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是怎么废掉的? 第3页

                 

user avatar   su-san-90-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emmm知乎怀疑是公众号引流可能自动转成链接了…fine 有意向的话可以加微信19821853502然后我手动拉进去…

【只想拥有一个和任务无关、生活多一点活力和动力的小空间,所以 想进的朋友们进,不想进也莫攻击我,社畜真的无货可卖,最近看了有趣的书,心得倒是可以分享,希望生活多一点进步型快乐 】

玩手机,每天每天玩手机,刷知乎,刷b站,追剧,奇葩说一集一集的看,电视剧一季一季的追。

逃避,明知道还有很多事可以做,但因为一想到就焦虑,就反射性告诉自己“别去想,别去想就好了”,然后刷手机,刷着刷着就忘记了。

洗脑自己,“我不行”,“我已经够累了”,“我需要休息”,“我不能强迫自己做事情”,“顺其自然吧”。

然后就废了。

距离考完试已经21天了,我几乎躺了21天,拒绝思考,拒绝学习,一开始还拒绝交流,拒绝运动,拒绝健康,我就像把自己扔进了一个异世界,仿佛那里时间停滞,我就躺着就好。

可能我是以为自己躺一段时间就能蓄力吧。

然而越躺越颓废,越无力,越消极。

疫情那四个月把我躺废了,然后我冲了几个月,又躺回来。

不可以再躺啦,你喜欢战斗,你要开始战斗啦。


user avatar   hong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见过最阴险的,最让人毛骨悚然的废掉人的手段,是捧杀。


把一个人捧得高高的,高到德不配位的地步,让这个人自大,轻浮,疯狂,自以为是,然后再让这个人人因为自大犯下大错——有的人也许能够咬着牙扛住无尽的打压和羞辱,但是没有人能够抵挡住日复一日糖衣炮弹的洗脑。


被捧杀的人,往往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谁不喜欢被称赞,被夸奖的感觉呢?当谗言足够顺耳,足够美丽,有谁还会在意那逆耳的忠言?


可怕吗?但实际上,有一部分女生已经被捧杀了,而且每天都有一群女生加入被捧杀的行列。


说实话,我一直都十分愿意替女性发声,我也十分支持男女平权,并且我一直都觉得女生因为细腻的心思,在情商和成熟度上都甩同龄男生好几个大街。


但是,近些年我发现一个很不好的苗头——有越来越多的女生,她们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建立自信,已经不再是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不再是懂得对自己好点。


她们最大的问题居然成了——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她每天打开公众号和微博,都会接受到无尽的吹捧——让她不开心的男生都是直男癌,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好看的姑娘自带烧钱体质,恋爱中有了小矛盾都是男朋友幼稚可笑......


那些人为了哄她们开心,为了哄骗着她们多点击几个软广,多买自己家的三无面膜,不惜颠倒黑白扭曲事实,把她们吹捧到女神的位置,让她们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让她们觉得世界都应该围绕着她们转——醒醒吧,你信用卡都快还不起了。


然后只有什么样的男生才配得上她们呢?


他必须阳刚霸气,还要温柔细腻;他必须阅人无数,还要清纯无知;他必须活好不粘人,还要守身如玉;他必须事业有成,还要顾家养娃;他必须风流倜傥,还要痴情专一....


盼他疯魔,还盼他孑孓不独活 ;想他冷艳,还想他轻佻又下贱 ;要他阳光,还要他风情不摇晃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才没有呢!只要有一点不合她的心意,那么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男人都是骗子,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她们最讨厌男人了




本来就被洗脑的要完蛋了,再加上几个擅长扇阴风点鬼火的闺蜜,这人就彻底的废了——她从自我认知到身边人意见,这个人已经彻头彻尾听不进去不同的声音了,每天活在梦里。


我在知乎答题,自认为还算冷静客观,但是我觉得已经足够温和的话语还有足够政治正确的说法都有一群人在评论区质疑:


我说女生要给追求她的男生一个进度条让人家看到希望,总有一群人会说他连这考验都接受不了还好意思说爱我;


我说即使是女孩子也要懂得在感情中给予回馈,不要老让男生买单,总有一群人会说呵呵看到没有又出来一个结婚只出一个X的;


我说尊重别人的隐私给别人留有空间,这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家教修养,总有一群人说我是他女朋友我就翻翻他钱包看看他手机怎么滴了;


我说好的感情是要势均力敌,条件不匹配不要强行高攀,总有一群人说呵呵真是骗不了小女生就来洗脑其他女生不求物质


......


不毒舌都以为我没脾气是吧?


