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什么样的导师最坑人? 第1页

     

user avatar   yong-92-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学家张益唐的导师,普渡大学的莫宗坚教授,因为学术争端在张益唐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作梗,使张几十年游离于学术界之外,生活潦倒。幸运的是老张坚持不懈,最后五十岁年纪解决了一个上千年的数学难题,一举成名。莫教授得知后马上写了片'张益唐在普渡的日子'以正视听。而老张从未在任何场合提及这档事。具体请搜索我的博文

《从“落魄”数学家张益唐看华人在美国屌丝逆袭之路》。曾被多人转载未注明出处。

----------------原文如下,当时是以我老婆名义写了发在网易博客上,我俩都是普渡毕业。被多人不具名转载,第一个转载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何三畏,被我投诉后只是把博文从自己新浪博客删掉,再无任何交流---------

从“落魄”数学家张益唐看华人在美国屌丝逆袭之路

news.sina.com 2013年09月03日 16:49 澳洲日报

分享至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的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这段时间非常热门。他在数学研究上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有多重大呢?我也说不清楚,只知道这个突破大到让所有搞数学和不搞数学的人都羡慕嫉妒恨。我从媒体上看到的描述是这样的:它是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这个猜想是古希腊时候的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来的,几千来没有人能够证明它。张益唐在这个猜想的证明上前进了一大步,几乎证明了它,虽然还没有完全证明。他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素数对相差都小于7000万”,相当于把大海捞针的难度缩小到游泳池捞针。老张把他的证明发给了数学界的最高刊物《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编辑们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决定接受了他的文章,通常这个刊物的审稿时间 是24个月到几年 – 呃,据说严肃刊物都这样的。然后就是一夜成名了,各种媒体专业的如《自然》非专业的如《纽约时报》大幅报道,各个著名大学如哈佛、哥伦比亚纷纷邀请他讲座,一些相干不相干的人等也出来八卦。我也很高兴,虽然我对数学一窍不通,但同是华人,足够让我高兴了。还有呢现在我开始八卦。

---老张是我学长---


  呵呵,是真的,我们都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 毕业。不过他1985年从北京到普度大学数学系读博士的时候我仍然在中国,那时候我刚一岁。我到普度大学读室内设计本科的时候老张早就离开了。自然我不认识他,他更不认识我。如果老张成名早的话我也会认识他,比如普度另一个学长很有名气的邓稼先,物理系博士,我就认识,是中国的两弹元勋,当然他不认识我。老张原来是北京大学数学系78级的高材生, 不管哪个学校的78级似乎都是个很牛的年级,北大数学系的78级更是牛人辈出,老张又是78级里的尖子,自然是大牛了。老张1985年来普度大学数学系读博士,导师叫莫宗坚,是原籍台湾的数学家。老张的博士读了7年,嗯,7年,很恐怖吧?我在普度时候有数学系的朋友,听他说过数学系博士读7年再正常不过,8年也有,唉,没办法,数学太难了。老张当时选得课题是“雅可比猜想”,这个名字我听了几遍也记不住,现在还是从别人的文章里抄来的。这也是他导师研究的方向,我在普度时候就听数学系的朋友说起过,上周我们系莫教授宣称他解决了“雅克比猜想”!我问什么是“雅克比猜”?朋友说就是一个很难的难题,能解决的话不亚于获诺贝尔奖。我肃然起敬,我们学校历史上也只有一个化学系的教授得过诺贝尔奖。朋友接着笑说,“不过听莫教授的学生说,过去这些年莫教授已经宣称过好几次了”。老张花了7年时间,毕业前也认为自己证明了这个“雅克比猜想”,准备答辩发论文了,忽然发现自己证明过程中用到的一个推理,这个推理是自己的导师莫教授证明过的,现在发现莫教授的当初的证明是错的!老张的沮丧可想而知,7年心血付之东流。我不知道莫教授当时是什么反应,后来有传闻老张跟导师关系并不和睦不知道跟这有没有关系。最后老张还是拿到了博士学位,毕竟答辩是对能力的肯定,不一定要求必须出成果。但是老张自己选择论文不发表,是他要求完美的性格使然。

