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成为知乎「十年新知答主」或「2020新知答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我先跑个题。

最近去逛了逛 Quora ,也就是传说中的知乎原型,大家有了解过 Quora 现在是什么样了吗?

如果不知道的话,我告诉大家:现在的 Quora,广告内容体感几乎接近 50% ,这简直是丧心病狂。

换句话说就是,Quora 几乎每一个回答,下面就会插入一条广告,然后下面才是下一条回答,然后又是一条插播广告,然后才有正经回答。吃相真的是极为难看。

扪心自问看看,知乎的广告插入频率,是不是远远低于 Quora ?

所以,虽然平日里大家骂知乎骂管家的情况也不少,但说到横向对比,群里大家讨论的时候,大家还是一致认可,知乎的商业化道路,目前为止,走得还算不错,至少比「原作」Quora 还要强。

想法区经常有大V批判,知乎顶流的收入也不够看。这事情我觉得吧,知乎社区的性质可能决定了,顶流收入过高并不一定是好事,那只是拉大贫富差距;让大家都有收入,扩大收益范围,降低贫富差距,可能才是知乎想要努力的目标,看起来知乎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最后,感谢知乎给我辈平凡普通的人们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也感谢知乎没有忘记最初的这批老用户。就是这样。


user avatar   witch9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体验就是:

想分享一个颁奖小插曲。

这次评选没有把「心理学」列为一个单独的领域,我最初被活动运营分到了「情感」领域。

平时我算是混迹科学、教育、亲子、情感、职场等众多领域,有时还聊聊新闻和影视剧,没办法,谁让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3╰)╭ 。但如果「心理学」没有被单独列出,我的自我认知里,自己也该算是个「科学」答主。我曾经投过某厂的心理/情感运营实习生,结果二面时发现工作实质上只有情感分支,我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承认「我们不合适」,我就不属于「情感」。

我把想要调整领域的想法反映给了领域运营小姐姐,然后第二天,我就成功回归了。

这样的体验,可能是心理学答主在其它平台得不到的。

以前运营 @京师心理大学堂 入驻其它平台时,我就曾不止一次地为「属于哪个类别」而与平台 argue。我说我们要选「科学」/「科普」类,对方说 NO 你们只能选「情感」,连个退而求其次的「人文社科」选项都不提供(不是说人文社科次,而是说没那么相符)。

这有「心理学」自己的原因在,毕竟领域内各方向也常常相互「鄙视」形成链甚至环,「科研」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割裂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

但运营方采取何种态度,仍然在领域氛围的形成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感谢辛勤的 @知乎心理 ,还想感谢曾为它打底的 @刘柯


最后放张奖杯图收尾~ @知乎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啊,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还能更新3次。

直接上图



明显路灯更好看啊


我来更新拆箱内容啦。

这可能是知乎史上最重的荣誉了——十年新知答主被迫营业,在线开箱。

上午收到一个知乎发来的快递,然后我还搞了个直播五分钟的在线拆箱直播。

可惜因为是第一次在知乎直播,操作的估计有问题没有声音,结果我一个人对着400多观众说了一堆大家都没反馈,到直播结束的时候我还在想这么没有排面,一个互动都没有。

结果打开微信才收到留言,你直播没声。不过能让几百网友看着我无声的拆开快递,也挺带感的。

于是还是用老手艺吧,把图文发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下。

在一个巨大的顺丰快递箱里,放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

我跟你们讲报出这个盒子来废了老大的力气了,为什么呢?往下看。

这个盒子,净重,6.5斤。我当时心里想的是莫不是知乎给我快递了一盒子砖头吧?

打开盒盖后还是很精美的。

是一张10周年卡片,一个知乎盐选年卡还有1个十周年的徽章,哈哈哈哈我的绝版徽章有了,虽然是线下的也没问题。

年卡里的内容有点像前段时间10周年的哪个总结,把我的关键的创作数据都列在上边了。

幸好我还有几个万赞,要不这卡片看着得多尴尬。

卡片的背面还有船长 @周源 的祝福语。以及知乎设计团队的创意灵感。

拿开这层盒子以后,我找到了这个6.5斤快递的核心。

我换了2次手楞是没拎出来这个奖杯。可以说6.5斤的快递里这个奖杯独占5斤。而且这个也不是我早先在视频里看到的金路灯,还挺意外的。竟然把快递拆出了盲盒的感觉。

不过这个奖杯是真有排面,把知乎ID都刻印在了上边,现在想想幸好我的知乎ID不是什么太羞耻的名字,这叫起一个冷哲真牛逼一类的名字放上去,可能就是一生的黑历史了。

为什么奖杯有这么重呢?来看侧面图。

做工扎实,不,用料扎实,全金属底座,加上这么厚的一个头。能不沉嘛。所以我称他为知乎历史上最重的荣誉没问题吧。

模拟下当时的情形。

@周源 :这是我们10周年非常重要的荣誉,代表着我们知乎10年来的风风雨雨,一定要重奖我们的答主们,重奖, @知乎 你听懂了吗?