只要是个女生,只要是个长得不算天怒人怨的女生,在18~28岁这个黄金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各种男生的追求和青睐,也有无数男生对你们的疯狂跪舔——这不是你有多厉害,这很大部分取决于你刚好处在了你的年龄红利期。


我不想再讨论什么政治正确的观念,我也不管友善度了,事实上就是这样:18~28岁是大部分女生一辈子最值钱的年龄段,在这个阶段你可以尽情的贪婪放纵,都不愁有人纵容和接盘。


但是人处在红利期最该考虑的,往往不是怎么能拿的更多,而是红利期没了我怎么办。



而这些人在红利期恰恰遇到了那些捧杀她们的言论,一开始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加上身边人的讨好和奉承,使得她们越来越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忘了问自己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年龄带给我的优势,还有多少人会这样对我?


因此,她们自以为是,不懂回馈,心安理得的拿着命运暗中标好价码的馈赠却不自知。对自己宽容不求上进,对他人刁钻处处苛求,她们被营销号宣传的“别人家的男朋友”诱导着想进入一段恋爱关系,却又被营销号灌输的情感观洗脑对另一半挑三拣四。


终有一天,当红利期一过,她们要么发现自己一刹那之间变得无人问津,要么不情愿的找一个“老实人”接盘每天过着味同嚼蜡的生活——她们自视甚高却不愿付诸行动和努力满足自己的野心,她们贪婪虚荣却不愿意拿出干货来换取她们想要的生活。


终于她们变成了在茶水间吐槽自己老公的怨妇,变成了年轻人眼中絮叨的大妈,成为了尖酸刻薄的婆婆。



人,就是被这么废掉的。


你觉得她们可笑并且可悲吗?别得意,好好想想,你就真的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人啊,遇到什么赞美,吹捧和奉承时,多问问自己几句“您配吗”,脑袋会清醒许多。




以上

其他关于情感的高赞回答


user avatar   ze_h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埋头苦干,沉迷于穷忙

从不思考总结,只是机械性地重复工作。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效率却从未增长。废掉的是你的进取。

2.瘫在舒适区,没有踏出过圈子

只是沉浸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没有尝试新的方案,没有学新的知识,没有看新的风景,也就没有机会遇见新的自己。废掉的是你的可能性。

3.盲目信任你的自制力

相信自己能只玩一局游戏,只刷十分钟知乎,不以强制性的方法加以掌控。最终事情一推再推,时间都被电子产品蚕食殆尽。废掉的是你的时间。

4.任由生物钟崩坏

晚上熬夜到熬两三点,白天疲惫起不来。身体越来越弱,脸上痘痘渐渐浮起,还有一堆没有发现的潜在疾病。但在没有真正发病时,是怎么也不会珍惜自己的健康。长期熬夜,废掉的是你的身体。

5.面无笑色,厌弃交际

一直绷着脸,少有笑容,却总觉得别人对自己态度不善。要么毫无自信扭扭捏捏,要么善于抱怨负能量爆棚,废掉的是你的人际。

6.只享受短时反馈的快感

沉迷于打游戏,读种马,看知乎,刷抖音的短时快感,却静不下心来读一本书,学一门新技术。废掉的是你的成长。

7.千思万想,止于行动

要么听了一场演讲;要么喝完一碗鸡汤;要么看完这篇回复,心里想着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翻了好几页知乎,订好一大堆计划,满腔热血,跃跃欲试。第二天起来,就都抛之脑后,继续自己的油腻人生。废掉的是你的行动力。



————

听说成年人的友谊都是从点赞开始。

我是@洪泽鑫 ,很高兴认识。


你可能也会想看: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废掉是很容易的,比我们想象的容易得多。

家族里有一个长辈,六十多年前学习就是天才类型的。那时候小学还可以跳级,他可以连跳三级。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就是神童。但是因为成分不好,大学只上了个专科。于是开启了长达六十多年的抱怨模式。

那个年代,即便是专科也是高学历,而且后来改革开放,机会到处都有。但是他的精力全放在了抱怨上,没有专注于任何很有意义的事情。结果最后温饱自然不缺,可也平庸至极。

一个重挫就能毁掉一个人。


有朋友自小学习就不错,大学毕业后到深圳闯荡,零几年的时候遍地都是机会。但是家里觉得稳定的工作更重要,她也觉得先有个稳定工作再考研,有个更高的起点更好。所以就回了老家,两年后结婚生子。考研就不要想了,现在一年的收入未必比在深圳一个月得高。稳定算是有了,可是机会的大门彻底关上了。年轻的时候就是没有再勇敢一点就错过了太多。

族中有一远房叔叔,工作时得到老领导器重,老领导调动到北京要带着他去。工作都安排好了。婶婶觉得非亲非故跑那么远没啥意思。叔叔也没坚持。不久北京开始井喷式发展,叔叔阿姨单位却每况愈下。前几年叔叔早早就去世,总觉得此事对他影响巨大。

大学有一舍友,天资聪慧,但家境不好。谈了个恋爱受挫,于是痛苦不堪,开始疯狂玩游戏。一连颓了一个多月,期末成绩从一流落到了末流。后来他的问题其实是游戏瘾难解,但他却依然那分手来做借口。毕业时不得不留级。

人比想象中的要脆弱得多,一个不留神就可能颓废下去。当我们认定未来没有希望,只会更糟的时候,我们就会颓废下去。所以我们真正要面对的难题就在于,假如未来真的没有希望,假如我们真的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每况愈下,我们要如何面对?

