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真实的关羽是不是被过誉了? 第1页

     

user avatar   allen-x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是侠客,是熟读春秋,以武犯禁,浪迹燕赵[1]的侠客。

他是武将,是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的武将的巅峰[2]

他还是统帅,从刘备弱小和强大,独领一师的都是关羽。刘备携民渡江的时候,是他在江陵以水军掩护;孙刘联军反攻荆州的时候,是他绝北道神出鬼没;镇守荆州的时候,还是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以统帅之姿总领军事政务,甚至让人觉得如果运气再好一点搞不好真的可以实现桃园结义的复兴汉室的愿望。这份武功放在历史上也可圈可点了。

在他生前,当世英雄之一是他的大哥,另一个对他心神往之,甚至做出了“各为其主,勿追也”的过分浪漫的举动。

在他死后,他的结义兄弟先后为此赴死,昭烈帝倾蜀汉之力也要为他报仇。他的死也象征着那个璀璨时代的终结。

大丈夫生五鼎食,死五鼎烹。

为人如此,夫复何求。

过誉?

能从一个结局并不成功的武将,成为庙堂之上与江湖之远都崇拜的神,也许过誉了。

但如果你仔细看过三国,看过关羽,你就知道这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参考

  1. ^ 幽州涿郡,今河北省
  2. ^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看待历史人物起码应该有两个角度,其一史实角度,其二;历史文化角度。你把关羽与刘备的关系比喻成老板与职业经理人,而且完全不考虑个人情感,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就算你非要类比为公司,那二爷也不个打工的,他应该是最早三个原始股东(刘、关、张)之一。如果刘备真是一个冷血资本家(冷血军阀),仅仅只看二爷最后的业绩,那刘备绝对达不到三分天下的高度。

我先从史实角度来谈谈二爷。

一、战绩:

《三国志 关羽传》: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二爷于万军从中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如果这段文字不是《三国志》明确记载的,一般人都会认为是小说家之言吧,白马之战是二爷的成名战。

《三国志 关羽传》: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这一战,二爷是斩庞德,擒于禁直接封神。

还是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的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最终二爷败走麦城,身死人手。

总得来说,二爷在战场上表现神勇,从战场表现来看完全配得上三国一流战将,论单场成绩无人能出其右。

二、忠诚度:

《三国志 关羽传》: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二爷对先主那可真是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先主早年事业极其悲催,一路颠沛流离如同丧家之犬。但是二爷始终不离不弃,即便曹丞相极力拉拢,不惜重金收买仍然打不动二爷的心。先主在最困难的时候,二爷那也是:“大哥坐着我站着,大哥吃着我看着,大哥有难我扛着。”关羽和刘备绝对是一段千古君臣佳话。如果你问关羽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毫无疑问就是“忠义”。

三、性格:

二爷这人其实什么都好,什么都优秀,就是脾气不太好,甚至可以说在蜀汉阵营中除了大哥刘备和三弟张飞,其他人在二爷眼里都是渣渣,谁都要在他之下。所以有时候,二爷就表现得有点没事找事了。

比如《三国志》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说明,关羽非常想跟马超比比,必须要跟马超掰掰手腕,而且必须要赢才行。要不是诸葛亮亲笔拍拍二爷马屁,我估计二爷绝不会善罢甘休。

《三国志》还有一段记载:“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听到黄忠被拜为后将军非常不爽,破口大骂黄忠是老兵。要不是当时费诗的力劝,关羽很有可能去找黄忠的麻烦。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关羽在蜀汉集团里表现得谁都瞧不上,谁都敢欺负。我估计要不是刘备压着,关羽都敢找诸葛亮的麻烦。

