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一下今天大会的相关图片。
1、树国校长含泪送别迈曾书记
2、迈曾书记告别交大
迈曾书记这几年对交大发展确实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且,我认为评价迈曾书记时,一定要把树国校长带上,因为两者是密不可分,如鱼得水。
树国校长和迈曾书记第一大贡献就是没有派系压力,能够客观看待学校发展。
王校长和张书记自到任以来,并没有建立自己的课题组,也没有加入某一个学院。一方面他们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在行政事务中,另一方面他们也不会被部分学院乃至课题组的利益所影响,这有利于他们能够客观认识学校发展状况。
两位领导第二大贡献就是搞定了创新港。
交大发展在2000年后出现放缓,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硬件条件跟不上。当年投巨资参与的曲江校区因为某开发商放鸽子导致至今未发展起来,使得曲江校区用处极为有限。
交大校园资源也越来越紧张:以前博士保证两人间,硕士三人间,本科生住带厕所的四人间,但后来逐渐硕士变成了没厕所四人间了,再后来博士也有部分人住四人间了。
老师们的实验室资源就更加紧张,如果入职不是青千级别的老师,入职后基本没有独立的实验室,只能依附于大佬旗下,即使当上副教授乃至教授也很难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有的课题组,研一甚至安排不了工位,研一学生只能在宿舍或图书馆科研,效率很低。
这个时候,创新港的建设能够极大缓解这一窘境。创新港位置虽然较为偏一些,但是面积大呀。创新港能够给硕博新生安排单间宿舍,在国内各高校中绝对也是大佬级别。
这里,我可以保证,那种对宿舍要求高的同学,报考西安交大,去创新港吧,一定不会失望!
两位领导第三大贡献就是改善了与西安、陕西方面的关系。
部属高校不属于地方管辖,但两者却各有所需。因此,高校和地方之间不是亲父子关系,而更像是一种房东房客关系。
对于部属高校来说,不求省里给钱也可以比较滋润生存下去,所以有时候容易与地方关系比较淡漠。
这两位领导却没有这么想,上任以后就不断争取省里的支持。陕西相比于东部地区省份来说,无法投大量资金给西安交大搞科研,搞人才引进,但胜在地多啊,给地没问题。修创新港要筹资150~200亿,省里让交大自己筹50亿,再联合教育部出50亿,剩下的钱就走银行贷款。为了帮助交大,陕西省出面联系各大银行,请国开行出马给交大贷款。
同时,为了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西安专门把地铁五号线的规划改了,直接把地铁站修到创新港里,同事能够让地铁五号线串联起交大三个校区,这个配置在西安各高校里面可谓是首屈一指。
其实,这也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交大所在的沣西新城片区一直都是比较冷清的区域,人气不旺。交大搬过去以后直接带过去数万人年轻人,再加上交大还要在附近修建大型医院、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只要引进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这个片区就足以成为下一个房地产热门区域。
目前,沣西新城的土地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以前4000多/平就能买到的房子,现在只是个楼面地价。
对于交大来说,这也是赚钱的机会。这次修创新港时,陕西方面也划拨了大量土地给老师们修房子,学校专门成立了房地产公司来搞开发。据了解,给老师的房子团购价比市场价低一两千,也算是给老师们的福利。那些没用完的土地再搞商业开发,只要运营好,算下来也能赚个数十亿。
两位领导第四大贡献就是重视并改善校友关系。
交大搞校友关系的水平其实一般,但这几年明显重视了校友关系,校领导经常出席各地校友年会。
校友毕业以后,其实还需要学校扶一下的。一个刚毕业的校友在进体制内工作后,如果母校领导能经常来自己单位访问座谈一下,那年轻校友也能有更多机会得到本单位领导的重视。这就好比嫁出去的媳妇经常有娘家人关心,那夫家人也不会造次。
因此,学校领导越是经常去ZF,企事业单位调研访谈,不仅能促进更多的合作,还能为自己的毕业生加油打气。
比如在电气领域,领导们就与国网跑出了大项目,国网公司每年出资3000万与交大合作科研,持续10年。
说了这么多,两位校领导还是有不足之处,最大的不足就是交大的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比较弱。
这几年,院士当选数量保持者平均每年一个的水平,没有什么惊喜。大长江和杰青的当选数量也偏少,千人引进数量一般。一些大牛也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学校,比如卢天健教授,又比如林京教授。。。
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两位领导早早脱离学术圈所造成的,毕竟不和那些院士、权威们经常混在一起,在各类人才评比时也不好打招呼。所以,好处不能占完啦,也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