这大概就是所谓智慧层面的东西。


user avatar   chen-lan-xiang-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老家有一个弟弟,他是我叔叔的小儿子,小时候长得白白净净,又不像一般的皮孩子那样整天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所以深得父母喜欢,同时因为有爷爷奶奶护着,从小没受过一点委屈。

可是我没想到,一个从小没受过任何委屈的人在成年后几乎是受尽了白眼。

从小到大他除了没上过大学什么学都上了一遍,普通中学上到初三没参加中考,我叔叔花钱上了个技校,他去了几天就不去了,不去的原因“我握钢笔手抡不了大锤”,他的原话。

后来我叔叔又花钱让他上了个卫校,还是什么都没学会,没办法我叔叔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给他找了个工作,没出一个月老板亲自送来了,每天躺在宿舍不干活,还偷别人的烟抽。

这样被送回来几次后,再没有哪个包工头愿意带他了。那时候家里人已经开始对他颇有微词了,可他似乎并不在意。

好在终归是家里人,总不能撒手不管,于是想着给娶媳妇吧,娶了媳妇该有点责任心了吧。

老家虽然在农村,彩礼还不少,花了十几万给娶了个媳妇,那媳妇倒是特别能干,又勤快,大着肚子干活赶得上一个男人。

结果大着肚子的媳妇在地里干活,他躺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如果有钱了就上网,一整夜一整夜地上网,没错就是去网吧。没钱了就媳妇要,不给就打,让媳妇回娘家要钱……

结果一次把老婆打急了,开始反击,那女人一身力气,把他压在身下,抡起一截子树根把他打得哭爹喊娘,从此再不敢对老婆动手,老婆算是一战成名,他的窝囊更是人尽皆知。

既然如此,那时老婆还是打算跟他凑合着过日子的,毕竟都快有孩子了,想着孩子出生了,他也该改改了,可哪怕孩子出世,他也没丝毫改变。

终于他媳妇忍不了离婚了,他妈还有糖尿病,几次被他气得病危,现在孩子都八岁了,我叔叔快六十的人,每天五点起床去卖菜,养活糖尿病的老婆,八岁的小孙子,还有那个废物一样的儿子,对了,他属蛇的,今年也二十七八了吧?

我不知道我叔叔不在了,他怎么活着?

整个家族说到他,没有一个人有好脸色,他儿子都一脸嫌弃,她妈一次痛哭流涕说,这是个人啊,这要是个牲口我早就宰了……

现在,整个家族,我想都已经觉得他这辈子是废掉了,就是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觉察。

每次想到他,我都忍不住疑惑,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一个人怎么可以被人嫌弃到如此地步却不自知呢?

也有可能等到了那一天他也无能为力了吧,就像溺水的人,等他发现溺水的时候已经没有自救的勇气了。

后来我在网络上发现竟然到处都有这样的人,只不过他们有的像我弟弟一样在农村,有的在城市底层,他们叫“三和大神”,甚至有的本来可以有奋斗的人生,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像足球撒泄了气一样,他们自称“蹲族”。

一个没了气的足球,就再也没有上球场的资格了,所以我想不管形式如何,一个人废掉总是从泄气开始的,人这副皮囊,没了那口气,没有任何价值。

人活一口气,大道至简,简到很多人不明白。

只可惜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一个人废掉,就如同一块蛋糕发霉,当你看到一大块一大块的菌斑的时候,在那些你看不到的日子里,无数的菌丝已经繁殖得错节盘根,那时真的太晚了。


user avatar   si-lu-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开始废掉,原因无外乎是这四点!

沉溺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

一般来说,达成某些事情的成就感是不一样的。有的事情你做成了你并不会产生什么感觉,可是有的事情你做成了就会觉得非常骄傲。但是大家应该注意,有些事情它的成就感很高但是这件事情可能是很容易做成功的,可是有些人就以这件事为骄傲,并且沉迷在这个有成就感的感觉中无法自拔。这样是非常可怕的,这会慢慢消磨你的向前进的意志。这件事情给了你无比高的自豪感,你就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然后就不会再继续努力,最后会变得越来越颓废。

以己之长克人之短,靠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部分,同样也有自己的不足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发现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然后改正自己。或者是发现自己的长处继续发扬,看到别人的短处然后警醒自己。可是有些人就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从这其中得到一些优越感,让自己觉得自己非常棒。如果你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那你就离成功越来越远了。

一个人能够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人都是要有进取心的,有些人暂时是不成功的,但是他的进取心非常强,可是这样的人一般都会越过越失意,为什么呢?因为他越接受这样的快餐信息就会越觉得自己现在的经济水平可以支撑起这样的生活,他不需要有多么的努力,因为这样就够好了。自己的上进心已经得到了满足,又怎么会再努力呢!

