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小碧穷的售楼处,横七竖八停着写字楼里出来的小三轮。三轮里装载的是新钱,把车轱辘压得很低。停车场上去是仅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的街道。恒小碧穷的售楼处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朝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双旧皮鞋上。
那些穿旧皮鞋的大清早骑车出来,到了售楼处,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底层一万八,高层两万三,”售楼处的先生 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穿旧皮鞋的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一万块么?”
“八千块也卖过,不要说一万块。”
“哪里有涨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钱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涨呢!”
刚才出力骑车犹如赛 龙船似的一股劲儿,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天照应,工作调匀,老板也不来作梗,年终奖多凑了几万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哪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卜,却得到比往年更坏的 课兆!
“还是不要买房子的好,我们钱拿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买,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钱,头几批还没用完,银行又有几批运来了。”
美元,通胀,外地银行,那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而不买房子,却只能作为一句愤激的话说说罢了。怎么能够不买呢,包租婆年年涨租也就罢了,长租公寓更是垄断市场后黑钱,女朋友也在催,为了结婚,房子也总是要买的。
“我们到五线去买吧,”在五线,或许有比较好的命运等候着他们,有人这么想。
但是,先生又来了一个“嗤”,捻着稀微的短须说道:“不要说五线,就是到八线去也一样。我们同行公议,这两天的价钱是底层一万八,高层两万三。”
“到五线去买没有好处,”同伴间也提出了驳议。“这里到五线要该改换户籍,知道他们还折腾我们多少钱!就说依他们折腾,哪里来的时间和现钱?”
“先生,能不能降低一点?”差不多是哀求的声气。
“降低一点,说说倒是很容易的一句话。我们这售楼处是拿本钱来开的,你们要知道,降低一点,就是说替你们白当差,这样的傻事谁肯干?”
“这个价钱实在太高了,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前天才是一万五,房价又卖到一万块,不,你先生说的,八千块也卖过;我们想,总该比一万五少一点吧。
哪里知道居然要一万八块!”
“先生,就是前几天老价钱,一万五吧。”
“先生,打工人可怜,你们行行好心,少赚一点吧。”
另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睁大了眼睛说:“你们嫌价钱高,不要买好了。是你们自己来的,并没有请你们来。只管多啰嗦做什么!我们有的是美元,不卖你们的,有别人的好买。你们看,停车场又有两辆三轮停在那里了。”
三四双旧皮鞋从石级下升上来,旧皮鞋载着是表现着希望的酱赤的脸。他们随即加入先到的一群。斜伸下来的光柱子落在他们佝偻的肩背上。
“听听看,现在什么价钱。”
“比去年翻了一番多,要一万八!”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神色。
“什么!”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希望的肥皂泡虽然 迸裂了,载在三轮车里的钱可总得花出;而且命里注定,只有花给这这售楼处。恒小碧穷有的是房子,而无处安家旧皮鞋的正需要房子。
在首付多少的辩论之中,在定金几何的争持之下,结果停车场的三轮车真个敞口朝天了;车胎抬起了好些,也不再发出嘎吱嘎吱的奇怪声响。旧皮鞋朋友把自己和父母和爷爷奶奶赚来的钱送进了恒小碧穷的账户,换到手的是折叠整齐的一纸合同。”
“先生,给现房,能入住的,不行么?”现实的钱换不到现住的房子,好像又被他们打了个折扣,怪不舒服。
“乡下 曲辫子!”夹着一枝 水笔的手按在计算器上, 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三年交付就是三年交付,谁好少作你们三五天。我们这里没有现现房,只有期房。”
“要是等的时间太长,我可以退订的吧。”仔细辨认着合同的期限,寻找着蛛丝马迹。
“吓!”声音很严厉,左手的食指强硬地指着,“这是有合同的,你们想要退定金,可是要想吃官司?”
