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不是这么算的
大宗商品这玩意,价格涨涨跌跌很正常的
目前国内需求很旺盛,但国外的铁矿石并不是满产,尤其是巴西,疫情严重,开工并不怎么好
再加上现在很多的资金进入中国,全世界还有利息的国家债券,主要的目前也就中国了
下游需求旺盛、上游供给不足,中间资金充足
涨价,是必然的一个事情,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律,和蠢不蠢没啥关系。
而且,现在国外机电、家电、工业品需求旺盛,全球可以采购的地方不多,中国是首选,国内企业可以一定程度上将成本转移出去的。
今年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一个月钢铁价格涨了一千多,这是二十年没有过的行情
就现在这样,下游还有企业买不到货,尤其是板材。
这轮疫情,转移到中国的供应链转移不回去了,我们的制造业明后年都好看
但是,铁矿石好日子并不久了
随着我们的钢铁蓄积量的增加,废钢炼钢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随着我们在非洲铁矿的开采,铁矿石的来源也会多元化
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罪犯国的日子会越来越差
在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时代,一个大国,布局未来的才是主要矛盾
铁矿石涨价的这点钱,是非常多非常多的,但是在国家长久的政治利益面前,这都不叫事,这点成本都接受不了,还能搞啥。
罪犯国这些砖家,眼睛看着眼前的蝇头小利,却不知道未来自己的苦日子在后头呢。
为什么苦日子在后头?
年底的经济有多火爆?
我们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比想象的还要快,有多快?
为什么作为这个市场上的头号大买家,掌握那么巨大的市场份额情况下,我们仍然无法掌握定价权,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本一直坚持去产能,环评,很多钢铁产能被缩减了。
今年因为疫情,保就业、保增长,放开了地方财政和“铁公机”,钢铁需求一路飙升起来。
澳袋自己加戏而已。
再怎么着,他们国内铁矿、煤炭、农业都不是同一拨人,持续造成它们的内部分化也好。
我们也可以说铁矿石的溢价正好在煤炭和农产品上补回来了。葡萄酒这种东西完全是交智商税的玩意儿,大龙虾也一样,牛肉嘛,国内肉类产能正在恢复中,已经恢复到90%了(中国新闻网),正好把它们的进口肉排挤出去。
而且,煤炭、农产品被其他出口地取代后,它澳袋再想恢复市场份额就没门了。而铁矿石的价格起起落落,到时候落下去了看他们再蹦跶。
另外一方面,目前世界上的矿产资源主要被垄断财团控制。这就显示出我们正在进行的亚非拉大基建的重要性,只有把广大亚非拉欠发达地区的港口、道路、桥梁、电力建设起来了,那些蕴藏在世界各地犄角旮旯里的矿藏才能被我们利用起来,才能分散我们的进口来源。
总之,既然已经决定要扇巴掌了,就要扇出效果来。造成澳袋内部分裂也是好的。
愚就愚呗,我们何曾聪明过?(在他们看来)
科尔斯超市在今年圣诞节前推出了半价龙虾,西澳岩龙虾价格降至每只20澳元(1澳元约合4.93元人民币),伍尔沃斯超市的售价与之相同。
在Brolos Fresh,一只1.5公斤重的龙虾卖100澳元,但埃默里表示,一年前,这样的龙虾会被运往中国,卖到250澳元。
中国是澳大利亚龙虾最大的出口市场。澳政府数据显示,在2018至2019年度,该国龙虾出口额共计7.5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35.34亿元),其中约94%销往中国。
一只龙虾在澳袋卖20澳元,在我们这卖250澳元,这不是智商税是什么?还养着他们一群人就业。