@知乎 :没问题,我听懂了, @知乎小管家 你听懂了吗?

@知乎小管家 :没问题,我懂了,要重。



好的,我终于有时间可以来交作业了。

从昨天到现在心情及其复杂,充满了不真实感,当我真的确认了自己得到了这么珍贵的两项荣誉的时候,我看过很多review,也读过很多article,但在那一刻我还是上头了。

5号的时候,突然收到了2条系统通知,大意是说你获得了某某奖项,而且两条通知看起来是一样的,我就以为系统发重复了。因为以前有过收粽子或者日历的经历,所以我就没太在意这事,顺手提交了个快递地址,加了下小助手的微信,然后就丢一边了。

直到小助手提示,老师您的地址没有填写,我还在跟小助手较劲我肯定写了。

嗯,就是这么没有真实感,当时我都不知道这个荣誉代表着什么。我还以为会是一个阳光普照的奖一类的。

然后我就又把这个事情给丢一边了,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知乎的新人答主,这次估计就是一个跟粽子差不多的新年礼物。

直到13号中午,在收到勤奋的小助手给我发通知的时候,我还笑场了。

emmm,我当时觉得,这还挺欢乐的。想想我的头像和ID在屏幕上投出来,跟公开处刑一样,得多羞耻。

但事情的转折点,来自于当天晚上知乎突然的更新。我的时间线上突然出现了一波在秀绝版徽章的。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徽章收集癖,一直在努力收集知乎各种徽章,看到一排排晒绝版徽章的,把我酸的不行啊。同时忽然发现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用了10年的知乎资深用户。

然后在观察好友时间线的时候,突然发现了 @倩Sur 美女的名字变了。

2020新知答主?貌似我也有啊。赶紧点开自己的主页,果然更新了。

好家伙,当时就一种这玩意好排面啊,又点上头的感觉。于是看着这群秀这绝版徽章的好友,我准备凡回去!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条泛酸的想法,引来了船长 @周源 的关注。

在跟同样是2020新知答主的 @元宿six 老师群内例行吹水的时候,我突然反应过来,这个荣誉,好像很珍贵?

然后我突然莫名的紧张起来,对即将开始的晚会有了一种期待。

当船长讲完初心,开始宣布十年新知答主名单的时候,

老二拿着叉子,瞬间就找出了我的头像:这是爸爸!

emm,我看过很多review,也读过很多article,但在那一刻我还是上头了。

等到2020新知答主名单公布,我的头像再一次出现在电视上的时候,在那一刻我又再次上头了。

看着自己的头像,跟着平时那么多大佬一起出现的时候,嗯,这种上头的感觉就像熬夜看了一篇诺奖得主写的CRISPR的review一样。

然后我才理解了小助手在晚会开始之前发的那条消息。

真·荣耀时刻。

最后,要特别感谢 @知乎科学 的两位小伙伴,在我还是知乎小透明的时候,建立了第一个,也是到现在唯一的一个冷哲老师知乎粉丝群。

对,这个群里除了我就是这个两位小伙伴,这就是我知乎最大的粉丝群了。

在认识他们之前,我的知乎一直是一个单机版的状态,而知乎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博客而不是一个社区。

直到认识了他们以后,我才开始尝试着去回答问题,而他们两个每日除了给我丢一大堆各种奇葩的问题和论文以外,还解答了我非常多萌蠢的疑惑,对我这种知乎萌新真的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还要感谢知乎的知友们。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我因为做了很多辟谣内容,跟很多人疯狂对线,一度被评论区喷成了自闭。是这些善良智慧的的知友们,生生的把评论区的风向给掰了回来。是你们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我曾经真的一度准备退乎,回到单机版的状态里。如果不是你们的关注和点赞,我可能就半途而废了。

最后还要感谢 @知乎 ,感谢知乎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科普和交流的平台,虽然我们平时每次改版的时候,都说着知乎药丸,赶紧搬家,但是真的舍不得走。因为现在真的找不到第二个能有这么好的科普氛围的中文互联网圈子了。

