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直接说,别来。钱少事多,还内卷,那zg制造基本药丸。
本人从事制造业已经10年了,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厂效益好的时候。
工人真是老板他爸爸,技术好的工人,效率高的工人,工资那个高,还不用具体干活,老板只用他带人就行。
因为那会订单多,都是先打钱后生产,能给你货你都得排队。
第二阶段,资本家介入,疯狂竞争。
原先一个县里就只有一个厂,现在至少10个。而工人呢,大量农民的子女,各种大专高职院校的学生涌入社会。
一个岗位10个人抢,一个订单10家去抢。虽然有竞争,但是也是凑合。不过体量大了,GDP上来了。内卷也开始了,房价这会也开始有涨的迹象。
第三阶段,互联网加房地产蓬勃发展,制造业疯狂内卷。
因为无节制的大专院校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毕竟高考有50%的人直接去了大专,还有大约15%去了三本,还有一些二本,都涌入了制造业。
那会真是卷的不行啊,我也是这个阶段入职的,一个月工资才1400,还tm扣五险一金,到手1200。
而工厂附近尽是工厂,每年入厂的人,浩浩荡荡,你爱干不干,不干滚。但是我不干不行啊,因为真的找不到工作!
第四阶段,互联网加房地产起来了,制造业大量人口全去卖房子和学编程了。
毕竟,那会互联网上个培训班,会个c语言都能找个4000块钱的工作。我在厂里干了3年,混到个主管也才4500。
那会我每天都在学c和c++以及PLC语言,根本无心上班,身边好几个工友都成功上岸,去了华为干plc编程,有的去了腾讯当社畜。
是个大专就要,房地产卖房的,建房的,互联网需要大量社畜,真是疯狂吸收制造业的人才。
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什么没转行?
重点来了,那年公司大量厂友走的走,混的混,几个技术强,学习快的都去了华为搞通讯。
而我,在收到阿里的面试时(那会阿里还没那么多破流程),居然在卷被子时被hr拉去说要交给我一个重担。
嗯,我这个人向来不以个人得失(要加钱),如果组织组织需要(提干),那么……苟以国家……岂因……
最终,制造业现状。
产业整合完毕,985211去头部什么500强之类的,大专去中小规模。企业招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工友干活也是多干多得,福利待遇虽然赶不是互联网,但是需要996的情况已经是生产线上的员工了。
简单的说,只要你肯干,升职加薪还是可以的。像我,虽然不是特别有钱,但是时间比较充裕,不用996。也不用担心35岁失业。
这一切,都是托了没有内卷的福报啊!
对此,利益相关的我只想说,求求你们了,去卷互联网吧,他们钱多。
我,一个从制造业退出的人,这样告诉你:
要么高端如大疆,
要么搬迁去越南。
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能上岸就是福分。
在互联网眼中,制造业就是社会底层。
哪怕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
但如果一个国家的制造业需要依靠奉献精神去发展的时候,那必然是走向衰落的开始。
谢邀~ @CODspielen
我读完此文,第一想法是想了解下此雄文的作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于是我搜索了一下作者的名字:王钟的
我找到了下面一篇关于作者的报道:
此文提到作者很多工作、生活细节,简单摘录如下:
这是荔枝新闻跟踪采访的第七年,也是王钟的工作的第七年。2014年毕业后,他一直就职于中青报评论部。比大多数“北漂”幸运的是,夫妇俩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家。工作以外读书、旅行、写作,一步步探寻他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媒体评论员的身份让王钟的的时间更加弹性可支配,而妻子与他在同一单位。工作以外,旅行成为两人最大的爱好。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去喜马拉雅山脉徒步,去肯尼亚看动物,去尼罗河坐游轮,去湄南河畔看烟花秀。这些大都不是大热的网红景点,有些地方甚至连配套设施都不成熟,但“独特新奇”是它们的共性。
今年,他们的旅行地图上本来会点亮北极,但由于出境受限,被迫取消。
而作为文化记者的木子则对育儿话题关注得更多:“其实每一代人都在修正上一代人的错误。我就是从‘小镇做题家’过来的,知道很多时候课外培训没有多大作用,但当时没有选择的权利。希望以后我的孩子可以选择。最重要的是,他是个人格健全的人,不要很脆弱或者怨天尤人。”
采访最后,谈到未来最期待的事情,王钟的又提到了北极之旅:“哪一天我真正能到北极看极光、到巴伦支海看冰山了,这才是这个世界该有的模样。”
2020年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
宅家,它造成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我肚子上继续增长的赘肉。
2020年花得最值的一笔钱?
