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就是“德意志国”。法兰克三分之后,东法兰克王国,其实就是后来德国的雏形,后来又被称为德意志王国。当然,原先法兰克的君主还有“罗马人的皇帝”的称号,法兰克三分之后,这个称号在三个王国的君主间流动,但是在10世纪以后就归东法兰克王国的君主所有了。从奥托大帝开始,德意志国王基本上都会被冠以“罗马皇帝”这个称号,所以这个“罗马皇帝”的领土(主要为德意志王国,但是还包含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又被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从那之后,“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王国”“德意志帝国”基本上都是指“德国”。这段时间的德国在后世也被成为“德意志第一帝国”,不过到了中世纪中后期,帝国开始陷入分裂状态,“德国”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统一的政治实体。到了19世纪初,拿破仑取缔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拿破仑失败后,原先神圣罗马帝国的各国建立了德意志邦联。后来在普鲁士王国的主导下,德意志邦联统一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值得注意的是,德意志邦联西南部的奥地利,之前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重要部分(甚至核心部分),其君主长期担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德意志邦联的主导者。但是在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进程中,奥地利被普鲁士击败,所以新生的德国并不包含奥地利这一部分,其范畴缩小了。之后经历了一战二战,德国的领土进一步缩水,从而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德意志:德意志如同“不列颠”、“法兰西”一样,既可以指一个地区,也可以指一个民族。德意志地区大体上是莱茵河以东,阿尔卑斯山以北,北海、日德兰半岛、波罗的海以南的一片区域。这个所谓的“地区”的范围变动很大,我之所以没有在上一句说“XXX以西”,就是因为德意志地区的东部边界变得太多了。比如现在德国首都柏林地区,在法兰克三分之初还是斯拉夫人的地盘,经过了长期的征服才德意志化。同样,现在的独立国家奥地利,在19世纪之前,长期都是德意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德意志民族我们后面说。
普鲁士:这个和德国、德意志什么的区别挺大的。普鲁士在最初和德国没有半毛钱关系,它是波兰北部靠近波罗的海的一篇区域。在13世纪之前,这篇地区由斯拉夫人占据,这些斯拉夫人是异教徒,而且时常同波兰开战。由此,波兰国王邀请以德意志人为主导的条顿骑士团(十字军东征时组建的天主教骑士团体)来进攻该地区的斯拉夫人。后来骑士团消灭了普鲁士的斯拉夫人,就在当地建立了骑士团国。这个骑士团国与德意志不相邻,没有什么关系,是波兰国王的附庸。宗教改革时期,普鲁士地区接受了新教,骑士团团长阿尔伯特将骑士团国改为公国。后来,普鲁士公国绝嗣,被勃兰登堡公国继承。勃兰登堡是德意志东北部的一个公国,通过继承了普鲁士,它一跃成为德意志境内一个较为强大的力量。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了拉拢勃兰登堡-普鲁士加入己方阵营,答应授予其“国王”的称号。不过勃兰登堡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从法理上说不能封王,所以就双方就变通了一下,皇帝授予勃兰登堡-普鲁士公爵“普鲁士国王”的称号(普鲁士并不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后来,这个普鲁士王国就不断做大,成为能够与奥地利抗衡的德意志境内第二大势力,最后统一了德国。不过经历了一战和二战,德国丧失了其东部的大量领土,原先的真正意义上的,由条顿骑士团建立的“普鲁士”,现在成为了波兰和俄罗斯的地盘。
日耳曼:日耳曼是一个民族的称谓,它的范围可大可小。日耳曼最初是指罗马帝国时期,生活在莱茵河流域及其以以北,广袤的欧洲平原上诸多部族。罗马帝国末期,大量的日耳曼人涌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些日耳曼人包括: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西哥特人(进入西班牙)、汪达尔人(进入北非)、法兰克人(在高卢)、盎格鲁-萨克逊人(去了英格兰)以及很多留在莱茵河以东(现在的德意志地区)的阿雷曼尼人等。所以,从最广义的角度来说,日耳曼人包括现在的英国人、德国人、北欧人、荷兰人、法国人(是日耳曼和高卢的融合,算半个)。整个欧洲,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三大类民族“三分天下”——广义的日耳曼诸民族(日耳曼语族)、拉丁系的诸民族(罗曼语族)以及斯拉夫人(斯拉夫语族)。有趣的是,三大类民族的划分,隐约同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个宗教的划分是一致的。
