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骁太凡尔赛了#再次体现凡尔赛文学背后的阶级差,只不过这次不是经济阶级、而是教育阶级。
在职场中不断提到国际组织实习、斯坦福毕业、不懂中国法,算凡尔赛吗?看对谁来说。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或许炫耀过头;但在王骁的朋友圈里,可能还蛮真诚的。
王骁是学国际公法的,这个科目研究的是政府与政府之间交往的行为准则,如何划定领土、如何进行战争、如何划分海洋,都是国际公法的课题。
对法学生来说,国际公法有三大特点:门槛极高、难度极大、极难找工作。
经过自然的筛选,长期学习国际公法的中国学生,基本都是类似王骁的背景,学历漂亮、英语不错、在国际组织实习,甚至能在国际组织中获得正式工作,成为所谓的“国际公务员”。
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圈子里,王骁那句我不懂中国法,可能不是明贬实褒,而是真的谦虚。
试想一下,王骁如果是和另一个和他背景类似的人说,“我之前都在国际组织,没在律所实习过,中国法背景比较薄弱”。那个人可能会很自然地说,“我一直在美国,中国法也学得不扎实”,或者“我之前在律所实习过,对中国法的要求其实也不高”。
这样谈话就能顺畅的进行,而不至于像节目里那么尴尬。
再提一个细节,王骁说喜欢去牙买加海岛,一定期待有人问他去牙买加干嘛,他就可以说自己在牙买加实习。结果大家对这个话题过于陌生,导致没人接茬。
#令人心动的offer# 节目组为了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并没有让王骁呆在他的舒适圈,而是让他与很多其他背景的人共事。用君合合伙人的话来说,有的同学可能简历都送不到他的桌上。
这背后,其实是教育的阶级差异。大家都是学法律的,一个同学能处处体现国际化,而另一个同学只能在家门口随便找律所实习。这种阶级差异,也是所有凡尔赛文学的灵感来源。
当然,教育的阶级差异背后始终有经济的阶级差异的影子。不提高考、考研是不是公平,在美国读书一年六七十万的费用就不是所有人能负担得起的。
不论如何,不同背景的人互相碰撞,自然会擦出新的火花。我相信在后面的节目中,王骁能尽快适应新环境,表现得越来越好。
大家要明白,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圈子。能不能融入一个圈子最重要的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他是否与圈子里的人气质相同。“红圈所”也有自己的圈子,录用的都是和这个圈子能契合的人。
进入这个圈子,名校学历只是入场券,而最终能不能被圈子接纳,还是要看气质是否与圈内人相符。
换句话说,学校好、英语好、抗压力好、学习能力强……这些能力只不过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共同特征。一个人或许具备大多数这些能力、满足“红圈所”的纸面要求,但他依然不能“入圈”。其原因还是在于他本质上与圈内人格格不入。
第二季节目中,四位带教律师浸淫这个圈子多年,自然是已经深深融入到“红圈”了。对于什么人是红圈的理想候选人,他们基本一眼便知。至于哪些人是红圈所喜爱的,看看面试排名和各带教老师的【首位实习生】是谁就知道了。
这期节目中争议比较大的还是王骁和丁辉,但是大家看完我的分析,自然会理解这样的排名是符合红圈所的逻辑的。
第一次的实习任务中,王骁的成果格式和书写规范,但他在援引法律部分犯下严重错误,不仅没有把握好时间,还把给客户的回复写成了法律意见书,颇有考试答题的风格。甚至,他连落款都没写上。
与之相比,丁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而且他的作业完成度较高、针对性强、法律分析到位,唯一的问题就是把事务所的名字写错了以及写落款的方式还是用锦天城“团队化”的思维而不是君合“一体化”的思维。
客观来讲,几乎没人会认为王骁的作业要胜过丁辉,但是在带教律师眼里,丁辉的错误是不可饶恕的,而王骁是情有可原的。换言之,实习生可以不懂法律但一定要会调格式,可以把文件写成作业但一定不能把律所名字写错,可以不按时完成任务但一定要融入和认同事务所。这也是为什么在看到王骁的错误时,带教律师没有明显的情绪,而看到丁辉的错误时,梁律师(女)大呼:“这是个大问题,这必须扣分!”