哦,对,还要感谢一下 @知乎小管家 ,虽然你平均每月都能抓我5次违规,但是看到你站出来跟PDD对线那次,嗯,真解气啊。


user avatar   zuo-jin-hui-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知乎新青年大会的直播,发现自己居然上榜了,虽然几天前就被知乎的工作人员通知过,但还是有点受宠若惊,毕竟自己的咖位和这个榜单上的大佬们相比还差得远,排在最后一位很合适,低调一点的好。

过去的一年里,我把知乎当作一个百科全书,来查询一些我感兴趣的问题;同时也像是一个公开的日记本,记录了我对一些感兴趣话题的看法。这一年里,虽然有几篇被标记过优质内容,上过圆桌,当过嘉宾,收到几个专业认可,“白嫖”了几个价值不菲的知乎众测的产品,也玩起了短视频,但点赞,关注,评论以及流量却少了不少,但我也看开了,因为我坚信,自己写文章的水平是在逐步提高的,虽然点赞,关注和流量少了一些,但我还是要尽可能地创作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至少让有幸看到我文章的人,有一点收获。

最后还是感谢知乎官方对我这一年创作的认可,2021我还会笔耕不辍,期待收到知乎寄来的小礼物。


user avatar   yu-tai-si-y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还以为十年新知答主有100位,昨天数了一下,发现其实才有85位。

作为知乎小透明,我挠破头也不清楚为啥会被选为“十年新知答主”并荣获此等称号。

我主要专注的领域是电影方向,不像大佬们一样毕业于清华北大或者是中科院院士那样对于世界的真相有着真知灼见,也不像旅游板块的知友们那样去过无数的国家,品尝过四海的美味(虽然确实还是去了一些地方,吃过一些东西)。

哪怕在电影领域,我也是个并不专业的门外汉,我不是电影相关专业,也不是全职从事电影相关的工作,我只是个在大厂光辉掩盖下被人们遗忘的小公司的一个程序员,平时996外抽空看看电影,写写影评罢了。

也不怕大家笑话,虽然我已经看过2000多部电影了,但是连《肖申克的救赎》等很多最经典的影片都没看过,因为想着这么厉害的电影,真的是看一部少一部,所以格外舍不得将这些电影在自己还这么年轻时就看掉。

虽然对最著名的电影没有全部涉猎,但是对某些奇怪的小领域的电影,我却能如数家珍。

比如希区柯克全部的电影

比如黑泽明全部的电影

现在我还在补胡金铨,巴斯特基顿,还有很多导演或是演员的全部作品。其实在电影史中,这些人随便拿出来一个就是声名赫赫的存在,但是为什么在这里我说是个“小领域”呢,因为知乎的电影版块对于这类内容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

在我看到的情况,国产院线电影的讨论热度要远大于国内能上映的国外院线电影,又要远远大于国内不能上映的院线电影,而在这之下,才是那些没有那么有名的老电影们。

举个例子,黑泽明的《七武士》,人尽皆知,在知乎上的问题有79个回答,看上去还不赖。

另一部黑泽明的著名电影,《生之欲》,论水平绝对不在《七武士》之下,就只有11个评价了。

你说大家更喜欢黑泽明的武士题材,那好,《用心棒》名气也不小吧,一看问题的回答,这次只有十个了。

这也未免太可怜了一些。


从我的观感来看,知乎体量是起来了,但是厚度还是太少,至少从电影版块来说,新电影,小鲜肉有流量,所以一部热门电影就能翻着花地问出各种问题,什么片子都要有“细思恐极的细节”,什么片子都要把所有主演的演技都问一遍。

但是对于关注度欠佳的早期优秀电影呢,能有人回答已经殊为不易了。

我觉得,电影有着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所以当平台在经营这个板块的时候,不要只看着这个世纪或者这两年的作品,也不要只盯着院线而忽视流媒体等很多无法在内地大银幕上看到的佳作。大家有时间可以抽空看一些早期的经典电影,你会发现,哪怕这些电影的拍摄时间这么早,也被后人反复琢磨学习了这么久,当下的电影,仍然在很多层面都无法超过几十,甚至上百年前的作品。

真正优秀的电影,是能超越时间的桎梏,给当世与后世的观众都带来启迪与美的感受。


所以,这个“十年新知答主”,我自觉并不能媲美其他大佬,但是我还是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一点力量,提供一些我对电影的见解和推荐,说不定能让更多人真正喜欢上电影本身,而不只是电影的明星。


user avatar   lijing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天接到一通陌生电话:“李先生,恭喜您中奖了!”