过度依赖既有可行路径,封闭学习的通道

现代社会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想着学习其他人的方法,走他人走过的路。借鉴前人的经验是非常好的,可是不能一味的跟着其他人的可行的路径走,而自己从来不去学习,不动脑子。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你可以学习别人,但不能全部采取,可能对他适用的路对现在的你来说就不适用了,所以一定不能封闭自己的学习通道,过度的依赖别人走过的路。


user avatar   yituo-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常常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真正的生活”还没有开始。

潜意识里总是幻想着自己还拥有大把时间,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自己以后肯定会变得特别厉害。

总感觉自己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去弥补那些现在阶段该去做却不做的事情吧。


其实你也不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呀,只是你总是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会突然变好,幻想着自己以后的生活肯定是特别美好和幸福的。

你总是在“等”,等着有一天,自己会突然改变,颠覆现在的状态。

“期待”和“等”,才是把一个人变的越来越废的关键吧。

01

啊别怕,先别着急责怪自己。

因为看完这篇的你,你会对自己有个全新的认识,并且明确目标,不再“等”下去。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同在于,

有些人清醒了过来,有些人因为不敢面对现实,选择沉睡。

先给你科普一个点哦。

其实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对于时间主观的感受,是在我们整个人生中不断变化的。

比如:

婴儿时期,对于时间的概念,是在饿与不饿之间。

幼儿时期,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逐渐从无时间概念的状态中走出来。

青少年时期,觉得时间和未来对于自己是遥远的,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

青年时期,这个时候,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变得更具有现实感了,我们会认识到,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去完成一些事情。《拖延心理学》

在我们十一二岁的青少年的时候,我们心里对于时间的感受是毫不在意的,因为未来在当时的我们面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当时会觉得时间是无限的。

没问题,十一二岁有这样的心理理所当然,这个社会不会要求我们什么,未来还远。

可怕的是,在我们长大过程中,随着时间流逝,有一些人他们会固执的,坚守青少年时期的自己对于时间无限,和自己以后有无限可能性的感觉。

迟迟不肯实际立刻马上的去做一些事情,总是在拖延,拖延现阶段自己该做的事儿,认为自己以后还有大把时间。


02

不止是大学生,还有很多成年人,

甚至三十以上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对于时间的感受,对于时间的感知与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相符合,他们对于时间的认知仍然停留在青少年时期,可怕的是青少年对于时间的流逝是毫不在意的。

他们被困在了青少年时期的时间概念中。

英语明天再背,作业明天再写,工作计划明天再整理,成绩变得越来越差,工作变得不上不下,自己对于自己未来的幻想,被现实撞击的粉碎,一点一点的刷新自己梦想的下限,最后变成了淹没在人流中的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希望你能意识到,

对于时间概念的混淆和拖延这件事,就像温水煮青蛙,我们不会直接掩埋在社会里,他会慢慢的让我们一点一点放弃自己,直到自己年纪变成一个很难再再做事情的一个年纪,也就变成题目说的那样,慢慢废掉。

到时候,自己就像大多数的父辈一样,会给自己的孩子说,父亲年纪大了,好多事情已经不行了,你要努力,又重新把自己未完成的幻想,重新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才是把一个人变的越来越废的关键吧....


03

在你作出改变之前,希望你能先意识到,什么才是自己变得越来越废的关键,知道原因之后,才能清醒,才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

如果你明白了我上面说的这个点,感觉自己清醒了过来,别怕,一切都还来得及。

因为你还有很多时间,只要你现在愿意改变,你随时都有可能是一匹直刺终点的黑马。

小杯子我有几个建议,可以帮到清醒后的你:

(啊看到这里的你,别忘了点个赞啊,如果没有大段时间看下去,可以点赞码住慢慢看,点赞也会加深自己的记忆点,不容易让自己快速遗忘的。)

1).清醒之后,想明白自己当下【最迫切的目标,给自己做取舍】。

当你清醒之后,先冷静的想一想自己目前,最迫切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是想办法赚钱养家?还是该好好学习准备考研?还是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

然后去细分你现在最迫切的目标,把他变成一步一步可以实现的脚步,比如你是个学生,想要在半年内赚到一万块钱,然后你就以一万块钱为中心点,往外延伸,把你想到的所有办法,并且自己可以做的计划,全部都列上去。

