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几代家长,多是在缺乏共情的养育下长大的,从而不会应用、也不相信共情力。
不仅如此,我们擅长扣帽子,比如说,看到同桌的新文具盒漂亮,孩子也想要一个,家长心里觉得没必要,但不作解释,而是生硬要求孩子不得有此念想,并啪地扣下顶大帽子:攀比。
隐性的其他帽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本来我的女儿教育的很好从不攀比」,「这些惯孩子的家长」。我们还会上纲上线,给老师施加压力「发微信反应家长惯孩子攀比之风」,老师不得不做出回应「家长群里说了不要给孩子买太华丽的笔盒」。
40块钱的笔盒算不算华丽,在知乎上估摸能吵翻天。你如果非要说惯有点绝对了,有的家庭能承受这个价位,或不想在生活小事上耗太多精力。而10块的笔盒好不好,我看就很好,但我不会说服孩子40块的笔盒不好。
共情能力怎么用,在于放下个人的价值判断和论断,带着尊重,去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在这道题目里面,就是家长可以不买,但要允许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不管孩子的愿望是否能实现,不先从自己的角度压制孩子的感受。
举例来说,孩子回家说同桌买了新笔盒,很漂亮。
妈妈:是吗?长什么样子?
孩子:大大的,比我这个大,能装很多笔。她有好多笔盒,她的妈妈这学期又给她买了个新的。而且她说这个笔盒很贵,是从**带回来的。
妈妈:哦,从**带回来的笔盒,那一定很新潮,里面分很多层吗?
孩子:是啊,妈妈,我想要一个笔盒,我觉得我这个笔盒太旧了,而且她的笔盒是粉红色的。
妈妈:哇,怪不得你这么喜欢,你最喜欢粉红色了。
孩子:是啊妈妈,我好想要一个啊。
妈妈:你很想要一个和同桌一模一样的笔盒,她的笔盒听起来很漂亮,下次你们一起来家写作业时,我也要欣赏一下呢。真希望妈妈也能够立即给你买一个一样的笔盒,可是我们这个月的文具预算用在了买圣诞橡皮上,我们没有多的文具钱买笔盒了。我只有这么多钱,如果我们买了这个笔盒,就不能买别的需要的东西了,所以我不能给你买这个笔盒。
孩子:可我不在乎别的需要的东西,我只想要这个笔盒。
妈妈:不错,可是我在乎,我必须付食物和帐单的钱。
也许孩子会说:
让她自己开动脑筋,不去否定她的想法,在合理并能承受的范围内,让孩子发挥一下主观能动性,为自己心仪的目标努力,也没有什么大的伤害。
甚至可以把你们各自的想法写下来:
【妈妈】:我能理解孩子喜欢漂亮的新笔盒,那个笔盒确实看起来很漂亮。可是我们没有准备那么多钱来不断重复购买笔盒。我不能为她买这个笔盒,我乐意每天与她讨论它。
【孩子】:我真的很羡慕同桌的妈妈经常给她买漂亮东西,我好喜欢她的笔盒。我想通过努力获得一个这样的笔盒,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如果她再买新的笔盒,我也要学会不受她的影响……/ 妈妈看起来理解到我喜欢这个笔盒,她拿不出这么多钱,之前确实她给我买了橡皮,我下一笔零花钱还没有到,真的是遗憾,那我就欣赏一下同桌的笔盒吧。也许我可以给我的笔袋贴个粉红的新贴纸。看起来有时候,我也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而我能够做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如果欲望总是得到满足,人就没有欲望了。对欲望说「不」则提供了围绕遭拒绝之物进行谈话的机会,条件是尊重孩子吵闹的权力。「我不做你想要的事,你有自己的道理……而我认为我不这么做也有道理。」这样就制造了一种紧张,但这种紧张可以在表达欲望的儿童与同样表达自己欲望的成人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关系,前提是这个孩子的生命基本需要完全得到了满足。
……
谈论欲望的行为肯定了欲望本身的合理存在,同时也不会迫使父母去满足孩子所有的欲望。一名儿童看中了一件物品并要求马上得到它,此时唯一具有建设性的回答就是和他说话和交流,和他谈论这件物品对他产生的诱惑力。
……
孩子此时面对的是一个拥有某种欲望并维护它的人;这个人并非故意用这种做法来虐待孩子,而是向年幼的对话者解释他在行使自己作为成人的责任,他的反对意见只是在控制他自己的欲望。成人要担负的个人欲望有不同层次。他的欲望和孩子欲望之间的矛盾也是他应该担负的。
借口让孩子自由绽放而对他言听计从的做法是有害的;他需要遇到其他欲望行为,即其他年龄层人士所具有的欲望行为。假如人们对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百依百顺的话,就会完全破坏他的创造能力,即狂热地寻求满足一种永远满足不了的欲望的能力,一旦这种欲望获得了满足,它无论怎么都会离开原来的对象,去寻找新的满足。
……
以上摘录自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儿童的利益——学会尊重孩子》,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不喜欢理论书籍的家长不必购入,这本比较偏专业,感谢以上论述,在小皮两三岁时我读过多遍,至今从未因为购物而起过纷争——我常常主动带他去玩具商店,一起看一起讨论,有时候也买,有时候拒绝。