当然了,关羽的这种狂妄自大并不是天生的,也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其一,他与君主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兄弟,论关系没人会比关羽更硬。同时刘备非常爱惜这个二弟,史书里从来就没有看到刘备批评过他。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备的纵容导致了关羽狂妄性格的养成。其二、论资历与功劳,蜀汉集团当时还真没有人能够跟关羽相提并论。张飞勉强可比一下,但他是三弟,也没有资格去批评关羽。所以说,关羽骄傲还是有一定的资本的。其三、当时的蜀汉集团属于迅速坐大期,在组织上和规章制度上完全没跟上,也就是说蜀汉的权力架构没办法去调整这样的矛盾。

荆州的丢失二爷肯定要负主责,认真分析一下,究其根源并不是二爷能力的问题,而是其性格缺陷导致的。依照上文的分析,依二爷的脾气,他在荆州很有可能经常欺负糜芳(素皆嫌羽自轻)。

《三国志 关羽传》: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当时二爷带大军出征攻打樊城,糜芳和傅士仁负责供给军资,这两人的工作并没有让二爷满意,于是二爷马上就发飙了。二爷表示:“等老子打下樊城再回来收拾你们!!!”

在我看来,二爷在这个时候发飙是非常不妥的,毕竟战事还没结束怎么能随便放话修理人呢,起码也要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吧。正所谓:“事儿可以做绝,但话不能说绝。”糜芳这时候不论表现得怎么样,二爷回来后都要收拾他。假设二爷成功搞定了樊城,糜芳会被收拾。如果没搞定,那按照二爷的脾气只会加重收拾糜芳。也就是说这时候的糜芳已经是无路可走了,所以只好开城投降。

糜芳投降东吴应该是经过权衡利弊的,毕竟他已经跟刘备、关羽共事很多年了。他对关羽和刘备的了解肯定大过我们这些一千多年之后的人。他判断关羽一定会重重地收拾他,同时也判定仁义的刘备不会拿他哥哥糜竺和妹妹糜夫人怎么样。最终为了自保,于是开城投降了。

总的说一句,二爷最终败走麦城,是输给了自己的性格而不是输给了吕蒙、孙权之流。如果他当时没有那么自大,没有冒然出击曹魏或者说对东吴多一分忌惮,也许二爷不会败走麦城了吧。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啊。

再来谈谈“关公文化”

话说当今关公文化是一种传统民间信仰。在中国,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有很多,过去在各个城邑都有这类建筑。而武圣关公庙在海内外数量及规模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全球各地只要有汉人在的地方必有关帝庙。

关公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哪个行业敢不拜二爷?哪条道儿上的敢不敬二爷?关二爷代表了什么?代表着:”忠、义、仁、勇“,二爷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关公文化在海内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无数的善男信女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去关帝庙朝拜,敬香。

这个文化现象是客观事实,谁也否认不了。民间信仰代表着广大老百姓最为质朴的精神需求,二爷跟谁皇叔征战一生,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皇叔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二爷绝对担当得起:“忠、义、仁、勇”这四个字。

除了我们民间广泛爱戴外,历代官方更是极力推崇。

一、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进封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敕封“义勇武安王,从祀武王庙”。

二、淳熙十五年(1188年)宋廷特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三、金、元承袭了义勇武安王的封号,迳直称为“关大王”。天历元年(1329年)加封汉关羽为“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遣使祀其庙。

四、万历十八年(1590年)潘季驯治漕河,封高家堰关庙主神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此为封关羽帝号之始。

五、万历二十二年(1595年)敕解州关庙神主称帝,四十二年(1614年)敕封天下关庙之神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此为天下关庙俱可称帝之始,自此关羽成为无上尊神。

六、清兵入关以前,满洲朝廷已经开始崇敬关公。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前一年(1615年),即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内城南门修建关帝庙,是后金国初七大庙之一。皇太极崇德八年(1643年)以沈阳为京城,即敕建关庙,赐额“义高千古”。

七、雍正三年(1725年)颁诏比隆孔子仪典,追封关帝三代俱为公爵,牌位止书追封爵号,不著名氏。于京师白马关帝庙后殿供奉,遣官告祭。其山西解州、河南洛阳县冢庙,并各省府州县择庙宇之大者,置主供奉后殿,春秋二次致祭。此为关羽列入符合儒家规范之国家祭祀主神,护国佑民的开始。