8000多元的游泳年卡。在健身方面经过几次试错后,发现还是游泳最适合我。我现在去得很勤,一周两三次,已经坚持了2个月了,只是效果还不太理想。
如何看待2020年度热词“内卷”“打工人”?
我觉得,像我们90后还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人生。比如我从一个小镇青年,通过学习来到一个更大的平台。
通过这篇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作者的一些细节,这样一来他为何会写出这样的文章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此文作者与我们众多制造业青年(用 @董不懂 老师的定义,叫做郊青)的起点十分类似,都是出自小城镇的“小镇做题家”。
不同的是作者选择了文科,毕业后进入市区,成为了文青,与选择工科,毕业后去郊区工厂的郊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青与郊青的人生分野从大学开始。
文青读了文科,顺利成章的进入了中青报。认识了同单位的女孩,结婚成家,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小窝。
文青在安稳舒适的市区办公室工作,工作时间弹性自由,可以探寻心目中的“诗与远方”。他们去喜马拉雅山脉徒步,去肯尼亚看动物,去尼罗河坐游轮,去湄南河畔看烟花秀,甚至还打算去北极看极光,去巴伦支海看冰山。
文青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能给孩子选择的自由,让他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文青可以花掉8000元办游泳年卡,并且有充裕的时间运动,每周可以运动两三次。
文青坚信,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人生。那些混的不好的人,都是由于他们不努力。
文青还可以在媒体上发文,号召年轻人到制造业去,到工厂去。
文青提出广大青年投身制造业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可是,这样的呼吁,真的有号召力吗?
从各位的回答看,我认为是没有的。因为文青的呼吁是假大空,是脱离实际,是没有说服力的。
文青没有去过郊区,没有去过工厂,没有见识过什么是真正的制造业。
文青没有郊区生活体验,没有骑过拉风的郊区电动车,没有睡过集体宿舍的硬床板。
文青不知道什么叫做机械人的三大浪漫。
文青不理解,制造业的郊青为什么会提出“去市区”这样滑稽、荒诞、可笑的口号。
文青不理解,制造业不仅是电视上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更是郊区工厂轰鸣的机器、车间里弥漫的机油味、呛人的粉尘、沾满油污的工作服、伤亡惨烈的工业事故......
文青不理解,郊青有多么向往市区公司高大明亮的玻璃落地窗,配备了咖啡机、冰箱、微波炉的茶水间,丰富甜点的下午茶,弥漫着好闻香水味的空气,笑容甜美的前台妹子......