不要这房子就得吃官司,这个道理弄不明白。但是谁也不想弄明白,大家看了看合同的公章,又彼此交换了将信将疑的一眼,便把合同塞进衣服的空口袋或者提着的旧皮包里。”
一批人咕噜着离开了 恒小碧穷,另一批人又从停车场走上来。同样地,在柜台前 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年终以来望着沉重的红包所感到的快乐。同样地,把万分舍不得的三代收入送进恒小碧穷的账户,换到了并非现实可住的房宅。
街道上见得冷清起来了。
看待生育率,一定要研究生育者。
现在的生育者已经是90后了,90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人,几乎不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中国人,生育规律当然不会是早生多生这样的模式。
如一切正常,90后是带领中国完成现代化进程的一代人,是争取打破历史怪圈的一代人,是带领中国主导世界舞台的一代人。
他们这代人对人口、生育、教育的看法,就是中国长期发展的边界,这个边界的人口究竟该多该少,50后、60后、70后、80后这几辈人说了都不作数。
无论增加或减少的人口总数,如何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适应,这都要看90后一步步走到领导国家的年纪过程中的一记记的策划了。
只要他们这代人教育完整,思路清晰,他们不会做出离谱的错误决策,中国的继续发展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那就没必要现在瞎操心。
这就叫“一代人做好一代事,子孙自有子孙福”。家庭与国家的发展都是接力赛,而不是冲刺赛。跑好自己的路,棒子交接平稳,那就安安稳稳睡觉觉吧。
我们一起来画格子吧,整那么多虚的不好。
假设你现在工作一个月,能创造出15000的价值。
公司把剩余价值拿走30%(很少了已经)
然后交五险一金。
养老保险:单位21%,个人8%。
医疗保险:单位9%,个人2%+3元。
失业保险:单位2%,个人1%。
工伤保险:单位0.5%。
生育保险:单位1%。
公积金:单位缴存5%—12%,个人缴存5%—12%。
合计:单位33.5%,个人12%+(按中位8%算)=20%
也就是用人单位先拿走33.5%,然后再个人缴纳20%,然后扣税,4700不用交了。
那你“价值”上,就剩下4700来生活。
杂项太多,不想算了,就算你一个人每个月基础生活只需要2500元。
那你会剩下2200元。
然后你找了一个姑娘,情况和你一模一样。
你俩结婚,就变成下图,理论上生活开支会下降,抹个零吧,黄格子代替。
一个月就有6000结余。
双方老人家有退休金有医保倒还好,没有的话就很麻烦,平均一边1000吧(很少很少了),蓝色格
剩下4000。这还是啥都不买,啥证都不考,生病什么的都不算,还不能供楼。
然后,生宝宝了~算一个月2000吧,黄格子。
剩下2000。
然后你和我说生二胎??????
生二胎直接破产了好嘛!!!!
我先列出上述的各块的分布:
1、首先,全部都是相对合理的粗略计算,为的是直观的看到负担情况。
2、第二,上述都是按照“价值”来算的,满打满算,你有没有信心一个月创造15000元的“价值”。可能知乎的人都随随便便,但是普罗大众(基层工作者),能不能每月创造15000元“价值”不好说。
3、关于企业拿走30%剩余价值,事实上是远超这个的,试问现在月薪2W的年轻人,你创造的价值只有28000多么?显然不是吧?还是保守估算的情况下。
4、五险目前按照社会角度看,等于年轻人工作供养老年人,现在数据不好说,未来变成2个年轻人供养老年人的话,破产是迟早的事。
5、老人成本,4个老人给2000,也就是人均一个月才500,其实已经很过分了,没办法,生活所迫。
6、算来算去,小孩子就很难了,生二胎直接破产。
7、而且还是自己苦哈哈的工作,每个月省吃俭用的情况下,还不要生病,还不要消费主义,还不要欠债,还不要还房贷。
8、综上,为何不生?成本的好吧。
但!我不像一些答主,写了答案,满篇分析、满篇吐槽、不给任何解决方案。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
1、提高自己的“价值产出”,就可以覆盖比较多的成本了,因为成本是可以控制的,价值产出翻一番(咱们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是不是游刃有余很多,所以要多进步,多创造价值。
2、企业拿走剩余价值,能不能别那么狠,竭泽而渔就大家一起沉船,让出10%,皆大欢喜。
3、基础建设和基础生活成本,能不能控制和减少(衣食住行),消费单位价格下降、住让人民安居乐业、基础建设不要走贵价流(地铁贼贵),那么生活成本下降了。就算每个月500吧。
企业和生活成本的下降,1个人已经足够2000元的一个孩子的成本了!!