我:直接挂断...“什么年代了,还用这种骗术?”

过了一分钟又打过来,刚好没事想要接起来开骂

知乎小助手:您好,我是知乎的...您获了一个知乎十周年#&*/]${}奖,由于疫情限制,请于明晚8点线上领奖。

我:乖巧( ´・・)ノ(._.`),“好的谢谢”


当年开始写知乎的时候,人真的在美国,刚下飞机...因为舍不得花钱买机上WIFI,憋到下飞机才能继续写完。异国他乡,每天忙于学业两点一线,不爱社交也不打游戏。每天晚上脑子里都有无数的想法影响睡眠,索性在知乎上“倾诉”。从一开始的文字晦涩,写着写着就变得深入简出,最后养成了习惯,一周1-2篇直到今天。

昨晚一边带娃肝儿论文,一边看得直播。说实话,蛮感动的,有点自我感动,也被平台文化感动。毕竟兢兢业业写了这么多年,包括还认识的几个“十年新知答主”,都是几乎第一批邀请码注册,在知乎上像跑马拉松一样,写了八年十年的。

想想抖音快手上的大V,搞些精品搞笑和土味视频可能一两年就几百万粉丝,然后开始接广告带货变现赚钱。知乎上的答主,大部分都是“不会赚钱”的读书人,知识分子_§:з)))」∠)_

但昨天知乎的几个演讲,我觉得多少都传递了某种信息:那就是知识类答主也是在鼓励变现的,无论是测评还是内容。答主在不在乎是一回事,平台给不给这个激励是另一回事。

想必 @周源 老师也知道,即便是有多么热爱,多么有成就感,也难以长期“为爱发电”,更何况知乎作为企业也需要合理增长,回馈投资人和团队。知识分子赚钱是历史性难题,看看知乎能否给出一个的优质答案!


最后,我认为知乎是一个论坛,可以讨论的地方。好内容的推陈出新是依赖点赞,认可与转发的,由读者甄选推动对其有用的干货内容,希望能回到曾经那种可以互动的氛围。千万不要重蹈人人网的覆辙,抛弃了原有社交功能去做直播...把自己的基本盘给砸了。


user avatar   wang-kui-yuan-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真的有些激动。

与很多已经有黄标(优秀回答者)的大佬不同,当然看到这个新知答主的标志时,真的惊喜到了。


我手机里有保存我的2018、2019、2020记录。

2017年以及之前,我非常小透明,总共拿过几千个赞。

2018年拿到14222个赞同,当时就感觉我自己很厉害啦!

后来,2019年,

我拿到了76.8K赞同,翻了四五倍,7级创作者,当时就觉得很难进步了。

2020年,令我没想到的是,在大家的支持中,我逐渐成为了十级创作者,也获得了五十多万的赞同。


知乎五年,获得良多,感慨万千。

我没了2018、2019年的青涩,真的是要逐渐的沉淀一下自己了。

有时候,写一篇法律文章为了让人容易理解,我抛弃了很多专业的词汇,用白话文的方式进行科普,获得了几千个赞,但是文章专业性就很差。

曾经写过专业性的法律回答,获赞不到五十。

这个问题曾经很困扰我,但是我还是逐渐地明白,遇到法律问题,严谨一些、专业一些比较好,遇到热点问题,白话文一些比较适合。


不幸的是,今年我也遇到了一些黑粉,可预见的是以后随着我粉丝变多,黑粉会越来越多。

不管是网文圈、热点问题圈、法律圈,都有黑我的,估计这也是成长的烦恼吧,想想人家明星那么多黑粉,我也释然啦。


总之,还是很幸运很幸福。

新的一年继续努力,我也一直积极保持着学习的态度,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人。


user avatar   patrick-zhang-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门铃响起,是顺丰速递。我心想:我没有买什么东西呀?奇怪,会是什么?打开箱子,看见知乎字样,这才意识到:这是奖品箱!

我把水晶玻璃竖起来,放到电脑键盘上:

好开心!我喜欢这份礼物!

知乎船长给我的信中写道:“2021年1月13日,是你来到知乎的第2116天。在这些日子里,你写下了2249篇回答,还发表了200篇文章,创作的图文总计2841802字。你的作品被赞了711010次,被收藏449531次,被评论104980次,超厉害!