写错事务所的问题也发生在詹秋怡的身上,视频先出现的作业里,詹秋怡也写错了所名,但在之后就被改正了,而且不知为什么,事务所的名字连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原先较日期较为缩进,后来则突出)。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为什么先是错的又被改对了。按照律师们评价丁辉的标准,詹秋怡不可能拿到第二名。
我能想到的解释只有律师对于詹和王是有偏爱的,而对丁辉是有偏见的。
是啊,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丁辉这样的草根和精英圈子是格格不入的。
丁辉太草根了,努力的痕迹太明显了。与王骁环游海岛和詹秋怡留学的经历不同,他的简历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全靠自己获得的,几乎没有家庭的支持。他从混日子的二本学生考上了法学名校的研究生、从不思进取到获得国家奖学金、从没有成绩的销售做到了一流律所的律师,他几乎全都是靠自己,把所有草根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最好。
但是,精英是不喜欢草根的。
精英并不是不努力,只是不喜欢刻意、明显的努力;精英并不是不优秀,只是不喜欢“廉价”、没有“档次”的优秀。
丁辉的优秀和努力是任何一个普通大学生都能做到的;换言之,是没有任何门槛的。精英要做的,是开辟一条新的、普通人无法参与的赛道,精英们需要在这条新的赛道里证明自己的努力和优秀。
就红圈所而言,本科出身、托雅高分、海外学历、大所实习经历……任何一个考察因素都是没有背景的草根难以满足的。
六级取得高分并不比托雅取得高分简单,但是托雅动辄2000元的报名费,相当于许多大学生两三个月的生活费,而六级报名费只要25元;海外学历并不一定比国内土硕优秀,但前者要动辄50万起的花费,相当于多数家庭数十年的积蓄,而后者几乎免学费;大所实习经历给人的成长不一定就比小所或者法院多,但是前者没有内推几乎进不去,而后者则容易太多。
红圈所设置的这一道道门坎,与其说是对能力的考察,不如说是对家庭综合实力的筛选。
八个入选的实习生中,只有丁辉的简历透露出明显的草根气息。8个人中,4个人有海外学位,1个人有海外交流经历,1个人曾就读于国际学校,只有王颖飞和丁辉的简历较为“普通”。但是王颖飞一路法学名校的经历让她的草根气息少了很多,更容易收获律师们的接纳。但是丁辉是二本的非法本,虽然考到华政但却是不受律所待见的法硕,而中国法律界向来重视法学本科学位,这点上丁辉的劣势无疑被放大了。
只能说,丁辉虽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处处优秀,但没有一点能打动精英化的带教律师们。相反,丁辉任何一点的表现自我、努力都会被视作是草根阶层对精英阶层的接近、讨好,展现出草根对踏入这个本不属于他的圈子的渴望。这也不难解释,无论是在面试还是实习工作阶段,带教律师对丁辉都表现出了傲慢和挑剔,以俯视的姿态和自带放大镜的眼光检视这位对君合和未来怀揣憧憬的律师。
别人要是不喜欢你,总能找出千万个理由,不管是你写错了一个字还是多喝了一口水。
今天刚好有时间,干脆整一篇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
故事发生在《红楼梦》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大观园内来了新伙伴——薛宝琴、邢岫烟、李绮、李玟。其中薛宝琴因才气斐然、容貌姣好、性情伶俐,受到贾母的宠爱,将其接到自己身边一同起居,并赠以名贵衣裳凫靥裘。
薛宝琴刚来贾府,自然对荣国府内部的情况不太熟悉,史湘云作为“过来人”,亦是常年来贾府做客,她给了薛宝琴一个建议——少去王夫人屋里!且看原文记载:
湘云道:“你(宝琴)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玩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会也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说的宝钗、宝琴、香菱、莺儿等都笑了。——第49回
更为关键的还在后面,一向成熟稳重的薛宝钗听完史湘云的话后,笑着回了这么一句话: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我们这琴儿就有些像你。(第49回)
薛宝钗的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想来史湘云一向大大咧咧,似乎是个对人情世故粗枝大叶之人,而王夫人房中之秘事,非心思细腻者难以窥探,故而宝钗评价:说你无心,却又有心。
可同时,成熟稳重的薛宝钗,其实并不赞同史湘云这种“直言”的说话风格,因为这样说话太容易得罪人了,所以宝钗的后半句“我们这琴儿就有些像你”,既是对湘云“直言”的劝诫,也是在提醒妹妹宝琴——你切不可这样直言,会得罪人的!