4、鼓励生育,生育的夫妻,五险一金GJ补充个人部分以及减税。就按5%算吧。750。
5、老人的目前都没什么好办法解决,总得有人买单。
再综上,收入翻番(包括另一半)、企业让利、生活成本下降、政策鼓励生育下,表格会变成这样。
是不是好了超级多。
1、既可以多给一些老人,自己的生活也可以由质量的提升。
2、孩子的投入也可以加大了,自己的教育进修也可以投入了,后续收入也会跟随增长。
3、保险啊、投资啊都可以开始了,抗风险能力增强。
4、所谓的生育率得到解决,你甚至可以开始计划第三胎了。
生育率问题往往都不是单一因素影响的,既不能只靠企业、也不能只靠ZF、甚至不能只靠自己。
每个单元都不那么竭泽而渔,每个单元都留一些余地,每个单元都能人性一点而减少考虑经济一点。
让一个恶性循环的圈,转换为良性循环,或者不奢望良性循环,仅仅只是平衡。
说句实话,我们不怕奋斗,只是怕奋别人的斗,吃自己的苦,所以不想孩子跟着受苦。
生育率问题,是不是这样就更容易看清了?
我是 @瑞恩的奇幻博物馆 ,关注我,一起更好的看懂这个世界。。
出生率跟分不分配并不必然相关,黑非洲恶劣的分配问题并不影响其高生育率,谈分配问题我很赞同,但应该实事求是,不应一切问题转分配,这对于论述分配的合理性有害无益。
苏联的分配问题算是解决的比较好了吧?也没见它生育率上去啊,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甚至在自己的著作里多角度论证独生子女家庭的危害,号召群众坚决和独生子女思想做斗争,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和全人类的未来坚决多生。
他甚至号召因为身体原因没法生孩子或者独生子女的家庭,通过去儿童之家收养孤儿,或者领养儿童有富余家庭的孩子来强行创造多子女家庭的局面。
他甚至声称“不管你的物质条件有多困难,你一定要这样做,因为这是在帮助你把即将倾颓的家庭从摇摇欲坠的危险中拯救出来。”
马卡连柯可不是知乎玩嘴分配壬,人家是苏联创始元勋之一,1920年苏联刚刚建立不久,就负责组织高尔基工学团,1928年到1935年组织了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把三千多以偷窃,乞讨,劫掠,暴力乃至卖淫为生的少年儿童救出深渊,这些少年儿童中相当一部分长大后成为了对社会极有贡献的人才,其中成为英雄模范的不在少数,其关于教育,家庭的著述良多,作品等身,其构建起来的教育制度和体系为苏联所长期坚持,其思想和理论对广大受社会主义制度辐射的国家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堪称以分配路线解决生育问题第一人。
然而该不生就是不生,你喊破嗓子也没用。
马卡连柯自己都终生膝下无子女。
随着分配的日趋深入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苏联生育率反而一路走低,1959年还有2.78,到了1969年就只有1.97了。
到了苏联70年代后期,波罗的海三国生育率最低,土库曼斯坦生育率最高,拉脱维亚平均生育数最低,约1.61个,土库曼斯坦最高,5.32个,作为联盟主体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生育率低于平均值,约1到2个。
不讨论真空球形乌托邦,苏联算是人类历史上分配问题解决的最好的国家了吧?它分配问题解决的再差,总比黑非洲好吧?
可它生了吗?
照样不生。
发钱就生更是扯蛋,那么多国家都发钱了,韩国的产妇和婴幼儿优待政策你们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近乎于当祖宗供着。
生了吗?
就是不生。
那么是人口密度问题吗?