综合因素很多,表面原因是:需求、政策、供给、国际关系、定价权浮动,触发了大宗商品的价格浮动。
根本的原因是:疫情一年,各国印钞太多了。
但欧美疫情又一直高烧不退。没法生产。巨量游资无处可去。没地方投资。
他需要把钱借出去或投资出去。
那就无非这么几个结果:
1,冲向债市——疯狂往外借。直到有能力抵押和借贷的人越来越少,游资依然很多,债市溢出。
(债市最主要的出口,是楼市。楼市通常跟债市紧密挂钩。债市游资多了,房市就水涨船高——很多人借钱买房。全球如此。所以房价跟涨。)
2,冲向股市。美股道琼斯突破3万点。日本韩国甚至印度,都是创历史最高点。科技医药芯片领涨。全世界除了A股,没一个不牛市的。(评论说的对,A股也算是阳线。出了千元股,只是没那么牛而已。)
股市已经与基本面完全脱钩。(基本面的意思,是制造啦,生产啦,国计民生啦相关。然后估值很正常的这种。称为基本面。就这么理解吧。本质就这个意思。)
3,冲向大宗商品市场。逻辑请参考2010年蒜你狠事件。我后文也单独解释了这个逻辑。
4,冲向原油。原油也属大宗。同上。
5,冲向其他需求。比如。。。比特币。
如上。根本原因,就是印钞太多了。
这是主因。
政策/定价/需求/国际关系引发价格波动→国际资本(游资)趁机杀入→疯涨。
我看到中国钢协副会长骆铁军12月6号发表谈话。他把主因,也放在“主力资金把外盘普氏指数拉高”这个方向上。
以美国为例。
美国3月16号第一次股市熔断。懂王救市。然后从4月到10月,半年时间,共印钞3.6万亿美元。接近2019年全球第四GDP的德国一年的生产总值。(德国一年4万亿。)
庞大的印钞量。
他们肯定需要全球一起“埋单”。
那就要找“标的物”。
一般而言。
美元的标的物要有三个特征。
第一,刚需。不能光是炒家炒,要有实际需求,来平摊/降低炒家的风险。比如比特币,炒到最后,脱离了基本面——大部分人都买不起了,就剩几个炒家。那就一文不值。因为没有接盘侠了。
第二,长续性。美国每年都是巨大的赤字,需要源源不断的印钞(正常年份,大约每年1万亿)。所以这个标的物不能过季就没了。那还要重新找标的物。
所以要有长续性。
第三,规模要大。小打小闹,蒜你狠这种,撑不住多少美元泡沫。当然美联储也会分散加仓,那也要有主攻方向。
你在印度哄抬房价,本质的意思不大。老百姓买不起,国家整体产值就不够折腾。游资进去,相互炒,没意义。所以不会吸引太多炒家。
必须是体量大的经济体去承担。
所以,预期一年左右的时间,大宗商品,甚至包括原油,房价,股市,全球都会涨。这是分散加仓和游资乱窜的结果。
直到疫情过去,全球恢复生产。超发的主力美元锁死了标的物,剩下游资也有了别的去处,各种价格才会平稳。
这个澳大利亚经济专家,瞎哔哔。
但我估计他心知肚明。只不过不能揭美国老底。所以趁着中澳这个事儿,借题发挥。
铁矿石今天这个问题,一定是政治环境紧张,供需平衡被打破,然后游资炒作的结果。并不仅是产地问题。哪怕是俄罗斯,巴西产地,一样会高价。跟定价权的关系已经不大了。
为了严谨,我还去真查了一下。
2007年10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小布什印钞2万亿美元。2008年4月,铁矿石价格比2007年飞涨了79.88%。2008年8月,炒家撤离,价格又直线跳水。2008年12月,价格与2007年价格大约涨了9%。
果然!
今天的局面,和当年,几乎如出一辙。且即使不考虑货币贬值因素,现在的价格离2008年的最高点,也还远着呢。
大抵是这样的。
而且很可能这才刚刚开始。
拜登上台以后,政策明确了,才水落石出。
另外。
全球有能力帮美国承担这么大泡沫的国家,并不多。屈指可数。
金融市场和各国的政策,肯定是激烈博弈。这比定价权啥的,危险大多了。
你想,这么多的废纸,闷在美国本土,这不作死吗。他们肯定是红着眼往外突围。
这几个大国,从上往下捋,中国,日本,德国,印度,法国,英国。。。在这么动荡的国际环境下,这么不好的国内经济形势下,吹泡泡,接美国的盘。谁敢!