八、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颁诏所有《(三国)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

九、咸丰四年(1854年)颁诏更定关庙祭礼,与祭孔规格全然相同。

十、有清一代自顺治开始,历代皇帝对于关公屡有崇封,光绪时达到22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为历朝人臣之最。

综上所述,历代官方态度与民间信仰都对二爷尊敬无比。我作为一个小咖,本着宁可得罪人不能得罪神的态度,郑重回答你:”关二爷完全没有被过誉“。我个人觉得在这个尔虞我诈、欺兄盗嫂,利益至上的年代里,二爷精神尤为重要。王宝强要是有二爷这样的经纪人,他至于被绿得这么惨?李国庆要是有二爷这样的兄弟,他的公司会被他老婆侵吞?

各位铁汁,写作不易,请各位老铁支持一下二爷家乡的产品: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关羽之前,高级武官的“忠”是很模糊的,战国几位名将:吴起因为没当上魏相就带着楚国打魏国,公孙衍扔下五国联军跑去当秦相,孟尝君差点灭了齐国。而这些行为,其实并没怎么受到道德质疑。

而没有“忠”,国君对武将也就没有信任,武将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和李牧被自家国君弄死,廉颇客死他乡,王剪费劲心机才有个善终,另外几位里,吴起,乐毅等也都没有好下场。

因为武将没有“忠”的标准与行为准则,所以高级军官对自己和国君都是很危险的存在。

而关羽最大的贡献,是第一次定义了武将“忠”的标准与行为准则。

对刘备不舍不弃,最困难的时候还主动来投。

对其他对自己有恩的君主,报答之后离开。

战败俘虏后宁死不降。

这些标准与行为准则,要比几次胜战更收后世君王的赞赏。

而且得到了君主对自己也充分信任,给与了战区全权。也是武官心理最想得到的东西。

这样,关羽给了君王和武官一个双方都乐于接受的“忠”标准与行为,这才是关羽地位的来源。


user avatar   zhu-hui-15-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关羽虽号称武圣,其真正战绩却被史书刻意遗漏了,比如,关羽在江陵待了十年,直至襄樊之战前,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我们从头来讲。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满怀雄心壮志的周瑜在从江东返回南郡的途中病逝。鸽派大佬鲁肃上位,接替周瑜统领部队。鲁肃一到任,就劝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孙权以曹操势大,于是应允。鲁肃于是由南郡郡治江陵移防陆口,将这偌大的江汉平原让了出来。

当然,这其实是一笔政治交易,刘备想要得到富庶的南郡,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代价就是交出原先刘琦占据的江夏郡夏口一带地盘,以及让孙权手下大将步骘借道荆州南四郡,去拿下刘备老友吴巨的交州地盘。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南郡是荆州的精华所在,江陵则是南郡的精华所在。自先秦时期楚国建郢都于此,这里就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水陆会要与物资集散地。《史记 货殖列传》说:“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亦一都会也。”再加上这一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区内大部分土壤为深厚的冲积土和湖泥土,富含有机质,团粒构造良好,肥沃而保水,是湖北全境土质最好的农垦区域(注1)。另外,受亚热带气候影响,当地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丰富,日照时间充分,河流又众多,灌溉条件好,所以在农业种植业方面,江陵也是荆州之冠,不仅盛产稻谷与橘树(注2),而且拥有大量森林植被,可以制造竹箭与大船,故在交通运输与军事物资方面,也有极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江陵掌握着由长江入蜀的通道,这是刘备集团的前途命脉所在,绝不容有失。所以,刘备在入蜀之前,特意安排了使诸葛亮与关羽这一文一武两大副手镇守江陵,以北抗曹魏,东防东吴,并大力发展生产,整军演武,准备即将到来的大战。

注1:见周兆瑞主编《湖北经济地理》
注2:见《史记 货殖列传》:“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