然后具体到,每周,每天,该做什么事情,然后坚持走下去,你就可以完成这个目标。

这只是一个短期的目标,你需要做的是一个长期的,完成一个目标之后,要不断的重新规划出自己的新目标,坚持下去,你总会变得越来越优秀的。

你也可以像我一样,给自己的人生做规划,做导图,其实人的提升在我眼里就只分我思维导图里这几个方面,把自己这几个方面做好,就够了。


2).留意精力,不要被【新鲜信息】过度营销了。

现在乱七八糟的信息太多了,想看的不想看的统统都会推送到你的面前,你一不留神看到了娱乐圈的新消息,然后就下意识的点了进去,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你已经在这里沉浸了半个小时了。

明明你是想在图书馆看会书,可无意的沉浸完半个小时后,你已经没有任何其他精力和心思再去看和学习有关的内容了。

仅有的精力,在你一不留神当中,就被消耗掉了。

学会管理自己的精力,远比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重要的多。《精力管理》

所以你知道吗?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精力,非常少,并且极其珍贵,在你稍微不留神的时候,就会被各种没用的“新鲜信息”营销掉了。

所以认识到自己精力的珍贵性,不要被垃圾信息干扰,这是第二点。

3).千万千万不要想着自己做一个【自律】的人。

我觉得鸡汤最害人的点,就在于,他只是在激励我们,激励我们让我们变的焦虑,却不告诉我们方法,然后我们一边焦虑,一边痛苦。

“自律”是鸡汤中,最大的谎言,一个优秀的人绝对不是靠着自律和鸡汤前行,自律其实是自我欺骗。

你可能会一脸懵逼?啥?杯子你是在忽悠我吗!(啊别急,往下看)

自律是主观的意识,就是当你想到你今天要减肥,只能吃各种蔬菜沙拉的时候,你脑子里对应就会出现炸鸡的味道,然后自己脑子里出现各种争执,今天是吃炸鸡还是吃沙拉,最后变成,要不今天放纵一次吧,吃一次炸鸡。

纠结完,你脑子里就会觉得,自律好痛苦并且非常累。

成功的人靠的是“习惯”而不是自律。

你又要说了,这两个不一样吗?当然不一样!!!

当你把一件事情变成习惯的时候,所引发的想法和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类本身的行为有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自动反应或对于某种需求或紧急情况作出的应激反应。《 精力管理

解释一下,就是说,你不会纠结自己每天要不要吃饭,每天要不要穿衣服,每天要不要走路,这些行为已经变成你潜意识里的习惯和需求了,你每天做这些事情,也并不会觉得累。

看到习惯和自律的区别了吗。

一心想着自律只会让你自己变得很累,任何人都一样,没有人可以坚持下去,而主观培养好的习惯,才是将你变优秀,提高行动力的根本。

虽然培养习惯刚开始很难,但是坚持下来,你会越来越轻松,你也会变的越来越好。

所以在你作出改变的路上,千万千万,不要想着自己要自律了,那样只会让你痛苦不堪。


4).做事情,不要先想,再做,而是【先做,再想】。

其实人很奇怪,人是一个不喜欢改变,但是适应力很强的生物。

一个人去学习的过程就像骑自行车,刚开始蹬的时候,会很难,很累,但是一旦齿轮开始运转起来,就会很轻松。

【五分钟起步法】就是这样的原理:

当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去想这件事情怎么做,而是直接开始,去做五分钟,告诉自己,我只要坚持五分钟就好了,而往往你开始五分钟之后,你就像一个运转的齿轮,很容易就坚持下来,完成你要完成的任务了。

啊我每次都是这样开始完成我的工作计划的。


最后,希望你能知道,没有人可以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即使我已经写的很明白了,要不要去面对,还是要看你自己,要你自己下定决心去面对,时间总会给你一个答案,不管是好是坏。


终于码完字了,感谢你看到了现在。

杯子我从上午码字到下午六点,如果觉得有用,别忘了点个赞,我会很感谢您的认可的,也会激励我继续写出好的内容。

点赞也会加深,您对这篇内容的记忆,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关注 @零零 随时看以往的高质量回答。


user avatar   pig-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是好友今天发给我的,我感觉非常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与迷惘的人共勉~快来看看你占了几条把,调整起来!