比较起来,我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原理及其控制技术》第三版才808千字,在知乎的写作字数是书稿的3.52倍,并且阅读量要大得多。这就是我钟爱的知乎呀!

昨天晚上,一位电力出版社的编辑给我发文,让我在电力出版社的网站中投稿。比较起来,知乎写帖子的要求会低很多,更容易写。我打算把我在知乎写得若干文章提取出来,适当地理论化,再配上小视频。这样处理后,稿子应当会受到欢迎吧,我想。事实上,这种写作风格放在知乎也应当会受到欢迎。

知乎的第一个十周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第二个十年。我准备好好地写一些东西,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知乎的礼物!感谢!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上开箱视频。

老实说我在知乎的同学联系我的时候还挺意外的。

本来作为一个专业分析者,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与行业大佬或者专业奖项要求相比,是有些惭愧的。

当年做一级市场投资的时候,偶然发现了知乎,觉得这是一个找写报告材料的好平台。

潜水2年之后开始写。

一开始是划水,毕竟也没什么自己擅长的领域。

最早赞比较多的是对共享交通和共享单车的文章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确实,2017年我就不看好共享单车,因为我看过某些材料,在清华土木系也上的是交通方向。

无论是业务逻辑和商业逻辑都不可能做成这么高市值。

随后就开始相对集中地在财经领域撰写内容。

在知乎上我有一个最大的思想转变是:

很多年轻的分析人员,怕自己想得不全面,结论不准确,所以不敢写。

但是在知乎上高频输出这几年,恰好是我分析能力成长最快的几年。

很多人好奇为啥我叫王家CFA,其实我早就是CFA了,最开始为了避免重名加了一个后缀。

@知乎 死活不给我认证CFA持证人,说后来给停了)

本来,cfa持证人的基础肯定够用,只不过没有实践。在早期工作的时候很多观点不敢写,成长速度是很慢的。

因为没有反馈。

在知乎上就这么偶然开始输出以后,我开始对问题好奇,开始用学到的知识尝试解答。

早期一直磕磕绊绊,但是看大神的解答(这里特别感谢 @司马懿 @庄明浩(rosicky311) @温义飞 @王克丹 给我的启迪)、看评论区给我的反馈、看专业技能高手传授(特别感谢 @猫大叔@诗与星空 让我对财务有更深入的理解,上学时候这科目我就不扎实),让我形成了:

输出——反馈——优化思路——再输出,的闭环。

@知乎财经 @未来十年 @有时回邀请我回答一些问题,有些其实是社区中所谓“冷门问题”。

下面很多回答都是对垂直领域感兴趣的朋友,我也会经常提供我的思路

不是为了告诉别人我是对的。

而是提供给别人一个思路。

这就是我总在专业问题下说:“以上,供参考”的原因。

对年轻分析师来说,知乎是很好的课堂。

工作中,分析师不是为了要看到更大的世界 而是要对这个世界理解更深,今天的互联网内容社区,从相对深度到社区调性,知乎无可比拟。

当然我也会看更大的世界。

分析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晃悠,总会撞墙。

我现在主要分析新零售、商业地产、消费。

@周召 老师便利店那一篇让我彻底理清了这个重要业态的核心;

@孟德尔 书记的回答让我对消费心理和消费品好有了很大的反思(你们可能想不到,这就是分析师需要跨领域阅读的原因)

@十年一 年大把我在专业分析机构缺的课程,也给补回来了。

多看,多想,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分析师在知乎能学到很多。

最后,知乎准备IPO了,虽然问题问的是答主,我还是想说说。

简单说互联网内容社区,并不是一个整体概念。

有人说要按照领域估值,比如汽车和美妆的社区估值更高;

有人说要按照属性估值,偏媒体的估值高;

有人说要按照用户估值,偏年轻的估值高。

我倒是同意 @周源 老师的观点。

知乎的核心能力来自于人类的古老诉求,问答是提问者、回答者的基本愿望:

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围绕第一性原理,在恰当时空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知乎,其核心能力更多是一种调性,而非上面我说的这些分类。

前几年模仿知乎的社区,更有钱,技术更优,但是调性这东西实在很难模仿,化学很难模仿。

别说,“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说不定真是核心估值逻辑。

当然,内核不变,也不意味着形式故步自封。

我倒不觉得视频,直播有什么问题。

仅就图文形式来说,这些年也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我记得10年前券商报告和今天完全不同。