最狭义的“日耳曼民族”,其实就是“德意志民族”。英语里的指代德国的German,其实就是“日耳曼”。所以,德国人是最正牌的日耳曼人,当然,在历史上长期属于德国的奥地利人也算是标准的日耳曼人。在这个狭义与广义的定义之间,“日耳曼”这个概念就有多种界定标准了。如果我们考虑到了语言因素,那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把法国人“开除”出“日耳曼大家庭”——谁叫你是罗曼语族呢。然后,盎格鲁-萨克逊人在文化、语言、历史上与欧洲大陆上的日耳曼人相去太远,也可以扔出去。北欧的丹麦、瑞典虽然和日耳曼人很像,还是希特勒这个种族主义头子钦定的“日耳曼”人,不过历史上和德国相去太远,有时候也不会称他们为“日耳曼”。荷兰曾经是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荷兰语和德语差别也很小,不过真要较真的话,他们也不能被计入“日耳曼”和“德意志”。
雅利安:这个其实和上面说的几个都没有啥关系。雅利安民族是一个上古时期活跃在中亚,并且统治过印度的一个游牧民族。其后代主要在伊朗。雅利安人可能进入过欧洲,不过上古时期的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超乎你想像,满世界跑,没有理由认为德国人和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渊源。这只是纳粹为自己民族创(xia)造(ren)的神(ye)话(die)而已。
很简略,什么原文,什么具体年代都省了。这问题写几本书都回答回答不完。只列个大概情况,抛砖引玉。
德国,即德意志人的国家。一般指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也可以指从"德意志帝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国家,比如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纳粹德国),东德,但是一般对于这些国家还是会用专门称呼。另外,虽然"西德"就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但是两德统一前,一般还是称其为"西德"或者"联邦德国"。而统一后一般直接称"德国",虽然称其为"联邦德国"也没错,但实际上不这么称呼。
另外,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前,也有使用"德国"这样的称呼,例如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尽管当时并没有"德国"。这里的德国用法基本等同于"德意志",但是奥地利除外(但是也并非一直除外)。
德意志,即德意志人,或者德意志人的国家/土地之统称。德意志人为日耳曼人的一支,也被周围其他民族视为(同时也自视为)古日耳曼人的主要继承者。德意志人的概念原本比如今的德国人更宽泛,如今的奥地利人曾被视为德意志人之一种(其实现在也可以这么说)。再比如英语里荷兰人直接就叫Dutch,可见荷兰人一定程度上被视为是德意志人。德意志地区当然也比今日之德国要广,基本可以认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大部分地区都是德意志地区,但如今的捷克和意大利北部除外。
顺便说一下,德意志的原意,大概是"众人"或者"人"这样的意思,很普通。
日耳曼,指日耳曼人,或者说日耳曼语的人,范围比德意志更广泛。还包括今日的英格兰人,北欧人(芬兰除外)等。日耳曼人的起源可能是在北欧,然后向中欧和东欧迁徙。日耳曼人按照语言,分为东日耳曼(基本没了,古哥特族之类),北日耳曼(瑞,挪 ,丹),西日耳曼(荷兰,英格兰,德意志)。但是,一般而言,德意志人特别强调自己是日耳曼人的后裔,因此这个词时常和德意志等价。甚至同样属于日耳曼人的英格兰人,也直接用German称呼德意志。
关于日耳曼的词源,不明。比较著名的有两说:其一,起源于古日耳曼语"持长矛的人"。其二,起源于古凯尔特语(古高卢语)中"附近的人"。总之,无论如何是一个很平庸的称呼。
普鲁士,原本为地名,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居民为古普鲁士人,属于波罗的人,于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类似。13世纪时,条顿骑士团东征,最终占领普鲁士地区,并且将其德意志化(但是严格来说,普鲁士不算德意志地区。)。然后,骑士团的团长头衔落入了统治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手中(勃兰登堡为今德国东部,柏林附近),并且改信新教,解散了骑士团,成立普鲁士公国(不过,此时普鲁士公国还是波兰的附庸)。后来,由于继承关系,勃兰登堡与普鲁士公国统治者成为同一人。后来,普鲁士从波兰独立,并且晋升王国。随着普鲁士王国的扩张和实力的增加,对神罗皇帝形成了挑战。尤其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侥幸)击败神罗皇帝(奥地利)。然后在拿破仑战争中,普鲁士由于在反攻阶段发挥更积极(尽管整体战绩并不好,甚至还不如奥地利军队),因此为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推崇。