这一系列谈话,都是在确定“王夫人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这个前提下进行的,那么问题来了,王夫人房中到底有什么可怕之处,让史湘云这般义愤填膺,让薛宝钗出言叮嘱?
纵观《红楼梦》全书,王夫人房中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极端恶劣事件,也就是撵走了一个金钏(第30回);另外就是第60回“玫瑰露引来茯苓霜”事件,彩云偷了王夫人房中的玫瑰露给赵姨娘、贾环母子,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如何就能让史湘云、薛宝钗这些人这般忌惮呢?
另外,在史湘云和薛宝钗的对话中有一个重点:若是太太在,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会儿也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也就是说,史湘云、薛宝钗忌惮的不是王夫人,而是王夫人屋里的那些刁奴。
因为《红楼梦》中关于王夫人屋里人描写的情节有限,笔者谨根据现有的情节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金钏的跳井,背后的故事
关于金钏之死,我之前曾多次撰文分析,她的死并不仅仅是因为被王夫人撵了出去,而是因为有人在外添油加醋诽谤,污蔑金钏名声,导致金钏听闻这些消息后,不甘屈辱,选择用跳井这样的激烈方式,以示自己的清白。
笔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两条线索(看过笔者之前文章的读者,原谅我再次赘述):
第一,时间点对不上。细按《红楼梦》第30回、第32回,金钏被撵是端午节前一天中午午休时间,可打水人在井中发现金钏的尸体,却是在端午节后一天。
若是笼统地算起来,从金钏被撵,到发现去世,横跨了三天(具体到时间长度,应该是两天左右),可以推断,金钏跳井应是在端午节当天晚上或次日凌晨——打水人发现她时,身体已经被泡得“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贾环之语),可见已经泡了相当长时间了。
而如果金钏被撵当日就跳井,那么端午节当天打水人就会发现她,可见跳井时间是端午节晚上或者次日凌晨。
问题在于,金钏如果真的是出于被撵的屈辱,选择跳井自尽,那么她必然是会在被撵当天选择跳井的,那个时候她的屈辱情绪最激烈,可她偏偏等了一天多的时间,到了第二天晚上才选择跳井,为何?因为金钏的跳井不是“冲动犯罪”,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金钏被撵的事,知道的人不多,只有三个当事人:金钏、王夫人、贾宝玉。这三个人都不可能将这件被撵的原因宣传出去——大家都是要脸的。
可到了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我们惊奇地发现,贾环居然知道了这件事,并且在贾政跟前一通添油加醋,最终导致了“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的贾政痛打贾宝玉事件。
贾环是怎么知道的,他自称是从母亲赵姨娘那里听来的,那赵姨娘又是从哪儿听来的,应该是王夫人的屋里人,这个屋里人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金钏因为这个屋里人将事情传出去,导致越传越离谱,越传内容越不堪,最终传进金钏耳朵里,导致了她情绪二度激烈,选择以死明志。
王夫人的这个“屋里人”,从未具体出现,可却要了金钏一条性命。
顺便一提,湘云和金钏关系甚好(湘云曾送袭人、鸳鸯、平儿、金钏四人戒指),她对王夫人屋里人这般抵触,是否因为知道了什么风声?诸君自行思考。
