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使用汽车,有如下几个主要需求:代步,身份象征和生活方式(比如房车)。
在未来的智慧交通格局中,代步要求的是基础标准,是必要条件;身份象征和生活方式对应的是个性化产品,但首先要满足智慧交通对代步工具的必须标准:安全性和联网。
代步领域,车企做的是2B业务。无论是共享汽车,还是政府的集体采购,这些车辆只代表城市智慧交通的硬件要求,不代表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而身份象征和生活方式对应的是2C业务,反映的是消费者个性化的用车需求。而车企将在这些领域展开市场竞争。
为什么我要着重强调这几个需求呢,或者说要强调代步呢?
因为对于城市来说,城市关注的是交通整体情况(路网的运输承载能力),它并不关心个体用车需求。而代步系统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供的基础功能,是由城市来加以解决的。
做好这个区分,我们就可以讨论未来的汽车使用方式和汽车变革了。
目前的城市是通过地面和地下交通体系解决了大众交通块到块的代步需求,剩下的距离还需要用户通过其他方式接驳。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交通的运载能力将得到巨幅跃升,不但能够实现用户点到点的代步交通需求,而且能够在时间上实现精准到位。这个时候,代步需求将完全由城市基础设施来满足,私家代步车将不复存在。
用户在出行的时候,只需要将始发地目的地途径地和时间要求,通过智能终端发送给城市交通调度中心,然后由调度中心及时响应,并安排无人驾驶车辆为主的交通工具来完成订单。关于这一点,《未来的城市如何支持城市变革,城市新型智能基础设施如何与出行变革相协同?》里有阐述,这里不赘述。
由于私家车锐减,住宅商务等楼宇的停车场配套压力消失。车辆不再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用品,而是满足某些人特定需求的奢侈品和功能车,停车费也将从绝大多数人的日常消费支出中抹去。
而这种吸金车辆显然不会是大众消费品,只是少部分人的消费品。
换言之,在未来,低端车只能通过招投标成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而在C端领域,低端车将彻底退出市场。
留在市场上的是奢侈品和功能车。
这就需要车企围绕个性化需求做实品牌高度,要塑造口碑培养自己的粉丝群,这对于ABB及其以上品牌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包括大众丰田在内的大众品牌,也包括国内绝大多数品牌都是一个坏消息。因为他们给不了消费者足够的品牌溢价,因为他们的价值主要还是在代步工具上。
但也不是没有出路。
并不是说,未来的车都得是吃品牌溢价的豪华车,因为这里面还有功能车。
功能车不光是房车、商务车之类的意思,而是能够体现娱乐化或者粉丝满足感的车。
这里的娱乐功能并不是在车里摆个迷你KTV就叫娱乐——这种娱乐没有能力让消费者愿意拿出一笔购置耐用消费品的钱来消费,而是指依附在某种主题下,甚至附带一部分主题功能的娱乐,比如游戏主题等等。
在这里,内容为王。因此,未来的功能车会围绕大IP来设计,而车企则沦为代工企业,车标则让位给IP标志。
延着上面的需求接着往下分析。
显然推动汽车行业变革的人,是那些以身份象征和生活方式需求为主的消费者。
对于消费奢侈品的车主而言,他们的心理跟现在购买豪车的心理类似。ABB及其以上豪华品牌因为已经拿到了品牌溢价,所以可以延续自己的打法。
对于消费功能车的车主而言,他们不是为了买车而买车,而是因为某个功能而买车,比如房车,比如商务车,这里值得关注的是满足娱乐功能的车。
消费者会因为喜欢某个IP而买相关主题概念的汽车。对于这部分市场,车企要么进入内容生产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IP;要么走富士康的路,为其他企业做好代工,以规模树门槛,保障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至于未来什么样的IP能够支持汽车消费这么大的投入,这是一个新的话题,这里不表,但是需要认真对待,至少轻度上瘾的IP不足以撬动粉丝投入重金去买一辆主题汽车,必须是重度成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