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往后 5 年或 15 年,你觉得自己周边/社会的变化会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yu-m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几天看到项飙接受许知远的访谈,说他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我们的“附近”正在消失。

当时听了这句话就很受震动。因为我确实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但是无法用一种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描述之。而项先生这句话的描述就非常准确。

什么叫做“消失的附近”?

我记得自己搬到目前住的地方大概两年多的样子,但是几乎对于周边的环境都不太熟悉,甚至连菜场在哪里都不知道。一方面,我做菜不多,另一方面,偶尔需要买菜我会交给盒马叮咚这样的平台来解决。

在疫情过后不久,我正好那段时间赋闲在家,天气也不冷不热适合往外跑。我便花了点时间走街串巷把周围的一些菜场、超市、小吃店等等都跑了个遍。算是真正的“更新”了附近的地图。

不久之后,我发现有个朋友也住在附近,她日常工作很忙,和我一样对于周围的环境不熟悉。我们周围大概大大小小附近有五六个菜场,她大概就知道门口那一个。她跟我抱怨说门口那个菜场很小东西也不全价格也偏贵。后来我就带着她走了一圈,认了认周围大大小小的菜场和一些购物的地方。

我清晰的记得,家母如果搬去一个新的地方,哪怕只是暂居几天的时间,她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勘察周边的环境,特别是要知道哪里是菜场哪里是超市。把这些事情打听的清清楚楚才能安心住下去。

而随着天气变冷,特别是前几天魔都遭遇了连续一个礼拜的零下气候。我又开始不愿意出门买菜了。哪怕最近的一个菜场就在马路对面。我都情愿用各种平台来解决我的需求。

因为只要动一动手指,足不出户,一会儿的功夫想要的东西就都送过来了。我干嘛要出门呢?

我顿时觉得附近的消失,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不可逆的了。

消失的附近,是由大的平台系统,利用算法来实现的。

而当附近消失之后,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性也开始和过去不一样了。

外卖,各种到家服务让我们觉得,什么东西只要此时此刻需要,就立刻必须马上得到满足。无法延迟满足的这种心态,让算法平台把骑手的时间越来越压缩。

我自己对于网购的心态也是越来越着急,如果下单了我希望当天马上安排发货。第二天就要收到。如果两三天不发货,这种立刻马上要得到的心情无法纾解会爆炸,于是我就必须得把东西给退了。

我有朋友做网店的,她跟我说他们家的服装都是预售多少天。发售当天的销量当然很高,但是退货率也一样的可怕,最高的时候要超过50%——也就是我明知道是十几天之后发货的东西,我下了单也等不了十几天,随时可能改变主意,不买了。

过去,我的父母谈恋爱是彼此寄一封信,约定在每个月的哪天去哪里见面。而如今这种谈恋爱的方法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我想见你,所以我现在马上就要见到你。反正有高铁、飞机甚至网约车,可以打破空间的阻隔。

然而最有意思的,是人际关系随之而来的改变。因为“附近”的消失,明明我们时间空间的间隔被有效打破了,然而对于人际关系的“苦手”,则是很多人新的问题。

人人都说自己是社恐。人人都缺爱却都对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而感到恐惧。

正是因为“附近”成了真空。让我们丧失了太多近距离接触人的机会。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虽然每天会收到快递、闪送、外卖,然而这些“人”,并不带有社交属性,却是一个“工具人”。我们和这些工具人很少有进一步的接触交往。

我记得家母告诉我,她每天去菜场会定点去几个摊位买菜。卖蔬菜的是一对老亲家,合伙包了一个摊位,今天你来,明天他来。菜都是自己家里种的,当天采摘很新鲜。

卖海鲜的是一对中年夫妻,北方人在上海打拼。家母通过多年的接触得知他们已经在上海买了房子安了家。

甚至她还经常跟我絮叨,卖酒酿的是一个广西来的大家族儿子去年刚结婚;卖山东煎饼的大叔靠着一个小摊子供出了一儿一女,如今全家都在上海工作;卖废品的大爷准备明年就退休不干了帮儿子带孩子去等等。

这些家长里短,人间烟火构成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打破了人际之间的隔阂与距离。

而如今大部分都市打工人都是租房而居,邻里之间互不相见,甚至房东都只是微信上的一个符号而已。

未来五年或者十五年,如果身边的附近都消失了。一切都由平台大数据来操控,接触的人都是工具人。那真是一个可怕的环境啊。

而更可怕的是,安然在这个系统中被温水煮青蛙的我们。


user avatar   wu-jia-zheng-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好问题,只要回头去看 2015年(五年前)和 2005年(十年前),很明显的变化就在眼前,讲两个例子:

1. 2015年笔者在北京东四环奥运村暂居的小区叫欧陸经典,消费都还一般水平,当时还有百度外卖,加上美团和锇了么总共三五支外卖队伍人员不过三五十人,但这五年之别在于超过三到五百人以上加入了这区的服务,消费水平到现今都是国际水平了。

回溯2005年时,連苹果手机都还不是智能机,也没有网上下单的概念,消费水平滞留不前。

2. 笔者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全球供应链工作,2015年时找来的老外工程师个个都会些中文交流,国内的人员英语水平也与国际接轨,到目前的狀态是行业内几乎人人中英语流利交流无碍。

反观2005年时,笔者为了各方交流极为头疼,还真需要百分之百居间一句一句翻译,累煞了!

未来五年和十年的变化会倍数于前面的五年十年的钜大,睁大眼睛等着看吧!




  

相关话题

  我让三岁的女儿叫高中生阿姨,女生生气了,怎么称呼比较合适? 
  如果现实生活中有口袋妖怪,会怎样? 
  如何看待部分母亲带小男孩进女更衣室换衣服的行为? 
  那些排名全球十大最好吃的泡面真的有那么好吃? 
  有哪些让你感到相见恨晚的实用小家电? 
  你珍藏多年,不舍得分享的网站有哪些? 
  怎样给公知正名? 
  如何看待束从轩挑战岳云鹏说相声?并公开喊话邀请其做代言人? 
  所谓的一天几次变色的舍利子是否真实? 
  如何看待万人打卡深圳地铁装置艺术?还有什么更酷的低碳出行方式吗? 

前一个讨论
工人工地受伤,包工头,项目部不愿负责?怎么索赔,有没有淮安本地的律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一小区保安打伤 14 岁金毛犬,医生称「金毛身体多处骨折,送来时已休克」,主人受打击被送医?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