彩云偷玫瑰露,诬陷给玉钏
再看第60回的“玫瑰露事件”,王夫人房中的玫瑰露频频丢失,所有人的心都跟明镜似的,都知道是彩云偷的,可彩云死活不认账:
晴雯走来,笑道:“太太那边的露,再无别人,分明是彩云偷了给环哥儿去了。你们可别瞎乱说。”平儿笑道:“谁不知事这么原故?但今玉钏儿急的哭,悄悄问着她,她应了,玉钏也罢了,大家也就混着不问了。难道我们好意兜揽这事不成?可恨彩云,不但不应,她还挤弄玉钏儿,说她偷了去了,两个人窝里发炮,先吵得阖府皆知,我们如何装没事人?”——第61回
偷露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彩云直接认了,平儿还好处理,可以精心找个理由替她开脱,对大家都好。可彩云偏偏不认,不认就算了,还诬陷是玉钏偷的,闹了一出“贼喊捉贼”的戏码,最终闹得阖府皆知,平儿都没办法低调处理了。
且不论“偷露”对玉钏名声的影响,彩云和玉钏也是从小一起长大,一起服侍王夫人的姐妹兼同事,居然就敢这么陷害对方。
这绝对不是小事,诸君可以易位而处,如果你在公司好好工作,结果公司出现盗窃事件,偷东西的那个人嫁祸给你,还将事情闹得整个公司都知道,你会怎么想? 你还怎么继续在这个公司待?
而且幸亏此时王熙凤生病,这件事是平儿处理的,否则王夫人屋里的全部丫环都得遭殃,后续平儿向王熙凤汇报情况时,王熙凤提出过自己的解决措施,且看原文:
凤姐儿道:“依我的主意,把太太屋里的丫头都拿来。虽不便擅加拷打,只叫她们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地下,茶饭也别给吃。一日不说,跪一日,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第61回
彩云一个人偷盗,却差点连累所有丫环受拷打,这公平吗?虽然后来贾宝玉承担了所有责任,彩云也承认了自己的偷盗行为,但这并不能抹去她人品上的黑点。如果没有平儿、贾宝玉等众人的张罗,苦口婆心地劝说,彩云会招吗?她如果不招,玉钏招谁惹谁了?就得背这样一个偷盗的骂名?
心机最深——周瑞家的
本来文章写到此处就结束了,笔者临时想起一个重要的人物——周瑞家的,特补充上来。
周瑞家的似乎没有什么劣迹,她是王夫人当年的陪房,也没干过什么坏事,可这不代表她就是个好人。单从第7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她为了讨好王熙凤,擅自修改送宫花的流程,最后才给林黛玉,就可以看出,这个婆子是很有心机的,只是心机太深且不露声色,很少被善良的读者发现。
我只举一个例子,那就是第71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诸君应该都熟悉这个情节——邢夫人当着众人的面儿让王熙凤没脸,竟让一向要强的王熙凤半夜回到家哭了半天。
但很少有人发现,怂恿王熙凤得罪邢夫人的中间人,正是周瑞家的!
故事是这样的:正值贾母八十大寿,尤氏路过大观园时,发现园中正门和各处角门都没关,担心有安全隐患,就让两个婆子将门关上。结果这两个婆子仗着尤氏是外人(宁国府东府的人),就不怎么上心,还狠狠怼了丫环(尤氏派来的)一通话,尤氏心中便不太高兴。
这件事传到周瑞家的耳中,她素日就和这两个婆子不和,就想要收拾她们一番,可她不自己收拾,而是怂恿王熙凤惩治她们:
一时,周瑞家的得便出去,便把方才的事回了凤姐。又说:“这两个婆子就是管家奶奶。时常我们和她说话,都似狠虫一般。奶奶若不戒饰,大奶奶脸上过不去。”凤姐儿道:“既这么着,记上这两个人的名字,捆了,送到那府里,凭大嫂子开发。什么大事!”——第71回
就连有一万个心眼子的王熙凤,也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她完全被周瑞家的带了节奏,甚至觉得这是件小事,结果前脚捆了这两个婆子,后脚邢夫人就直接来找她了,语气也是要多阴阳怪气有多阴阳怪气——求琏二奶奶,看在我的面子上,放了她们罢!
