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我问了问自己:
有多少时候为了凑免运费我会买一堆鸡零狗碎的东西?
有多少时候为了折扣我买了三双四双五双不穿的鞋?
还有多少时候本想买一颗纽扣却为了凑单而买了一辈子都用不完的纽扣?
……
当我们在担心孩子,批评孩子或者指责商家无良的时候,或许也该静下心来想一想,作为家长,除了告诉孩子不要掉进商家的陷阱之外,还能做什么?
商家趋利,不是所有的商家都能奉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标准的,改变别人很难,但是为什么改变自己也那么的难?如果改变自己做不到,我们又如何能对孩子这样苛责?
毛毛虫小的时候我经常带她逛名品折扣店,然后看见特别好的折扣就很想买。
有一次,娃说:妈妈,这件衣服几乎一模一样的我已经有好几件了,我真的不需要了。
我愣了一下,仔细一想,的确是这样。为了便宜囤的衣服经常忘记,然后娃长得快,等想起来了衣服就小了。于是每年收拾衣服总能有一些全新的带着标签的衣服要送给朋友或者捐赠给儿童医院。
盲盒类也好,游戏卡也罢,孩子买的时候会不会想,买这个干什么呢?有用吗?
毛毛虫特别喜欢买书,我会带着她对她的心愿书单进行分类,哪些只是好奇想看一下,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去图书馆借。如果是想看一遍不想留存的,我们或者可以借,借不到的话可以等一等,看有没有折扣。如果是以前看过觉得特别好看,并且有留存价值的,那我们可以考虑买,即使没有很好的折扣也可以买。
于是,她每次给我的心愿书单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小标记,来表明这个书是属于借的类别,还是买的类别。
其实,很多时候,思考筛选的过程就是避免冲动的过程。
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物质的冗余也是一种压力,家里的空间也是很有价值的,当这些空间堆满了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物品时,我们是在舍本逐末啊!
冲动消费是个陷阱,那么在帮孩子逃出这样的陷阱的同时,我们要给孩子一些力量,同他们一起努力。
我们挡不住洪水般铺天盖地而来的营销手段,我们却能和孩子一起将洪水疏导成涓涓细流。
孩子,这件事不是你们的错,冲动消费很难抵挡,爸爸妈妈也做得不是特别好,但是没关系,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加油!
我觉得买盲盒挺好的,首先盲盒这种东西受欢迎是不分年代不分年龄段的,当年有小孩子买小浣熊的水浒卡片,成年人买刮刮卡;现在小学生有了新的卡牌,成年人也有了泡泡玛特。人都喜欢惊喜,喜欢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感觉,买盲盒总比赌博好。对于小孩子,零花钱本来就是用来开心的,觉得开盲盒和收集卡片最开心没什么不好,没必要妖魔化盲盒。
相比于买别的,我觉得买盲盒对于小学生还有额外的好处。比如可以提早体验盲盒制度坑的地方,增强对gacha抽卡类手游的抵抗力。抽卡类手游的糖衣比实体盲盒厚得多,也更有诱惑力。一来手游里的抽卡开始时都是免费的,会先用一些免费爽的机会和X连保底的机制引导玩家付费抽卡,而实体盲盒每一个都要花钱,就少了很多套路,小学生能够对自己每次搏一搏付出的成本有确切的认知。二来手游抽卡即使抽到重复的也会给一些额外的好处,比如让那个卡片变得更强或者兑换成碎片之类,而盲盒抽到重复或者不想要的对自己来说基本就是一无所获,小学生也能明确盲盒的风险和搏失败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比较穷,就我个人体验而言,小时候对钱的数额是最敏感的,丢个五毛钱都得心疼半天。小学的时候我买过方便面和卡包集过水浒龙珠之类的,买一包卡出来发现都有了白买了的感觉是真的痛苦,直接导致我长大以后玩抽卡类手游的时候都非常克制,从来没有专门为抽卡氪过金。我并不是抵制抽卡类手游,也不是鼓励买盲盒,只是觉得生在这个时代迟早会接触这种东西,先接触实体盲盒再接触游戏里的盲盒比直接接触后者好得多。
另一个好处就是这些盲盒卡片本身也是小学生的社交手段,我有个小学同学零花钱比较充足,人也大方,买到重复的卡片之后就会来问我们有没有,没有的话直接送。也就是盲盒有这样的效果,能让把零花钱看得很重的小孩子肯无缘无故把自己买到的东西全部送人。小学的时候我们关系比较好的基本都是住得比较近或者平时也一起玩的发小,这位慷慨的同学跟我们住得很远,平时一起玩的机会也不多,但跟我们每个人关系都很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卡片。我小时候因为零花钱少,对小伙伴还是挺抠的,但是盲盒这种就抽到重复的确实没用,也只能送给别人。不过很快就能体会到送别人的好处,因为下次别人买到重的也会送我,慢慢也就乐于分享了,不会太计较一时的得失。买盲盒能培养小学生这方面的意识,还能收获同学的欢迎,相比于拿零花钱买其他东西其实挺赚的。
引导?不可能的,别做梦了,有这时间干点啥不比“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划算?