  然后老张开始找工作。只有学位,没有文章发表,甚至连导师的推荐信都没有,据说在他们的领域里是很难找到位置,连博士后的位置也难找。当然那个年代博士后也不象现在这么普遍。老张把所有的家当装在汽车的后备箱里,开着车一个接一个大学试讲,但是最终也没找到一个教职,对于搞纯数学的人,学术这条路似乎走到头了。后来怎么样没人确切知道,听说老张在纽约的中餐馆里做过帮工,送过一段时间外卖,也做过临时会计,后来在一家赛百味(Subway)餐馆工作了一段时间,

  这家餐馆是老张一位学化学的北大校友开的,他请老张来管理餐馆,这样老张就有固定的收入,还有时间研究自己喜欢的数学。到了1999年,又是老张北大的同学,这次是数学系的几个同学,都已经在美国各个大学有教职了,他们跟老张失去联系很久了,辗转找到老张,其中一位帮老张在自己的大学里找了一个“讲师(Lecturer)”的职位,就是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什么是“讲师(lecturer)”呢?就是大学里只教课,不做研究的教师,不能算教授(professor),当然也没有机会升到终身教授(Non-Tenure Track)。从收入上讲也比tenure-track的教授们要少,更重要的是工作没有保障,因为讲师(Lecturer)是合同制的,不像教授,一旦拿到tenure (终身教授)就不用担心丢工作。怎么说呢,对学术圈的人来说,这个似乎只能算外围,还没真正回到圈子里。但是对老张来说似乎足够了,不管怎么样回到了自己的领域,有了固定收入,还可以参加系里每周一次的研讨会,这对他了解学科的前沿进展很有帮助。老张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几年,直到今年,他解决了这个“孪生素数猜想”一举成名。然后数学界的人就奇怪,这个人是谁?从前没听说过。也难怪,这么多年老张一共就发表过两篇文章,还包括最近这篇《数学年刊》上的文章。一些早年认识老张的人都几乎把他忘了,以为他已经早退出数学界了。事实上老张一些同学确实转了其他专业,收入高生活也不错。以老张的才智转学计算机或金融的话,也应该有很高收入。在中国留学生网站上,就有些人评论说,很敬佩老张,但是不羡慕他,毕竟清苦几十年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过的。

  老张出名后没几天,他的导师普度的莫教授写了一篇文章《张益唐在普度的日子》放在普度大学的网页上。莫教授写到,当年他跟哈佛、哥伦比亚以及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几位数学教授去中国讲学,老张和其他几个中国学生是他从中国带回普度的。当时人们对中国了解很少,他说服系里接受了这些中国学生,并一一推荐给不同教授,老张是唯一一个师从他的。后来这些中国学生也没又一个让他失望。莫教授回忆说老张的中国古典文学素养不错,他们在一起有时候谈论古文。老张还做过中国学生会的主席,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中国学生会是什么样子,我在普度的时候中国学生会主要负责每年春节中秋组织中国学生开晚会还有就是中国领导人到访的时候召集大家坐免费大巴去列队欢迎就是你在电视上看到的拿着小红旗挥舞的那种,然后每人发二十美金补贴。老张当时选题“雅克比猜想”莫教授有些意外,因为这个题目太难了。但是最后老张做得不错。莫教授还提到他后悔当年毕业时没有帮老张找一个工作,多年来老张也没回来向他要过推荐信。但是他马上解释了当时是“终身教授”制度刚兴起的时候,虽然他帮以前的学生找了工作,但是新制度下大家都要自己找工作而不是导师帮忙找

  --- 他也是这么告诉老张的。莫教授接着说,如果当年帮他找了个工作,“谁知道到底是不是个好事情呢?”“他有个不羁的灵魂,无法忍受按部就班职称晋升的束缚”,莫教授这样解释。莫教授在文章最后用一个章节写到,他的早年关于关于“雅克比猜想”工作得到了某某、某某和某某的承认,如果谁对他的成果有质疑欢迎写文章指出。莫教授为什么在写老张的文章里提这个,不有点奇怪吗?