纵观整本《红楼梦》,王熙凤心细如丝,从未出现过这种“得罪长辈”的失误,可却栽在周瑞家的手中,最后的结果是——周瑞家的如愿报了自己的私仇,却让王熙凤来承担后果。王熙凤想要说理,都没地说去:
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的灰心转悲,滚下泪来,因赌气回房哭泣,又不使人知觉。偏是贾母打发了琥珀来叫,立等说话。琥珀见了,诧异道:“好好的,这是什么原故?那里立等你呢。”凤姐听了,忙擦干了泪,洗面另施了脂粉,方同琥珀过来。——第71回
这是王熙凤唯一一次真哭!曾经面临那么多风雨大事,连“协理宁国府”她都举重若轻,丝毫不怵,却被这件事整的伤了心
周瑞家的这种人是最可怕的,一般人看不出她的坏,也不觉得她有什么大奸大恶之举,她善于借助外方势力实现自己的目的,自己却置身其外,颇得《孙子兵法》“借刀杀人”之精髓,这种说坏不坏的人,就像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水,外表看不出来,但剖开其本质令人心惊。
这还仅仅是书中明确写到的,背地里的蝇营狗苟有多少,实在不敢想象。王夫人之“屋里人”,安敢招惹?史湘云对薛宝琴之提醒,真乃金玉良言。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
今天刚好有时间,干脆整一篇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
故事发生在《红楼梦》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大观园内来了新伙伴——薛宝琴、邢岫烟、李绮、李玟。其中薛宝琴因才气斐然、容貌姣好、性情伶俐,受到贾母的宠爱,将其接到自己身边一同起居,并赠以名贵衣裳凫靥裘。
薛宝琴刚来贾府,自然对荣国府内部的情况不太熟悉,史湘云作为“过来人”,亦是常年来贾府做客,她给了薛宝琴一个建议——少去王夫人屋里!且看原文记载:
湘云道:“你(宝琴)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玩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会也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说的宝钗、宝琴、香菱、莺儿等都笑了。——第49回
更为关键的还在后面,一向成熟稳重的薛宝钗听完史湘云的话后,笑着回了这么一句话: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我们这琴儿就有些像你。(第49回)
薛宝钗的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想来史湘云一向大大咧咧,似乎是个对人情世故粗枝大叶之人,而王夫人房中之秘事,非心思细腻者难以窥探,故而宝钗评价:说你无心,却又有心。
可同时,成熟稳重的薛宝钗,其实并不赞同史湘云这种“直言”的说话风格,因为这样说话太容易得罪人了,所以宝钗的后半句“我们这琴儿就有些像你”,既是对湘云“直言”的劝诫,也是在提醒妹妹宝琴——你切不可这样直言,会得罪人的!
这一系列谈话,都是在确定“王夫人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这个前提下进行的,那么问题来了,王夫人房中到底有什么可怕之处,让史湘云这般义愤填膺,让薛宝钗出言叮嘱?
纵观《红楼梦》全书,王夫人房中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极端恶劣事件,也就是撵走了一个金钏(第30回);另外就是第60回“玫瑰露引来茯苓霜”事件,彩云偷了王夫人房中的玫瑰露给赵姨娘、贾环母子,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如何就能让史湘云、薛宝钗这些人这般忌惮呢?