1、习惯性等待,总是要准备好了才开始,要等一个机会才行动

2、经常宅在家里,三餐外卖,不出门不社交,好吃懒做

3、随波逐流,在小喽喽里扎堆,不会思考,经常被身边的人带节奏

4、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总因为一点小事莫名烦躁

5、喜欢靠别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恋爱靠对象,实际上,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

6、兴趣广泛,什么都想学,却什么都学不好,把注意力分散给了太多东西,没有一项精通

7、瘫在底层的舒适圈,沉侵于熟悉的环境和事物,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混吃等死

8、抱怨上瘾,一遇到事情就各种发牢骚,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9、活在幻想里,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总是把自己当成生活的主角,幻想自己一夜爆火,一夜暴富。幻想久了,容易幻灭。

10、沉溺于赚超出认知的快钱,不想在学技能和本领,用劳动换钱

11、沉溺于夸奖。最能毁掉一个人的方式不是攻击诋毁,而是无底线的捧杀

12、埋头苦工,做机械性的重复性工作,时间长效率低,不思考不总结

13、浮躁,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想一出是一出,持久力差,总想一天就看到效果

14、沉迷于吃瓜的快感,只关心明星八卦,在网络上指点风云,却不记得爸妈生日

15、习惯把事情交给无数个明天,明天开始自律,明天开始学习。。

16、自私,不知道怎么爱别人,没什么真正的朋友,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17、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白天不起,晚上不睡,没有目标和规划,透支健康和时间

18、娱乐至死,总是沉迷在刷刷刷,却静不下心来读一本书,学一门新技能

19、格局太小,喜欢贪小便宜、八卦、发脾气、放弃自己。。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20、总是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经常觉得自己很差劲,“我天生”、“我不行”、“我不可以”

21、害怕孤独,总是被捆绑合群,害怕被世界抛弃

22、目光短浅,眼界窄,总是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3、自我感动式的努力,把偷懒当成常规操作,把努力当成了不起的事情

24、耻于求助,从不提问,害怕向别人暴露自己的无能无知,担心被拒绝,被瞧不起。

25、喜欢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当个样子货,习惯性懒惰,表演式努力

26、过度追求优越感,喜欢找比自己没用的人,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厉害

27、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时间还很充裕,没有紧迫感,喜欢给懒惰找借口

28、不懂拒绝,总是无意识的瞎忙活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毫无长进。

以上全部图文摘自好友的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

我是 @伴瘦人

一个喜欢分享、爱码字的妈妈

没别的,就想您点赞支持下~ (PS:附上几篇好评的回答,供大家参考哦)

生活类极简生活好性格好习惯健康减肥办公神器家居好物生活好物宝藏国货家居服好物
减肥类减肥冷知识如何抑制饥饿感办公室低卡零食减肥低卡零食减肥好物黑咖啡健康酸奶健康饮料平价低卡零食
母婴类:孩子周岁礼新生宝宝礼宝宝健康零食三岁礼物玩具孕妇零食孩子圣诞礼宝宝满月礼孕期护肤好物孩子新年礼物儿童礼物合集
礼物类:春季串门礼年货美食三八礼物母亲礼物父母长辈礼物情侣礼物


user avatar   wang-yi-kan-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7年:“让压力见鬼去吧…我就是失败…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43岁的 Shoku Uibori 说。

他并不孤单,在日本,像他这样“废掉”的人有一百万。


在日本,一切都具有两面性。餐馆和酒吧总是人满为患,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部分顾客都在独自用餐;不论任何时候,从山手线到中央本线,都能看到疲惫不堪的白领。

和这些置身于人潮、拼命活着的社会人不同,在无数个霓虹灯照不到的地方,有一群“失踪人口”,他们从拥挤的社会生活中悄然撤出,终日闭门不出,以一种近乎诡异的方式“调节着日本的平衡”。


“失踪了的100万人口”

佐藤,22岁。

睡眠时间:一天16小时。

朋友数:0。

不上学,不工作,没有固定收入。家里蹲4年,对半径3米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一天也不曾离开过六张塌塌米大小的单间公寓。


——以上是《欢迎加入日本废柴协会!》的主角设定。说起来有点荒诞,这是一部没有任何魔幻色彩的,仅仅是在叙述的现实剧。


在日本生活的半年期间,越南摄影师 Maika Elan 见到了不少活生生的“佐藤”,他们被称为 Hikikomori,蛰居族。



43岁的 Shoku Uibori 就是“失踪人口”的一员。Maika Elan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7年。偶尔,他会在深夜出门,前往 7-11 购买泡面和啤酒。


他曾是一名商人,拥有过自己的公司。破产后,他整日把自己锁在屋中读书。10平米的房间就像一个当代孤独实验室,尘世的气味被隔绝在外。在这里,一切软弱和不健全都因缺乏参照物而变得无可指摘。


“就像仓鼠爱它的笼子,没有笼子,仓鼠会不知所措。”



Shoku Uibori 并不孤单。像他这样的蛰居族,日本大概有100万。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定义,“蛰居族”有着共同的特征:拒绝参与社会生活,特别是上学或工作;没有任何亲密的社会关系,“失踪”时间超过6个月。


而最高记录者,蛰居时间长达40年。



据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15到39岁之间的蛰居人数达到54.1万人,其中80%是男性,且大多数人拥有硕士学历。