  好像没人确切知道老张跟莫教授之间发生了什么,也没看到老张怎么说这件事,但影响是明显的,在推荐信制度下跟导师闹翻了的老张几十年来被排斥在学术圈外,连生活也几乎潦倒。莫教授的文章也证实了心高气傲的老张从此再没找莫教授要推荐信。曾有传说老张一直单身,考虑到他多年朝不保夕的经济状况这也不奇怪。实际上老张自己说结婚了,只是夫人远在加州工作,在美国这个重家庭的社会里也跟单身差不多了。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一直有人在想方设法帮他,说明老张除了自己有才气值得帮助之外,为人也肯定不错。出名之后老张也没提起过去的事情,倒是莫教授及时写了篇文章以正视听,这本身多少说明一点问题。有个网站叫“评价我的教授(ratemyprofessor.com)”,是各个学校的学生评论自己的教授的,老张的学生们对他的评价相当不错,有人八卦说有女生对老张好感,这我不太信,毕竟老张五十几岁了,他教的那些学生不过二十岁左右吧。老张也有过回国工作的机会,当年毕业后在美国找不到教职的时候,北大丁石孙教授曾邀请他回国,由于一些原因老张谢绝了。再就是最近清华邀请老张回去,呵呵清华又来摘桃子,听说老张也同样原因谢绝了。

  老张说他自己很幸运,因为他坚持下来了,还很幸运是在美国这个环境,可以比较容易解决温饱问题,才有条件坚持自己的爱好,最后还幸运地解决了一个数千年的难题从而得到举世公认。我觉得他虽然自谦,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还有一点他没说到,我觉得他很幸运学的是数学,离开校园甚至在餐馆打工之余只要有纸和笔就能研究数学。数学有客观的标准,就说这个“孪生素数猜想”,解决了就是解决了,马上就可以得到广泛认可。如果他学的是艺术比如画画,评价标准恐怕就没那么客观,圈内的大家故意排斥你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就多了一个离世多年以后作品才被认可的画家。如果他学的是物理、化学、生物呢?离开学术圈,离开实验室,他连坚持这点爱好的条件都没有了,那么多年之后他的导师也没必要再写篇文章回忆他的普度生活了。

  有没有不幸运的呢? 我在普度读书时候认识一个国内某中央级民乐团的古筝演奏家,多年前来美国,在普度校园附近开了一个发廊,收入还行,至于专业上的机会呢,她每年都在中国学生会的春节晚会上弹古筝。纽约时代广场上画肖像画的几乎都是中国人,据说也大都是国内一流美术院校出来的,陈逸飞也在这里画过。谭盾好像也在地铁里拉过小提琴。餐馆里 更是藏龙卧虎,有些留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又种种原因不能回国就送外卖或在厨房帮工。

  网上看来的,国内某大学少年班的天才生,到加拿大留学数年拿到博士学位,但是冷门专业,找不到工作。无奈又花几年修了另外一个专业的博士,可是到他毕业时过境迁,这个专业的工作也不好找了。心灰意冷,四十几岁的他在温哥华自杀。另有国内某大学高材生,在美国名校博士毕业,本来在美国已经有不错的位置,又想有更大发展携全家海归国内另一名校,不料事业生活全不如当初预想那么顺利,压力之下跳楼自杀,只有三十多岁。当然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了。毕竟逆袭成功者太少了。


user avatar   xiao-yu-81-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让开!!!

我的导师,在我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出国了,以短期交流的形式出国的,结果赖在国外不回来了,不知道学院是因为什么原因,可能是有关系吧,所以没开除,继续当导师,然后带学生,我的下一届师弟师妹是我半带出来的。。。她一个月给我们用视频来个会,。然后还会给我发些英文项目让我们做,其实就是她自己在国外要交的材料。

后来,她和学院的领导闹翻了,因为领导让她回来她不回,所以突然辞职了,而且她是和系主任闹掰的,闹的特别不好,我们也很怕在毕业答辩的时候出问题,毕竟指导教师写的是她,而她也没真正指导过我们。

我的师弟师妹还面临着二次选择导师的问题,那时候已经快研二了,又这么不愉快,其他老师也不愿意收学生了。

反正就是我们已经因为她突然的辞职,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可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告诉我们她辞职了,没有任何交接。

突然有一天,她联系我,让我帮她办辞职手续,她当时还在国外,一直没回来,我当时正在找工作,很忙,推脱不掉,后来考虑多少也是导师,就说老师你要交什么材料我帮你交到学校去,然后她说让我去学校人事处问问辞职什么手续,回来给她补齐了。态度特别强硬,就和说我论文有问题那种语气一样……

我在我拿到毕业证之后,就把她删除了。

王*红,希望你的孩子以后能够遇上和你一样的老师。嗯


user avatar   dai-bin-8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懂你做的东西,还瞎指挥,最后要求你发顶刊的导师挺坑人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必须匿。

不是我自己的导师,是我们隔壁研究所的一个教授,年过半百,在业界属于执牛耳者。

这个教授和自己的学生抢!女!朋!友!