他人,不是导致我们如何的根本原因。
是我们的心飘摇不定,是我们的自卑与敏感,是我们的内在需要实现一定的自我超越。
我们不能苛求某一个家长,但我们可以在这样的话题下集体学习。而我们要感谢题主,坦率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思索的好问题。
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家长,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
宝贝,你的想法很有趣,妈妈总是关心;你的愿望不总能被无条件满足,但我们可以去努力。
就这么简单,你不能给孩子买40块钱铅笔盒的全部而且唯一的原因就是你不够有钱,你没有能力赚足够的钱。(请注意这并不丢人!)但是需要告诉孩子。
你们童年和爸妈看电视的时候,电视里放什么情节你们最尴尬?一般是男女性描写对吧。
然而我小的时候,和爸妈一起看电视时,我最最害怕而且紧张的是:看到肯德基/麦当劳的广告。准确的说是我紧张我父亲。
通常是这样的,晚饭之后电视里播完新闻,然后开始放电视剧,中间就会插播各种各样的广告,本来气氛是比较轻松愉快的。然而一旦开始播放肯德基的广告,当那个热情洋溢的男声开始介绍肯德基新品,屏幕里充满了各种汉堡和炸鸡的画面时,我的心里就会咯噔一下。我知道又要来了。
我父亲会在半秒钟之内,瞬间调整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愤怒的语气、厌恶的表情,开始疯狂攻击肯德基这个品牌及它的一切产品:“真难吃,难吃死了!两片烂面包加几个破菜叶子!破鸡翅膀子裹点面往油锅里炸,谁愿意吃啊……孩子,这种东西没有营养,还卖这么贵,白给我吃我都不吃!就是骗你们这种小孩的!钱都打广告了你知道嘛!孩子你说,对吧?x了个臭x的……”
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到广告结束,我父亲正好可以把这段话熟练地讲完,大概半分钟的惊悚体验。这种印象和紧张是如此的深刻,以至于到我成年之后电视里放肯德基的广告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紧张。
作为孩子的我当年只能感受到紧张和恐惧,而这种情况的原因,却是在我逐渐长大后才明白。
我父亲害怕我吃肯德基。因为他知道我作为孩子肯定喜欢吃。并且我们家吃不起。在我刚出生的时候,我父母的纺织厂就碰上90年代下岗潮,双双失去了工作,一没有技能,二干不了体力活,开始摆摊卖小食品。没钱没保障的日子是很苦的。
我父亲的心思非常简单,通过尽可能的把我喜欢但是要花钱的东西“污名化”,让我对花钱产生耻辱感、对自己的爱好产生自我怀疑。包括但不限于:你这是爱攀比的行为、零食不健康、玩具影响学习、肯德基麦当劳真难吃,买这种东西就是白花钱等。从而达到掩饰我们家很穷的目的。
然后他在我眼里依然可以是英明的、“会生活的”、“懂消费的”,品位和道德情操“高尚的”,而不是一个没钱的父亲。
说白了,我爹在我面前的面子有了。
去年新买的? 我不知道对于新的定义我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
一个10块钱的铅笔盒真的和40块钱的一样嘛?我认为显然是不一样的,我也是经历过大家用着花里胡哨铅笔盒的小学时代的。
在她们这个圈子,铅笔盒一定是分各种档次,有着严格的“配置”等级的。40块钱的铅笔盒,上面一定有更加精致立体的卡通图案,更加丰富华丽的功能,配置更加奢侈。有放橡皮的地方,有放圆规的地方,再高级一点的可能有密码锁、闪光灯,可以放音乐……高等玩家甚至还可以变形。
而10块钱的,就是印着廉价图案…而已。孩子是最诚实的,如果真的一样,她才不愿意浪费一次宝贵的“索要机会”买一个认为她不好的东西呢,小朋友一个个都精明着呢。
为什么你不愿意买40块钱的呢?因为你多花了这30块钱给女儿买了一个“其实都一样”的铅笔盒,这个月孩子就可能要少喝一箱牛奶,老公就要少抽一包烟。
直接告诉孩子你买不起,如果孩子问你“为什么你买不起?”你就把这些账都给孩子算清楚,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孩子总会明白的。不要给孩子带来额外的成长困惑。
不要老想着“教育”孩子,说实在的我认为在这种事情上还想着“教育”孩子的,有一个算一个,说到底,都是为了顾及自己在孩子面前那点可怜的“面子”。
这个世界是很残酷的。早给孩子讲一些最简单直接的道理,比用这些所谓的道德枷锁糊弄孩子要强。你今天能用一些奇怪的道理,说服孩子不买一个铅笔盒。今后还有房子、车子、各种化妆品和衣服在等着她,她以后会遇到各种家里有钱有权的同学,穿着她永远穿不起的衣服,用着她永远买不起的化妆品,还会和自己的男神谈恋爱,这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别人的。痛苦吗?肯定痛苦。然而痛苦仅仅是因为“她爱攀比”嘛?不,只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注定平凡一生而已。
我多希望当年我母亲能这么说,
“妈妈买不起,但妈妈一定会努力赚钱的,这样才有钱给你买更好的东西。
你长大了也要努力赚钱听到了没!”
