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经验简单说几点吧:
1、中国如今的图书结构和形态,主要是来自于西方。了解中国古籍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古代典籍可是不管什么最经济页数的。作者想写长就长,想写短就短。且不论层叠众创的四大名著,一人成书的《金瓶梅》是奔百万字去的。进入近现代以后,中国翻译引进日本欧美的图书众多,才有了最经济页数的概念吧。
2、在西方,单就图书的字数而言,应该也是逐渐减少的。这主要是为了响应读者的需求。在电视出现之前,阅读是人们主要的消遣方式,所以图书字数多一点,读者更喜欢,古典作者也常常在一些小细节上多着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洋洋洒洒写大半页,现在的作者要是像前现代作者那样写作,会被批拖沓冗长。
3、市场上主流的店面书(trade book),页数和字数而言,美国的书是260页/15万字(译成中文后)居多,日本的书是220页/8万字(译成中文后)居多,但日本书的开本小。中国的书过去是美国标准,现在逐渐向日本标准靠拢,字越来越少。在中国读者的心智中,就图书厚度而言,得看起来有10-15毫米,才会觉得有料。高一点没什么,低于10左右了,可能会觉得不值。
也许我们可以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测度一本非虚构的书最少多少字,一本书最多7章,每章4节,每小节2000字;这样,全书认知友好的字数,可能是6万字左右(版面字数也是小8万字了)。嗯,跟日本主流的篇幅差不多。
美国书字多是有他独特的优势,他们的文字创作者、科研工作者多,导致故事多、实验多,“凑”字数容易。
4、图书无非是说好一个故事或说清一个观点,结构基本上是那样。但美国的书与中国的书还是略有差异,美国的非虚构书,有名词术语表和参考文献,有时都占几十页篇幅。中国的书这一点貌似不太注意。
5、图书策划或工作流程方面,提问者遗漏了重要的一点。中国没有文学代理人和版权交易市场。美国作者一般与自己的文学代理人沟通,修改创作,待大纲或作品成熟后,由文学代理人推向版权交易市场,公开拍卖、竞价售出。文学代理人和图书版权交易市场在中国基本上都不存在,连萌芽也不太看得见。
6、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每个国家的图书应该是各有其最经济的物理形态吧(指开本和页数),毕竟最基本的年人均读书册数差别都很大。即使是开本和页数都差不多,不同国家称之为书的商品,分子级的差别也会很大。曾经见过印度的书,用的纸那个黑和糙,在美国100多刀的教材,在印度,就3-5刀;而在中国,一些出版商为了显示特定的书好,会特意强调,这用的可是北欧的纸哦。
另,提问里有一个小错误,中国图书业的增速多年来维持比gdp高一丢丢的水平;如今的规模,应该是超过千亿码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