。。。
不是。印度你闪开!
。。。
那就没说的,你死我活,拼了呗。
两边都难。
再看吧。
这一定是大的预期方向。
看国家怎么出招。
但总体而言,大宗商品的上限其实不高。不像房市。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整体活跃。
大宗不行,原料价格炒不到那么高。
因为老百姓工资不会跟涨。
原材料价格太高了,就脱离基本面。需求就疲软了。就砸手里了。
而且铁矿石这种,其实盘子太小。全球加一起,都不够一千亿的规模。对澳大利亚这种小国叫事儿,对中美德日这种2万亿美元以上的大国,涨一两百亿美元,实在是影响不了大局。就那样吧。
明年拜登上台,局面不清楚。保美元还是保美股,还不好说。
单看最近美元贬值的情况,我觉得美联储自己印钞,自己消化的这个玩法,肯定不行。这个钱,必须放出去。
只是不知道谁接。标的物是什么。
走着看吧。
这是2020澳大利亚富豪榜。
你觉得第一第二那两位把持矿业的老人家,能吃几斤澳龙?他们全家能消费多少大麦?
还是说第四名的地产商许荣茂分房给你?
想要从资本家身上完成“这个国家把钱都赚回来了”,那恐怕得革个命吧。
经济账不是这么算的。
治国不是过家家。
如果一个行业搞好了这国家就能好。
各国就不应该头疼就业。智利好好卖铜就不该暴乱。各国就会自觉效仿中美洲国家贩毒。欧盟应该全体学习塞浦路斯那样拿房地产卖护照。
说到房地产,中国房地产这么赚钱,各位分到多少?你没买房子的时候,支不支持房价上涨?如果全世界热钱都来炒咱家房市,到时候你会不会来句“中又赢”?
你不会,因为涉及切身利益的时候,人都会聪明起来。只有各行各业繁荣,你才能过得好。你这辈子什么时候指望过资本家挣大钱之后顺带缴的那点税,给你的间接好处?你只想涨工资对不对,实在不济别失业对不对。
题目中这个“名嘴”说:
他扬言“中国的贸易侵略‘在政治上是聪明的’,但‘在经济上是愚蠢的’。”
你看,本地人还是明白的,他还是知道政治上被摆了一道的。我们就是在打就业,打产业门类,打到人转行,打到连五眼联盟都在瓜分澳大利亚失去的市场,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一种不可逆性,我们就知足了。而且这种情形在疫情期间会很明显。
然后才是本题的题目,他说经济上中国是“愚蠢”的..…
这是强行挂钩,好像是我们对农产品双反调查推高了铁矿石价格一样。我们中澳友好该涨也涨啊。
还有,涨价是多久我是不知道。但大麦双反是五年的税。再者说,94%的澳龙出口中国,现在这个禁令后澳龙立刻大甩卖,时间一长从业者去哪?酒庄的工人、肉厂的屠夫都去矿山?如果事情可以这么简单的话,世上哪来那么多经济危机。
我们从不指望把澳大利亚拖成朝鲜。澳大利亚再衰败,最差也是智利的水平,最后人均依然发达国家。
从长期打掉澳大利亚的产业多样性之后,我就坐等你们短期再分配。
还没有疫情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就在用矿业和农业带来的财政收入养懒人了。创新非常难,做买卖还不如打工,打工不如生孩子,生孩子不如躺平。去澳洲的留学生都明白,想找一个产研结合的氛围这里基本不存在,这一点不仅和美国没法比,连中国都不如。
可以说,澳大利亚的教育是一种输出性的服务业,一种被打造成专门出口产业。并不是说这个国家里有他们所教的那些学科。他们国家的先进产业很拉胯。
你学个软件或当个工程师,最后等着你的工作往往是赌场发牌的Dealer和711加油站。这里没有硅谷大神的创业传说,只有谁谁往中国倒卖红酒财务自由的故事。要么就是老移民盘下整个农场传奇。