抢完之后还百般刁难自己的学生。

但是那哥们儿已经临近毕业了,论文发表全达标,学位论文基本写完,导师能卡的环节所剩无几。一开始拖着不签字想耽误学生送审,结果学生家里闹到院长和分管校领导那里,不得不签字。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吗?拿衣服。

教授自己找到外审专家,打招呼说这个论文必须毙掉,对,让外边的同行毙掉自己学生的论文。估计那个外审专家肯定是惊呆了,业界混了这么多年,求过的见过一把,求毙的估计仅此一份。

最后果然拖了一年才让那个学生毕业。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涉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是怎么样的。之前为了PGCAP(高等教育证书),我读了一些教育学的文献,感觉还是有一点启发的。


在早期,导师和学生之间是学徒和师傅之间的关系,整个关系是以师傅为核心的。也就是在导师看来,你来到我这里,你什么都不会,你需要听我的话,按照我说的做,我帮你成功。所以好的导师 就意味着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观、价值观的灌输和技能培养;而不好的导师则相反,就是剥削学生,对学生进行错误的灌输并且疏于培养。


但是这种关系是不是可以持续的呢?很难。因为这严重依赖于导师个人的操守和人品,人本来都是自私的,当拥有对学生巨大的支配权的时候,要求对学生依旧公平而友善需要导师本人拥有超出一般的道德水平,而事实上道德水平和学术水平或者说职称毫无关系。而导师本人权力又很大,所以碰到坑人的导师就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现在文献中提倡的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消费者-顾客式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你作为一个学生通过了考核来到我这里,你已经是成功者了,或者说你已经具有了绝大部分在该行业成功的潜质了。而我作为导师,只是在这几年之内,帮助你发挥出你自己成功的潜质。这种消费者-顾客模型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开发出自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尽量少用、慎用价值观的灌输。


为什么呢?因为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一个阶段的人有一个阶段该做的事情,适合导师的方法和价值观,未必适合学生。导师的意见可能让学生少走弯路,但是也可能让学生绕很多弯路。所以要让学生自己有批判继承的意识,通过观察思考,知道哪些是自己应该学习的,哪些是在自己现在这个阶段不应该涉及的。


很多答案中,导师的人品或者行为方式都存在明显的问题,而@梦婷 的答案让我想起来另外一件事情——贪官确实误国,但是有的时候清官也误国。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就认识这样被坑的学生。导师少年得志,功成名就,好杂志的文章也发了一些,也算得上对学术有真心,有敬畏。于是就经常给学生灌输学术的高冷范和学术大牛的传奇经历,顺带把自己的成就都贬低的一文不值,对于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更是以打击为主,还鼓励学生做冷门方向,难发文章的方向,美其名曰做学术就是要有十年冷板凳,一朝闻名天下知的觉悟。


结果就是学生做出来什么水平的东西都得不到导师的承认,觉得离顶级大拿有很大的距离,然后方向又不热门,文章也难发表在很好的期刊上……


这种情况不多见,但是碰到了还真没办法。因为谴责起来也没力度,毕竟人家并不坏,就是真心的在执行自己的价值观,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无意中把学生坑了。


这就是把太多的责任加给导师方向的风险,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无论如何都是不对等的,导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站在导师的地位上,他发多一点,少一点,档次高一点,低一点,对他的边际影响是很小的,所以导师不追求名利,就真的可以不怎么在乎研究方向,不怎么在乎发表不发表,但是学生不同啊,学生还是非常在乎发表的数量和档次的。


有些比较现实的导师都会给自己的学生说,你们年轻的时候多跟着大牛的文章做扩展,有好的想法先存下来,等发了一些文章,拿到终身教职了,再把自己以前创新性的想法写出来。第一,这样风险小;第二,你现在觉得创新的想法,到时候可能自己就觉得太幼稚从而会否定一部分。而如果碰到理想主义的导师,就只能靠学生自身的意识来抵抗洗脑了。


