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读硕士导师只有你一个学生的话到底需不需要换导师? 第1页

  

user avatar   wu-yan-zu-73-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不要急着换。

你要先知道:选择大牛/资深教授不一定是好事,选择了萌新小硕导不一定就是坏事。

前者项目多、经费足、人脉广,但同时学生多、业务杂、交际忙,更多的只是对你进行方向性的指导;

后者看似经费缺、经验少,但是学生不会多,每一个都会好好教。并且青年教师竞争压力大,需要基金项目立足、尽快评上职称,所以会拼命扑在科研一线、追求产出,对学生的要求也会更严,但是有一个不可高声道出的优势是,青年教师拼命发的论文一般会挂上学生的名字,毕竟二作三作不用白不用。而在高校,学生二作、导师一作是等价于学生一作的,所以拿奖拿到手软,单凭国奖就两万。

而在大组的你,累死累活靠自己发论文,怎么和搭便车的同学比?相信在大组的同学都看论文、了解科研资讯去了...

对部分不够幸运的人来说,不被大佬抢一/二作就已经暗自庆幸了...

附上一个之前讲过的例子:

有一同学本科就入组做研究,在研一末尾发表了一篇不错的论文,一作,大家都以为国奖是她的。因为研一出成果真不容易,课程实在繁重。但是评奖却被秒成了渣。

是另一位同学太强吗?

不是,另一位同学发了学院期刊列表里较为“顶格”的文章,二作,并且那个期刊审稿周期又是出了名的长。当时还引发了一阵讨论。

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导师更年轻,更需要论文帮助在学校立稳脚跟,更迫切评上职称,故而冲在一线拼命搞研究、发论文,随便撒点余荫就够学生受用了。

学生一作和导师一作、学生二作是等效的。学生一作表明论文真是学生写的,二作就不一定了。

从那以后,评奖出现了两龙相争的场面,争夺者都是两位青年导师的学生,论文发的比博士生还多,却都没有读博。

其它大组的学生都纷纷感叹,导师够厉害、组够大也不一定占优势啊。虽然导师不屑抢一作,但论文排名都是严格按贡献量分配,不贡献/贡献少想挂名等于想P吃。

从那之后,“头部”硕士生教育到达了一个顶峰,其它人只能望洋兴叹。

所以呢?福祸相依。




  

相关话题

  专业课第一,复试第一,总成绩第一,没选中心仪导师心里别扭怎么办?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人读研读博越来越少了?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复试会看证书吗? 
  如何看待一博士青年教师因「高校承诺的住房条件不实」向高校辞职,反被高校索赔 138 万? 
  作为硕博的你,会觉得去实验室或教研室不算出门而不收拾自己么? 
  有哪些东西是你读研究生以后才懂的? 
  男孩子越努力越有价值,女孩子越努力越嫁不出去这种理论对不对,为什么? 
  如何看待国科大研究生季子越? 
  你在哪一刻发现自己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年长功成名就的导师和年轻但科研很强的导师(比如青千)如何权衡?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道理是上了研究生后才懂得?
下一个讨论
保研的时候选择直博真的是无奈之举吗?





© 2025-04-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