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导师:
并非直接对我们说的,而是某次叫我们几个博士给他完成一个项目汇报的PPT制作(要炫酷,要高大上,要有科技感)。前前后后加起来修改不少于10次,每次照他的要求改了,但总是对我们做的不满意。其中有一页要我们制作个视频,但我们制作视频水平有限,都是一帧一帧手动P图,还嫌我们做的粗糙。拿着一个破红外相机大夏天到将近40度高温下拍图也很辛苦,在我们表达尽力了之后,反而批评我们如果不想干可以换导师或者退学,旁边的一个刚进课题组没多长时间的年轻老师(简称S老师)也欲言又止。
在这期间也经常批评我们做的都很不好,批斗我们干活不认真不仔细是常有的事,那段时间经常晚上11点之后,在我们都回宿舍后又打电话叫我们说都没做好就回宿舍,叫我们回来接着做。等到项目汇报结束后,S老师看不下去了,终于对我们交底了,说我们导师并非不满意,而是在之前第X个版本就觉得做的很好了,但是怕夸我们导致骄傲,以后做事都不上心了。
我当时心里真想把导师家的亲戚都问候个遍,有这么做人的吗?全程没说过一句鼓励的话,一直都在鸡蛋里挑骨头,每次修改也就是位置上的微调,就为了不让我们“骄傲”,做了那么多无用功。最后也没多给发一分钱,还是S老师看不下去了,给我们每人发了200。
自此之后,交给我的任务我都是先瞎对付,之后慢慢改,反正每次都得到负反馈,完全无法判断到底哪次是真负反馈还是假负反馈。师弟们也察觉出来了,得不到肯定的结果就没必要拼命干,实验室的衰落就此开始。
国外导师:
我当时在做一个看似比较简单的算法,但每次跑代码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外导也很愁。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失败实验后,某次无意间的code review,发现居然是在一开始代某公式时参数不小心代错了,修改之后实验结果正如预期所想。
在我这里看来是浪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觉得很惋惜。但在第二天和外导的meeting上,他说了一句“It's very encouraging!”,我当时心里绝对是备受鼓舞,他非但没有责备我因为搞错个参数浪费一个多月,反而说很振奋人心。虽然我并不能判断他是看出我垂头丧气而安慰我,还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跑出正确的结果而高兴,但至少有他这句话,我如果不努力做接下来的事,都对不起他。那段时间之后,科研兴趣高涨,也尽心在做那个项目。
遗憾的是这个项目后来由于疫情,仅仅是完成了初定目标的一部分,仅能达到结题标准。当时的我一个人在国外躲在房子里瑟瑟发抖,虽然每周都有online meeting,但在家的工作效率实在堪忧。即便当时距离我回国还有半年,我也没心情继续往深了做,最后项目草草收尾,也算是完成了出国联培的任务。现在回国后也常常挂念外导,回国前说好了想再写一篇论文,到时请他修改,现在由于面临毕业和找工作,也没时间没心情在短期内写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