之前那种贪污学生补助、让学生做杂事的导师,学生并没有被洗脑,还是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硬怼和抗争,往往过了这个阶段还能恢复过来,而从思想意识上被洗脑了的学生,很可能人生轨迹就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不自知啊,这才是最坑的。


user avatar   jiang-cheng-94-43-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好找个地方写小九,我觉得这个整个电影最大的败笔,可以说,有这个问题存在,本身就证明了电影根本就没有弄好。

这个角色太失败了,她太平淡了,完全没有一点特色,堪称全片最大的花瓶,我猜测这是导演刻意所为,导演就不想让小九有太明显的个性,甚至都不乐意把她画得更漂亮点(老天,这好歹是纣王口口声声的爱妃,开篇的成年版妲己还算可以,你搞个萝莉版妲己不过分吧),从一开始就不想让观众在底下给他们组CP,我明白导演的意思,他想让姜子牙的形象更加高尚,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觉得这个女孩好看,这个女孩讨喜,所以才去救她,而是为了“大义”“大爱”,所以必须只能是出于“救一条生命”,才去救小九,但是导演明显没有弄明白的是,观众根本就没法和这种“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想法产生共鸣,况且本身电影表达这种想法的同时,也没忘记自己是个商业片,所以搞得不伦不类的,就好像一个人装高冷,又怕别人真就不去搭理他,于是时不时又赔笑脸,说自己是闹着玩的,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老老实实走大众路线,挣钱嘛,媚点俗,不寒碜,但导演明显是懂了一半,他宁可给你看四不像卖萌,给你看绚烂的画面,都死活不肯给你把小九的故事讲清楚,把小九的形象给塑造好,顺便画好看点,看到中间揭露小九身份苏妲己时,刚开始挺高兴的,居然用了原著的设定,

苏护被这阵怪风吹得毛骨耸然。心下正疑惑之间,忽听后厅侍儿一声喊叫:“有妖精来了!”苏护听说后边有妖精,急忙提鞭在手,抢进后厅,左手执灯,右手执鞭,将转大厅背后,手中灯已被妖风扑灭。苏护急转身,再过大厅,急叫家将取进灯火来时,复进后厅,只见众侍儿慌张无措。苏护急到妲己寝榻之前,用手揭起幔帐,问曰:“我儿,方才妖气相侵,你曾见否?”妲己答曰:“孩儿梦中听得侍儿喊叫‘妖精来了’,孩儿急待看时,又见灯光,不知是爹爹前来,并不曾看见甚么妖怪。”护曰:“这个感谢天地庇佑,不曾惊吓了你,这也罢了。”护复安慰女儿安息,自己巡视,不敢安寝。──不知这个回话的乃是千年狐狸,不是妲己。方才灭灯之时,再出厅前取得灯火来,这是多少时候了,妲己魂魄已被狐狸吸去,死之久矣;乃借体成形,迷惑纣王,断送他锦绣江山。

这是写苏妲己美貌的

话说那妲己绑缚在辕门外,跪在尘埃,恍然似一块美玉无瑕,娇花欲语,脸衬朝霞,唇含碎玉,绿蓬松云鬓,娇滴滴朱颜,转秋波无限钟情,顿歌喉百般妩媚,乃对那持刀军士曰:“妾身系无辜受屈,望将军少缓须臾,胜造浮屠七级!”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的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几个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瘫作一堆,麻酥酥痒成一块,莫能动履。

妲己被九尾夺舍的片段就那么一点,然后关于妲己的故事就啥也没讲,全程喊了半天的阿父连个正脸都没给,导演拼了命地想淡化小九的形象,“就是个无辜女孩,over,就这样,别整得花里胡哨的”,可是这真的搞错方向了,你想把姜子牙搞成那种对事不对人,救小九是出于自身信念,而不是出于小九本身,这没问题,但是你想让观众跟你一起苍生大义,这办不到,也不可能,观众想看的是这个小九本身也没有讨喜的地方,然后才决定支持或者反对主角的行为,就像保护濒危物种都是拿大熊猫来做广告,而不是其它又丑又怪的珍惜动物,这个跟烟熏妆哪吒不一样,况且哪吒还有成年版,小九就真的没有哪怕一点点重现王妃形态的机会,那你给的很多特写镜头,就毫无任何触动人心的地方,导演可能觉得这是真善美,但是看上去就是假大空,不是说要写成言情那种,而是说真的哪怕花一点心思,把小九的形象刻画得可爱讨喜,造型换成萌妹,真的效果会好上很多,至少能争取到更多的观众,毕竟大家都看脸,而不是谁都不去刻意迎合,希望唯美的特效能征服所有人的心,顺便靠萌宠卖点周边。