我看自己10年前写的东西,完全看不下去,都是浓浓的八股文。

今天分析报告更要求分析师“好好说话”。

个中差距,一点不比视频和图文的差距小。

我在今年也觉得视频可能是大家更关注,所以开始进行尝试。这里感谢很多朋友的帮助,比如 @王纯迅 老师的热情,提供了很多设备上的建议,也邀请我录制对谈视频学到了很多技巧。

我跟人认为,追形式风口,和保持内核不变的情况下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是两个事情。

否则很难解释我一个普通分析人员,全文字点评GDP,能有40多万次观看。 @知乎视频

商业化,是知乎走出来的必然一部。

我从来不认为知识只能用爱发电。

基于价值的知识变现理所应当。

对广告主来说,知乎的单次阅读,理应单价更高,普通创作者管不了这事情,知乎商业化团队任重道远。 @知乎市场团队

我不讳言在知乎回答中,我也参与有品牌任务。但是从创作过程来看,首先是内心底对品牌有自己坚持的选择标准,还有在创作中争取“以理服人”的写作过程。

做零售我知道,真心推荐,推荐自己专业认可的商品,才能把生意一直做下去。

知乎和蹭流量营销的平台不同,每个推荐这也看钱,但是更看重产品与受众的匹配。

对创作者来说,知乎也是一个践行长期主义的平台。

实话说,知乎不是一个让人能一夜爆红的平台。

ta不是媒体,也不是一个秀场,单次roi不是全网短期最具性价比的。

但是放长线看,知乎是2~3年时间内,能够提供最稳定性价比的平台。

市面上也不缺乏知识社区,但是很多都是依托社会名誉,知识变现的场所。

知乎不同,好内容总有出头的机会,坚持大概率有回报。

知乎是一个从商业模式上,长期投入 长期回报的平台。

作为创作者一员,我也希望和知乎的商业化进程共成长。

最后,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还是感谢知乎给了我份量这么重的奖项,也感谢关注者过去一年给我的支持。

希望2021给大家分享更多我的思考,我的观点。


以上,供参考。


user avatar   douzishu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由于没吃席,所以没啥很特别的感觉。

不过,作为非常优秀(并不是)的电视节目后台工作人员,给知乎这次的直播提几个建议:

1.周源老师的演讲不自如,且占了太长时间。这应当是节目整体的安排出现了问题,不能把对公的直播弄成企业年会,这是大忌。

2.答主的演讲,部分还好,部分确实有些尬。这同样不是答主的问题,而是节目设计的问题。下回是不是试着换一下思路?就是请知乎上说相声的搞串联也比尬聊强。

3.对新知答主的表彰和公布问题是最大的。下回绝对不能像这回一样,将许多个答主并排列在一起。即便是答主很多,都去了现场,也不能跟四世孙参拜郭子仪似的,十几个小子一起来拜。更不要说这回只是在大屏幕上放头像了,咱时间就那么紧吗?当然,时间有限,无法对答主进行一一介绍,都能够理解,但也应该给每位答主(的头像和简短简介)一秒钟的时间,单独和“知乎十年新知答主”或“知乎2020新知答主”有张合影。这就和领学位证同校长单独合影一个道理,人再多,你也不能搞并排(当然最后可以并),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答主根本就不想分享“荣耀时刻”的原因。

4.知乎官方缺乏对一些领域的答主的关注,这些领域的答主贡献很大,但至始至终盐聚会什么的都没有他们。

5.各种官方评选、镜头,请稍微关注一下农村、小城镇。

6.等疫情过去,希望知乎能请我们吃席。




     

相关话题

  为什么现在的企业微信SCRM看起来都差不多? 
  百度回应裁员「优化人数没有 10%」,被优化员工赔偿情况如何? 
  如何评价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的薪酬标准? 
  下一个使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科技产会是什么? 
  最近感觉字到了瓶颈期,怎么练都提升不了? 
  如何看待乔碧萝被全网封杀后,去海外直播,嘲讽Mix 晴子和众网友? 
  最近看到很多“互联网寒冬”说法,那么还建议报考计算机吗? 
  年轻人越来越依赖外卖,智能外卖柜和无人机送餐谁有可能成为主流? 
  为什么国外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啃硬骨头,比如说航天,alpha go,我们国内的巨头都在做小贷? 
  如何评价《中国电科与微软成立合资公司 研发本土操作系统》?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蒸汽平台(steam中国)即将于2021年1月16-17日的完美世界嘉年华推出试玩?
下一个讨论
如何有力证明原神是抄袭塞尔达的?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