文青不理解,有多少曾心怀梦想壮志凌云的年轻人,深夜在集体宿舍硬床板上无力的呐喊和挣扎。
文青不理解,有多少郊青不甘心,像郊区的微尘,像燃爆后的灰烬,像磨床的火花,像车床的碎屑,悄无声息的存在和离开这个世界。
文青不理解,那些在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不同郊区工厂感到绝望的年轻人们,在听到去市区三个字时,眼里所射出的光和希望。
注:上述文字引用自 @董不懂 老师的精华文章。
这篇文章与不久前引起热议的视频《后浪》所闹出的笑话,几乎完全一样。
因为没有体验,因为没有共情,这样的文青写出的文章不仅没有任何号召力,反倒成为了笑话,成为了劝退的助推剂。
写的很好,王钟的编辑作为一个文科出身的新闻工作者,能紧跟中央文件,有制造业才是立国之本的认识,能敏锐指出我国年轻人逃离制造业的问题,真是值得表扬。没错,是时候让年轻人到制造业去了。
但新闻工作者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即这篇文章只用各种宏大口号号召年轻人从事制造业,却没有具体给出通过什么样的政策和手段使年轻人进入制造业的意见和建议,实属遗憾。本人在此给出一些建议和想法,希望能帮助到中国制造的发展,引导更多中国年轻人加入制造业。
1,高等教育工科类专业免费化
目前中国在校本科生每年仍需支付6000-10000元的学费住宿费,外加生活费交通费等,每名本科生年均需要2万元左右的支出,上四年本科就是8万元的费用支出。而总理在2020年的人大会议上曾表示,我国仍有6亿人口月均收入只有1千元左右,可见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人民,供孩子上大学仍然是一件相对沉重的负担。2019年仅国家开发银行就为426.9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合同总金额309.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所以我建议应该对公立大学及专科院校工科类专业采取免费化带薪化,试点可以从工信部直属高校开始。即工科专业不收学费住宿费,定期发放生活费。引导更多中西部及贫困家庭的孩子就读工科专业,一方面引导更多年轻人进入制造业,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精准扶贫共同富裕。
我们的邻国日本,国公立大学以理工科为主,甚至在2015年日本的国立大学还在日本政府的指导下裁撤过文科。而国公立大学的学费长期低于私立大学,例如国立东京大学年学费在54万日元,而私立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法学部学费则接近100万日元,不少国公立大学还有费用相对低廉的食堂和宿舍。国公立大学低廉的学费以及公平的入学考试吸引了大量日本中小城市出身,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就读。这样就变相提高维持了日本年轻人从事制造业的数量,为日本制造在发达国家保持竞争优势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国把高等教育工科专业免费化有例可循。
工科免费化需要财政支持,这样会不会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我认为只要政策合理就不会。我们可以提高文商法科的学费,甚至以市场机制来确定文商法科的学费,把这部分收益或节省的政府支出用来补贴工科免费化,反正目前一二线城市东部地区家庭对工科类专业的兴趣逐年下降,他们相对富裕并不会因为学费提高造成困难。如果提高文商法科的学费仍然不够弥补工科教育免费化的支出,那还可以考虑把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3%提高到14%,多出来这1%为工科教育附加增值税。我国工科教育免费化的直接受益人就是全体制造业,相信这1%的附加税可以给他们带来超过1%的额外收益,比如大学培养的工程师越多,对制造业尤其是研发类制造业的人力成本优势提升越大。只要加强宣导,制造业一定会接受这1%的附加增值税。
2,继续加强卓越工程师计划/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向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
教育部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指导下,联合行业协会共同在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至今一共三批,已经为国家在高考提前批招收大量优秀工科生就读工科专业。第一批院校名单如下:
以上名单中的学校均在各地高考招生中拿出工科类专业在提前批次招生,为高中理工科毕业生就读工科类专业提供了一次额外的招生计划,提高了优秀毕业生选择工科的概率。未来国家应该把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名额再提高一倍,这样对促进优质年轻人进入制造业有直接促进。
