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跳楼给我的招生资格蹭了一下,但没关系啊,两分多钟以后就恢复招生了。希望以后的研究生耗子尾汁,不要再搞这样的聪明,小聪明啊。
其实,带有「停」字的处理方式都不够严厉。
比如停招,就是点个暂停嘛,本身就含有待启动的意味。
要真的处理,就用「撤销」,至少它是个污点,再想起来也没那么容易。
而「停止」,消停两年后一纸公示,又可原地重新起航了?
幸好,人民的记忆力还不错。
这不就是我在当时的预言嘛,是不是又中了?
我关于清华学姐的预言是不是也中了?
同学们你们真的要听我的啊,如今这世道,真的只要靠你自己啦。
这个公示就是放出来试一下水,看看有没有波澜。
公示流程必须要走,如果风平浪静,公示就木已成舟,如果波澜再起,公示也可以是流程问题,再回收。
本以为两年够久,谁知吃瓜群众的眼睛雪亮,竟然咬死不放。
大意了啊!不过,还有闪。
对此,澎湃新闻11月25日从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获悉,上述公示名单中的王攀确系2018年坠亡研究生陶崇园的导师王攀。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也同时强调,上述公示并不是最终名单,目前流程还在进行中,公众若有意见可以反馈给研究生院。
澎湃新闻查询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注意到,网站“通知公告”一栏中已无上述公示,根据网友爆料提供的公示链接也已显示“404-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违规招生已被叫停,我目的已经达到。
鉴于我爆的料实锤,论述了WP团队的工程教育落后,进而可能冒犯到无辜同学,激起不必要的争议,我决删去回答。
感谢公司对我个人账号的尊重,让我顶住了最猛烈的那波投诉和举报。
风波暂平,我也就回去搬砖了。
什么时候妖风又起,又要复招,我什么时候还会写回来。
根据网页快照显示的信息,对于招生资格有异议者,可以在 11 月 27 日下午 5:00 前以书面形式向校学位办反映。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官方网站上的信息,「学位办」全称为「信息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珞狮路122号,邮编:430070,电话 027-87651521,邮箱 whlgdxxwb@163.com。
法律意义上,「书面形式」一般包括电子邮件的形式,如果担心对方不认可,不妨询问一下,当然,我 非 常 不 鼓 励进行辱骂、骚扰,希望大家依照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反馈。
另外,根据《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办法》,学校的教师职务等级、岗位设置与聘用办法,都是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除此之外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还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科研、工作等特殊需要,向学校申请获取相关信息,受理信息公开申请的地址是:
部门: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武汉市珞狮路122号武汉理工大学党政办公室(第一行政楼1楼西侧)
电话:027-87651442
邮编:430070
邮箱:xxgk@whut.edu.cn
当然,希望大家的确基于自身学习、科研、工作等特殊需要才提出申请,比如想去读研究生,比较好奇王攀导师是否健在,是否仍在招生。重申,我 非 常 不 鼓 励进行辱骂、骚扰和其他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
请。
谢邀。
谁和钱过不去嘛。
随便百度一下王攀:
主持过省重点项目、省厅级项目、市攻关项目;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86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军工项目。
这老母鸡蛋下得挺勤。
跑政府拨款的城市项目,圈内有名言:
院士出门千万起。
指的是院士一级到地方搞项目,地方绝对要重金扶持。要地有地,要钱有钱,省级大员还要亲自接待。
王攀虽然没有到院士一级,但是绑定的资源已经足够丰富。武汉理工不是顶线强校,自动化的控制工程又好不容易做到省级重点。
这个当口,让武汉理工放弃一个本校培养的无情立项机器,肉疼啊。
所以趁着风头稍缓,拿来偷偷“公示”一波:
如果舆论反弹不大,那就赶紧恢复招生资格。带教授连招生资格都没有,怎么到各部委和各地方开展业务嘛,评审环节就不好看。