然而,刘备在益州的战事相当不顺,不仅庞统战死,而且“兵不满万,士众未附,军无辎重”,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只得在公元214年春与赵云、张飞等人带了数万部队与大量军资入蜀支援。这都是这些年来诸葛亮、关羽在荆州苦心经营而积累的资本,但没办法,若益州拿不下来,一切都是空的。



诸葛亮带领大部队走后,关羽身上压力陡增。据《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当时曹魏在荆州战区的总指挥乐进竟将兵锋一路南推到了青泥一带。据考证,青泥之地望在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潜江市西北)境内,在云梦泽西侧,与关羽的南郡辖境交界,有河道通往汉江,其湖湾宽阔可多蓄船只,历史上曾作为大型军港。可见关羽此时仍被压缩在长江流域,尚不能控制汉水航道。



另据《三国志 乐进传》:“(乐进)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临沮在今湖北当阳市西北,旌阳则在当阳县北境,都是荆襄大道补给线上的重要城市。乐进不愧是曾经阵斩过袁绍大将淳于琼的陷阵先登之将,这一通攻势,相当猛烈。

另外,据《三国志 文聘传》记载,由于南郡东邻江夏,往往以汉水为界,所以曹魏江夏太守文聘在此期间,也曾配合乐进作战,“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寻口亦在汉水东南,当阳县境内,当为寻水东流与汉水交汇之地。

总之,趁刘备诸葛亮先后离开荆州,关羽势单力薄,曹魏对关羽发动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势。临沮、旌阳正当荆襄大道,青泥寻口则濒临汉水,全是重要交通据点,故常为双方疆场争夺相拒之地。

从史书记载来看,关羽在公元214年诸葛亮带荆州主力入蜀后,遭遇了襄樊、江夏两个方向强敌的猛烈进攻,似乎左支右绌,屡有失利。但一段史料空白之后,到了公元219年,关羽却已能沿汉水长驱直入,直达樊城之下。而公元220年他从襄阳南撤至麦城与临沮一带时,也并无遇到半点阻碍。可见在这五年的史料空白期,关羽已经拿下了汉水航道与荆襄大道,将曹魏的荆州军逼到了江汉平原以北的襄阳樊城一线。

这转折也未免太大了吧,这五年的史料空白期,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呢?

这就要从《三国志 乐进传》中乐进的履历来分析了。我们看到,乐进在公元214年春夏之际对临沮、旌阳两县发动猛烈攻势,并“大破之”后,却并没有乘胜追击,继续向南攻打江陵;反而在该年七月“从征孙权“,并在战事结束后,与张辽、李典率七千人留屯合肥了。



这就奇怪了,乐进身为曹魏在荆州战区的主将,手下至少有上万之众,却为何会突然被降职调任合肥,去做张辽的副职,且三人总兵力还不到七千?另外,曹操走后,为合肥守军留下的作战指令也很奇怪:“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乐进自出道以来,就是“以胆烈从太祖,为陷陈都尉,皆先登有功”,怎么到了合肥却被要求守城了呢?难道曹操认为他的野战能力还不如长期负责押送军粮的李典吗?



只有一种可能,乐进在临沮、旌阳两战之后,刚得了点便宜,就被关羽暴揍了。所以乐进才未能因此胜利而升官,反而被降职调到了张辽手下;乐进心里一定很有怨气,所以才会有“进、典、辽皆素不睦”的状况出现(见《三国志 李典传》)。

乐进被调走后,曹操复以(曹)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不仅将荆州战区的主将换成了曹魏第一大将曹仁,而且把主将的大本营从襄阳北撤到了樊城。