说难听点,这个国家就一财富密码国。
他们缺的从来不是财政,也不是不想分配,甚至可以说对于一个资源国来说,澳大利亚的分配术已经是一流的了。问题是分配这件事本就不能解决一切。想要国家稳定还是得稳住就业,让国家多种产业富有竞争力。而分配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培养竞争力,而不是培养皿里的肉形选票,否则时间一长,人形选票必然会反噬国内政治。
而且一旦产业空心化之后,你觉得谁家分配术能顾好底层群体?世界第一强国已经用南北战争以来最大的悲剧+闹剧告诉你这事不可能了。你还以为铁矿石能把钱“赚回来”弥补“亏空”?没那么简单。
我们中国能对澳大利亚的这些行业出手,本来就是因为这些是财富密码型行业。壁垒低,可替代性高,非必须,在疫情期间本来就没必要专门买他们家的。更何况确实有产品倾销、质量不达标等现象。一切就和顺水推舟一样。
这些评论员,总是想跳过这些最基础的论证,去设置议程。在讨论“中国制裁的对不对”的过程中,默认了“中国非常刻意、恶意的制裁!”这件事。
其实不是的,最多是在合法范围内严格一下标准,将贸易限制的合理举措密集发布而已。我们不做出如此举措,这次铁矿石就不会上涨了吗?这玩意你们说了算吗?你们靠这个分配能顶住经济危机吗?
如果这样就可以让国家稳定,那疫情来的时候,你应该先涨铁矿石呀。显然,用脚投票是最具有解释力的。当时没用这招,就代表这招没多大用,现在不过是虚张声势。万一中国人喊疼了呢?
我们确实打的是政治,这不明摆着的事吗。你们全体资本家赚钱不赚钱,谁拦得住啊。
还有,资源国陷阱从来不是赔钱,恰恰是因为单一财富密码行业太挣钱。
现在澳大利亚对于这波铁矿石上涨的热情,其背面是中国对澳大利亚经济摧毁性打击的恐惧。虽然我个人暂时还不认同“摧毁”这个程度。但在此前,这是澳洲舆论的普遍情绪,因为耳熟能详的增长点全被给过一耳刮子了,心理层面的杀伤性还是有一些的。
我到希望这帮人能真的相信某一产业的涨价是可以让国家回春的。越信越好,千万不要让受制裁的行业抓紧找下家,千万不要保护各行各业的工人,赶紧迷信趁着涨价扩大生产一本万利。越快乐越好。
澳大利亚能扛到现在,靠的是到目前为止防疫防的还行。这才是2020的主题。跟少数资本家挣钱没任何关系。
需求这个东西有便是有,没有便是没有。
铁矿石的问题一点都不复杂,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已经稳定,需求回升,另外一方面是不少海外矿场因疫情缺乏足够的开采能力(只能通过出售矿场套现改善财务业绩),外加上大宗商品本身就是跟风炒作的对象,推高了铁矿石而已。
其实主要还是疫情影响,海外不少矿石生产商的矿石是堆在港口无法运,一是疫情导致当地政府再度关闭港口,令相关运输工作停滞,二是全球矿产运输船只也变得紧缺,导致运输费用大涨且无船可订。
很多人以为“铁矿石”本身需求改变了,不是的,是疫情而已。
昨天又人攻击我是
举个例子:
今年疫情导致石油大跌,美国的多家龙头企业申请破产,这时候难道不是美国人该展示一把“定价权”,拉高石油价格么?怎么就放任石油价格如此之低?美国人在页岩油页岩气没有大规模开采之前,石油价格串的妈妈都不认得,俄罗斯,委内瑞拉一众反美国家吃的盆满钵满,等美国人真的大规模搞出了页岩油页岩气,石油价格就跌了。
等美国成了石油出口国,石油都跌成啥样了。
“生产什么就跌什么”
差不多行了,需求就是需求。有便是有,没有便是没有。
淡定点。
某些唱高调的回答简直是现场版皇帝的新衣。
疫情快一年了,铁矿石一直在600到800之间徘徊。11月以来,突然从700直线拉到1000加。你管这叫疫情的原因?