先说为什么盲盒会流行,大家也应该猜得到,这是国内合法途径唯一的带有即开型赌博性质的活动。
好,现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赌博就这么吸引人呢?
因为这是一种不用付出就(可能)有收获的方式。
初入赌博的人,心态大致是这样的:随便点几下,哎呀一不小心赢了,这么随便一弄比一天辛辛苦苦赚的还多,再来几下,输了,不着急就当交学费了,下一把吸取教训赢回来。
人脑是会自我欺骗的。赢了,就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赚,输了,找个理由屏蔽这段记忆,时间长了就会把“赌”这种行为和“赚”的成就感绑定起来。这种自我暗示的成就感如此强烈,以至于能够让其他一切正面刺激相比起来微不足道。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赌鬼忏悔的时候哭天抹地,剁手指的大有人在,一旦坐回赌桌前面就把所有悔改都抛在一边,赌老婆赌房子赌命都不在话下。他们的大脑在强烈的刺激作用下,已经丧失了正常人的逻辑思考能力,普通的劝说对这个阶段的赌鬼不起任何作用。
赌鬼的问题就谈这么多,接下来谈下一个话题:盲盒算不算赌。
熟悉我的各位应该清楚我的习惯,我对法律一向是不怎么尊重的。或许现行法律对盲盒没有规定,但我就是要说,盲盒,就是赌,而且是相对比较高级的赌。
什么叫高级?记得我刚才的分析吗?赌博的刺激分两种,赢了,要觉得赚,输了,要暗示你觉得不亏,双管齐下,赌性才能养成,大脑的思考方式才能改变。
说个题外话,网络游戏的开箱子,按理来说是个源远流长的赌法,但是一直不瘟不火,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托儿和被托儿重点盯防的土豪的俱乐部,缺少普通玩家的参与,为什么?就是因为传统开箱没有让参与者觉得“不亏”的止损手段。玩家出钱,买了箱子,一点开瞬间收益归零,这种挫败感很容易让预算不足的玩家触碰到心理防线从而及时收手。
后来的网游注意到这一点,很快把宣传放在了“不亏”的暗示上,什么开场就送多少多少(暗示你充值多少钱之前都是赚),什么官方人民币回收(暗示充值不至于血本无归触及底线),什么装备可分解高级材料(保底心态),都是引诱普通,好吧,说实话,穷鬼玩家,也力所能及的参与开箱抽卡之类的赌博性质充值中来,毕竟现在煤老板有点不够用了,不能总薅一只羊是不是?
说完了网游咱们说回盲盒,为什么我说“盲盒是一种高级赌博”,就是因为盲盒的机制在竭力强化“输了不亏”的心理暗示。
-盲盒的内容物本身就有一定的价值,不会打开后一文不值。
-官方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现金回收渠道,包括鼓励玩家直接交易等,确保参与者有直接的变现止损手段。
-成套物品有一定价值,不至于开出垃圾直接打击参与者心态,同时对于整个市场而言,不成套的物品等于是暗中缩减了开出来的物品的数量,强制已经成套的物品升职。
所谓“高级赌博”,就是让你亏钱了“不觉得”。线下赌场靠的是气氛营造让你觉得是来玩而不是来送钱的,各种线上开箱线下盲盒依靠的,就是上面这些常见手法了。
既然盲盒在心理暗示和渠道推广方面已经做的这么完善,在缺少强力监管手段的前提下,又怎么可能让普通人拒绝这种高级赌博的诱惑呢?
赌的事就先讲这么多,有空的话讲讲未成年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