一般来说战区主将是不好轻易换的,屯守之地最好也不要换。因为主将长期镇守某地,比较熟悉当地的战况与地理形势,其战绩也会使其在当地军民中树立巨大的威望。没有特殊情况,应该不会阵前易帅放弃这样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比如张辽、郭淮、司马懿、羊祜、曹真等人,在战事结束之前,一般都是长期扎根边防重镇不挪坑的。张辽在逍遥津打出威风后,更是连生病曹魏都不肯让他离开扬州;由此可见乐进在荆州确实表现不佳,甚至可能把整个汉水航道都给丢了,所以曹仁才被迫退守樊城,以免万一被关羽水师困在汉水以南的襄阳,到时连撤都撤不出来。



那么,乐进这一段败绩,曹魏的史书为啥不书呢?大概因为乐进的儿子乐綝后来在担任扬州刺史时被谋反的诸葛诞所杀而成了烈士,乐家两代忠良,总得受点优待吧。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觉得很奇怪,发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遗漏的肯定的,不遗漏是不可能的,接下来曹仁对战关羽的部分也有大量遗漏,因为襄樊之战这一段,曹魏实在打得太丢人了,但史书以真实为本,总不能睁眼说瞎话,所以,丢人的部分就不记,这总可以吧!


user avatar   shui-dong-yi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谈到真实的关羽,我们应该引用的是《三国志》里面的内容。

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

这句话的描述是很了不起的,我认为这就是关羽被人崇拜的根源。他对底层很好,而对那些吸民脂民膏的地主世家却横眉冷对。

很多人推崇蜀国,并不仅仅是“正统”——尊刘贬曹也是老百姓干的,而是他自己都说不出的原因——暗含着底层向往平等的愿望。


是哪怕一个织草鞋的,地位很低的,却也有自己的正义感和同情心,鞭打仗势欺人的官差,关心劳动人民;

一个因为见到不平事拔刀杀人的卖枣罪犯,却能保一方平安,对底层人民关怀备至,而对地主官僚不加颜色;

一个杀猪的粗鲁的富二代,能够慷慨地捐出所有家当,毫无私心地支持哥哥的大业!

都说老百姓愿意相信张牧之脸上长满了麻子,但老百姓更愿意相信的,那就是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只有黄四郎这种人,这个世界上也不都是为了利益而理性行事,也有人会为了感性,甚至一时冲动做出很多背叛利益的事。

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人,只要他有才华,而不是看阶级,也会和他一起同吃同睡,聊人生聊到很晚、激动得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当现代人没办法做到平等,被老板剥削996太厉害的时候,一个几千年前的古人反倒身居高位还怜惜底层人民,傲对剥削阶级,这难道不是他被拜的理由吗?你看,这种对平等的向往是人类的共性,外国人也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将领,配得上“关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所以说关羽被过誉了,大概是没错的。


2,如果因此就产生某种逆反心理,我觉得你去批评关羽是没有用的。

你们说关羽被过誉了,关我关公,关二爷,武财神,关圣帝君什么事?

关公这么高的地位,不完全是因为人们推崇关羽。而还有对一种忠义的推崇。而关羽是这种精神的一个良好的载体。

3,如果你想通过贬低或者所谓“还原”来关羽来表现自己的“独立思考”

嗯…我就不批评你什么了。

如果你对号入座到这里了,自己应该要脸红才对。

4,额,还有一种就是跟风,连表现自己独立思考都没想过…

那。

那好吧。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在捧关羽?历朝黑社会。为何捧关羽?大哥骗小弟为自己卖命。所以讲来讲去,就强调一个“义”字。弄得大家快想不起来,他还打过仗了。

同历朝其他将军一样,关羽有战绩,也有道德缺陷。喊口号说他就是一无是处,和专拿关羽长处比他人短处,都是泼妇骂街的技术。

后世拜关羽,总觉得匪夷所思。关羽是为巴蜀防着北边和东边的,所以北边和东边的人,去拜关羽,绝对属于给自己找麻烦。那四川人去浙江、广东打工前,可不可以拜呢?从关羽的结果看,最好也别拜。

还有一个现象,是把关羽当武财神拜。这眼里还有没有赵将军了?这是想发财还是想破财?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古代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公天下”的社会。天下不是某个人的的天下,而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天下。