提前批除了卓越工程师计划,还有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这个计划的内容是在高考招生中,由各个一批次大学向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而这个计划的招生专业也基本以理工科为主。所以继续加大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的招生名额,也可以为我国制造业培养大量年轻人。金灿荣教授就曾讲过,中西部农村孩子没钱去学钢琴,中国一半学生肯学数理化是国家之幸。
例如上海大学在2020年就向甘肃省释放了15名工科类专项名额,在上海释放了44名工科类地方专项名额。
3,公务员/教师招考专业化,法律金融类证书限制本科
上面两条都在教育层面提供了如何大量引导培养年轻人进入制造业的思路,但仅仅在教育上对工科进行鼓励扩张是不够的。如果不把工科类专业毕业后转行的道路堵死,依然会面临大量工科毕业生转行离开制造业的问题。所以国家有必要加强相关职业专业化教育程度。例如2018年开始的司法资格证考试限制法学本科改革就是很好的示范。未来公务员考试要对报名人的本科专业加强审核力度,比如公检法部门招考必须限制法学本科,政府机构招考必须限制政治学/行政管理类本科专业才有报名资格,税务部门必须限制会计学财务管理本科,公立学校及教师资格证考试必须限制师范类本科,只有伴随信息化进程可以少量招考部分计算机类工科本科,尽早现实国家行政/基础教育体系专业化,尽量把不限制专业的公职岗位压缩为零。
此外一些证书也需要加强教育背景专业化审核,例如注册会计师等也要学习司法资格考试,必须限制会计学本科背景才能报考,教育部也应该约谈一些国际组织例如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把中国大陆地区的CFA,ACCA等相关财经考试的资格审核加强到限制本科背景。这样才能让各行各业更具专业性学术性,让中国的年轻工程师踏踏实实从事制造业。
4,大国重器行业恢复子弟学校/为工程师家庭提供工程师子女专项计划
如航天,航空等大国重器行业恢复附属子弟学校,在制造业集中的东莞苏州等地建立工程师子弟专门学校。这类学校授课内容与普通公办中小学相同,但必须限定大国重器行业子女或相关民营企业父母为工科毕业生的子女,让工程师们不再担心子女教育问题,可以安心工作。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高考时可以参照东风航天城模式,高考单独组织,各个学校工科类专业为这类学校毕业生提供工程师子女专项计划。从而保证工程师身份可以形成某种程度的"世袭",保证制造业工程师根基稳定。
5,少管所/监狱建立工程师学校
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少管所的问题少年同样也有,监狱的成年人也有。所以我们也应该把每个少管所和监狱改造为工程师学校。强制选修一个工科类专业培养一门手艺,让每个年龄在30岁以下的在押人员都可以在科学技术的熏陶下对自己进行改过自新,让他们明白只要踏实工作才能勤劳致富,立志出狱后加入中国制造业重新做人。
暂时想到以上四条具体如何引导中国年轻人进入制造业的措施,希望大家打开思路在评论区继续探讨,本回答将实时采纳更新。
我最恨那种读了点书却把技能点全用在忽悠上的做题家了。
参考最近并夕夕的一系列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想要年轻人去制造业一点也不难。
只要把钱给够,给到大家都直呼:“太高了!”
就算是齐活了!
接下来,就只剩拭目以待了。
别说去制造业了,去郊区工厂,就算去老三线的深山老林里搞制造业,也不在话下。
只要钱给够!
体制内有一点特别厚道,鼓励你到基层去,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可不会唱高调忽悠你,而是真金白银、诚意满满的。
完善干部待遇保障。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稳定和激励干部队伍的相关待遇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乡镇干部经济待遇(全口径收入)一般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20%以上的政策。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妥善保障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出行,统筹制定实施“按距离按次”报销交通费用的包干办法。
严格执行乡镇街道-区县-地市-省直的收入倒挂模式,好处不能全占。工作清闲压力小、提拔机会大、考核别人的机会多,那就要让那些加班频繁任务重、提拔机会少、被考核频率高的基层同志,经济待遇上有所平衡。这才公平嘛。有些基层和省厅能拉出两倍多的收入差距,自然会有很多人会理性考量、平衡抉择,更不存在“留不住人”的问题。
号召=嘴炮。中国青年报前一阵刚嘲讽完做题家们,这回直接想把做题家赶到工厂?