也不是,上世纪中叶,中国华北,四川,福建等地,人口密度远远超出环境可承载上限,特别是华北等地,过度膨胀的人口,再加上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诸多因素影响下人口密度趋于极限。
然而还是生,没完没了的生。
现在的非洲某些地区也这样,人口规模早已达到环境可承载的极限,乃至于现有人口为了维持生存,通过疯狂毁灭自然环境获取生活物资,几近饮鸩止渴,比如尼日尔,很多贫民窟的人口密度已经不是城市化了,是蜂巢化,人像老鼠一样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塞在窝棚里。
然而就是生,生的没完没了,平均每个妇女生育至少7个孩子。
除了马尔萨斯,没人能阻止他们。
所谓城市化是绝育器并不成立。
问题出在哪儿?
宏观而言,生育率受人口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分工水平的影响是最大的。
人首先是一种动物,分析人类必须从动物性出发,这是一个绕不过避不开的基本事实,万灵之长的前提是万灵之一。
人类是什么?是一种在约14周岁左右基本性成熟,且全年可以发情,生育周期极长,可生育年龄同样极长的哺乳动物。也就是说,如果人类没有建立起文明的话,那么一般人类大概在14周岁左右性成熟并开始交配生育,由于没有文明,人均寿命会降低至30岁左右,那么人类终其一生都可以不断生育,且生命周期中的一半左右都可以用于生育。
然而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带给人类的负担之一,就是人类在复杂文明社会中生存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成体系,且文明水平越高,社会化分工越复杂,掌握生存知识所需要付出的综合成本越高。
人类性成熟的时间一般在14周岁左右,然而这个年龄的中国人往往还在读中学,放几十年前算知识分子,放当下被认为不具备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等到中国人大学毕业,通常已经23岁了,你要当题王的话等硕博出来就27,8快30了,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人类建立文明前的平均年龄,等你读完书就差不多该入土了,就算最后几年抓紧时间生,两年时间最多生两个,这还不算夭折,先天缺陷,意外,不孕不育等情况。
好,你说文明提高了人类的预期寿命,那我毕业了不还是有大把的时间拿来生吗?
抱歉,这不可能,因为文明程度越高,社会化分工越精细,人参与到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程度越深,社会越复杂化。而人在复杂化社会中生存所需要付出的综合成本,与社会的复杂化程度成正比,这不以意识形态或者社会制度为转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只决定了复杂化的形式,并不能改变复杂化本身,在任何形式的复杂化社会中生存,人类为了适应复杂社会而付出的综合成本永远是水涨船高的。
因为知识和经验不具有继承性,任何人来到世界上都是一张白纸,但白纸一张的人类要面对的社会却是经年累月不断积累并日趋复杂的,也就是说,文明社会中的每一代人类,都必须以相同的本钱,去支付越发高昂的社会适应成本
对社会复杂性的适应成本,消耗了人类本应投入到人类生物性中的成本,这种社会复杂性对人类生物性的挤占,导致了人类生物性的削弱,社会性的增强,而生育交配作为生物性的一部分,自然是绝无幸理。
简而言之,让一种14周岁性成熟的哺乳动物,在性成熟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依然要脱产学习,远离生育,这本身就是违反了人类的动物性。
你违反了人类的动物性,还想要维持生育率,天底下哪儿有那么好的事?
为啥落后贫困地区生育率高成为一种跨越民族,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普遍现象?因为当地文明程度落后,社会复杂化程度较低,人类参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程度不足,人类的社会性对生物性的挤占不明显,自然是有一大堆人20岁不到就孩子一串了。
因为在这些社会中,社会性没有挤占动物性,或者挤占的不多,动物性正常发挥了功效,人类的正常生理周期发挥了功效,需知交配和生育恰恰是人类最接近动物的时刻,或者说在生育和交配的过程中,生物性取代社会性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当社会性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挤占了生物性之后,生育率必然下降。
你念哪本经都这样。
实际上,社会性对生物性的挤占是表现在人的方方面面的,生育交配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比如“餐桌礼仪”这种东西,就是社会性对动物性挤占的一种典型表现,进食是一种动物性,但是遵守礼仪却是一种社会性,有些时候甚至会为了社会性而损失一部分动物性,比如日本女性为了显得自己有教养,故意在餐桌上吃的很少,不惜饿着,这就是社会性对动物性的挤占,日本的低生育率只是这种现象的一个侧面。
真正的绝育器,是文明。
怎么解决?