如果舆论反弹大,那...那说不得也得通过。无法无非就是再缓一波、再偷一波。
武汉理工最真实的态度,其实是:要么给我整个能顶王攀搞项目的,要么就是王攀。
舆论哗然,根本上还是搞混了一个性质问题:
高校不是以教学为首要目的,高校是以科研为首要目的,部分高校更是以科研为名搞钱、为真实目的。
科研没毛病。科研搞钱其实也没毛病,很多技术突破就是砸钱砸出来的。
但总之,高校不是来给学生教学的。
所以传统人上人的大学生,在高校体制内其实就是廉价劳动力。
以教学为名、近乎无偿地从事科研劳动工作,并且极难分享劳动成果。
就是角落里署个名。至于带老板在项目中的那堆子公司里持股和顾问费,哪怕你在实验室里忙得腰椎颈椎都突出了,也和你没关系。
你还是每月800。
有个德州农机老哥和我曾掰扯过这个现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三本的学生被老师忽悠教学实习结果被带去了富士康”。
老哥表示:有一嗦一,确实。
说到底,还是“高校中心制”与“学生中心制”的问题。
科研里的师生关系,本质还是手工业时代里的师徒制,这是细分领域里的知识垄断与科研基建门槛所造成的,长期内都很难改变。
有些细分领域全国就十来个拿得出手的教授,有些实验项目全国就五六个高校有条件做。这些垄断和门槛,会强烈放大资源掌握者的权力欲。
从这个角度说,遇到一个能力强脾性好的导师,真是可以尊之为父,太难得了。
这种局面下,学生中心制是一个较有效的平抑手段。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想赚钱的可以去职校技校。亚琛读个成人教育,毕业后收入妥妥吊打洪堡大学的文科生,真实人上人。
跟着学生的真实需求来。赚钱的搞去学赚钱,就是要追求人文梦想的送去文理学院,剩下头铁的,带着日漫那种“做好觉悟”的状态,走入科研。
留学的知道,美帝本土从事科研的学生,脾性多数都很梆硬,都是做好心理斗争的。
但,结构虽好,我们做不到。
学生中心制,说到底就是得有钱。
国家在国际分工里获得足够的利润,能够支持国民下一代从事多样化就业,而且也能为这些就业提供足够优厚的薪资。
天津有个日厂,老板冲绳人,在中国快二十年。厂里有日方机修人员(他不想招,母公司的政策),一个月开三万多四万的工资。
合日元年薪也六七百万了,虽然没到日本“年收千万”的成功人士标准,但也很是可以。
这种薪资下,何必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导师要是神经质,大不了我左迁到中国,日本水平的工资在天津苏州大连还不是爽到飞起?
但我们不行,我们估计长期都是高校中心制。
因为我国高校的长期任务不是“服务国民下一代”的高等教育需求,而是服务“国家实现科研攻关与产业升级突破”的任务。
我们要用高校、军工单位、国企里所有能找到的资源,去顶人家臭鼬工厂、DARPA、马斯克干的事情。
还要去顶杜邦巴斯夫,还要去顶卡特彼勒,还要去顶斯伦贝谢。
人家有先发优势,有固化先发优势的全球霸权,有优化先发优势的全球收益,咋顶?
集中力量,逐点突破。
那自然是中心制,把手上不多的资源全面集中到几个有希望的“点”上。这种集中体制下,掌握“点”的人自然有庞大的权力,而服务这些“点”的学生自然不会有多少话语权。
所以高校普遍不重视教育教学,也不会太在意学生的反馈。
难啊。
我只能说,王攀在现有体制下,是有相当的优势的。
他是高校中心制下,武汉理工的宠儿。
他最后大概率会恢复“正常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而陶崇园会成为流传于学生间的一段辛酸。
任何权力都需要被监督。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大部分的系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反腐工作,包括党的系统、政府系统、军队系统、国企系统等等。其中,打击经济腐败只是反腐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破除“政治腐败”,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中,让掌权者心存忌惮,不仅不能以权谋钱,以权谋其他利益也不行,以权害人当然更不行。
在党政、军队、国企等系统的反腐成效,人民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上。下一步,反腐工作可以适当进入一些真正的深水区。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作为一个前媒体人,我从发布的《推开K127那扇门--朱军“性骚扰”案真相调查》这篇文章看到,这并不是一篇中立报道,尤其是空间再现、仅提供一方证词、仅对话事件被告方(弦子的声音呢?)、分析事件对被告方产生的影响,读出了很强的导向性:弦子在撒谎,朱军是无辜的。
如何确保一篇报道中立?起码要体现真实、多方面看待问题、不掺杂写作者的主观臆测,这篇报道至少违反了后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