“家天下”实际上是被批判的对象。

所谓“天下为公”是也。

关公一生讲的是“忠义”二字。他遵循的是道义,而不是为单纯为某个人尽忠,愚忠。

很多人看关公只看他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一心只为大哥刘备。

所谓关公护兄,不离不弃。

但是,关公一诺千金,为曹操诛颜良杀文丑,华容道义释曹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就是关公最高大的一面,因为他打破了“家天下”这个藩篱。

他不是刘备的御用武将,也不单纯是刘备的二弟,他也不贪图曹操的荣华富贵,在他的心中只有“忠义”二字。

关公是“公天下”的代表,他的“忠义”是为了所有人。

因此,将关公竖立成“武圣”和万世师表的“文圣”孔子并列,这是非常高的道德标杆。

中国王朝时代,“家天下”是朝代政治体制的实质,但是宣扬“家天下”肯定是不得人心的。要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高举“公天下”这面大旗。

然而,什么是“公天下”?

这个东西是很抽象的,讲述“公天下”这个道理,不能说神仙,不能说皇帝,不能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要让所有人明白什么是“公天下”就一定要具象化。

纵观古代历史,你找不出第二个人可以和关公相比。将“忠义”二字诠释得如此清楚。

故而关公成了所有人的偶像,包括皇帝在内都要学习关公的“忠义”精神,为建立一个“公天下”的世界而奋斗不息。

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中国人的心中项羽就是英雄,他的失败完全不能抹灭他的英雄形象。

关公走麦城,对照出的是陆逊的猥琐。

将军马上死,这是死得其所,是为理想奋斗一生的楷模,这就是武圣令人钦佩的归宿。

想一想“公天下”的崇高理想,关公的形象就变得无比高大。

这是宣传关公的意义。


user avatar   wo-deng-wo-de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搞个弱化版的现实例子:你在一个十来个人的小作坊里打工,老板很器重你,提拔你当二把手,但是每个月只有四五千工资。总于有一天小作坊倒闭了,老板跑路不知所踪。

这时候阿里向你抛来橄榄枝,直接当高管月入十来万。干了两年原来的老板突然发消息给你说,兄弟,虽然我现在身无分文,没有人手,但我还想创业。这时候你会把这两年的工资还给阿里,只带着之前的存款去投奔原来的老板吗。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换成现在的兔子,

相当于兔子东部战区联合了欧洲,然后向东进攻,太平洋一战干掉7个航母战斗群,然后登陆加州,成建制歼灭美帝200万军队以上,前锋抵达华盛顿特区郊外,独立纪念碑都能看到了。吓得美国人已经准备迁都佛州苟命。突然欧洲全力背刺,后勤崩溃,这才功败垂成。

亚历山大吹上了天,没有攻入恒河平原。

汉尼拔吹上了天,没有遭受背刺就失败了。

曹孟德一辈子吹了不少牛,关公退兵后,他丫的胆气尽丧,追都不敢追,美其名曰等蜀吴两家慢慢斗吧。




史书读的越多,对关公越是尊敬。

大丈夫当如是!




     

相关话题

  为什么资治通鉴对董卓重用亲戚任要职的描述如此矛盾?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几乎不出现“关羽”一词? 
  刘备/曹操/孙权 这三人其中一个要是活捉了另外两个会怎么处置? 
  有哪些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非演义故事? 
  诸葛亮该不该斩马谡?斩马谡仅仅是为了军令状吗? 
  诸葛亮有哪些不常为人提及的萌点? 
  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取刘禅而代之? 
  如果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用日式轻小说语气写出来会是怎样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过曹操,为什么不把关羽放在第一个拦截的路口,而是最后的一关。? 
  如果司马懿并没有被曹睿起用,诸葛亮胜算有多大? 

前一个讨论
如何在苏德战争前夜把希特勒换成俾斯麦会怎样?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关于经济或金融的纪录片?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