另外,在史湘云和薛宝钗的对话中有一个重点:若是太太在,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会儿也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也就是说,史湘云、薛宝钗忌惮的不是王夫人,而是王夫人屋里的那些刁奴。
因为《红楼梦》中关于王夫人屋里人描写的情节有限,笔者谨根据现有的情节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金钏的跳井,背后的故事
关于金钏之死,我之前曾多次撰文分析,她的死并不仅仅是因为被王夫人撵了出去,而是因为有人在外添油加醋诽谤,污蔑金钏名声,导致金钏听闻这些消息后,不甘屈辱,选择用跳井这样的激烈方式,以示自己的清白。
笔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两条线索(看过笔者之前文章的读者,原谅我再次赘述):
第一,时间点对不上。细按《红楼梦》第30回、第32回,金钏被撵是端午节前一天中午午休时间,可打水人在井中发现金钏的尸体,却是在端午节后一天。
若是笼统地算起来,从金钏被撵,到发现去世,横跨了三天(具体到时间长度,应该是两天左右),可以推断,金钏跳井应是在端午节当天晚上或次日凌晨——打水人发现她时,身体已经被泡得“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贾环之语),可见已经泡了相当长时间了。
而如果金钏被撵当日就跳井,那么端午节当天打水人就会发现她,可见跳井时间是端午节晚上或者次日凌晨。
问题在于,金钏如果真的是出于被撵的屈辱,选择跳井自尽,那么她必然是会在被撵当天选择跳井的,那个时候她的屈辱情绪最激烈,可她偏偏等了一天多的时间,到了第二天晚上才选择跳井,为何?因为金钏的跳井不是“冲动犯罪”,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金钏被撵的事,知道的人不多,只有三个当事人:金钏、王夫人、贾宝玉。这三个人都不可能将这件被撵的原因宣传出去——大家都是要脸的。
可到了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我们惊奇地发现,贾环居然知道了这件事,并且在贾政跟前一通添油加醋,最终导致了“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的贾政痛打贾宝玉事件。
贾环是怎么知道的,他自称是从母亲赵姨娘那里听来的,那赵姨娘又是从哪儿听来的,应该是王夫人的屋里人,这个屋里人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金钏因为这个屋里人将事情传出去,导致越传越离谱,越传内容越不堪,最终传进金钏耳朵里,导致了她情绪二度激烈,选择以死明志。
王夫人的这个“屋里人”,从未具体出现,可却要了金钏一条性命。
顺便一提,湘云和金钏关系甚好(湘云曾送袭人、鸳鸯、平儿、金钏四人戒指),她对王夫人屋里人这般抵触,是否因为知道了什么风声?诸君自行思考。
彩云偷玫瑰露,诬陷给玉钏
再看第60回的“玫瑰露事件”,王夫人房中的玫瑰露频频丢失,所有人的心都跟明镜似的,都知道是彩云偷的,可彩云死活不认账:
晴雯走来,笑道:“太太那边的露,再无别人,分明是彩云偷了给环哥儿去了。你们可别瞎乱说。”平儿笑道:“谁不知事这么原故?但今玉钏儿急的哭,悄悄问着她,她应了,玉钏也罢了,大家也就混着不问了。难道我们好意兜揽这事不成?可恨彩云,不但不应,她还挤弄玉钏儿,说她偷了去了,两个人窝里发炮,先吵得阖府皆知,我们如何装没事人?”——第61回
偷露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彩云直接认了,平儿还好处理,可以精心找个理由替她开脱,对大家都好。可彩云偏偏不认,不认就算了,还诬陷是玉钏偷的,闹了一出“贼喊捉贼”的戏码,最终闹得阖府皆知,平儿都没办法低调处理了。
且不论“偷露”对玉钏名声的影响,彩云和玉钏也是从小一起长大,一起服侍王夫人的姐妹兼同事,居然就敢这么陷害对方。
这绝对不是小事,诸君可以易位而处,如果你在公司好好工作,结果公司出现盗窃事件,偷东西的那个人嫁祸给你,还将事情闹得整个公司都知道,你会怎么想? 你还怎么继续在这个公司待?