疫情爆发以来的周线,注意最近的巨根
澳大利亚这哥们固然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但是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部分关键原材料高度依赖少数国家。
中国并没有禁止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仅仅担心制裁就造成了恐慌性涨价,期货市场的投机性又起到放大效应,确实是这波“疯狂的矿石”主因。
归根到底,本质原因是我们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7亿吨铁矿石。7亿吨,没有任何国家能彻底取代这个规模的需求。即使是巴西,也只能分担。
问题是把鸡蛋全放在巴西的篮子里就安全嘛?澳洲是美国的小弟,巴西就不是了?且不说外交这一层,你以为淡水河谷是什么好鸟?一手战略性淹矿玩多少年了,市值800亿刀的巨头就是修不好矿山防水坝你服不服?
中国制裁澳洲,打个红酒,大麦毫无压力,捏煤炭已经有点影响,铁矿石是完全不想打的。铁矿石是最大的生意,之所以不打就是知道得不偿失。可是你不打架不住人家碰瓷啊,市场传言四起的时候,西澳自己研究了一下说是正在考虑禁止开新矿,因为要保护原住民文化。听听这个理由,“保护原住民文化”。小弟不够多,资源不掐在自己手里,就是受制于人。
口水仗没意义,喊得再漂亮现状就是几大钢厂急得嗷嗷叫。走出去,多养小弟,特别是资源型国家的小弟,是唯一出路。过去叫殖民地,现在文明了,战略合作盟友,能驻军那种。出此之外,唯有贴钱。
铁矿石价格猛涨原因很简单就是2015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把大量的中小型铁矿关闭,原因是环评不合格。我国现在年产铁矿在10亿吨左右,国内矿平均生产成本60美元,现在均价超过130美元,只要放开环评让大量中小铁矿复产,按照历史统计数据很容易把国内铁矿产量增产到15亿吨以上,这样就可以把进口矿价打下去。另外就是由国内企业赢联盟联合开发几内亚铁矿,品味非常高,但是远离港口需要建铁路,港口才能出口中国,按照开发进度大概在2023年就可以完成基建对中国出口预计年出口铁矿量超过1亿吨。不够用的电煤也是因为环评原因中小型煤矿多封矿停产,结果中国居然缺煤了,要知道中国的煤产量常年世界第一。当然环境保护非常重要,但是可以由政府补贴矿企做环境保护,通过环评提高产量。感谢大家点赞,评论,解决铁矿价格高企方法就一个改善铁矿石供给,其实按照十四五对钢铁行业规划,就是提高短流程钢铁产量也就是用废钢炼钢的电炉钢产量,美国因为钢铁总蓄积量多以短流程钢铁厂为主,我国目前废钢年产量不足加上废钢目前属于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因此钢厂以长流程就是用铁矿石和焦炭的高炉炼钢为主,根据十四五规划把电炉钢提高到钢铁总产量的20%,这样年进口铁矿石就会减少3亿吨左右,供需矛盾会大大缓解,这就是新批准的钢铁项目都是电炉钢的原因。如果拉长时间,再有10年把电炉钢提高到中国钢铁总产量的40%,那么铁矿石进口量减少6亿吨,国际市场铁矿石就会供过于求,价格暴跌,铁矿石在中国钢铁产量暴涨之前是严重过剩的。因为主要的钢铁生产大国完成了从长流程向短流程炼钢的转变,这一过程将在十四五期间在中国发生。
这个专家就是个忽悠,他说这一番话是想搞个娱乐效果。说的好像土澳会把铁矿石赚的钱分给陷入困境的屠宰场,酒庄和农场一样。
疫情影响,全世界经济低迷,只有中国一枝独秀,出口都创了记录。这也提升了全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期待。而大宗商品的行情,从来都是大资本在背后推动。
我们看看各大投行对2021年铁矿石价格预测
高盛预计2021年全球铁矿石市场将出现2800万吨的短缺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1年全球铁矿石市场将出现3500万吨的短缺
从供给方来看,土澳和巴西是大头
而巴西的淡水河谷在去年的大坝出问题之后,产能一直上不去。11月份的出货量更是低于3千万吨。
我们的铁矿石库存量也已经低于1亿3千万吨,这是自10月份以来的最低点。高盛等大投行看在眼里,知道我们库存吃紧,大胆的调高了对铁矿石的价格预测。
大宗商品的博弈,一直是我们多少年来的痛,这个博弈还会持续很久。
看看这高涨的价格,也许我们可以打个电话问问隔壁的三哥,铁矿石有吗?
