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鱼你在一起”。其中一名确诊者在该品牌某店工作被检测为阳性,很偶然地,一名点了该品牌另一家门店外卖的也被检测为阳性。
这也太巧了,反正这些店的进货来源肯定要查。
23日确诊病例:
某男,34岁,现住北京市顺义区,为海淀区奥北兴华科贸中心有限公司员工,因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12月22日在顺义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当日乘坐国航CA8347航班,由北京首都机场赴宁波出差。12月23日,核酸检测报告为阳性,顺义区疾控中心即与其取得联系。经向浙江省卫生健康部门了解,12月23日,当地相关机构结合其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结果,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现已转运至当地定点医院隔离观察。[1]
24日,北京市卫健委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付某某从新冠疫情开始后至今无出京或出境史,14天内行动轨迹为家到单位,交通工具为地铁。从莲竹花园小区到奥北科技园通勤时间在1小时20分钟左右,期间可乘坐15号线转8号线。
24日确诊病例:
某男,河北籍,现住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某餐馆员工,从事冷链相关工作。12月6日自天津来京,西城区12月22日对冷链从业人员开展例行新冠核酸检测,12月23日反馈其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12月24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已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其工作和居住等场所进行消毒,并落实相关管控措施。[2]
25日确诊病例1:某女,31岁,河北籍,现住顺义区高丽营镇张喜庄村,为顶全便利店顺义区货运店员工。因该店销售冷鲜食品,按照北京市防疫要求,12月24日由公司安排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12月25日反馈结果为阳性,即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当日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25日确诊病例2:某女,29岁,辽宁籍,现住顺义区胜利街道义宾南区,为慧与(中国)有限公司员工。因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前往顺义区医院发热门诊就诊,12月24日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12月25日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当日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3]
1.部分病例源头不明
24日病例和25日病例1,大概率和冷链相关。而23日的病例如何感染的有点匪夷所思。
北京的疫情呈现出多点开花、来源不明、互无联系的特点。
2.25日确诊病例可能有传播性几天了
25日病例1为轻型,病例2为普通型。
两人都有症状了,轻型症状的人至少在3天前有传染性,普通型是由轻型发展来的,可能在5-7天前就有传染性。
3.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社区传播
最近三天四个病例中,两个病例搞不清楚是哪里感染的,也没有冷链接触史,没去过外地,他们可能是本地感染的。
需要加强排查。
1.出行加强防护,戴口罩。
2.冷链物资在定点企业做熟灭毒后再流通。
3.汲取浦东机场疫情教训,加强普通进口货物消杀。
由于天气变冷,普通进口货物表面温度接近冷链温度,普通的货物集装器也可以成为传播媒介。
4.汲取多地教训,加强隔离点管理。
5.高度警惕新型毒株的动物传人可能。
最早的两株,一株来自2020年9月20日的肯特,另一株来自2020年9月21日的大伦敦区。到2020年12月初,英国持续检测到B.1.1.7谱系感染,截至12月15日,B.1.1.7谱系共上传了1623个基因组序列,其中519个在大伦敦区,555个在肯特,545个在英国其他地区(包括苏格兰和威尔士),还有4个在其他国家。
…
在B.1.1.7谱系S蛋白的突变中,最值得注意的突变位点是RBD(受体结合区域)中的关键氨基酸突变N501Y,这个位点尤其重要。今年7月30日,中国科学家周育森等人发表在 Science 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适应和感染野生型小鼠,正是因为有了这个 N501Y突变。该突变大大增加了RBD与受体ACE2的亲和力,能使本来不感染小鼠的新冠病毒毒株变得能够感染小鼠。[4]
这次突变后,完全可以形成病人-->老鼠-->人的传播链条。而冬季气温下降,老鼠从室外逐渐转向室内活动,和人接触概率加大。所以,疫情溯源需要考虑动物的因素,做好捕捉和监测。
6.做好传染病医院、隔离点的灭鼠以及动物隔离措施
(1)加强灭鼠。
(2)采用防鼠板等措施禁止流浪动物出入,尤其注意地下管廊。
(3)控制食物运入数量,剩饭剩菜立即运走无害化处理,避免剩余食物吸引流浪动物的可能性。
北京这场大考,也是全国的大考。
题目很明了:春节前的人员流出+春节后的人员流入,两个过程结束后北京不发生重大疫情,不用全市进入战时状态,这就算是大考过关了。
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这一年已经学了几回了。这次大考也没有新的考点,只不过题量会大一些,无论是回老家过年,还是出去旅游,靠提倡在京过年并不能让所有人都留在北京,必要的人口流动不可避免。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些省份春节期间爆发了疫情,北京也只能对这些地区的返京人群进行限制,节后流入并不是北京能说了算的,还需要全国所有地区一起努力。当然,对其他地区而言,题目也是类似的,只不过有些是“节前流出+节后流入”,有些是“节前流入+节后流出”。
同时,我认为这场大考的结果并不是“过关”与“不过关”二选一,而是“一次过关”与“补考过关”二选一。一次过关当然更好。今年经济复苏已经做得不错,春节的大考一次通过,意味着明年的经济可以“二档起步”,十四五能开好局,大家也能多赚钱。一次无法通过,也不是满盘皆输。没一次考过,无非是回到2020年的二三月份,况且方舱医院的经验我们有了,小汤山也修缮了,还有疫苗随时加入战斗,总会比今年好。
我想,现在唯一的风险,就是对待考试的态度。毕竟也和疫情斗争了一年,会有人感到疲劳、厌烦、麻痹大意。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咬紧牙关,总不能辛苦学一年,临阵松劲吧?
今天是12月26日,考研第一天,祝考研学子、北京城还有中国逢考必过,顺利过关!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