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以上是《皇明祖训》相关内容,既然萌粉爱给大萌普法,那就发扬讼棍精神,看看原文到底是啥意思。
兄终弟及的意思,什么时候包括堂弟了?朱元璋智者千虑,没料到他连着有俩情种后代,明孝宗连小妾都没有,只有一个老婆一个儿子。
所以兄终弟及,没有亲弟弟怎么办?朱元璋没说嘛。
你们萌粉举着《皇明祖训》说事儿,是不是得把朱元璋挖出来让他出个解释,堂弟算不算弟?亲弟和堂弟都在,怎么排顺位?
我相信,就算把朱元璋挖出来,他也一定要给正德立嗣,而不是像杨廷和一样,隔着锅台上炕,给弘治立嗣。因为懿文太子朱标早逝,就没有兄终弟及,而是立了太孙。
这事儿也好玩,杨廷和跳着脚给孝宗立嗣,你们萌粉不说他是霍光,他要是给武宗立嗣,倒成了霍光。天下宁有是理!
何况,依本讼棍看来,“朝廷无皇子”好办的很,过继一个皇子不就有皇子了?张太后亲自领养,还他娘的算嫡子咧。
《皇明祖训》明文禁止过继了?
我倒想问问萌粉,正德虽然是个奇葩,怎么就应该当个绝户了?二王三恪、兴灭继绝,这些就都不用管了?正德是造恶三千余条了?还是残民以逞了?还是罪同桀纣了?
我还是老问题,杨廷和一定要让嘉靖拿弘治当爹,理由是什么,怎么就喊出来仗节死义这四个字了,义是什么义?
回答不出来,就不要来我评论区呱噪,来一个拉黑一个。
杨廷和不给正德立嗣这事儿顺着扒,都能扒出宪宗是不是喜当爹来,你大萌这是要彻底不要脸了?
杨廷和把活儿干呲了,一步错步步错。
按说正德死的时候虽然无子,但也年近三十了,杨廷和若要守臣节,便当从近支宗室中为正德过继皇子,这才叫臣事君以忠。
现在杨廷和公然坐视武宗绝后,已然不忠在先。
选嘉靖当皇帝,和让嘉靖拿谁当爹,这是两码事,而且应该先确定爹,后确定皇帝。
杨廷和、张太后正好把这个次序弄反了,而且杨廷和还提前给朱厚熜夺情让他继兴王爵位。
次序反了以后,本来太后以皇族事务最高权威的地位可以轻易的让朱厚熜改宗为孝宗皇子,然后再以后孝宗皇子、武宗皇弟身份入继大统。
结果杨廷和前脚让朱厚熜做了兴王,张太后后脚把兴王朱厚熜叫来继承皇帝大位。
朱厚熜奉诏之后,杨廷和区区一大臣,何能为天子选爹?
张太后不过是皇帝大伯的老婆,也不能对朱厚熜责以孝道。
韩德让和多尔衮何等权势,也没让耶律隆绪和爱新觉罗福临改口管他们叫爹,杨廷和?他算老几?
权臣可以说陛下何意反,不配当皇帝,但是让皇帝换爹这码事,必须在他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办妥。
也许杨廷和当时忙着对付武宗旧人,无暇操心这等小事,就倒了大霉罢。
朝堂上科甲出身的大臣对付攀附武宗的幸进之徒是一码事,大臣们自己抢班卡位是另一码事。
杨廷和肃清正德余孽的时候一呼百应,和他家长保禄位、累世尊荣可不挨着。
明王朝是通过暴力手段获得新的统治权,继而产生了军事贵族集团(勋贵)、新的地主集团。这点与大多数封建王朝区别不大。那么,为什么海昏侯能被废掉而嘉靖皇帝却能肛到底?
这就是要提到明代独特的政治体系,皇权至高无上,是天下事务的裁决者。文臣武将和他的家奴宦官们作为他统治帝国的左膀右臂。明代的政治斗争始终是夹杂在皇帝与大臣、皇帝与宦官初级模式,皇帝、宦官、大臣、内阁、六部等的升级模式中变动。
你说嘉靖皇帝要被废掉,谁来废?什么理由?表面上不过是大臣们认为皇帝不遵守礼法,不维护纲常秩序,实际上不还是权力斗争的内核。
孝宗时期是明代内阁权力发展的利好阶段,皇帝与文臣和谐把歌唱,甚至还为晚上浪的很迟的大臣们设立了专门的点灯小哥,一改宪、武时期对内阁的不重视。也正是由于宪宗和武宗皇帝的嘚瑟,才使得国家政务运转上,更加倚重得力的阁臣。
那么,新来的小皇帝被内阁压制,皇权被禁锢,不在肆无忌惮,文臣只要再得力点,将来青史留名,未免不是一段佳话。
大臣们搞出来以皇太子的身份来继位,直接就被非常有主见的嘉靖皇帝KO,“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拒绝从东华门入禁中,在文华殿登机的方案。并且最终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方案:从大明门入,在奉天殿即位。
这不是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搏斗?杨廷和这位从成化朝战斗到正德朝的大猛人,实际已经位极人臣,连朱厚照这样顽劣嬉戏成瘾的皇帝,脑子都不糊涂,知道要想在外面浪的开,家里一定要有合适的掌柜。并且双方的拉锯你来我往,好不欢乐,杨廷和不断地规劝皇帝,皇帝不断地拒绝或者视而不见,但是却不会将杨廷和这样的干臣赶到一边,这就是正德皇帝的可取之处了。杨廷和在阁期间,很好的把握着人臣的角色,并且清晰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因此正德时期,中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健的。
另外要注意,正德皇帝驾崩后,有整整三十七天的时间里,大明帝国似乎没有主人的,只有一位代替主人操持家务的大掌柜,而且这位大掌柜似乎做得还不错。
所以好玩的地方就多了。我想朱厚熜并不是不想依靠杨廷和来稳固自己的帝位,但是杨廷和却受够了任性妄为的皇帝,所以二人之间的矛盾似乎必不可免,强势的杨廷和、强势的皇帝,波涛汹涌的朝廷内部,这,就是一出大戏。
你以为的大礼议:嘉靖帝一个人面对太后和百官,像一个孩子一样哭闹着不肯管明孝宗叫爹。首辅杨廷和百般劝谏无果后,不得已辞官,让嘉靖帝捡了个大便宜。
实际上的大礼议:嘉靖帝在新科进士张璁、新建伯王守仁、致仕大学士杨一清、湖广巡抚席书等官员的帮助下,与以内阁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官员进行了一场关于嘉靖帝该怎么称呼明孝宗和兴献王的论战,实为一场政治斗争。杨廷和杨慎父子因为过于跋扈,且在论战中并不占理,只能使用激进手段试图逼宫(左顺门案)。斗争失败后,以杨廷和父子为首一大批官员辞官。太后一直在打酱油。
政治不是过家家,古今中外都不是。不是你想象中的谁势力大根基牢,就能轻易废立皇帝,百官联合起来也做不到。恰恰相反,皇帝才是那个掌握生杀大权的人。君不见,朱上吊执政十七年,连废十几个首辅?皇帝一个人就有这么大能量,嘉靖帝底下还有一大批支持他的官员。你还想废了帝位?你是嫌杨廷和丢了官位不够还想夷他九族吗?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