原著里苏妲己本人的剧情从夺舍处就已经完结了(人类苏妲己早就死了),后面全是九尾干的,那么姜子牙要救的这个原版苏妲己,就真的是个啥事都与她无关的纯·工具人,跟士兵甲,百姓乙没啥区别,所以说怎么想都很奇怪,无辜≠啥事都与我无关,这个角色有潜力,很明显不能作为支持姜子牙舍弃神位,全程护送直到转世的对象,但是既然电影魔改成两人元神拴在一起(虽说不明白为啥这样搞,感觉硬是想给你搞个电车难题),人类苏妲己没有死,但既然都这么改了,那为啥不直接改成一直是九尾操控着苏妲己在做一切事情,那么王妃妲己至少能保住(也就是会有成年形态),效果应该也会好很多,两个成年人至少能有交流,以及更加有意义的互动,而不是像个孩子一样胡闹,而且全程就姜子牙一人在那里苍生苍生地讲,如果把王妃妲己加进去,另一个角度讲苍生之类的,可能会更有意思些。


user avatar   fu-sa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好找个地方写小九,我觉得这个整个电影最大的败笔,可以说,有这个问题存在,本身就证明了电影根本就没有弄好。

这个角色太失败了,她太平淡了,完全没有一点特色,堪称全片最大的花瓶,我猜测这是导演刻意所为,导演就不想让小九有太明显的个性,甚至都不乐意把她画得更漂亮点(老天,这好歹是纣王口口声声的爱妃,开篇的成年版妲己还算可以,你搞个萝莉版妲己不过分吧),从一开始就不想让观众在底下给他们组CP,我明白导演的意思,他想让姜子牙的形象更加高尚,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觉得这个女孩好看,这个女孩讨喜,所以才去救她,而是为了“大义”“大爱”,所以必须只能是出于“救一条生命”,才去救小九,但是导演明显没有弄明白的是,观众根本就没法和这种“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想法产生共鸣,况且本身电影表达这种想法的同时,也没忘记自己是个商业片,所以搞得不伦不类的,就好像一个人装高冷,又怕别人真就不去搭理他,于是时不时又赔笑脸,说自己是闹着玩的,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老老实实走大众路线,挣钱嘛,媚点俗,不寒碜,但导演明显是懂了一半,他宁可给你看四不像卖萌,给你看绚烂的画面,都死活不肯给你把小九的故事讲清楚,把小九的形象给塑造好,顺便画好看点,看到中间揭露小九身份苏妲己时,刚开始挺高兴的,居然用了原著的设定,

苏护被这阵怪风吹得毛骨耸然。心下正疑惑之间,忽听后厅侍儿一声喊叫:“有妖精来了!”苏护听说后边有妖精,急忙提鞭在手,抢进后厅,左手执灯,右手执鞭,将转大厅背后,手中灯已被妖风扑灭。苏护急转身,再过大厅,急叫家将取进灯火来时,复进后厅,只见众侍儿慌张无措。苏护急到妲己寝榻之前,用手揭起幔帐,问曰:“我儿,方才妖气相侵,你曾见否?”妲己答曰:“孩儿梦中听得侍儿喊叫‘妖精来了’,孩儿急待看时,又见灯光,不知是爹爹前来,并不曾看见甚么妖怪。”护曰:“这个感谢天地庇佑,不曾惊吓了你,这也罢了。”护复安慰女儿安息,自己巡视,不敢安寝。──不知这个回话的乃是千年狐狸,不是妲己。方才灭灯之时,再出厅前取得灯火来,这是多少时候了,妲己魂魄已被狐狸吸去,死之久矣;乃借体成形,迷惑纣王,断送他锦绣江山。

