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细思极恐,大数据已经侵入脑中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地说,在国内隐私数据保护的现状下,互联网企业获得了海量的个人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以及各种-包括但不限于手机麦克风、物理轨迹-个人数据的搜集,是可以更为精准地预测用户的可能思考方向以及行为的。

就题主的例子,有可能是:

1、题主浏览韩国信息

2、浏览行为被获取

3、系统分析题主数据,发现题主曾经关注过韩国某搞笑系列、韩式运动鞋、韩国旅行

4、题主打开B站

5、B站通过数据交换,获得题主可能关注韩国某搞笑系列,并推荐

6、题主打开京东

7、京东通过数据交换,获得题主可能关注韩式运动鞋,并推荐

8、题主打开携程

9、携程通过数据交换,获得题主可能关注韩国旅行,并推荐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媒体报道「近五成网民想远离手机」因为算法能获取自己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你也有相同感受吗? 
  大黄鱼为什么快要绝迹了? 
  有哪些「神奇」的数据获取方式? 
  如何看待滴滴 CTO 张博称,滴滴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 
  顺丰和京东,哪个更有前景?现在哪个更有实力? 
  如何评价公安官博强行泄露苍井空个人隐私? 
  如何看待 Siri 被曝泄露用户隐私,苹果回应:被录音比例不到日活 1%? 
  精通 R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代 AI 框架长什么样? 
  如何看待深圳南山法院一审认定微信好友关系不属于用户隐私?到底哪些数据属于个人隐私? 

前一个讨论
提高国民素质应当重于道德建设,还是法制建设?
下一个讨论
程序员为何高薪?





© 2025-04-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