制造业,尤其是以东北、华北的重工、军工为代表的老牌国企大厂现在都过得很难。
我的老家有好几个本地的大厂,当地的俗称为;车辆厂、和平厂、建华厂、一厂、二厂。车辆厂是生产火车车厢的,隶属中车集团;和平厂生产一些陆军装备,比如火炮之类的,原本是兵工集团下面的,00年代初破产重组后主要变成了一个民营企业;建华厂非常老字号,最早能追溯到北洋军阀时期,也是一个大型军工厂,我有亲戚去抬过炮弹,现在隶属兵工集团。一厂二厂就是第一和第二机床厂。现在是“十四五”吧,第二机床厂是“一五”期间的重点骨干企业。
这几个“国营大厂”最辉煌的时期都是万人大厂,有几十万的人口直接或者间接和它们有联系。它们有学校、医院、家属区,甚至还有自己的工人文化宫,完全就是典型的我们在一些年代剧中可以找到的样子。
以前在这样的地方工作不是单纯的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真正传统观念中的“国企福利”。你在X厂上班,住着X厂分配的宿舍或者职工楼,有个头疼脑热去X厂的医院。你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小孩,小孩在X厂小学上学,放学了可以先到邻居家,这里邻里很熟,不是同事就是同事的家属。一座工厂就是一个社会。
这个工厂社会模式给工厂的职工们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后顾之忧。所以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制造业很火,而且现在最被关注的生育率也很高。有的人说解决生育率需要国家能做到“社会化抚养”,但你看中国在四五十年前不就是社会化抚养么?
现在因为各种原因(这里不讨论),这些国营大厂的效益普遍不太好,大概五六年前还有月收入甚至不到2千的工人,一些原本厂区的地给卖出去盖了住宅……
传统的国营大厂模式简单说就是【工厂】—【职工楼】的两点一线,学校、医院等都是围绕它们的配套。但房地产市场化后,两点一线中的【职工楼】消失了,所以这样的老模式必然崩塌。
我刚工作那阵去工厂“实习”过一阵。这种为期几个月到半年的生产线“实习”是国内很多主机厂的一大传统。那时候在泛亚工作的朋友,因为上汽通用的产量很高,他们是要跟随普通工人三班倒的。我当时在车身车间,温度冬冷夏热,噪音很大,要一直戴耳塞。一个焊枪上百公斤,即使有辅助吊臂,这么个大铁陀撸上一整天也是一个很妙的体验。要知道这已经是制造业比较顶端的汽车厂的工作体验了。
所以一边是不再存在的工厂社会,一边是恶劣的工作环境。有能力,有些选择余地的人会怎么选?
制造业普遍重资本,而且中国的普遍为中下游,缺少高回报率的高端制造业,很难开出和互联网行业一样水平的工资,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引导年轻人过去呢?不明真相的人去了,也是干了一小段时间就跑了。所以在我目之所及能看到的世界中,除非能重新建立起工厂社会的模式,重新吸引到人才,否则一般的制造业很难强大起来。
喊口号是行不通的。
我是更乐观的那一方!
制造业也是分层次的,这也是误解的来源,我国以前出口靠的就是廉价劳动力堆积的中低端制造业,而真正的强国即使经济空心化是趋势,但哪一个放弃了核心制造业?拥有技术壁垒的最高利润链条基本都在国内,美国、欧洲均是如此,只有对廉价劳动力要求高的产业链才会迁出,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却要用上亿件衣服换一架空客,缺乏核心技术壁垒时只能通过无线的削减劳动力成本来与国际市场竞争,问题是这种中低制造、组装产业链并不缺劳动供给者,50多岁的务工人员也在电子厂产业线工作,你不干总有人干,结合劳动者保护的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工人阶层的待遇很差,也会导致年轻人选择时的抵触心理。
但我国不可能永远安于中低端制造业,虽然国内买办这样的利益集团会竭力阻挠,甚至动用舆论来造势,但客观事实是只有现代制造业才是国际竞争中的核心力量,别人有你没有,只能压榨廉价劳动力,不转型当中等收入和少子化推高人力成本时,就会面临高端制造业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中低端制造业依赖的廉价劳动力无法和发展中国家相比的尴尬处境,RCEP你以为东盟为什么那么极力促成,就是看上了中低端产业链和解放其国内的劳动力红利,结构性问题往往与体量无关,不管是人口结构还是经济结构,体量再大依赖中低端产业链也会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另外,靠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已经很久没用了,也就意味着宏观政策将会近一步加快经济脱虚向实的步伐,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经济结构转型更加迫切,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尤其是在有科技含量的实体制造业上,过去的互联网疯涨也只是小风口,大风口则是宏观资源配置的优待,脱离了大风口的小风口很可能什么都不是,社区团购叫停,平台反垄断,金融体系改革,小贷管理都是明确的迹象,市值这种东西很可能一纸文书就会剧烈波动,都是虚的,而真正实的东西是现代制造业的技术壁垒,宏观资源配置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大概率都会集中在现代制造业的追赶上,注意不是国内ppt创业者口中的领先,而是追赶,万亿规模的芯片行业地方投入和产出足以说明这种核心技术大跃进模式是不可取的,在摸石头过河时我们虽然往往不会去认错,但至少宏观上却能做到知错以及改错,所以在此判断未来几十年大概率是我国核心制造业的大风口!