而研究人员则认为,真实的数字远远不止于此。


由于这项调查把40岁以上的人排除在外,蛰居族们又有自我隐藏的特性,九州大学教授、神经精神病学家加藤孝宏推测,目前至少有100万日本人处于“隐居”状态,约占总人口的1%。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一百万人“消失”了,不社交,不工作,长达数年渺无音信。


情况稍微好一点的,会趁夜晚没人的时候出去溜达一圈,比较严重的,则拒绝走出房门,年迈的父母只能通过食物包装袋来确定他们是否还活着。



“其实他们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意识地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每天就是看书、上网、玩游戏。”加藤博士称。


蛰居者喜久井田在《我为什么不停地玩电子游戏》的网络日志中写道:“从7岁开始,我不再上学。洗脸,换衣服,吃饭,做完这几件事,上班族出门上班,学生出门上课,我开始我的游戏。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内心的压力大到足够杀死一只恐龙,但有游戏可玩,我不至于疯掉或者自杀。”




这些人里,有的是遭遇校园暴力后不愿意去上学的孩子;有些则是成年人,因为失业或者求职失败,回到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勇气出去。


除此之外,父母离异、考试失利、感情创伤,都有可能让他们产生“劣等感”,进而陷入一种“未战先忧败”的死循环之中——“逃避”,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抚慰这种情绪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毕竟,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我也知道这是不正常的,但我不想改变。这里(房间)感觉很安全。”



“薪资冻涨、未来不明,我们向下沉沦”

“通常来说,这些人的适应力比普通人差,一旦发生某种‘突变’,他们往往会觉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加藤博士说。


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学者安迪·弗隆,则把日本的“蛰居族”现象与日本经济的兴衰联系起来。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的“高度经济增长期”,日本社会就出现了大范围的“不登校”现象。


及至昭和与平成年号交接的历史时刻,空前繁荣的泡沫经济迎来了破灭。与此同时,1990年,青少年蛰居问题首次见诸报端。


2000年前后,由蛰居者实施的恶性犯罪案件接连发生,一名隐蔽了10年的青年杀死了父母,才终于让这个群体彻底浮出水面。



当然,这并非日本社会所独有的现象。自从“双失(失学失业)青年”于2004年在香港被发现之后,在台湾、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地也相继发现“蛰居族”的存在。


有研究者称,所有发达社会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经济衰退严重、失业率高的地区更是如此。


但不同的是,日本年轻人遭遇了其他发达国家年轻人不曾经历过的、旷日持久的经济停滞。在安迪·弗隆看来,泡沫经济的破灭切断了“高分数-好大学-好工作”的“传送带”,日本年轻人失去了父辈所拥有的“终身制”工作,转而迎来打短工、打零工的短期就业局面。



经济遭遇重创的同时,原有的价值观也受到极大冲击。


如今的日本年轻一代远离了父辈所信奉的一切。泡沫时代积累下来的物质基础,不仅赋予了他们对自由和享乐的想象,同时也带来了垮塌的可能——对于他们而言,像父辈一样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简直是对生命的浪费”。


就如村上龙在谈到《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时说的那样:“很多人想活得我行我素,选择非正统的工作,或者不按社会规则行事。”


但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只会让生活变得更艰难——在日本社会,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仍然是某种铁律般的生存法则,即使它令人倍感压力。而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人,只能带着耻辱感活着。





“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而变得更好”,蛰居者认为,与其面对疲软无望的未来,不如另辟蹊径。


“逃跑,只有逃跑的时候,我才是我自己。”


调查还显示,“男逃兵”的数量要远高于“女逃兵”,在日本,男性往往从初中起就感受到压力,因为将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两三年的表现。


另一方面,大多数蛰居族来自相对优渥的中产家庭,他们通常被寄予更高的期望。


“在西方社会,如果一个人窝在家里,他们会被告知要出门。”加藤博士说:“但是,很多时候,日本父母无法狠心切断孩子的经济来源,尽管经济不景气,仍然无限期地赡养他们。”



不光是年轻人,近年来,40岁以上的蛰居人数正在增加,而这往往是从被裁员开始的。


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生活会变得异常艰难。因此,很多年纪较大又没有父母依靠的蛰居族会在“隐退”之前,上班一段时间来积累生存资本。


与世隔绝的时间越长,蛰居族就越难走出家门。


22岁那年成了蛰居男的Yoshiko,起初还会出门买东西,后来网购的普及,打消了他出门的唯一念头。他现在已经55岁,不再出门。


逃避到极限,就无限趋于死亡,连走路、吃饭、呼吸都困难。



“被需要的感觉,是我努力的动力”

一些本该以天下为己任的“青年志士”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铩羽而归,隐世而居。这令安倍晋三的政府深感不安。


对于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来说,萎缩的一代,既是经济的危机,也是社会的隐患。


2015年,日本千叶市设立第一所“虚拟高中”。次年年末,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以专人登门拜访的方式促进这个国家萎靡的劳动力。