宏观而言,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复杂化会进一步加深,社会性对动物性的挤占会越来越明显,但我们不可能为了维持生物性而自降文明发展水平,人不能越活越回去,像是某些国家和宗教为了维持生育率,刻意限制社会文明水平,通过人为把社会的复杂化程度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从而减少社会性对动物性的挤占,进而维持一个较高的生育率。
这是一个好方法吗?显然不是。
也就是说,只要文明继续发展,这个问题事实上就是无解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参与进,乃至主导进生育工作的进程中。
具体而言,就是人造子宫和国家抚养。
人类文明发展的实质,就是人类不断把自身的一部分功能让渡给工具,并通过改进和创造新的工具,来充实文明本身的内容。
人类最早用手投掷石块,后来我们发明了弓弩,枪炮,火箭,导弹,定向能,人类最初用大脑记忆,后来我们有了文字,纸张,印刷,打孔纸带,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人类最初用双脚行走,后来我们发明了驯马,轮子,车辆,铁路。
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把原属于人类的功能让渡给了工具,通过工具让工作效率更加强大,并通过减少人对实践的参与量,从而把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和误差从一般实践中剥离出来。
生育功能没有理由例外。
建立全民的大型基因库,随机匹配,排除遗传疾病,人工合成受精卵,人造子宫孕育,国家抚养,统一教育,全民纳税维系并享受养老金,把人口以工业化的形式制造出来,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控人口制造规模,同时开放自然生育,形成制造人口为主,自然生育为辅,双轨并行的局面。
基因库保持不断更新,新生代的基因也可以采集入库,更进一步的,在生物科学发展至一定水平后,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改进基因库,改良人类基因,摒除先天缺陷。
这是既不想放弃文明发展水平,又要维持生育率的唯一可行方法了,而且技术难度并不高。
影响就是2050年之后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比例不如美国呗。
别把生育率往分配上扣,随着经济发展生育率下跌反倒是商品经济社会下的常态。
按照人们的一般认知,如果100万投资一个后代,一定能创造出更比100万投资2个乃至3个后代更大的价值。以及,300万家产分给1个后代,一定能让他的生活压力小于300万分给3个后代。
生育后代本质上也是一种资本投资,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资本是自发集中的,所以独子是家庭经济上的最优解,有余力的二子更相当于是保险栓——毕竟长子/女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经营好家庭财富。
换句话说,最富的富人也不会选择生十七八个后代,那会把遗产继承变成奥斯曼宫廷或者推恩令。
想解决劳动年龄人口下降问题从来就只有一种办法,美国先用,后来欧洲也用过,不过东亚各国相对来说都比较排外而且人口基数都比较大,因此还都没用上,看生产自动化的状况,也不一定用不用,毕竟延迟退休不只是制度也是历史趋势,看看日本那边就知道了。
说说那个办法,就是移民。
为了突围,一般来说一个移民会更愿意生育更多的后代,为他们提供最低限度的生活和教育,后代中只要有一个成功,局面就打开了。这同样也是一种投资,区别只是集中守成和分散突围的道理。
营销焦虑,营销个xx的焦虑,一群寿命两位数年份的人担心寿命肯定在三位数以上的“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说好听是深谋远虑,说难听是杞人忧天。
工业社会是反生育的。
不管哪个国家,只要进入工业化社会,生育率都会大大降低。
农业社会,自己有生产资料,生育出来的都是劳动力,教育费用忽略不计,养育费用相比劳动收益来说很低。
现在手工业,小生意也有这个情况。
一个市场上不起眼的小摊位,A市场是g哥哥,B市场是二哥,C市场是三哥,D市场是四妹。