发财靠康波?我们经济体从改开到现在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想过的更好靠的是宏观资源配置的方向,这才是大风口!并且没有人能改变这种历史前进的步伐,买办、金融掠夺只是经济前进车轮下的蚂蚁,自以为掌握的资源足够多的,只要站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对立面,都可以是牺牲品。
回到此问题,年轻人是创新和技术突破的核心力量,再多的宏观政策倾斜和资源配置,也需要有人来完成,让年轻人去制造业可不是希望你们去给中低端产业链去抢40岁以上劳动力的饭碗,而是真正需要突破的领域,并且方向都写在政策文件中,也不是让你们去玩ppt创新,在紧缺的技术方向提前积累知识,能够在几十年的时间内逐步打破西方的技术壁垒,生活当然也不必担心,正如上文所说的,大概率几十年内都有绝对的核心制造业政策倾斜,遇上国际格局变动的天时、经济结构转型大方向的地利、差的就是真正怀揣知识储备和愿意来干的人和,但技术壁垒不能搞大跃进一样,知识储备和技能培训也需要提前布局,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产能不再是以劳动时间为主,这也是选择越来越比努力更重要的原因,根据我国经济几十年发展的经验,康波?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宏观资源配置,真正想过的更好靠的是判断和有能力跟上宏观资源配置的方向。
又是中国青年报,丁真事件没被骂够,又来欺负做题家了。
媒体,无论是官媒还是私媒,可以劝退,但谨慎劝进。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也是感情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有众生百态,大家都不愿意拿,不愿意取的东西,说大了有其社会原因,说小了也是有家庭原因的。叫人莫踩雷,那是善举,叫人去试药,那是什么举不好说了。
这个劝退和劝进怎么把握呢?就好比为什么年轻人都想当明星,我们当老师不能劝人当明星呀,时常要扮演劝退角色,我们整天教育孩子不要有明星梦,为什么还是那么多孩子前仆后继的想当明星呢?
这就跟为什么姑娘为什么想嫁高富帅一样。了解才有发言权,终究是贫富差距的祸,下面这些东西都是学生告诉我的:
1,黄晓明最近有大新闻,什么新闻呢?baby晒出私照,黄晓明送了她一套上海四季汇公馆的公寓,我们来瞻仰一下:
这是baby在看电视,前方和右手边都是大大的落地窗。
这个loft可不是大家想的那种60平的小复式,而是价值超过1个亿,650平的大复式,厕所的面积加起来就有六十多平。这种房子,黄晓明还送了两套给baby,其中一套在香港的西山天汇,价值也超过1.2亿人民币,均价超过了49万人民币。晓明哥在洛杉矶还有多套房产。
2,欧阳娜娜,为其父母在北京购置豪宅价值6000万人民币。
3,小明星,马伯骞,全家都住洛杉矶豪宅,最喜开法拉利上下班,来中国圈钱。
4,不少明星,如郭德纲,赵薇,佟丽娅,冯小刚,国际章,吴秀波,纷纷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购置价值上千万美金的豪宅。这些豪宅,面积跟咱们制造业厂房一般大,只不过豪宅用地比工业用地可贵多了。
5,好,这是明星,网红李佳琦,置办豪宅家住上海华侨城苏河湾,均价20万起,328平复式,价值超过6000万。微垭紧随其后,在杭州购置4000万豪宅。