人家家长给孩子买几个笔盒管你什么事?你凭什么说别人惯孩子?还说自己教育好孩子,合着别人舍得给孩子花钱就没教育好孩子?
你是人间正义使者,真理化身?
老实说,我小时候穿的用的就是同学里最好的,然后别人就是喜欢跟我玩,我在小伙伴里就是有地位。充裕的物质对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就是有好处。
啥时候大人不比衣服包包老婆老公孩子成绩了,再要求孩子吧。
你不赶紧给你闺女买笔盒
你不怕你闺女又要偷钱吗……
要不要提醒一下学校周围的商家 不要卖笔盒给你闺女?
这根本不是您教育的问题,不要怀疑自己。建议您当着女儿的面去女儿同学家长那里闹,天天半夜十二点敲门,让她赔偿因为她不抠门给自己孩子买了好看的笔盒导致您女儿也产生了审美这个害人不浅的东西。
如果不开门就泼红漆吧。
按30块钱一公斤算的话,您怎么说还能买得起13.33公斤的油漆呢。
(夹个私货,题主 @君王驾到 一些其他引人入胜的著作都给大家整理在这里了。https://zhuanlan.zhihu.com/p/220427616)
讲真,大家散了吧,你们真不觉得这个君王驾到很可能是一个刻意编奇葩问题、哗众取宠、吸引众人围观他以获取满足感的xxx吗?
说不定他压根没有女儿,甚至没有成家——这种男人还能有老婆我觉得全中国的光棍都值得脱单。
他晒的笔袋对比图,说实话,我觉得真实性存疑。
这张图怎么来的?
难道以他之贫穷悭吝,会愿意给女儿买手机带到班上,拍下自己和同学笔袋的对比图?
又或者他亲自上阵,冲到女儿班上抢过小同学的豪华笔袋,和女儿的摆在一块,“咔擦”一下?
我不相信这样他还能囫囵着走出教室,我要是小同学的家长,一定把他按在墙角揍,医药费我出。
其实照片中笔袋的桌面压根不像小学生的课桌,难道他还能让女儿把同学的笔袋拿回家不成?
照片布局也很有问题,非常局促,连两个笔袋的全貌都不敢展示。怎么,怕暴露周围的环境让人起疑吗?
总之这张图真的疑点重重。
除非这位君王驾到能自圆其说,否则我只能问他一句——
也许为了提问,你含泪牺牲了整整20顿馒头配咸菜。
汲汲求知之心,真是感天动地。
我现在真的十分确定此人钓鱼无疑了,因为我的回答被他举报了,正常人如果被质疑冤枉,第一反应不该是澄清?
好像实在很怕别人知道他故意钓鱼,从此不再围观讨论,把他当空气。
啧啧啧,你们细品品。
这种思维心理,像不像那个啥……
这么多人输出正确价值观,家长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这里来追更了。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
某天,给老师打电话
君王:老师,小强1(女儿同学)用40元铅笔盒,我家用10元的,这不是造成大家攀比吗?小孩学习重要,让他家不要那么奢侈。
一周后,给老师打电话
君王:老师,小强2(女儿同学)用5元的的文具盒,和我家不一样,我闺女被他们讽刺奢侈。小孩心态不好,让他家也用10元的铅笔盒,不能嘲笑我闺女。
又一周,给老师打电话
君王:老师,我闺女回家抱怨小强3(女儿同学)爸爸妈妈一起送,自己只有妈妈送不公平。你让他们只能妈妈送,这样公平,省的孩子攀比。
过了两天,给老师打电话
君王:老师,怎么还有同学爸爸送,这不是故意制造不平等吗?小强4炫耀爸爸送,什么,“父母离异只有爸爸?”,你们给他发一个妈妈?