在扩张过程中,普鲁士的军国主义进一步强化,形成了守纪律,刻板的特性(其实并非所有德意志人都这样)。最终,普鲁士国王击败奥地利(普奥战争),击败法国(普法战争),统一德意志地区(的一部分),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普鲁士王国继续存在,在帝国内占主导地位。因此,普鲁士的特性也被认为是德国人的特性。一战失败以后,德意志帝国与普鲁士王国灭亡。但是普鲁士继续作为一个"邦"存在。二战失败后,普鲁士这个名字彻底被从政治中抹去,普鲁士地区被苏联与波兰瓜分。普鲁士完全灭亡。
东普鲁士:就是普鲁士的东部,1945年前基本一直在德意志人的掌握中。东普鲁士≠普鲁士。
西普鲁士:也叫"王室普鲁士",普鲁士西部(格旦斯克附近),相当一段时间内属于波兰。
普鲁士的语源,可能是"沼泽"之类的意思。我也不清楚。
雅利安:指说雅利安语的人。一般认为分为两支:西雅利安,即伊朗人(顺便说一下,据说伊朗的意思就是雅利安人的土地)。东雅利安,即印度北部的诸民族,印度的主要人口。印度北部古代也被称为"雅利安人的国度"。
雅利安这个词的意思是"光荣,高贵"之类的(有没有发现比德意志,日耳曼要高级多了)。但是也有认为本来不是这个意思,是中亚某个地名,他们先有了这个自称,然后才美化出高贵的意思。说起来,斯拉夫也是"光荣"的意思。
至于雅利安和纳粹的关系。起因是19-20世纪,语言学与人类学的发展,发现印欧语的同源性,认为印度,欧洲人,伊朗人可能起源于一个"原始印欧族"。然后,雅利安人和"原始印欧人"的概念渐渐等同。
纳粹要宣传优等民族,纯种民族,就看上了雅利安人——原始的当然最纯。就开始大肆宣传。当然,还可能有其他原因:
希特勒个人趣味。纳粹党徽来自印度宗教符号,可见希特勒对印度有兴趣(这个当时比较流行)。
德意志,日耳曼也宣传,但是缺乏新意。有必要搞点新花样吸引人,体现纳粹理念的革命性。
雅利安原本有光荣高贵的意思,很不错。
元音开头,喊的响亮(哈?这也算?)。
总之,除了纳粹宣传以外,雅利安和日耳曼,德意志的关系,就和雅利安和斯拉夫,俄罗斯的关系一样——属于同一个语系,仅此而已。
——————————
扩展部分(只是写到哪里算哪里的闲扯):
首先,评论中有人提出"德国与德意志的用法区别仅在于中文"。这是一个中肯的批评。确实如此,在欧洲语言中这两者绝大多数情况下等同,无法分辨。感谢指出。
其次,关于"神圣罗马帝国"。
这就有点复杂了。
神罗帝国的定义,至少可以有两种:第一,将奥托一世(萨克森王朝)认定为神罗帝国的开创者。这种情况比较简单,可以认为神罗帝国就是德国的前身,或者粗略点说就是古代德国也可以。
第二,将查理大帝(查理曼)认定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加洛林王朝为神罗第一个王朝。这种说法似乎在历史上更为大家承认。
这下事情就复杂了。
因为《凡尔登条约》将查理大帝的帝国一分为三,其中西法兰克王国成为了法国的前身。而东法兰克王国成为了德国的前身。
更加麻烦的是,查理大帝是法兰克人。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而法兰西人却不是。有个地方叫"法兰克尼亚",在德国境内。法兰西人自认为是罗马化的高卢人的后代。而且法语也和拉丁语一样是罗曼语(高卢人本来是说凯尔特语)。
从查理曼开始的皇帝,以及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又被视为法国的合法君主。所以"法兰西国王"里第一个"路易"直接是"路易六世"。
但是,查理曼之前的法兰克王国君主是不算的。比如开国君主克洛维一世,尽管"克洛维"这个古日耳曼语翻译成法语,就是"路易",但是他就是"克洛维一世"而不是"路易一世"。
再说德国那边的情况。
有一个著名的神罗皇帝叫"查理五世",哈布斯堡王朝巅峰期的皇帝。这个"五世"就是以查理曼作为"查理一世"起算的。所以帝国时期和东法兰克王国是算德国历史的。
也就是说德国,法国都起源于查理曼的神罗帝国。这种时候,仅仅把神罗帝国认为是德国前身,就不是那么准确。
另外,对于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似乎关于法国历史的书会详细些,关于德国历史的书会简略些(只是个人涉猎范围内)。
在中文里,比较有偏向性的是,那个人叫"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查理曼大帝是错的,所谓"曼",源于magnus,拉丁语里"大"的意思。查理曼大帝=查理大帝大帝)。这名字是英语Charles翻译过来的,而英语又源自法语(法语发音其实是"夏尔")。德语里是Karl,应该翻译成"卡尔大帝",英语里对应的是Carl。
或许和这个翻译有点关系,我感觉在中国谈到"查理曼",大多数人认为他是法国人。
多嘴一句,日语里发音是"夏璐璐"。其实。。。还别有风味。(话说,美少女梦工厂4里面人类王子的翻译就是"夏洛璐"。说实话,我个人感觉这名字的格调还和魔族王子"巴洛克"一拼。查理,或者卡尔就感觉太普通了。)
再多嘴一句,我小时候看到瑞典有"查理十几世",又有"卡尔十几世",还有"古斯塔夫十几世",就觉得瑞典这国家要不就是历史特别悠久,要不就是国王换得特别勤快。人家法国历史够悠久了,也就"路易"有十几个,瑞典竟然三个名字都用了十几遍。。。
后来我才知道,"卡尔"和"查理"是一回事。。。
瑞典国王原来不都是短命鬼。真对不起,都是我年轻时犯下的错。
另外,希望了解欧洲历史的话,还是要稍微了解一下各国文字,至少人名的转写要了解一下,否则那些源自不同语言的五花八门的翻译会造成很大困惑(尽管你也不能说翻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