这是写苏妲己美貌的

话说那妲己绑缚在辕门外,跪在尘埃,恍然似一块美玉无瑕,娇花欲语,脸衬朝霞,唇含碎玉,绿蓬松云鬓,娇滴滴朱颜,转秋波无限钟情,顿歌喉百般妩媚,乃对那持刀军士曰:“妾身系无辜受屈,望将军少缓须臾,胜造浮屠七级!”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的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几个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瘫作一堆,麻酥酥痒成一块,莫能动履。

妲己被九尾夺舍的片段就那么一点,然后关于妲己的故事就啥也没讲,全程喊了半天的阿父连个正脸都没给,导演拼了命地想淡化小九的形象,“就是个无辜女孩,over,就这样,别整得花里胡哨的”,可是这真的搞错方向了,你想把姜子牙搞成那种对事不对人,救小九是出于自身信念,而不是出于小九本身,这没问题,但是你想让观众跟你一起苍生大义,这办不到,也不可能,观众想看的是这个小九本身也没有讨喜的地方,然后才决定支持或者反对主角的行为,就像保护濒危物种都是拿大熊猫来做广告,而不是其它又丑又怪的珍惜动物,这个跟烟熏妆哪吒不一样,况且哪吒还有成年版,小九就真的没有哪怕一点点重现王妃形态的机会,那你给的很多特写镜头,就毫无任何触动人心的地方,导演可能觉得这是真善美,但是看上去就是假大空,不是说要写成言情那种,而是说真的哪怕花一点心思,把小九的形象刻画得可爱讨喜,造型换成萌妹,真的效果会好上很多,至少能争取到更多的观众,毕竟大家都看脸,而不是谁都不去刻意迎合,希望唯美的特效能征服所有人的心,顺便靠萌宠卖点周边。

原著里苏妲己本人的剧情从夺舍处就已经完结了(人类苏妲己早就死了),后面全是九尾干的,那么姜子牙要救的这个原版苏妲己,就真的是个啥事都与她无关的纯·工具人,跟士兵甲,百姓乙没啥区别,所以说怎么想都很奇怪,无辜≠啥事都与我无关,这个角色有潜力,很明显不能作为支持姜子牙舍弃神位,全程护送直到转世的对象,但是既然电影魔改成两人元神拴在一起(虽说不明白为啥这样搞,感觉硬是想给你搞个电车难题),人类苏妲己没有死,但既然都这么改了,那为啥不直接改成一直是九尾操控着苏妲己在做一切事情,那么王妃妲己至少能保住(也就是会有成年形态),效果应该也会好很多,两个成年人至少能有交流,以及更加有意义的互动,而不是像个孩子一样胡闹,而且全程就姜子牙一人在那里苍生苍生地讲,如果把王妃妲己加进去,另一个角度讲苍生之类的,可能会更有意思些。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烈建议合肥中科院研究所开设少年班,让这些小朋友作为后备力量培养,无缝衔接入职合肥中科院研究所,然后再离职,输送到社会,形成生态化反!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烈建议合肥中科院研究所开设少年班,让这些小朋友作为后备力量培养,无缝衔接入职合肥中科院研究所,然后再离职,输送到社会,形成生态化反!


user avatar   zhe-ge-nan-hai-you-dian-p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烈建议合肥中科院研究所开设少年班,让这些小朋友作为后备力量培养,无缝衔接入职合肥中科院研究所,然后再离职,输送到社会,形成生态化反!




     

相关话题

  名校的博士学位,在高校找教职时,不重要到什么程度? 
  1952年院系调整中拆分了当时亚洲排名第一的国立中央大学是利还是弊? 
  研究生学习生长晶体,包括磷酸盐晶体和dast晶体之类,毕业后好找工作吗。? 
  人工智能(AI)时代,让孩子学编程还是学艺术? 
  如何看待教育部回应「教职工自由进出校,学生受限」,称教师也要按照「非必要不外出」的原则? 
  有哪些适合给宝宝读的英文绘本? 
  雅思口语如何在三十天之内获得显著提高? 
  如何看待名校把大部分研究生名额留给保研的同学? 
  你身边的学霸都有怎样的学习方法或习惯? 
  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赵皓阳所编的书《生而贫穷》?
下一个讨论
女性 30 岁,在北京有车有房有户口,持有如下择偶标准,是要求太高了吗?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