过了一个月,给老师打电话
君王:老师,有小朋友父母开车送的,大部分骑自行车,这不是制造阶级矛盾吗?攀比成风,追求享乐,让所有人步行接送吧。
过了一周,电话继续
君王:老师,怎么还有小同学,吹嘘周末去迪士尼玩,炫耀周末去吃全聚德和满汉全席?省点钱看书不好吗,家常菜不香吗,孩子学习重要,这些吃的玩的不利于孩子成长。
又一周,给老师打电话
君王:老师,我孩子回家直接和我说,别人都有好父母,她没有。你们学校怎么管的,他们父母干嘛那么好?
老师吐血三十升...
如下是原回答
哇k,这个题主“君王驾到”有认识的吗?
第一个引爆提问,自己答应女儿期中考a,给一条狗,结果真考了舍不得给买。看到邻居家的狗生崽了,想白白抱走一只,觉得自己是在帮别人分担养狗压力。人家是卖钱的,他说邻居不识抬举的,要你狗是看得起你,还要钱?自己养的狗,还卖人家的孩子?
第二回合,女儿拿钱分多次在小商店,买单价35的盲盒卡片,这是正常售价,没有单独给他小孩卖高价。一共消费400元,让人家退钱。是单次消费35太高,商家不应该卖,是黑心商家。现在的小孩,消费40算高吗?法律可以规定不给未成年人卖酒,有没有限制10岁12岁的最高消费是多少。
最后还说要在开学的时候去闹,最后退了一百多。
新的一季开始了,说自己家孩子培养的好,结果别人用40元的新笔盒引诱自己家孩子攀比。嫌人家孩子吃的好用的好,自己孩子想要就怪别人。那他家只能吃窝头,还不能人家吃米饭?自己没有好的爸妈,不允许别人有好爸妈宠着?
别人开汽车去送也不行,因为他家只能步行。来看看问题日志。
预告下其他有意思的事。
被雷到了,特地看了一下问题日志,看看什么神人提这种问题。
哦,自我感觉贼良好的一男的,连网名都那么超凡脱俗呢。欢迎大家围观 @君王驾到 。
以及整理好的快乐之源。
这是原题。
也就是说人家给孩子买40块钱的笔袋,他还能打电话跟班主任告状。
班主任肯定一脸懵逼。
然后呢,更神奇的来了,他女儿都这么大了,没吃过雪糕!
?!?!
没吃过雪糕啊亲!
而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很穷呢?
不,人家自我感觉良好得很。
所以破案了。
题主觉得自己牛逼哄哄放光芒。
自己鹤立鸡群,坚持低成本养娃。
所以班上那些学历不如他的低贱家长竟然给孩子买这么贵的笔袋!让女儿察觉到他其实实力不行,所以戳到了他敏感的自尊。
毕竟,从来只有他压别人一头,他让女儿和别人家孩子比,并且得比赢。比如女儿身高赢了他就觉得挺滋润,老得意了。
但是他坚决不接受别人家的家长压他一头。
大伙以为是笔袋的问题吗!
不是的。
女儿的意思是:你瞅瞅别人的家长,多疼女儿。
他觉得把人家拉到和他一个层次的底下,就不会被女儿鄙视了。
所以他选择告状抱怨上网求网友撑腰。一定要把人家拉下来。
真可怜。
嗯,我也差不多那几年上大学的。
我觉得考大学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后代有更好的选择和自由。
而不是和某些知乎er一样,一扯四十块钱一斤的草莓,两块钱的摇摇车,四十块钱的笔袋,就觉得女儿未来会为了这些超市货去裸贷。必须把欲望压制在萌芽里。
热烈欢迎围观下沉知乎的下沉神题,前排答主都在用尽毕生功力去和小孩的欲望斗智斗勇。不为别的,就为省钱,还要道貌岸然讲一堆大道理。
知乎真够下沉的。
咋说呢,我女儿的话,这种事她可以自由支配的。
因为我家有明确的kpi,零花钱和自由的额度是一定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让她从小习惯成年人的收入和自由的分配模式。更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三观。
别长大了这没见过那没见过,被不知道哪来的坏人,一个冰淇淋就骗跑了。
别终生都为了匮乏的童年自我补偿。
她是值得被爱的。她配得上她零花钱范围内的好东西。她知道她的每一分零花钱是怎么来的,她也知道哪些是想要的,哪些是需要的,这些钱怎么支配,怎么储蓄,怎么升值。
她爹妈没那么穷,也不会因为比不过同龄人而那么恼羞成怒地攻击对方。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嗯,我要努力挣钱,起码让我娃文具自由。
一个学期买两个笔盒是太奢侈了,这种学校学风肯定不好,建议题主给女儿转学到农民工子弟学校,那里的孩子没人惯,特别适合跟你女儿做同学。
那可真是太好办了,去买一个40块钱的笔盒,然后以商家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为由要求退款,不退就撒泼打滚。以您一米八的身高和189的吨位,商家一定会妥协。商家如果还不退款,那就直接起诉。毕竟您是大本的学历,赢下这场官司轻轻松松。对吧✧ (ˊωˋ*) ✧