写到这里突然想去找烟,惆怅。加一条分割线吧,上下是两个世界。
几年前,我们不在知乎聊劝退时,许多985,211的机械,材料应届毕业生来到工厂,住上了北京五环外的厂房人才公寓,上下铺子,四人间,床板子是硬的,吃的饭是稀的,拉的屎带金属味的,厕所里有蜘蛛,住久了有耗子。
接着跟大学一样闻着室友的脚臭味儿一过就是四五年。
跟他从老家出来时那会儿区别在哪儿?无非是一个在田边,一个在燕郊,一个呼吸新鲜空气,一个呼吸工业废气罢了。
我的一个小兄弟,双非机械,今年考研跨考英语挂了。昨天跟我聊天,他说的话,让我此生难忘:
“去工厂打工?呵呵,我还不如回农村去陪二老,去养家里的猪和羊。
我爸妈年龄大了,二老可怜,我在外打工打到死能接他们过来城市住一套我买的房子么?做不到的,我还不如回去陪他们。孝道没敬到,啃老也是陪他们,多看看他们,我自己老家也有自建房也有地,也有生产工具,自立更生。都是爹生娘养的,何必那么jian,非要给人干活儿?”
这话说的我醍醐灌顶,不得不感叹教员的高瞻远瞩,还好有他老人家,保留了农村人的土地所有权,保留了生产资料,要不然这么多农村大学生何去何从?去年山东要搞农村集体住房制,要让农村人搬进筒子楼,不搬的还有被打的。当时看起来是农人蛮横,抖音一群人骂农民的,现在想来,确实,人家还有一丝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过好人生的希望。
亲爱的中国青年报的作者们,你们进过厂房么?了解过传统工科实际就业情况么?
1,有没有看过华中科技大学做为中国机械第一学府的就业情况?
2,有没有实地考察过996和男女比例之间的关系?
3,有没有实地了解过制造业收入跟当地学区房的差距?
4,有没有实地了解过从业者为大国重器付出的心血,和对未来生活的绝望?
5,有没有了解过为什么国防老大哈工大机械学子纷纷提桶跑路的原因?
6,有没有了解过工人,农民的孩子和得利者后代差距多大?
一言难尽:为何西方贫富差距巨大,但年轻人总能悠闲自得,而中国年轻人会因许多莫名理由沮丧且抱怨?
我都有调查过,摆了数据,我不劝退,因为我对国家有热爱与信仰,我也相信未来我们会看到这几条举措:
1,像德国一样,通过高额税收收割第三产业,补贴制造业从业人员收入。有意思的是,目前制造业收税比金融,互联网,房地产收税都高,其中金融税率是6%,房地产和互联网为13%,制造业是16%。
2,恢复工业自建房和子弟学校,职工医院,让工人有面子,有尊严,儿女后代能够得到好的教育。
3,当地工人的收入不得低于当地gong务员,这个字都打不出来,工人地位必须提高,工人应该有自己的各种权力。
4,工会不是摆设,算了,这条我就不写了,它不是摆设是什么?
5,对制造业严格执行劳动法并享有社会福利,严肃5天8小时工作制。加班必须付加班工资,失业了能领取足额失业津贴。996绝不能有,985可以谈,多出来2小时按3倍工资算。医疗保障,社会保障同公wu员一样。
6,大城市优先对制造业从业人员开放入户,而不是天天想怎么赶大家走,如果你不开放入户也行,建设好新农村,工厂下乡进村,让大家在家门口能够上班。
7,明星不能够在外购置房产,好,你说这是中国市场特色,行!那你在外购置几亿美金的房产算什么?严格控制明星高收入,否则我怎么教学生?要么把互联网关掉也行,大学和厂里都搞个内网,大家看不到了也就无所谓了。
8,让中国青年报闭嘴,原因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