Oguri Ayako是Maika Elan认识的第一位“租赁姐妹”,她来自社工组织“新起点”,专门负责与蛰居者定期写信、联系。



“‘蛰居’是一种与社会解除联结的状态。不要心急,你可以一次一次地系上小结。”


2016年8月,时年36岁,已有7年“隐居”史的 Ikuo Nakamura 见到了第一次来家里探访的“租赁姐妹” Oguri Ayako。几个月过去,慢慢地,在对方的帮助下,Ikuo Nakamura开始逐渐恢复。


最近,摄影师Elan得知,两人在那之后便坠入了爱河,且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而Ikuo Nakamura 也尝试着成为一名“租赁兄弟”,以期帮助更多的蛰居族打开心扉。


事实上,这项工作并不轻松。蛰居者从“杳无音信”到“开始回信”,有时需要几个月乃至十几个月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Oguri Ayako 少不了对着门自说自话,诉说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而换来的往往是一段死寂般的沉默。





当蛰居族们开始慢慢习惯“租赁姐妹”的存在后,他们首先会以回信的方式打开自己,渐而过渡到电话聊天、打开房门,甚至是一起外出看电影。


而最终目的,则指向“职业技能培训”,好让蛰居族们开始新的生活。



“我在Twitter上遇到的一位女性,她希望我为她拍照,这件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曾经的蛰居族木村说。“当你觉得你是被需要的,你就想要付出努力,特别是当对方是异性的时候。”


除了木村之外,Elan 还跟随 Oguri Ayako 拜访了11名蛰居族。在接触这个群体之前,Elan 承认,起初她认为这些人既懒惰又自私,不过是“日本经济萎靡不振的寄生虫”。


但随着她对蛰居族的了解越发深入,她看到了他们的细腻和敏锐,也有了更多的发现。


“他们在思想上备受折磨,为自己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工作而感到痛苦。他们想去外面的世界,想结交朋友和情人。”


至于自己的摄影项目,Elan最想拍到的是蛰居族在“租赁姐妹”的带领下,踏出房门的那一刻。


“我不知道那一刻是否会非常戏剧化,还是平静如常。只是,在漫长的禁闭后,他们打开门,迈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被阳光照射的那个时刻,难道不值得记录吗?


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值得一看呢。”

(完整图集请关注公众号:pic163)


参考文章

[1]It felt safe here,Witness,Maika Elan

[2]A psychological ailment called 'hikikomori' is imprisoning 500,000 Japanese people in their homes — and it's more of a threat than ever,Alexandra Ma

[3]Pictures Reveal the Isolated Lives of Japan’s Social Recluses,Laurence Butet-Roch

[4]Japan’s extreme recluses are coming together to create a newspaper for social outcasts,Isabella Steger

[5]《隐蔽青年:症候群及其援助路径的探索》,杨锃

[6]《日本青少年蛰居问题分析》,师艳荣


摄影 / Maika Elan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废掉的途径太多了,说一个大家不常说的。

举个一直让我难以释怀的例子。a和b,数学专业,top2大学同学。a明显更出色。a大学四年每天勤奋刻苦,从来不在11点之前回寝室,从来不在7点之后起床。他每次放假,从图书馆借出十几本书来看。志从高远,熟读菲尔兹、沃尔夫得主生平简历,立志成为世界数学的领军人物,为数学开疆扩土。不负众望,毕业时被常青藤录取,代数数论专业,菲尔兹奖得主的徒孙。(顺便说一句,代数数论的基础有代数几何、代数数论、自守形式等,每一门都可以要人半条命。)

b同学则差很多,经常星际、dota,毕业保研到一所普通985,选个简单的,容易出文章的方向。

结果呢?a研究师爷的一个猜想,证明错了,没毕业。三十岁拿着本科毕业证到处找工作。b博士顺利毕业,发了好几篇sci,留校,毕业三年成为985副教授。

爬珠峰的人很多。人们只记得登顶者的荣耀,却看不见珠峰路上尸野遍地,白骨皑皑。这些白骨,算是废掉了吧。




                 

相关话题

  打小报告为什么是不好的?小孩子打小报告应该怎么教育? 
  即将步入社会的男生应该注意什么?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妄想幻觉,言语混乱? 
  一女工工地上撞见一男工随地撒尿,嫌晦气向对方索赔,在民警的协调下索赔成功,如何看待这起纠纷? 
  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真实? 
  请问怎样才算接纳自己呢? 
  如果好人没好报,为什么我们还要做好人? 
  从眼睛或者眼神就能看透一个人吗? 
  人类自称自己为“人”,那老虎、大象、猩猩、海豚自称自己为什么? 
  不敢与人交流,觉得自己无趣,感觉自己就像个小丑,我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如何透过身边小事发现某些大趋势?
下一个讨论
东欧剧变后的东欧国家现状如何呢?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