一个家族的兄弟,垄断了一个地区市场某个行业。多一个人是一家生意。
同仁堂,以前是乐家的,乐家这个大家族,一家开一个X仁堂的生意。
有生产资料的愿意多生。
农业社会文化,孝文化,子女的收入在成家以前是父母支配的。以后父母老子,子女养父母是自然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没有生产资料,出卖劳动力的,生孩子就完全是负收益了。
女性生孩子,意味着职业生涯中断一段,除了体制内,其他地方都意味着重大损失。
养孩子,孩子教育竞争的投入是无上限的。两个孩子就要求全职太太了。
祖辈在本地能稍微好一点。
所以,不管哪个国家,都不愿意生,除非政府福利给的足够高。
而东亚一直是低福利的,所以东亚的生育就特别低。
我看这个问题下大家所需要关注的还是不敢生和预期养老问题。
虽然这俩确实可能还是未来的大问题,但并不是燃眉之急。
因为目前我们国家最需要解决的根本不是这两个问题。
虽然这些调查结果可能会让民众对这些问题进行情绪化的讨论,但这些问题终究不是我们当下需要面临和解决的,虽然我们现在可能会提前调整一些政策,比如说前段时间医保的改革,但总归不是当务之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未来十年我们暂时还不需要过多地去担心这些问题,那么未来十年什么问题才是核心问题呢?
是城镇化进程行进阶段,以及还能走多久这个问题。
而这个问题就直指到我们现在矛盾的核心,也就是土地财政还能否继续,还能维系多久的问题。当然很多人其实都明白我国房地产市场是政府控制、土地财政收益模式为基础发展的,但其实这个模式能走通的根本不在于国家意志,而在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为超大城市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劳动力,也为大城市的发展带去了资金,每一位农村的进城都差不多能给城市带来几十万价值的资本,而这些资本往往是一层往一层上的,县城拿到了农村的资本然后往市里走,市里拿到了县里的资本往省里走,我们这些年的发展根本就在于城镇化所源源不断提供的红利。
但如果这条路出了问题,也就意味着不会再有存量资本进入城市,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城市里这些高昂的房价将会马上出现无人接盘的情况,所以城镇化进程问题将是这是人口普查结束后的重点,也将是周期迭代的关键。
因为所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钱的问题。
疫情之下我们迎来了一波全面的减税降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降下来的税是很难再涨回去了的,但财政收入还要增长,那就不得不依靠其他方面的收入了,这些年烟草行业大不如前就是这个道理,连续几年如同烟草这样的垄断国企上缴税费不断上升也是为了应对财政问题。
但这些总归只是权宜之计,在过往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年代国家可以拿着房地产作为剪刀差来收割剩余价值来充实地方税收,但这是完全借助于城镇化红利的,一旦城镇化难以为继,这就意味着我们就进入了新的时代,也就是存量市场博弈的时代。
而这个存量博弈市场的关键就将是房产税的征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些城市很难再有增量资金了,很多可能不太理解这里的逻辑,我可以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且不说那种豪无人性的大拿,正常家庭在城市都是卖房买房的置换模式,而这种置换模式的底部的落脚点最终是城镇化。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维持卖地来保障财政,那么地方财政就会崩盘。而这个时候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房产税,因为只有这些房产税才能源源不断地维护住地方财政的来源。
可能这时候大家会说地方财政是不愿意房产税的。
对,如果房产能卖出,那么大家都愿意卖地而不是收房产税,因为这时候卖地收益要远远大于房产税收益。
但如果房产卖不出去了呢,这时候大家还能卖地嘛?
