点一点也不新鲜。而具体的论据也不是毫无争议的。大媒体自然就懒得报道了。
看到这种报导,我想很多对经济略有了解的朋友会意识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伍晓鹰认为统计局作假,那么他自己的统计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他是用一系列的anchor。我们可以称之为指标(不太清楚具体的专业翻译是什么)。也就是说,他没有办法获得确切的第一手经济统计数字,所以只能在能够获得的数据中挑选一部分他认为具有代表意义的项目组成一个加权值。通过这个加权值来猜测实际的经济增长情况。
如果注意阅读的话,新闻原文里有句话是这样讲的:
"We should not deceive ourselves into thinking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anyone to come up with a definitive alternative GDP series to the official figures," said Arthur Kroeber, the managing director of Gavekal Dragonomics Research.
也就是说,脱离了第一手的经济统计数据,其实是不可能计算出毫无争议的GDP数据的。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如果采用另外一组指标,计算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可以看到文中提到的Conference Board做的另一组数据和伍晓鹰的结果就大相径庭。而这还都是认为中国GDP高估的。还有人认为中国GDP低估的呢(
RealTime Economic Issues Watch,
http:// forbesindia.com/article /ceibs/chinas-grossly-underestimated-consumption/34801/1),这里说的是中国的消费数据被低估了。也有大媒体报导认为中国GDP数据其实没问题(
Maybe China's GDP Data Isn't Fake After All),你可以注意到这篇文章的论据是中国对外贸易。也就是说,脱离了第一手的经济统计数据,所有人都不过是在盲人摸象而已。
有人讲,经济学就是讲故事。从这个角度说,伍晓鹰的“故事”就是:中国虚报GDP了,中国虚报的原因是在经济衰退期保持市场信心。他用一些有选择性的数据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但由于数据的选择性,其实并不能将与其对立的观点证伪。只能说是一家之言。
简而言之,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中国的GDP被低谷或高估。外国政府部门、国际金融机构一般的估计都与中国官方的非常接近。伍晓鹰的说法只是无数种不同的说法中的一种,不必过于认真。
——————————————————————————————
国家统计局可能会说:你们呀,不要想喜欢弄个大新闻,说GDP是虚报的,就把我批判一番,你们呀,na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