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国外也有很热烈的讨论,我搬运一些,外加自己补充一些资料吧。
人类是分阶层的,每个阶层获得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获取信息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他们站的角度导致他们看待同样信息的反馈也是不一样的。
先来看希特勒,他从未正式承认过失败,或者至少在公众面前,但是早在1939年9月闪击波兰后,他不止一次的在演讲中强调:“1918年的情形绝不会再重演,我们绝不会屈辱的投降。”试问,如果不是对自己获胜存疑,为啥老是强调这一点呢?到了1941年8月,也就是巴巴罗萨6周之后,希特勒竟然责成里宾特洛甫的外交部门试探和斯大林和谈的可能性,这个时间点远远早于莫斯科战役,史学界有人就此认为,其实希特勒那个时间已经意识到,所谓3个月踢倒“苏联这座破房子”已经不可能,两线作战成为了德国又一次的噩梦,必须要抓紧结束这个状态。
1944年720后,他倒是很多次在自己的小圈子内提到,自己的将军们应该为“德国的战败负责”,也可以理解,毕竟从莫斯科战役后,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就已经习惯互相甩锅了。
至于国防军那些高官们,每个人的立场角度不同,又导致他们意识到战争失败的时机不同。
OKW总长凯特尔,战后在纽伦堡战犯法庭供述,OKW的高官们在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战役后,就意识到战争失败了。按照他的表述,OKW原本指望占领莫斯科后,可以和斯大林媾和,或者引起苏联政府的垮台,但是在临门一脚失利后,他们永远丧失了这个机会,这让德国高层士气大泄。当然,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毕竟在42年夏季攻势时,我们还会看到这些OKW,OKH的高官们是如何的耀武扬威,神气活现。
对于Luftwaffe,飞机生产总监恩斯特.乌德特上将1941年11月就自杀了,虽然很多资料映射是因为他和戈林,以及米契尔不和导致的,但是他在不列颠空战以及苏德战争爆发后的一些言论,明显反映出他觉得德国的军备生产已经无法适应战争规模的扩大,最终开启的苏德战争,将毁灭德国等。权力斗争可能只是引子,内在的还是因为大的希望已经破灭了。
至于下层的官兵,当然不乏类似SS之中的死硬分子,到了45年依然能希望元首搬出秘密武器来战胜盟军的。但是很多小人物,凭着自己天生的知觉,已经很早的意识到了战争悲惨的下场。
quora上一位答主的例子:“我的父亲,二战期间作为国防军的一位士官参战。1939年夏天,他和我妈结婚,因为他们都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了,他们不想要孩子,因为害怕最终的结局(看起来还是要了。。。)。1942年冬,我很确定,他那时候就意识到战争会失败了,那时候才有的我(看起来是趁着休假补上的),我某种意义上是作为他留给我妈的纪念品来到这个世上的,因为他很确定自己会死在苏德战场上。不过很幸运,43年,他被俄国狙击手打中了头部,一直呆在医院治疗直到战争结束。但是我的叔叔和舅舅们就没这么幸运了,绝大部分都死在了战争中。”看,这就是底层人的看法,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凡是有渠道知道战况的人,大概很自然的都会认为战争失败了吧。
这个人工造湖的事儿是好事儿。
如果地表没有稳定水体,那么地下也很难有稳定水位。建设湿地可以保持地表水体,通过地表水体的水位变化来直观了解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所以湖泊在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有存在必要的。这在生态上反而是好事儿。
事儿是好事儿。问题可能出在“先斩后奏”上。
当然,奏了不让斩,导致先斩后奏,那就不应该归罪于地方了。这水太深,不聊了。
这个事儿能再多说一点的,就是工业用水了。北方省份和南方省份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工业用水更加窘迫。水就像空气一样,水没了,工业就死了。
说什么农业灌溉用水受影响,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拿农业做挡箭牌。地下水位高了压根就不用那么多灌溉用水。就好像说什么空气污染是汽车尾气摩托车尾气造成的一样,你信不信?
所以制造人工湖在郑州这样的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实是有好处的。
看到很多人讲农业用水怎么受影响啊之类的。乱七八糟也没个准儿。
干点人事儿。
据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580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取用新水)268立方米。
中国水利网站7月28日讯 近期水利部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2019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31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60.8立方米。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6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9,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8.4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25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89L/d。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8年下降5.7%和8.7%。
2019年,全国用水总量6021.2亿立方米,较2018年增加5.7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871.7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4.5%;工业用水1217.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0.2%;农业用水3682.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2%;人工生态环境补水249.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4.1%。地表水源供水量4982.5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2.8%;地下水源供水量934.2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5.5%;其他水源供水量104.5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7%。
2019年,农业农村部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组织完成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评价以全国20.23亿亩耕地为基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19年,第一产业7.1%,第二产业39.0%。
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占比7.1%,耕地20.23亿亩,当年全国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68立方米,农业用水3682.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2%。
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占比39.0%,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8.4立方米,工业用水1217.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0.2%。
工农业增加值的倍数是5.5倍,工农业用水量的比例是1:3。也就是说全国平均数,每方水的工业增加值是农业的16.5倍。
从每方水的产值上看,工业完爆农业。
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争工业用水。
拿农业用水说事儿,通常都是因为社会上比较重视农业,普遍存在民以食为天的观念,拿农业灌溉用水说话比较有力。
这个事情应该有两个因素在发挥作用。一个是自作主张,一个是争夺工业用水。被拿出来讲的灌溉用水反而很可能是最不重要的那个。
自作主张也可以说成是主观能动性强,这就要看你想怎么说了。
争夺工业用水,则是典型的利益之争。这就涉及到很多人的饭碗了。
这事情,不好说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