是的,这时候或许那些超一线城市还能顺利地卖地,但是下面的城市是绝对无法维持下去的,已经没办法卖地了,所以房产税势在必得。
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什么时候卖不掉房产,根本其实就是城镇化进程到底到了哪一步了,不用于大家所理解的那样,我国过往由于户籍限制,城镇化程度往往是不准确的,所以这波国家掌握数据之后必然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做出判断。
如果说房产税的阻力太大,那么先在几个一线城市出台空置税也是好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压力。
但长期看来,在未来经济放缓预期下,根据资产进行收税的模式是必然是会普及开来的,甚至不排除一些县城由于人口严重,要依然对这些废弃的房屋进行征税,也就是说到时候可能会存在这些县城房子即卖不出去,也还得给政府交税的尴尬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随着人口的流逝,县城的税收是必然会减少的,但依然需要给县城体制内部人员发放工资、补贴,那就势必只能对这些房产进行收税,而水电煤气上征信的模式也能基本杜绝现在大家不愿意交费的可能,因为到那个时候,政府在卖地上已经很难拿到额外收益了,所以这些就必须给重视起来了。
而这种持续低生育率现象以及后续人口普查调查结果的出炉而带来的整体政策转向,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和思考的。
请关注微信公号:多鱼说
应该是七普数据更令人惊心,这应该是提前给公众吹吹风,否则真正的大惊喜来了怕大家受不了。
貌似很多人都在抱怨房价、分配、教育等问题,这些的确是严重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我必须提醒大家:
文化环境变了,就算我是首富,我也不想生!
传种接代这种传统信仰本来就在现代社会没市场了,而且婚姻失去家族联姻这个作用,变成了自由恋爱就必然要面对一个问题:爱情根本就不是必需品,只能成为一个奢侈品。
你非要把一个奢侈品炒作成刚需,那么结果必然和房子一样,最后一定会被放弃,一定会崩溃。
就我个人而言,唯一想生的念头就是,我的人生已经看到头了,我希望看看另一个人生仅此而已,所以我打算一胎,二胎想都不想。
此外很多人的结婚生子压力,基本可以归结为父母亲戚催婚催娃,那么各位等我们这代人变老,我们的下一代不想结婚不想生娃,我们可能催都懒得催。
当然996、教育培训这些毒瘤我们趁着这个机会把它们干掉也是一个好事,当然也会提升一些生育,但最终还是没法挽回趋势,因为
婚姻已经不适合这个版本了!
这个世界那么精彩,女的有流量明星,男的有二刺螈萌妹,这不香么?就是同性之间,找不到共同话题也是很正常的。
你好我玩游戏,好巧我也玩,你玩啥,王者荣耀,呃,再见。
工业时代的文化产品过剩了,人不通过网络已经连找朋友都很困难了,我自从离开大学,现在没有交过任何一个朋友,最熟悉的人只有父母和妻子。
又多了个生娃的理由,熟人+1
同志们,大过滤器来了!任何种族,任何信仰都逃不掉的大过滤器来了:科技进步,生活品质提高,文化丰富,生娃意愿下降,文明毁灭被落后文明代替,进入下一个循环。
别给我提女权,不好意思,我们男人也不想生了!分娩的痛苦反而是被现代医学降低的,增加的是男女都要承担的养育痛苦。
个人建议:
1、乘这个机会敲打一下996和教育培训;
2、放开生育限制,随便生;
3、可以考虑一些鼓励生育措施,比如养老金和娃数挂钩。
这些都是表面的,暂时的动作,目的是让那些还愿意生的多生,不愿意生的打死都没用。
至于房价和彩礼,我认为政府没有整治这个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花大力气,就像搞登月、军舰、深潜那样,投入人造子宫的科研中,这是我们突破这个大过滤器的唯一希望,也是解决男女平权和LGBT问题的唯一希望,至于相关的社会改革,单亲化还是社会化抚养,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但没物质基础这都是P话。
男女不平等根源、女性生理心理最大痛苦、人类进化最大败笔——自然怀孕必须被淘汰,人造子宫万岁。
你去断子绝孙淀随便找一对鸡娃父母,你就问他们,我白给你们一百万,你们多生个孩子如何?
你看他们咋回答。一百万?不够不够!养活一个孩子的成本,怎么也要一个亿!一百万够干啥的?一百万连孩子的马术课都下不来,没上过马术课的小孩,跟杀人犯有什么区别?
按他们的育儿标准,就是把全球首富的家抄了,也就够养活一个微信群的小孩。
你看,他们自己非要断子绝孙,我有什么办法。我只好亲赴坦桑,自己含泪生一个曹丰泽格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