你要聊基本面,那我可就不困了。
为什么投资者总是被玩,看看这个问题和下面的某些回答,你就明白了。基本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因素众多,换言之一个现象背后,有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基本上涨了或者跌了,只抓着一个因素归因的,都是大忽悠。大忽悠的话也信的,那就是韭菜。
要聊基本面,怎么聊?一层一层分析咯。
先说全球货币政策。美联储在无限QE,国内保持积极稳健货币政策,合起来的结论:钱印得有点多。货币政策宽松,大宗商品不涨等什么呢?美国的无限QE,直接导致美元贬值,而美元与大宗商品价格本来就是反向,你说为啥大宗不涨?
然后就完了吗?当然不。毕竟无限QE很长时间了,你现在把铁矿石价格上涨完全归因于货币宽松,那严谨吗?显然还要结合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来看。这里,我们从比较权威的西本新干线上拿几张数据。
PMI指数,也就是采购经理人指数,是重要的经济先行指标。这个数据高于50意味着经济扩张,接近40意味着经济萧条。
可以看到制造业PMI指数除疫情最严重的二三月份以外,基本在50%以上。钢铁行业PMI指数,目前也在上扬,整体来说,就是国内经济正在快速复苏。
请问,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复苏的整体趋势,铁矿石价格上涨,值得奇怪吗?
要反驳所谓中国政策导致土澳加价,最终导致铁矿石涨价的言论,你再加个焦炭指数比对一下不就结了?
红色为铁矿指数,蓝色为焦炭指数。不难发现焦炭指数也在同步上涨,难道你要说澳洲的铁矿商人顺便也给焦炭加了价吗?显然是需求带动的占比更大,为啥非要往一个因素上归因呢?
接下来,再来说说几种大宗商品的库存情况
铁矿石港口库存基本与2019年底持平,低于2018年底库存。
铁矿石进口量,高于2018和2019年的水平。
而观察两种下游产品,热轧卷(红)和螺纹钢(蓝)的库存,发现两种产品的库存有明显周期性,目前的库存并没有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总结一下:
一、货币政策宽松必然推动大宗商品上涨;
二、经济复苏将进一步推动大宗商品上涨;
三、铁矿石进口量及库存量未有明显变化,下游商品库存量基本稳定。
在这三条基础上,基本上已经比较好地解释了铁矿石上涨的原因。几个企业搞什么动作,就能把宏观经济的功抢了,也是醉醉的。
当然,我也不否认企业的垄断和资本的炒作会对价格上涨推波助澜。但是真的资本炒作,根本就不会逆势来炒。换句话说,没有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因素,谁仅凭什么中澳摩擦就硬炒,最后一定死翘翘。不得不说,这位澳大利亚专家的水平,和那些行情涨了或者跌了之后,出来拿个理由搪塞投资者的“砖家”是一个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