而且幸亏此时王熙凤生病,这件事是平儿处理的,否则王夫人屋里的全部丫环都得遭殃,后续平儿向王熙凤汇报情况时,王熙凤提出过自己的解决措施,且看原文:
凤姐儿道:“依我的主意,把太太屋里的丫头都拿来。虽不便擅加拷打,只叫她们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地下,茶饭也别给吃。一日不说,跪一日,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第61回
彩云一个人偷盗,却差点连累所有丫环受拷打,这公平吗?虽然后来贾宝玉承担了所有责任,彩云也承认了自己的偷盗行为,但这并不能抹去她人品上的黑点。如果没有平儿、贾宝玉等众人的张罗,苦口婆心地劝说,彩云会招吗?她如果不招,玉钏招谁惹谁了?就得背这样一个偷盗的骂名?
心机最深——周瑞家的
本来文章写到此处就结束了,笔者临时想起一个重要的人物——周瑞家的,特补充上来。
周瑞家的似乎没有什么劣迹,她是王夫人当年的陪房,也没干过什么坏事,可这不代表她就是个好人。单从第7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她为了讨好王熙凤,擅自修改送宫花的流程,最后才给林黛玉,就可以看出,这个婆子是很有心机的,只是心机太深且不露声色,很少被善良的读者发现。
我只举一个例子,那就是第71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诸君应该都熟悉这个情节——邢夫人当着众人的面儿让王熙凤没脸,竟让一向要强的王熙凤半夜回到家哭了半天。
但很少有人发现,怂恿王熙凤得罪邢夫人的中间人,正是周瑞家的!
故事是这样的:正值贾母八十大寿,尤氏路过大观园时,发现园中正门和各处角门都没关,担心有安全隐患,就让两个婆子将门关上。结果这两个婆子仗着尤氏是外人(宁国府东府的人),就不怎么上心,还狠狠怼了丫环(尤氏派来的)一通话,尤氏心中便不太高兴。
这件事传到周瑞家的耳中,她素日就和这两个婆子不和,就想要收拾她们一番,可她不自己收拾,而是怂恿王熙凤惩治她们:
一时,周瑞家的得便出去,便把方才的事回了凤姐。又说:“这两个婆子就是管家奶奶。时常我们和她说话,都似狠虫一般。奶奶若不戒饰,大奶奶脸上过不去。”凤姐儿道:“既这么着,记上这两个人的名字,捆了,送到那府里,凭大嫂子开发。什么大事!”——第71回
就连有一万个心眼子的王熙凤,也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她完全被周瑞家的带了节奏,甚至觉得这是件小事,结果前脚捆了这两个婆子,后脚邢夫人就直接来找她了,语气也是要多阴阳怪气有多阴阳怪气——求琏二奶奶,看在我的面子上,放了她们罢!
纵观整本《红楼梦》,王熙凤心细如丝,从未出现过这种“得罪长辈”的失误,可却栽在周瑞家的手中,最后的结果是——周瑞家的如愿报了自己的私仇,却让王熙凤来承担后果。王熙凤想要说理,都没地说去:
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的灰心转悲,滚下泪来,因赌气回房哭泣,又不使人知觉。偏是贾母打发了琥珀来叫,立等说话。琥珀见了,诧异道:“好好的,这是什么原故?那里立等你呢。”凤姐听了,忙擦干了泪,洗面另施了脂粉,方同琥珀过来。——第71回
这是王熙凤唯一一次真哭!曾经面临那么多风雨大事,连“协理宁国府”她都举重若轻,丝毫不怵,却被这件事整的伤了心
周瑞家的这种人是最可怕的,一般人看不出她的坏,也不觉得她有什么大奸大恶之举,她善于借助外方势力实现自己的目的,自己却置身其外,颇得《孙子兵法》“借刀杀人”之精髓,这种说坏不坏的人,就像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水,外表看不出来,但剖开其本质令人心惊。
这还仅仅是书中明确写到的,背地里的蝇营狗苟有多少,实在不敢想象。王夫人之“屋里人”,安敢招惹?史湘云对薛宝琴之提醒,真乃金玉良言。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